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定弘法師:淨宗根本戒(第4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請坐。阿彌陀佛!我們繼續來學習「淨宗根本戒」,我們來看《無量壽經.濁世惡苦第三十五品》的經文:

  其有尊貴。豪富。賢明。長者。智勇。才達。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積德所致。】

  我們上一回講到這段經文,這段經文主要是從善的果報上來講,說這一生我們看到有『尊貴』的、『豪富』的,就是富貴人家;還有『賢明』,有智慧的人;『長者』是富貴而且賢明兩者兼有的這樣的人,大福報的人,有德行、有學問、有福報;還有『智勇』,智者,勇敢的人,有才華的人,通達世間各種學問,這樣的人都是因為過去生中行慈行孝、修善積德,才有這樣的殊勝果報。我們上次把這個理跟大家分析了,這次我們就講一點故事,用事例來證明這些道理。在佛經典裡面有很多這樣的因果故事,我們不能夠只是把它當作故事、當作神話,它們都是真實的案例,給我們很深的啟發。

  在佛經裡面有這麼一個典故,講的是在過去有一位長者,他叫做阿鸠留,他不信有後世,跟現在很多人一樣,他認為人死了如燈滅,哪有什麼前生後世?科學上也好像沒有什麼證明。當然現在西方國家先進的醫學、心理學,已經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這樣的案例,說明真有輪回轉世、真有因果報應。這位阿鸠留長者他不信因果報應,但是這個人也很有德行,所以叫長者。有一次他跟一些同伴路過一條險道,結果進去之後迷了路,三、四天都沒見到水草,幾乎要餓死、渴死了。結果就在這個險道當中遇到一位樹神,所謂樹神就是他以樹為居,棲息在樹上的神靈。這位樹神給他示現出來,知道他們又饑又渴,於是這個樹神就用他的手指,右手指指端就變化出飲食,就看到那些水、那些食物就從他的手指頭冒出來,供養這位長者和他的同伴。

  這長者和這些趕路的人吃飽喝足了,就非常高興,然後就問這位樹神,他說尊神,您老人家有什麼樣的福德,竟然您手指能夠這樣變化飲食?樹神就說,我過去曾經在迦葉佛在世的時候(迦葉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一尊佛),那個時候我是一個貧苦的人,我是住在一個城裡,在城門口磨鏡子。過去古人用的鏡子都是用銅磨光滑、光亮了,就能夠當鏡子來照,所以要磨的,他就給人干這個活。結果就在城門口,有一次見到有些出家人托著缽來乞食,威儀具足,這位貧人看了之後也非常的生起恭敬心。可是他自己又沒有東西供養這些出家比丘,於是他就用只手指給他們指哪一家有食物,哪一家他們能夠得到供養,於是就給他們做了指路的。每天這些出家人路過這裡的時候,這位貧人就給他指路,很高興的給他們指引方向。結果沒想到,到了這一生他做樹神,他這個手指竟然有這樣的能力,能夠變化出飲食。這個長者聽了以後覺悟了,知道真正是有因果報應,因為他看到了,這位樹神的能力這麼強,過去在迦葉佛時為修行人指方向,他這一生能變化出飲食。所以這長者之後就大修布施,而且常常供養出家人,做得很虔誠,後來他自己也生到忉利天做了散花天人。

  這是佛在經上講的故事。從這個故事我們能夠體會到,人有智慧比有福德更重要。有智慧的人雖然他沒有財富,像這個貧人他沒有財富,可是他懂得修布施、懂得修福,來生得大福報,給這些修行人供養飯食,他自己不會缺少飯食。相反,如果沒有智慧的人,雖然他有財富,但是他不會去修供養、不會修福,這一生的福享完了之後,來生就沒福了。所以我們學這位樹神,你看他用他的手指去幫助別人,別人的財富、別人的供養,不也可以為自己所用、也幫助自己修福嗎?給人做指示,這是用手來廣種福田。同理可以推廣,假如我們用我們的語言去贊歎別人行善、去勸勉別人行善,這不就是等於用口來做福田嗎?假如我們能夠隨喜幫助別人做善事,雖然自己沒有財富,可能一分錢拿不出來,但是我們能夠去奔走效力,用我們的身體、體力,用我們的手腳來協助,這不等於用我們的手腳、身體來廣種福田嗎?因此真正修福,你不必要有財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無不是可以做種福的工具。所以必須要懂得道理,我們才懂得修福。所以前生修善積德,這一生才會有福報。那我們見到人家有福報也不要羨慕別人,我們自己好好修,將來必定有福。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這個因果、這種報償一絲一毫都不會有差錯,而且絕不會互相抵消,你行善就有善報,你造惡就有惡報,善是善的報,惡是惡的報,它不會互相抵消,各報各的。

  在《賢愚因緣經》裡面,這也是一部佛經,講到有這麼一個故事。佛在世的時候常常在只洹精捨講經,有一次,一個國王叫波斯匿王,他帶著兵路過只洹精捨,於是就在那精捨門口停駐一下來聽一聽,聽到了這個精捨裡面有一位比丘讀經的聲音,那個讀經的聲音非常的美妙,比天人讀經還要美。波斯匿王聽了之後非常歡喜,從來沒有聽過這樣悅耳的聲音,我們講這聲音非常有磁性,非常美妙動聽。於是波斯匿王就求見佛陀,見了佛向他頂禮,然後就表達他的希望,說很希望見一見剛才那位讀經的比丘,我要好好的供養他。於是拿出十萬錢要供養這位讀經的比丘,就請佛讓這位比丘出來見見面。佛就跟他講,說你這樣,你要供養先把錢繳了,然後再跟他見面,怕你見了他的面,你就不肯布施了。波斯匿王就覺得不可能,這麼動聽的聲音,這個人一定長得非常莊嚴。那佛這樣講,他是真心供養,於是就把十萬兩銀子繳了。結果佛就叫剛才那位比丘出來,一出來,把這波斯匿王嚇了一跳,看見這位比丘身材短小,長得極其丑惡,一看就惡心,他立刻就後悔,不想再布施了,但是錢都已經繳了,沒辦法。於是他就問佛,到底是什麼原因,這個人造了什麼業,為什麼他的聲音這麼美妙,但是他的形體、容貌這麼難看?

  當然佛智慧是不可思議,沒有任何的障礙,所以能把前生後世的事情看得很清楚。於是佛就告訴波斯匿王說,這是在迦葉佛的時代,迦葉佛已經涅盤了,當時大概是處於像法時期。像法時期這些佛弟子他們往往都會起佛塔、蓋寺院、造佛像來供養三寶。當時有一位國王就要起一個塔廟,命令四個臣子去監督施工,其中有一個臣子就懈怠了,干著干著不想干了,偷懶,被國王知道了,國王就責罰他。結果這個臣子還憤憤不平,他就恨恨的罵了一句,說這個塔這麼大,什麼時候才能完工?因為出了這樣的怨言,後頭的果報,五百世中他的形體都是極其短小,容貌也是非常難看,因為他毀謗這個塔,嫌這個塔太大了,結果這個因果,他自己的身材就很短小。當時的塔施工完畢之後,這個臣子也很高興,於是就隨喜給這個寶塔施了一個寶鈴,塔上有鈴,鈴铛,他就供養了一個鈴在那塔上,結果這樣的善業,他五百世中音聲就非常美妙。你看看,這六根造作不一樣的因,得到的不一樣的果,善惡的因果它是互不影響,不是抵消的。你看他用口、用舌根造了一句惡語,毀謗這個寶塔,覺得它太大了,造成他自己身材短小;結果他又供養了一個寶鈴,他的聲音就變得這麼美妙,所以,可見得因果報應是絲毫不爽。

  在《文昌帝君陰骘文》安士先生的注解裡頭就講到這樣的故事,這些故事我都是從他那本書裡引來的。他講到曾經有一個人,他在海上的一個山裡頭居住,結果在那山上就看到有一個仙人全身都放光,非常端正莊嚴,而且自然有那種天樂來給他娛樂。唯獨就是他那個口長得像豬一樣的口,很難看,其他的身材、各方面容貌都是極其端正,就是口像豬一樣。於是這人就問這位仙人,到底什麼緣故?仙人告訴他說,我過去生中修福修得很多,做善事做得很多,真的這裡講到的『宿世慈孝,修善積德』,唯獨就是我造口業,常常犯那些口過。譬如說兩舌,講人家是非,可能自己行善,看到人家造惡就批評人家、毀謗人家;或者是惡口罵人;或者是打妄語;或者是講绮語,講一些非常無聊的話,無義語;甚至講一些污穢的語言。所以這一生感召到那個口像豬一樣的口,其他的這些六根都非常的莊嚴。所以因果我們豈能不敬畏!

  經文上雖然講是「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積德所致」,這個宿世說過去生;但是,如果一個人他修得非常的努力、非常用功,可能不需要等到下一世,這一世他就能夠得果報。在《法苑珠林》這本佛書裡頭講到一個故事,十粒米就能夠讓他脫貧這樣的故事。這是講隋朝,我們中國歷史上隋朝,在終南山,這是一個古道場,有一位大師叫普安法師,他是個開悟證果的人,聖僧。當時他要為當地一個村叫大萬村,給這些村民們修福的機會,所以就設齋,這些設齋有供養出家人。當時古時候的出家人都有道行,可以真正做世間的福田,你供養他們自己真正種福,為什麼?他們真修行,這一生也真能夠了生死、出三界,開悟證果。開悟證果,他們能廣度眾生,所以你能夠幫助他們、護持他們,這個功德很大,修福修得很大。

  當時這個大萬村裡頭有一戶人家姓田,這個家長(就是一位父親)叫田遺生,家裡非常窮,真的是什麼都沒有,生了四個女兒,這四個女兒連衣服都不夠,都得互相借用著穿。長女叫華嚴,剛好才二十歲,一家人都信佛,這個長女特別虔誠。聽說當時有設齋的因緣,她就很想去供養,可是自己家裡什麼都沒有,找來找去就找到了粗布二尺,兩尺的粗布,實在找不到更多的東西,就非常的悲哀。想到這麼好的修福的機會,能夠供養這些真有道行的出家人,可是現在又沒有東西供養,就非常的悲傷、感歎。忽然就見到頂梁上有一個孔隙,這個孔隙有一些禾草,她就把這個禾草拿下來,看到上面還有十粒的黃粟,黃粟就是小黃米這樣的東西。她於是就把秕糠(表面的那種皮)磨掉之後,這十粒米,就十粒粟米粒還能夠做為供養出家人的東西,於是就決定把這粗布和十粒粟米拿去供僧。那自己又沒有衣服穿,這家裡真是赤貧如洗,沒有衣服就不能出門,只好等到黑夜,夜深人靜了,她就偷偷的匍匐前進,不要讓人看到。到了寺院的門口,就把這個布,她不敢走進去,就把布從離得很遠的地方使勁扔進去,然後把這十粒米就親手放到了專門設在外面供僧用的飯桶那裡。然後心中默默的祝禱說,我以前前世肯定是悭貪,不肯布施,所以這一生遭受這樣貧窮的果報,現在我在三寶前求哀忏悔,以這樣微小的供養來供養眾僧。如果我貧窮的業報能夠從今以後就盡了,以後不用再貧窮了,但願明日出家人碗裡所有的飯都變成黃色。因為她供養了十粒粟米,粟米是黃的。結果她祝禱完之後,流著眼淚就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出家人起得早,就做飯,做早餐,結果做早餐是用白粥,用五石的米,人多煮的粥也多,當然這當中就夾雜了這十粒粟米粒,沒想到做出來的飯全都變成黃色了。大家也都很驚歎,這怎麼回事?問起來,最後才了解,原來是這一家姓田的長女曾經來過,布施過十粒粟米粒,有這樣的感應。當時有一些長者居士聽到這樣的故事就非常的感動,知道這一家人這麼虔誠,所以大家都用很多的財物來幫助她、供養她,結果她家一下子就富足起來,貧窮的果報立刻就改了。後來這位女子也就出家學道去了。這是發心勇猛,布施是竭盡全力,雖然只有二尺粗布、十粒粟米,都能夠令宿世的罪業消除,而轉變了自己的命運。

  所以我們要修布施,關鍵在於用全力,盡心盡力,這個果報就殊勝。如果是不能竭盡全力,拿起財物布施,那手哆哆嗦嗦的、猶猶豫豫的,甚至布施完之後還後悔,這樣的果報就很不理想。雖然你布施財將來會有財富,但是你的財富肯定得來非常不容易,你要非常辛苦,因為你當年布施的時候就不痛快。如果你很痛快的布施,而且很歡喜的布施,沒有後悔,你的果報就殊勝,你將來得財富就輕而易舉,一點難度、一點障礙都沒有,如是因,如是果。所以修善積德都是看我們的用心,不是看我們用多少財富。

  在《了凡四訓》裡面就講到這麼個故事,跟剛才這個故事差不多。也是講到一個貧女,這個貧女身上只有兩文錢,她就想到到寺院去布施、去修福。古時候的寺院都是非常有規矩,出家人也很有道行,住持都是開悟證果的大德。見到這位貧女來布施兩文錢,於是就親自出來,這老和尚出來給她做什麼?給她忏悔回向,親自來給她做。結果因為她布施勇猛,果報就快得很,就像剛才華嚴(這位長女)一樣,她立刻就改變命運了。怎麼改的?一個偶然的機緣被皇上看中,選她入宮做妃子,成了貴妃娘娘,這下可就大富大貴了。於是她就想到,這是我以前在某寺院布施錢供僧的福報,我要去還願、要去感恩,所以准備做一次大布施。於是選擇了日子,帶著很多的隨從,帶著千兩的黃金,浩浩蕩蕩來到這個寺院,要進行大布施。這是大施主來了,本來應該好好接待才對,沒想到這個寺院的老和尚他自己不出來,打發一個小和尚,一個小徒弟代表他做接待,給她做個回向就完事了。

  這個貴妃娘娘心裡覺得很不痛快,也很不理解,於是就找到了方丈室來求見老和尚。見了面就問老和尚:「我過去是一個貧女,只布施了兩文錢,您老人家當年親自給我做忏悔、做回向;我今天是帶著千兩黃金來布施,你怎麼打發一個小徒弟應付了事,這怎麼回事?」質問這個老和尚。老和尚心平氣和,微笑的對她說:「你過去做貧女的時候,雖然只布施兩文錢,可是那是你全部的財產,施心甚真,你是真心來布施的,那麼樣的虔誠,老衲不是親自出來不足以報德。而今您這是貴妃娘娘了,千兩黃金對您也不算什麼,你布施的心已遠不如往日的真誠,所以我就讓一個徒弟代表我給你做回向就足夠了。」這個典故耐人尋味,當年做貧女的時候兩文錢的布施,功德比後來做貴妃娘娘千兩黃金的布施還要大。所以修善積德在哪裡能夠真正得大福報?在你的心地,你的施心,修善積德的心真誠,你那個福報就大。那為什麼會不真誠?因為在布施、在修善積德的時候,內心裡夾雜著傲慢、夾雜著功利的思想、夾雜著名利的心,這些貪瞋癡慢夾雜在自己的心上,心就不真不誠,果報就大大的打了折扣。所以要真正修福,一定要把內心當中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癡慢,尤其是傲慢放下,你不為自己,只為眾生,那個福報是最大的。因為什麼?心量廣大,量大福大。

  在中國歷史上也有很多這種修善積德就得大福報的故事,所謂改造命運。改造命運,了凡先生的家庭四訓裡面把道理講得最為透徹。在歷史上比了凡先生做得更殊勝的也有,《文昌帝君陰骘文》裡面就講到幾個案例,「於公治獄,大興驷馬之門;窦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這幾個故事都值得講一講。

  「於公治獄,大興驷馬之門」,這個故事是講漢朝有一個人姓於,大家稱於公,公是尊稱,他是東海人,在東海縣做監獄裡的獄吏。當時,當地有個孝婦,先生早死,守寡,這個孝婦在家守節,而且奉養婆婆非常的孝順。結果她婆婆也是好心,常常叫她媳婦改嫁,趁著年輕改嫁,為她好,結果這個媳婦就是不肯嫁,就要守著婆婆。結果婆婆為了她好,沒辦法,自己竟然上吊自殺了,就是怕妨害她改嫁。可是好心反而辦了壞事,這個婆婆的一個女兒看到自己母親死了,於是就很氣憤,就誣告這個孝婦,說是她逼死了自己的母親,這個媳婦也沒辦法辯解。這位於公當時也是很盡力的想要給她辯解,還是不能勝訴,結果這個媳婦就被處死了。處死之後,當時東海三年干旱,這怨氣所致。後來來了一個太守,新官上任,於公就把這個冤情向太守禀報,而且請求要為這位孝婦平反,要去這個孝婦的墓前祭祀。結果平反之後,一祭祀這個孝婦,當時天就降大雨,一下子就解除了干旱,這是感應。於公就是這樣秉持公道,他雖然做獄吏,但是常常幫助那些冤假錯案來平反,所以百姓都非常的感佩他、敬服他。

  有一次於公家裡院子的門壞了,這些鄉親父老們都想給他修一個大門,要修多大的?就問於公。於公就說,你們要修這個大門必須要門面很大,一個大門樓,這個門必須要容納四匹馬拉的馬車能通過。於公很有自信,為什麼?因為我在這個監獄裡治獄多年,積了很多的陰德,從來沒有冤枉過人,所以我想我的子孫一定會大興。你看古人深信因果報應,像《易經》上講的,「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於公積善之家,所以後面子孫必定有很好的果報,於公都看到了。果不然,於公的兒子叫於定國,就做了當朝的宰相,封為平西侯,封爵了,他的孫子於永侶做到御史大夫,都是高官。

  還有第二個故事,「窦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窦氏,這是講在歷史上五代時期,有一個人叫窦禹鈞,是燕山人,他到三十開外了還沒有兒子。有一次他就夢到他的祖父,祖父在夢中就罵他:「你不孝,不能行善積德,你不但無子,而且短壽。你現在必須要早點修德行善,能夠希望把這個命運挽回來。」這個夢很真實,窦禹鈞就知道這不是假的,這是真的。古人都有孝道的根基,都有光耀門楣的思想,這祖父都來夢中批評他,那不能不行動,所以窦禹鈞從此以後力行善事,凡是遇到善事就拼命做。譬如說,有一個家裡的傭人,把兩百千文,兩百千就是二十萬,二十萬錢偷走了,而且走之前把自己的女童,就他的女孩留到家裡,這個女孩的背上貼一張紙,就是一個債券一樣,寫上:我要把這個女孩賣給你,來償還我所負的債。這是古人他偷錢,還想到要留一個女兒,這都是盜亦有道。結果窦禹鈞看到了這封信,非常的憐憫這個偷錢的人,確確實實如果人不是貧窮到極點,他也不可能要把自己的女孩都賣了,走這麼一條路。所以並沒有責怪,更沒有追究,而且把這個字據給燒掉,就把這個女孩養大,養大之後給她擇了配偶嫁出去,並沒有私心要這個女子給他做傭人。

  他同宗的有個親戚,因為家裡窮,所以辦不了喪事,窦禹鈞就出錢為他辦喪事;有的女兒嫁不出去,沒錢嫁,窦禹鈞於是就自己省下錢來補給他,使他能夠把這個女孩嫁出去。家裡,窦禹鈞都是非常的儉樸,所有家人都不允許戴金銀首飾,穿的都是很粗糙、一般的衣服。而省下很多錢來,就在自己房屋的南面建了一個書院,購買了很多的書,幾千卷的書,還請了老師,給那些讀不起書的人,那些年輕人上課,就是辦私學,所以做的好事是不計其數。不久之後,這窦禹鈞連生五子,都非常聰明,而且還夢到他的祖父跟他講,說你這幾年來功德浩大,名掛天曹,上帝都給你記了功,所以你的壽命延長三紀。一紀是十二年,也就是,三紀是三十六年,延長了很多。而且說你五子俱榮,這五個兒子都會很顯貴。然後他祖父就在夢中勸勉他:你要繼續努力,再接再厲,不要退惰,繼續努力行善。果然窦禹鈞他的五個兒子都做了大官,像長子做了禮部尚書,次子做禮部侍郎,尚書就是現在講的部長,侍郎就是副部長。三子、四子、五子都是當大官。他還有八個孫子,而且全都是貴盛。窦禹鈞自己本人活到八十二歲,而且是無病談笑而終,自在往生。當然可惜他沒有念佛,如果念佛那可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三字經》上就有講到他,「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就是講這個典故,這真是善人,修善積德。所以一個人能夠努力行善、孝慈存心,他念佛求生淨土,那是決定沒問題的。

  「救蟻中狀元之選」也是講的一個典故。講宋朝有兩兄弟,老大叫宋郊,老二叫宋祁,這兩兄弟在一起讀書,都是很聰明的、很不錯的,品德也很好。有一次,兩兄弟遇到了一位僧人,這僧人會看相,看到兩兄弟就說,「小宋大魁天下,大宋不失科甲」,就說這個當弟弟的可以當狀元,大魁天下,這個大哥也不失科甲,他也能夠中科第。後來考試,考完試之後,這個僧人就見到了這個哥哥,就是宋郊,看到他的面相改了,就對這個哥哥講,你好像最近存活了數百萬個生命。這個當哥哥的就笑著說,我是一介貧窮書生,我哪有這麼大能力救活數百萬的生命?這個僧人說,其實蠕動含靈都是物命。這麼一說,宋郊就想起來了,說你講得倒有道理,說有一天我走在路上,下起了暴雨,我就看到那個路邊有很多的螞蟻洞,那個螞蟻洞當時被雨水浸泡了,這些螞蟻很可能都會被淹死,所以我立即編了一條竹橋,拿些竹子把它編成竹橋就放在螞蟻洞那裡,把它引到了干的地方,這樣可能救活了很多螞蟻,那不知道是不是講這個事。僧人就笑著說,沒錯,就是這個事情,你救了這麼多的生命,很大的陰德。所以現在小宋雖然應當大魁天下,可是你也不會在他之下。

  結果後來考完試,狀元選出來了,果然是這個弟弟宋祁,大魁天下,當時這個哥哥也中了進士。進士的第一名就叫狀元,狀元是皇帝挑出來的,在殿試上選出來,宮殿裡親自來面試這些進士。當時是章獻太後掌權,她過問今年考上科第的這些人的名單,發現這兩兄弟都考中了,弟弟是第一名狀元,章太後說這個好像不符合禮,你看《弟子規》上講,「長者先,幼者後」,怎麼弟弟跑到了哥哥之前?不行,換過來。於是就把哥哥提到第一名,弟弟換到第十名。結果一開榜,這個僧人講的一點沒錯。可見得救蟻中狀元之選,這個當哥哥的宋郊本來命中他沒有狀元,他可能只是普通的進士,但是就是因為做了一樁陰德事,救活了數百萬螞蟻的生命,你看修善積德他就得尊貴。尊貴、豪富、賢明、長者、智勇、才達,都是修善積德所致。而且他因為出自於真心做這樣的好事,果報來得就非常迅速,而且非常的殊勝。

  最後第四個「埋蛇享宰相之榮」,這也是一個典故,全是歷史上真人真事。這是講春秋戰國時代,楚國的宰相孫叔敖,這是一位很有智慧、很有德行的人物。在他小的時候,年輕的時候,有一次他出去游玩,看到了兩頭蛇。這是古書上有這樣的記載,說一條蛇如果有兩個頭,這樣的蛇非常的毒,你不用等它咬你,你看到它,這種毒氣你就得斃命。結果孫叔敖看到兩頭蛇,就把這個蛇給殺了,把它埋了,然後回到家裡悶悶不樂,不想吃飯。他母親就問他,你為什麼不吃飯?孫叔敖就流淚跟他母親說,孩兒今天見到了兩頭蛇,知道一定要死了,所以現在不能不先走一步,那麼母親你沒人照顧,孩兒覺得心裡很難過。這母親就問,現在這兩頭蛇在哪裡?孫叔敖就說,我因為擔心再有人看到它還得死,所以我就把它殺了,埋了。他母親就笑著點頭說,孩子你不用憂慮,你不會死的。她說我曾經聽說,有陰德的人,天必定給他善報,你有這樣的存心,不想讓別人也受害,把這蛇給埋了,這種善心就是陰德,你不僅不會死,將來你會大興,你事業前途會很興旺。後來這位孫叔敖果然做到了楚國的宰相,而且是一位非常賢明的宰相。

  所以從這些地方都看到,修善積德全在我們一點存心處,只要我們的存心毫不為己,專門為人,為一切眾生,那就是修善積德。特別是對於眾生,對於人也好、動物也好,有那種慈心,有一種不忍之心,像那個救螞蟻的,他為什麼能夠得到狀元這樣的福報?這種慈悲的心感得殊勝的福報。反過來,如果沒有慈悲心,必定會遭到天的惡報。

  在歷史上,我們很熟悉的一位漢朝的大將李廣將軍,這是歷史上很有名的名將,當時他在漢景帝時期就擔任將軍,對匈奴作戰。匈奴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常常來騷擾,來入侵漢室的王朝,結果李廣將軍擔任將軍的時候殺敵勇猛,匈奴聽到李廣的名字就嚇得魂飛魄散。所以當時匈奴都稱這位將軍叫飛將軍李廣,因為他作戰是出神入化,敵人是沒辦法跟他相抵抗的,李廣在的時候,這些匈奴都不敢入侵。曾經有這麼一個故事,是講李廣非常的武藝高強,說有一次晚上他就出去外面巡視的時候,就看到草叢裡面有東西好像在動,他就以為是只大老虎,李廣就彎弓搭箭,噌一下就把箭射出去了。到第二天早上就來找那個箭,發現那支箭竟然射入了石頭裡頭,射得很深,大家都很驚訝,怎麼李廣竟有如此大的功力?有首詩就贊歎說,「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第二天早上看,發現這支箭已經深深的射入了石頭裡頭,這都是講李廣的那種功力,武力很高強。

  李廣一生雖然骁勇善戰,而且立功無數,可是他一生都沒有得到封侯,就沒有得到爵位,連他的很多部屬都被封侯了,他自己竟然沒有封侯。於是他就找了一位相命專家王朔來問,說我難道這命中就不能配封侯嗎?為什麼這麼多年我戰功累累,就不能受爵?古代這些算命的命相家,他們都懂得因果報應的事實,於是就啟發李廣說,將軍你自己應該好好反省,平生有沒有做過愧對良心的事情?李廣說,我這一生都是為人正直,也沒有造過什麼惡事,那當然這打仗的時候殺人是難免的。但是有一次我鎮守隴西的時候,那個時候羌人造反,我就用詐術把羌兵八百人誘降了,他們投降之後,我沒有饒恕他們,把他們八百多人全部坑殺,活埋了。後來就覺得非常悔恨,可是追悔莫及,所以這是我終身的遺憾。王朔聽了之後就說,最大的罪過莫過於使用詐術騙別人,最大的災禍莫過於殺害已經投降的士卒,所以這大概就是將軍平生不得封侯的原因。

  後來有一次匈奴又來冒犯,當時漢武帝就命大將軍衛青領軍出擊,李廣就自願奏請隨軍出征。當時李廣已經六十多歲,衛青覺得李廣年老,就不讓他去做前鋒,就命他出東道去圍攻單於。結果李廣當時帶著兵,因為不熟悉地理,在路上迷失了道路,結果這個戰沒打勝,單於就逃走了。當時大將軍衛青責怪李廣,要上奏朝廷。李廣回到自己的幕府就非常的沮喪,他說,我不到二十歲就跟匈奴作戰,打了七十多場戰爭都沒有打敗過,本來這一次是有機會去活捉單於,不料在路上竟然迷失了道路,這大概就是天意。我已經六十多歲,最後這一場戰事沒打勝,還有什麼顏面去接受朝廷對我的審判?說完之後,他竟然引劍自刎身亡。

  我們看李廣一生為人都是很清廉,而且愛護部屬,他為官四十多年,死後家無余產,是位很難得的清官勇將,可是他最後落得這樣的下場。而且不僅如此,他的子孫也不好,李廣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個兒子都是比李廣更早去世,白發人送黑發人。後來李廣死了以後,第三個兒子要為他的父親報仇,就是要偷襲大將軍衛青,結果這是一種反叛的行動,就被霍去病射死了。李廣的孫子李陵也是一位很勇猛的將領,他有一次就帶兵深入匈奴,去跟匈奴作戰,結果後來兵盡糧絕,竟然投降了匈奴。當時漢武帝就非常氣憤,於是就把李陵的母親,就是李廣的兒媳婦,還有李陵的妻子,全家人都斬首處死了。李廣後來這一家從此家聲不振,落得一個家破人亡的下場。可見得這個殺心太嚴重,他自己現世就有報應,子孫也受到災殃。

  所以我們希望自己能夠得好報,子孫能夠得好報,必須要戒除殺心。五戒裡面第一戒戒殺,戒殺那就是修養慈心、修養孝心。孝是對自己的父母,慈是用對父母的愛心對一切的眾生,這是慈。如果對眾生還有一點傷害的念頭,還有惱害的念頭,這個殺心未斷,就難免會造殺業,那麼與眾生就會生生世世結下冤仇,生生世世互相的酬報,苦不堪言。從李廣這個例子我們看到,他這是現世花報,五痛;來世有果報我們沒看到,那必定也是到惡道受苦,而且要還命債。你看他坑殺了八百人,他們死得是很冤枉,他們的仇恨會很大,怨氣會很厲害,那肯定跟李廣沒完沒了。

  佛經裡面也有很多講慈孝、修善能夠得福的例子,為了加深我們對因果道理的明了,我們多講幾個案例。在佛說的《賢愚經》裡面有這麼一個故事,在捨衛城一個大家族,有一天這個家裡媳婦產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長得非常莊嚴,有妙相。臨產的時候,家裡人都看到天空中有眾花飛下來,這個男孩出生以後整個屋子充滿著異香,而且好多天都不散去。這個兒子因為生的時候就有這種瑞相,所以大家給他取名叫華天。後來這個孩子慢慢長大,就聽說釋迦牟尼佛在靈山講法,靈山就是靈鹫山,於是就非常的羨慕,就想去拜見佛陀。一路問著路,這樣到了靈鹫山,找到了如來說法處。看到如來聖容,一切世間沒有辦法跟他相比的,而且見到各位僧眾,那都是阿羅漢,神采奕奕,心生歡喜,就非常的恭敬。於是就啟請佛陀說,希望世尊和眾聖僧能夠到我家來應供,來度化我們家。佛看這個孩子機緣成熟了,於是就答應了他的請求。這華天童子非常高興,就回家做准備。

  第二天中午,佛跟諸大弟子們就來到他家。華天童子他因為宿世的善力,有這樣善福的力量,竟然能夠一下子變化出很多寶座,在他的房子裡都布滿了,擺設得很整齊,如來跟諸大比丘來了之後,正好所有的人都有座位。華天童子又以自己的大福德,竟然不費一分錢,也不用求人,就辦好了所有的妙好飲食,來供養如來和比丘。供養完畢之後,佛就給華天童子講法。佛跟比丘眾不是白吃信眾的供養,你供養飲食,佛也給你供養法,給你說法。結果華天童子聽了如來說法之後,立刻就得了須陀洹果,證了果,雖然是小乘初果,但是這也是聖人。小乘初果自然就帶有天眼通、天耳通,而且他不會墮三惡道,叫位不退,在人間、天上七次往返,他就能證得阿羅漢果,阿羅漢就是真正出三界了。當時華天童子證了須陀洹果之後,就向父母請求出家做佛的弟子,父母也滿了他的願,於是華天就向如來五體投地,求做比丘。結果後來依佛教誨,很快就證得了阿羅漢道。

  跟隨佛做侍者的阿難尊者看到這種情景,就來到佛跟前,長跪合掌向佛來啟請,就問佛說:「世尊,這位華天比丘過去做了什麼樣的福報,修了什麼樣的福,怎麼他能夠有這樣殊勝的感應,出生的時候天降天花?佛給他說法,你看他能夠請佛來應供,還能夠變化無數寶座,還有這麼上妙的飲食,這都是超凡人的能力,神通變化,怎麼回事?」這些事情我們聽起來有點像天方夜譚,實際上是真的,因為佛經裡講的道理我們要了解,一切法由心想生,他這個心力能量很大,所以這個能量能夠轉變出上好的物質。愛因斯坦講的能量物質守恆定律,能量和物質可以互相轉化,物質能轉化成能量,那能量也能轉化為物質。現在我們能夠把物質轉化為能量,這個可以做到;但是能量轉化為物質,現在科學還沒達到,你說你從空中突然變出面包來,這個現在還沒有做到這樣的水平。但是佛在禅定當中,這些聖賢他們在禅定當中他們能做到,把能量變現出物質。所以這位華天尊者因為宿世的福德力,也就是他念力的能量特別強,所以心想事成,能夠變現出無數的寶座、上妙的飲食。

  這種福德力怎麼修來的?佛就跟弟子們講,說過去在毗婆屍佛的時代,這是賢劫第一尊佛,在那個時代諸大弟子跟著佛一起弘揚佛法,游行於各個村落,所到之處都有很多富貴的長者竭誠的供養。當時就有個窮人一貧如洗,沒有財物,見到了這些出家比丘僧,非常的仰慕,心非常的恭敬,只是苦於自己沒有財力,所以沒辦法供養。於是他就想了個辦法,拿什麼供養?他就到郊外采了很多的野花,等這些比丘走過的時候,他就在那裡散花,用這些花來供養,供養的心非常的虔誠,每天就這麼做。結果佛就告訴阿難,說當時這位散花的貧人就是今天的華天比丘,因為當時他用至誠恭敬的心采野花來散給這些得道的聖者,所以他九十一劫投生到勝處,就是這裡講的尊貴、豪富、賢明、長者、智勇、才達,九十一劫這麼長的時間都投生到這些家庭當中。九十一劫可不是小數目,一劫有多長?我就曾經算過,按照佛的說法,一劫是十二點七億年。九十一劫都生到尊貴人家,勝處,而且所生之處他都是容貌端莊,好像天人一樣。而且他凡是希望要有所需要的東西,應念即至,像飲食、衣服、種種日用百物,他只要想一想,那個東西就現前,這個福德的力量多大!真的有點像像化樂天人那樣,化樂天就是這樣的,他希望什麼,「我想吃面包」,上好面包就在眼前;「我想開寶馬」,寶馬車就出來了,你需要什麼應念現前。到今天,這個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了,所以在這一生他得了阿羅漢道。

  所以佛勸導大眾說,我們要修福必須要用至誠心,要盡量的廣種善因,不要擔憂我自己很貧窮,我沒辦法修福,那只是藉口。「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方寸就是自己的心,「從心而覓,感無不通」,福田心耕,你要去耕種福田。從哪耕?從你的心地上耕,你的心是至誠的、恭敬的、無私的,那你所種的福的因雖然小,做的事情小,但是所得到的福是無量的,這叫因小果大。所以我們必須要拔除自己悭貪、吝啬的心,不肯布施就是沒有福報,你要多布施、多供養,你的福報就愈來愈大。

  像我們師父上人給我們也是以身示現,你看他年輕的時候非常貧窮,他跟我們講,過去生活日用都非常拮據。去求學,他曾經跟過三位老師,第一位方東美教授,第二位章嘉大師這是佛法的高僧,第三位李炳南老居士,跟過三位老師,都沒有東西供養。孔子那時候還要求有束修之禮,他連束修之禮都拿不出來,真叫一窮二白。結果後來方東美教授勸他學佛,告訴他說,佛經哲學是世界上哲學的最高峰,說釋迦牟尼佛是大哲、是聖哲,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方東美教授你看他晚年都是專攻佛經,他在台灣大學講「魏晉佛學」,在輔仁大學開「華嚴哲學」課程,晚年都是講佛法,他自己就是深入到經教裡面,所以勸我們師父上人也來學佛。如果不是方東美教授勸他,他絕對不肯入佛門,他認為佛法是迷信。

  結果學了佛之後,有緣就遇到章嘉大師,這是密宗的高僧,四大喇嘛之一。章嘉大師就勸他要布施,看他沒有福報,勸他多布施。師父講我沒有錢,我怎麼布施?章嘉大師說,其實布施不要你一定要有錢,你有多少,你就隨緣隨分隨力布施多少,你一塊錢有沒有?一毛錢有沒有?我們師父說這個有。好,你就從一毛錢、一塊錢開始布施,你這樣努力去做,你愈做你的福報就會愈大。我們師父老實聽話真干,一遇到有做善事的機會他就去布施,譬如說印佛經,他就給人送去一塊錢、兩塊錢,放生他就送上幾毛錢,隨喜功德。結果愈做愈喜歡,福報也就慢慢增長,而且建立一個布施的習慣,有多少錢來第一念就想到布施。

  所以最後,你看看現在的福報多大!我們師父老人家講,現在每年人家供養多少自己都不知道,大概一年他自己布施出去印經的款都有一千萬美金,印經款每年一千萬,所以福報非常的殊勝。我們現在看到老人家八十六歲高齡,身體健康,頭腦靈活,每天講四個小時經,這麼大的工作量他應付自如,我們年輕人有時候都比不上他。身體健康,有智慧、有福報,這是他修三種布施得來的。哪三種布施?財布施,他得財富的果報,愈布施愈多;第二個法布施,布施佛法啟發人覺悟、啟發人的智慧,他得到的是自己聰明智慧;第三個布施是無畏布施,眾生有憂苦、恐懼,你幫助他解脫,這就是無畏布施,得到的是健康長壽的果報。我們師父上人這三種布施,財、法、無畏三布施,一生都在努力的做,所以晚年果報殊勝!

  他年輕的時候很多人給他算過命,說他活不過四十五歲,他也相信。為什麼?他說他自己父親活不過四十五歲,他的爺爺活不過四十五歲,他的伯父也活不過四十五歲,大概是家族的遺傳,所以別人說他活不過四十五歲他相信。到四十五歲那年,果然得了一場重病,他也不看醫生、不治病,為什麼?他是知道自己命數到了,看醫生沒用,醫生是治病不治命,你壽命到了找醫生沒用。所以他也就不找醫生,自己關起門來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結果念了一個多月佛,好了。好了之後怎麼辦?繼續講經說法。到今年八十六歲,壽命延長多少?差不多延長一倍,所以殊勝的果報都要自己修得來。

  所以我們看到師父上人給我們做了一個表法,他真做到了,我們也非常的仰慕,我們也要走這條路,師父當年怎麼走,我們也怎麼走。當然可能我的福報比師父老人家要稍微好一點,年輕時還不至於像我們師父上人過去那樣的貧窮,師父說自己是貧賤,貧是無財,賤是沒有地位。那我們還算好一點,過去我是在大學當教授,在美國的大學、在澳洲昆士蘭大學都教過書,還是算有一點收入,也算有一個博士學位的頭銜。我們現在跟著師父把這些統統放棄掉,這也是布施,布施做什麼?我們發心來弘法利生。因為看到佛法衰微、眾生很苦,最苦的是得不到正法而迷惑顛倒、造業受報,很可憐!所以我們就是憑一點不忍之心,我們也來跟隨著師父推動佛陀教育。

  現在我把教授工作辭掉到今年是第六年,現在就覺得漸漸有一點點福報現前,什麼福報?第一個自己身體很好,精神非常的好,精神頭很充足,精力充沛,每天睡四、五個小時就足夠了,工作量雖然比以前更大,但是現在應付得比較自如。每天也得講經,除了跟師父聽經以外,自己還要學習,還要備課講經。還有就是,如果希望做一點什麼好事,不用自己去考慮錢財的問題,自然有人出來幫助、有人供養,有一點覺得心想事成的味道;智慧也比過去要增長很多。為什麼?因為我們天天都是干三種布施,講經說法、弘法利生,三種布施具足。第一法布施是肯定的。第二財布施,雖然我們沒有外財,我現在名下沒有任何財產,也沒有銀行帳號,沒有存款,但是財用不缺。我們用內財布施,內財是用身體,用我們的體力、我們的智力來講經弘法,這內財布施,師父講內財布施比外財布施更殊勝。第三個無畏布施,人家聽了這個佛法他覺悟,本來有煩惱的他就解脫了。曾經有好幾位同修,心裡很痛苦得不得了,甚至有要自殺的,來找我,跟他聊了一會,他也就心裡開竅,也就不自殺了。

  像去年,去年我救了兩條人命。怎麼說?就是有兩位女眾,她們都想要墮胎,因為她們學佛了,但是遇到了自己想不通的情形,一定要去墮胎,她就來問我。我就勸她不能墮胎,學佛一定要相信佛菩薩,你遇到再大的困難,求佛菩薩。要守戒,這墮胎就是殺人。下一次我會專門講墮胎的危害,那是很大很大的,不僅是殺人,殺自己的兒女。你想想,這兒女來投胎到你這裡的,都是跟你有緣,這緣不外乎就是報恩的、報怨的、討債的、還債的,如果是來報恩的,你把他殺了,恩變成仇;如果是他來報仇的,你把他墮了之後,他仇上加仇,那不共戴天,沒完沒了。所以墮胎只會大大的消損你的福報,你跟眾生結了怨,不可以。我勸導之後,而且我給她指示了方法,怎麼才能夠保住胎兒,她也聽信了。結果這兩位都把自己的孩子生下來了,都很健康。我勸她,懷孕的時候一定要多聽經、多念佛、多誦經,她們也就還不錯,依教奉行,胎教很重要,結果孩子生下來非常好養。所以去年救了兩條人命,這無畏布施。我相信將來我的身體會愈來愈好,而且我會健康長壽。

  所以感恩遇到佛法的因緣,如果不遇到佛法,那不知造多少業,就一個殺生業就夠我們受報的。我們過去沒學佛之前也殺很多生,吃肉,對蚊蟲螞蟻蟑螂殺得更多,不知道尊重生命,沒有這種慈心。為什麼?沒學佛法確實不懂,沒人教,所以冤枉造了很多罪業。幸好學佛還算比較早,我是十八歲開始接觸佛法,上了大學就開始接觸,我今年四十了,二十多年,所以造的業相對少一點,感恩遇到佛法這樣的殊勝緣分。所以這種利益不能我自己獨享,我應該把這些利益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得到了很好的利益、得到了法喜,我自己獨享那是太不夠意思,不能自私自利。所以我就決心走弘法利生的道路,出家做專業的佛陀教育的老師。以前在大學裡我是教金融,當金融教授,現在金融教授不當了,我來做義務的老師。出家這也是個行業,是什麼行業?社會的義務教育工作者,這樣定義就對了。

  你看古代出家人都是有德行、有學問,他們能夠做人天師表,那真正令人佩服。他們的學問至少要相當於進士,所以古代出家要皇上親自給他度牒,度牒就是文憑,就像我們現在博士學位的文憑一樣,那都要經過考試的。所以過去家裡如果出了一位出家人,像唐朝時期家裡出了出家人,那都是一家的幸事,就好像出了一個狀元一樣。出家人也真有道行、真修行,所以能夠為世人景仰。我們現在看到佛法衰,大眾對佛法不僅沒有信心,甚至瞧不起,一講到佛教,這是迷信,這是很冤枉。佛陀教育是至善圓滿的教育,這裡頭有做人的學問、有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有高等哲學、有高等科學。你看現在這些西方量子力學家他們所證明的,都超過不了佛法之外,這麼好的教育被人封殺,污蔑成迷信,太可惜!原因是什麼?佛教沒有人才。孔子講「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佛法興旺起來,必須要有人。與其希望別人來弘揚,不如自己干,自己直下承當,所以我決心走這條路。我出家,我的剃度法師、剃度恩師暢懷老法師給我起了法號叫定弘,外號定弘,內號傳道,一個弘,一個道,就是講「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從這裡來的。讓我用這個定弘的法名,那就一定得弘法,一定要傳道,把道傳承下去。

  所以宿世慈孝就能夠得到殊勝的果報,乃至作佛、作菩薩,無不是從修善積德那裡打下的根基。《十善業道經》裡面講,十善業道這是如來佛道的根基。在佛說的《賢愚經》裡面也有這麼個故事,講有一天阿難尊者吃完午飯,在樹林裡靜坐,忽然就動了個念頭,說如來出世的因緣很奇特,讓一切眾生都出離煩惱、入安樂境。又起了一個思惟,憍陳如等五大比丘,到底他們種了什麼善根、有什麼樣的因緣,在佛初轉法輪的時候他們就先得度?我們知道,佛成道以後在鹿野苑第一次說法度了五比丘,就是憍陳如他們五比丘。這是什麼因緣?動了這個念頭,於是就下座去佛那裡請問佛。

  佛就給他們講,說憍陳如這五個人先世就跟我有很深的緣分。他說在過去久遠阿僧只劫,在閻浮提世界裡頭有一個國王叫慈力,這個國王心地非常慈悲,常常憐憫一切眾生,而且以十善業道教化國民,所以人人向善,都不作惡,人間充滿了和氣,國運昌隆。結果這個國裡頭很多鬼類,本來是專門吸食人的精血來活命的,那因為這個國家的人民都收攝身心、同修十善、不造惡業了,這些鬼魅,這些吸食人精血的鬼類都不敢逼近人類。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吃人的精血,個個都非常的饑渴,怎麼辦?於是有一次,有五個鬼王鼓動起魔膽,就化成五個夜叉來到慈力國王面前,就跟這個國王講,我們本來是吃人的精血維持生命的,現在因為您的教化,這國民都修十善業,邪不勝正,我們現在都沒有飲食了,我們非常的困乏,你就憐憫憐憫我們,讓我們吃你的精血。

  這國王聽了之後也很憐憫這些夜叉,於是就決定給他們布施,從身上撥出劍,把身上割了五個地方,一下子就血流如注,就用這些血來供養這五夜叉。這五夜叉於是很高興拼命的喝,吃飽喝足了,然後對這個國王也非常的感恩,就像孩子依戀母親一樣還不肯離去。國王就告訴這些夜叉說,你們由於貪瞋癡三毒煩惱墮入了鬼類,現在你飲了我的血,應該回心轉善,勤修十善業,脫去你的罪垢,你能夠托生善道。希望將來我成佛的時候,我也能夠用我法身戒定慧的血來供養你們,讓你們能夠洗除三毒的饑渴,能夠入涅盤城。所以到了這一生佛在世的時候,佛初轉法輪度五比丘,果然實現了他的諾言。這五個夜叉是誰?就是這一生的憍陳如尊者五個比丘。所以你看看佛能夠宿世慈孝,修善積德,這一生能成佛、能度化眾生。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講到此地。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資料恭摘:淨宗根本戒  定弘法師主講  (第四集)  2012/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7-068-0004

 

上一篇:果真法師:心念轉變病就能痊愈
下一篇:定弘法師:淨宗根本戒(第5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