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的綱領,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十六個字:“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這是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徹悟禅師提出來的。徹悟禅師早年參禅,大徹大悟後,改修淨土,致力專弘淨土法門。”徹悟禅師這十六個字被印光大師尊奉為念佛法門的“一大綱宗。”我們一定要遵循這十六個字來修行,這樣才能獲得念佛的真實利益。
下面末學就分別解釋一下這十六字綱領:
第一句 真為生死
我們學佛究竟是為了什麼?在我們佛教教徒中,初一、十五特別是觀世間菩薩生日,燒香拜佛的那麼多,但是絕大部分人都是求消災免難,健康長壽,子孫發達、升官發財等等世間福報,這些能不能求到呢?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有些可以求到,有些不可以求到,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是如理如法的求,可以求到,淨空法師打了個比喻,如果是把佛菩薩當做貪官污隸,我給佛菩薩多少錢,然後佛菩薩再給我多少好處,這樣的心是得不到感應的;還有,沒有必要的東西,你去求,也得不到感應,比如淨空法在講經中提到這麼一個事例,說是有個道場師父想跟佛求個冰箱,但是求了幾個月都沒有感應,就問淨空法師,淨空法師問,你這個道場有幾個人,他回答,只有他自己一個人,淨空法師說就你一個人用冰箱,沒有必要嘛,當然求不到。佛菩薩看的是你的心是否真誠,至誠才能感通。包括我們念佛,要想得到利益,印光大師也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但是做為正信的佛教徒,只有“真為生死,”才是學佛的正確目的。印光大師有一段很懇切的開示:須知真能念佛,什麼叫「真能念佛」呢?就是真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專修念佛,這叫真能念佛。真能念佛的人他不求世間福報,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若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向往生,念佛本來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只想求世間子孫好、發財、平安、身體健康……,只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向往生。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反而不殊勝,反而低下、劣等。而心不專一,往生更難決定矣。他心裡不求往生極樂世界,不專一這一點,那往生就不定了。
所以,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得雙重利益,現生自然消災免難,健康長壽,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不求自得。當來決定往生成佛。
第二句 發菩提心
什麼叫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自覺覺他的心;也就是上求佛道(修智慧),下化眾生(培福德)的心。我們無始劫來在六道輪回中受了那麼多的苦,百千萬劫才遇到的這麼殊勝的法門,現在得到了那麼多學佛的好處,就應該發心勸人念佛,勸人修淨土法門,勸人能夠發心往生淨土,自利利他。不忍心看到眾生沉輪六道受苦。本來,一切眾生就與我們自身關系非常密切,他們都是我們過去生中的父母親屬,也都是未來的佛菩薩,同我們真是息息相關。
很多老菩薩對菩提心不理解,這個沒有關系。我們看到這個世間確實有不少不認識字的人,一生當中一部經也沒有念過的人,他就念這一句佛號,臨命終時真的往生了,瑞相稀有。好像他只是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他怎麼能往生?你問他菩提心是什麼?他說不出來,他說我不知道什麼叫菩提心。藕益大師告訴我們真正發心想求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個念頭就叫做無上菩提心。
“以深信願,持佛名號”,這八個字概括了淨土法門的綱領,就是信、願、行三個字,也就是生信、發願和持名念佛這三件事。藕益大師說:“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可見,信、願、行三者缺一不可。藕益大師在《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中明確指出:信願持名,一經要旨“西方極樂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藕益大師說,沒有信願,即便你念佛念到雨打不濕,風吹不入,如銅牆鐵壁一般,也都不能往生。印光大師也說:“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而復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所以末學自己很少時間來念佛堂念佛,就是在信願上下功夫。
淨土法門,稱為“易行難信之法”;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所以建立信心,尤為重要。怎樣才能堅立堅固的信心呢,夏蓮居老居士說過,「理明則信深,願切則行專」,也就說明理了,自然就信深。所以說我們要信深,就要先在聽經聞法和思惟義理上下功夫。
老法師說:淨宗法門是以念佛為主,念佛不得力,所以才叫你讀經,才叫你聽經。聽經主要是把道理搞明白,事實真相搞清楚,然後我們的信心就有基礎了,信就深了;信深了,願心就懇切了,你生起懇切的願望,這一生一定要求生淨土,不再搞輪回;行就專了,自然就念佛,那句佛號你就不肯間斷了,你不敢間斷了。聽經聞法和思惟義理是打好深信切願的基礎,當你真的信,願心懇切,行就專了,經聽不聽就無所謂,我們的目的達到。我們可以說,只要真正“信、願、持名”,“因”有了,有了“因”不行,還要“本”,“根”要是沒有“本”,這個“根”剛剛發芽,還沒有長成一棵大樹,發芽了,這個根力量很薄弱,很容易被人摧毀;長成大樹就不怕了,不怕風吹雨打了,根深蒂固,它不會動搖。小的樹苗不行,禁不起風浪。這個風浪是什麼?就是我們的環境,外面的誘惑在考驗你,這就是要經教來幫助了,每天都在經教上下功夫,世出世間一切誘惑不為所動,我們很快,這個樹就長大了,就變成大樹。
如果你沒有把道理搞明白,事實真相搞清楚,你對淨土法門的理論沒有基礎,就去念佛專求所謂的一心不亂功夫,一旦境界現前,很容易搖擺,因為內心中還存有種種疑惑或者是擔心,比如:如果我臨終時昏沉,提不起佛號,最後一念沒有在阿彌陀佛上,能否往生?我到臨終時功夫還沒有成片,我沒有得到清淨心,我能不能往生?忽然有一個橫死,有個水災,有個地震,我這一念沒有在阿彌陀佛上,是不是就不能往生?我業障深重,如果臨終有冤親債主障礙我往生怎麼辦?我臨終時萬一沒有放下情執怎麼辦?臨終時萬一沒有人助念,反倒碰到家裡面不學佛的人障礙,怎麼辦?阿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是否已經具足,臨終能不能往生?萬一臨終阿彌陀佛不來接我怎麼辦……等等擔心、疑惑。很可能這一個小小的疑惑就成的你臨終往生的一大障礙。而生死的事情是一場不能重復的考試。我們讀高中考大學,如果第一年沒考起,還可以復讀,第二年再考,甚至第三年、第四得再考,但是往生西方這件事,臨命終時只有一次機會,要麼就往生西方,要麼就繼續搞六道輪回。所以聽經、聞法,明理是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基礎,你理解的愈深愈會有效果。當然,如果你是鍋漏匠那種根性,那麼經聽不聽就無所謂。
我們學佛要明白的義理很多,末學僅舉幾條:
第一、我們必須明白,“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中國難生,淨土難信”。
“人生難得”,佛在經上說了幾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高山垂線穿針”:須彌山是最高的山,從山上垂一條線下來,山下放一個繡花針,線一掉下來剛好就穿進針孔。你們想想,這個機會有幾成?這是說得人身的機會這樣渺茫,我們是須彌山那條線,恰巧就穿進人道這個針孔,真不容易;第二個比喻:釋迦牟尼佛當年在祇樹給孤獨園,祇園精捨蓋房子有建築工程,佛帶弟子們去看,佛在地上抓了一把土然後撒掉,指甲上還有一點。佛一個動作、一個表示,他的學生們都會問:老師您這是什幺意思?因為佛沒有戲論,不會開玩笑,一舉一動都是給人啟示的。佛反過來問學生:“我指甲上的土多,還是地上土多?”這還用得著問嗎?當然是地上的土多。佛說:“我們現在世的人,死了以後來生再得人身,數量就像我指甲上的土;死了以後不能得人身,像大地之土。”六道眾生,無量無邊,只要看地上的螞蟻,已數之不盡,遑論可見之昆蟲,動物,飛鳥,魚鱉;不可見之餓鬼、地獄眾生等。他們朝生暮死,輪回不已,忍受著無盡的苦痛,無有出期。而我們能得人身,不知曾種下多少善根,做過無少善業?才感得此人身。
“佛法難聞”,《無量壽經》第十品,「皆願作佛第十」,經中講到,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聽到釋迦牟尼佛介紹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後,非常歡喜,每個人拿著一個金華蓋到佛前供養,回到座位上就發了一個菩提心了,願我將來成佛像阿彌陀佛一樣。結果釋迦牟尼佛就對他們讚歎,就說,這一班人,已曾在過去無量劫來供養四百億佛,所以今日再聽到淨土法門。淨空法師講經的時候就講到,說這個阿闍世王這批人其實善根還有點不足,供養四百億佛了,還差一點,差在哪?他只發願將來成佛的時候像阿彌陀佛一樣,還沒有真正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將來什麼時候成佛還是個未知數,可能也是無量劫之後。而你們現在能夠遇到淨土法門,就能夠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還不是釋迦牟尼佛親自來給你講,你這個善根就比阿闍世王那五百人要厚了。所以,你們肯定修行也是無量劫,供養肯定超過四百億佛以上。開經偈上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今天能聞到佛法,乃是無量劫所種植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彭際清居士說得好,「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我們居然遇到了,是不是該為自己鼓掌慶祝一下。
“中國難生”,這個中國不是指我們這個國家,中國,而是指有佛法的國家。如果你們好不容易機緣成熟,從須彌山垂一條線下來,線一掉下來剛好就穿進山下針孔。終於可以投胎做人,但是投胎到英國、法國,聞不到佛法,又在英國繼續造業,那這樣還不如不做人。
“淨土難信”,印光大師文鈔說:“須知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中之特別法門。愚夫愚婦心無成見,則易生信。通宗通教者,知為特別法門者,則必極力提倡。通宗通教而以特別法門作普通法門論,則不但不生信且將辟駁矣。以故名為難信之法。故光常曰淨土法門,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六道三乘之九法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汝能信得及,許汝往生有分。”(《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88頁答陶冶公書)
所以“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中國難生,淨土難信”。得到了千萬不要錯過,否則一失人身,萬劫不復。近代高僧弘一大師說:“人身難得,是萬古一瞬的因緣;佛法難聞,是歷劫不遇的際會。錯過了,沒有人能承擔這一份過失。”
我們佛門有句話:“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第二、生起厭離娑婆, 欣求極樂之心。印光大師文鈔說:“念佛時不能懇切者,不知娑婆苦,極樂樂耳。若念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淨土法門更為難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氣不來,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墮三途惡道,長劫受苦,了無出期(根本就沒有出離的機會)。”
佛法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陰”字,是“遮蓋的意思。有五種事情(五種事情,就是色、受、想、行、識五種,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想陰熾盛,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為後來得報之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識陰熾盛,起惑造業,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遮蓋了人的本性,可以使得人的心裡頭迷迷惑惑,造出各種的業來。,這“熾盛”兩個字,本來是“火勢旺得厲害”的解釋。),實際上不止八苦,八苦是基本的苦,人人都免不了的。觀察了人生的苦,還要進一步觀察輪回的苦。因為人生的苦與輪回的苦相比較,人生的苦只是小苦,輪回才是大苦。若墮入地獄,動辄就是千年萬年。地獄的苦我們無法想象。從《地藏經》的敘述可以了解到的一點點,那絕不是寓言、神話,那是佛以慧眼親見並如實敘述出來的。畜生道的苦是我們可以看到的。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要念茲在茲,要把我們所見聞覺知的一切境界都作為往生淨土的增上緣,一切的逆境成就我們的厭離心,對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熏習,增強我們的欣慕心,順逆境界都是成辦吾人往生的好境界。去過醫院的人都應當知道,哭的、喊的、叫的,手術室裡,正在被切割修理,更換零部件的,正在被化療的,缺胳膊少腿的,被燒得面目全非的,直到在太平間裡等待被銷毀的,等等等等,這難道不是人間的地獄?比如看到動物的肉一刀一刀的宰下來放到鍋內,用油炸,就想到油鍋地獄;去超市裡看到魚被冰塊凍著,就想到寒冰地獄;對這些被殺的動物來說,屠宰場和食肉人家的廚房,不是和地獄刑罰一樣嗎?我們學佛就要體會到人世間如火宅、苦海、牢獄,無處可安身,一切如夢幻泡影,皆不可得。末學強烈建議大家看一下遼寧省海城大悲古寺眾生附體的視頻,那裡面大部分都是鬼道、畜牲道、地獄道的眾生附體在與他有緣的人的身上,述說他們在三惡道的痛苦,並講解他與被附體人的冤仇,經過譚林長的調解,為他們三皈,忏悔,帶領他們念佛。大部分附體眾生在十幾分鐘內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三惡道的眾生往生那麼容易呢而我們人往生反倒很難呢?就像印光大師文鈔說:“念佛時不能懇切者,不知娑婆苦,極樂樂耳。”因為他們體會到六道輪回的苦,有強烈的離苦得樂的心。
而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什麼樂呢?從此便永了生死、永出三界、永脫輪回,絕對不會再墮落於三惡道了;壽命也跟佛一樣,無量無邊;神通德能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隨自己的意念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我們看到在人間還有做飯、吃飯、洗碗,出一趟遠門還要座車,如果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一切只要自己有個意念,就自然如願以償。
所以豈止是西方極樂世界那些小鳥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你在當下,看到自己周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哪個不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呢?一切所見所聞,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第三、我們要認知生命的無常,有這麼句話“今日脫下鞋和襪,不知明日穿不穿”,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這一世就完了,誰都不能保證自己能夠活到六、七十歲,壽終正寢。我們看新聞媒體報導,幾乎每天多少意外死亡的?如車禍、恐怖分子襲擊、地震,火災等。你不去惹人家,人家會來惹你,誰能擔保你出門沒有意外?諺語所謂「黃泉路上無老少」我們每時每刻都面臨著死亡的危險,現在不抓緊時間下看破放下的功夫,萬一明天就意外死了怎麼辦。所以印光大師告訴我們我要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顱上,掛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聞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镬湯爐炭劍樹刀裡受苦,不知經幾多劫。縱出地獄,復墮餓鬼,腹大如海,咽細如針,長劫饑虛,喉中火然,不聞漿水之名,難得暫時之飽。從餓鬼出,復為畜生,或供人騎乘,或充人庖廚。縱得為人,愚癡無知,以造業為德能,以修善為桎梏,不數十年,又復墮落。經塵點劫,輪回六道。雖欲出離,末由也已。印光大師有一段自勵的偈子:汝將死,快念佛,心不專一,決墮地獄,餓鬼畜生尚難求,勿妄想人天福果。汝將死,快念佛,志若真誠,便預蓮池,聲聞緣覺猶弗住,定克證等妙圓乘。
老法師說:“每天晚上睡覺上床,就要做觀想:明天就不能再起床了。要常常做如是觀,告別了這個世界了。天天做如是觀,真的到命盡的時候,你一點都不會慌張,你會很自然。為什麼?天天在練習,終於這一天到了,很正常的。不驚不怖,沒有牽掛,沒有憂慮,你決定不墮三惡道。這個什麼?這真修行,這不是搞假的,真修行。”
第四、明白往生西方比來生投抬做人還容易。剛才講過,想下輩子投胎做人就像從須彌山上垂一條線下來,山下放一個繡花針,線一掉下來剛好就穿進針孔我們才有機會得人身;那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容易呢?它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雖然我是造了三惡道的業力,我下輩子保持不了人身,我是要到三惡道裡去的人,但是由於我現在有慚愧心,有忏悔心,相信阿彌陀佛能救我,至誠地念佛——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阿彌陀佛以他的慈悲願力,臨命終時拿著蓮華,親自來接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就比下輩子做人來得容易,而且容易得很多,就是這個道理。
《印光法師文鈔/復智正居士之母書》有這樣一段話:“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當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你偏不肯求生西方,偏要求來生。今既遇佛法,且復皈依為佛弟子。偏偏不信佛的話,任自己的愚見,胡思亂想,想來生還做人。你要曉得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別的罪有無且勿論。從小吃肉殺生之罪,實在多的了不得。要發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見佛得道後,度脫此等眾生。則仗佛慈力,即可不償此債。若求來生,則無大道心。縱修行的工夫好,其功德有限。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來,故莫有大功德。況汝從無量劫來,不知造到多少罪業。宿業若現,三途惡道,定規難逃。想再做人,千難萬難。是故說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尚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惡業容易消。縱未能消盡,以佛力故,不致償報。我若騙你,便是佛騙人。何以故,我乃依佛之意與汝說故。佛豈有騙人之理乎。汝宜盡捨從前之下劣知見心,則定規得生西方矣。
第五、知道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華嚴經》裡面,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他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我們都有佛性,本來就是佛,現在是因為有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六祖慧能大師開悟後,也說了這麼幾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本自清淨”自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它從來沒有被染污過。《三字經》所說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本不生滅”,它不生不滅。
“本自具足”自性是一體,所以叫“同體大悲”,“大悲”是德,第一個是同體的智慧;第二個是同體的慈悲,這是德;第三個是同體的相好。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我們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你明心見性,你就能證得。
第四句惠能大師說的“本無動搖”,那是講自性,自性本定,沒有動搖。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看得清楚、聽得清楚,見聞覺知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他不起心不動念,法身菩薩,超越十法界了。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唐代有這樣一個公案,有人去問一位禅宗大德:“眾生都有佛性是真的嗎?”回答道:“是真的,眾生都有佛性。”又問:“狗有沒有佛性?”回答:“狗有佛性。”他說:“我有沒有佛性?”回答:“你沒有佛性。”這人當然很奇怪:狗都有佛性而我沒有佛性。大德說:“因為你不敢承當嘛!”這句話也可以用到我們身上。我們不敢發成佛的心,就是“不敢承當,”因為你不相信“自心是佛”嘛!覺得自己太渺小,不能成佛,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佛陀說得很清楚:“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是心”就是這個心,我們這個心就是佛啊,我們這個心就可以作佛,我們念佛就是“是心作佛,”所以念佛求生淨土,最後結果必然成佛。
第六、從古到今大量的往生事例可以證明信願念佛往生西方真實不虛
《淨土聖賢錄》記載著二千年來大量的往生事跡,直到現在還在繼續出版《近現代往生見聞錄》,以及佛教刊物中經常報導的許多往生事例,單行出版的往生事跡記錄更不可勝數。有的人懷疑,這些人是否真的往生呢?這不難檢驗。人在臨命終時,不可能作假。如不少念佛人能預知時至,不留戀,不恐懼,不昏迷,持念佛名,安祥捨報;有的死後,頭頂溫暖,室有異香,或呈現其他種種瑞相的。這是客觀事實,不容否認。比如鍋漏匠、劉素菁、海賢老和尚……
第七、既然我們是乘阿彌陀佛的願力,那麼就一定要了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
在無量劫以前,曾經有一尊佛出世,叫做世間自在王佛。當時有一位國王,常聽聞“世間自在王佛”宣講佛法,心中感到非常喜悅,法喜充滿,並發了無上菩提心,放棄自己的王位,跟“世間自在王佛”出家修行,法號叫做:“法藏”。法藏比丘為了讓一切眾生都能脫離生死苦海,於是向“世間自在王佛”發願要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的大悲心願。“世間自在王佛”應其心願,為他示現了210億個諸佛國的莊嚴景象,法藏比丘精挑細選吸收諸佛國土的精華,經過五劫的思維為我們發下四十八大願,為了要圓滿四十八大願,又經過了無量劫那麼漫長的時間,不間斷的積功累德,最終完成了集諸佛國土之美好於一體最善、最純潔、最圓滿的西方極樂世界莊嚴國土。
我們要曉得,阿彌陀佛主動救度我們,呼喚我們給祂救度,並不是我們要祈求、發願、修行或達到某樣的功行,回向給阿彌陀佛,並沒有這種貿易、買賣現象;而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不忍我們曠劫在三惡道中頭出頭沒,主動地呼喚我們、救度我們。只要眾生願生極樂,稱念名號就必定使他往生。這件事對我們來講,只需要歡喜信願,作禮而去。”
阿彌陀佛大慈大悲,預先為我們發四十八大願。當阿彌陀佛為我們發四十八大願的時候,我們在哪裡呢?我們可能在地獄,也可能在畜生道,也可能在餓鬼道,那個時候我們無明、無知,阿彌陀佛就默默地在為我們發願了。就好像爸爸媽媽生下的孩子,這個孩子什麼都不懂,爸爸媽媽就預先為這個孩子的一生做了規劃,為他的將來,建一座豪宅,有汽車,有花園,有動產不動產,為他完成一生的榮華富貴。
阿彌陀佛一直在呼救我們,甚至合掌拜托我們說:十方眾生都是我的獨子,如今流落在三界六道之中在困苦輪回,我這個做父母的很不忍心,兒啊!拜托你要趕快回來,回來才能得到安樂。你要回來的糧食我都已幫你先准備好了,你要回來的資費、工具我也都很早就替你安排妥當了,你只要相信我,願意到我這來,你只要念我的名號,乃至十念、一念,就可以使你平安回到極樂的故鄉,阿彌陀佛十劫以來都一直在這樣呼喚我們。
《法華經》第四品,「信解品」,裡頭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說有一位大富長者,很富裕。他有一個獨生兒子,小的時候就丟了,散失了,可以想像,這位大富長者的心情是怎樣的著急,想找到他的兒子。這樣找了幾十年,也沒找到,漸漸地,大富長者老了,他有很多田園家產,他說:“我這麼多財產,我唯一的兒子不知在何方,那我交給誰呢?”所以他急切地找,到處找,到了一個地方,大富長者就駐扎下來。
他的兒子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外面流浪,也不知道他的父母何等身份,何方人氏,只是到處打短工,干最苦,最髒,最累的活。今天在這兒裡干活,明天到那裡干活兒,吃上頓愁下頓,他想:“我生下來就是一個賤民”。
說來也巧,有一天,剛好路過大富長老的莊園,本來想在這裡找一份工作,探頭一看,啊哦,這家豪門大宅,裡面有一位威嚴的長者,周圍有很多的待從,門前車來車往的,車水馬龍。看到這樣的莊嚴長者,這樣的宅第,他想:“啊!我這樣的賤民,哪有資格來這裡找差事,還是趕緊走比較好,免得時間長了惹出事非,說不定衛兵出來把我抓起來。”他說准備拔腿後撤。
這時,大富長者剛好發現了他,“哎,這不是我失散多年和兒子嗎?”他還認識,心中非常高興,馬上對左右講“你們快去,把這個人給我請回來。”
窮子正在猶豫不覺之間,忽然發現裡邊走出兩個人,心想:完了,這可能是來抓我的,拔腿就跑。
那兩個人奉了大富長者之命,窮追不捨,跟在窮子的後面喊,越喊窮子跑得越急,窮子又累又餓又瘦,哪能跑過後面兩位?人強馬壯,快步如飛,很快就快被抓到了,窮子內心非常的慌張,一塊石頭就拌倒了,人就嚇昏過去了。
這時,大富長者後面遠遠地看到後心裡就明白了:他一定多年不在父親的教育之下,自己認為卑劣,被豪門大宅的氣勢震住了,心太弱小了,請他現在回來,可能不是時宜,他也來不了,因為他心裡害怕。就跟那兩個人講:“用涼水把他弄醒,放他而去”。
窮子醒來,一邊跑一邊想:“哎呀!終於揀了一條命”。
父親又派了兩個人,不像開始那兩個人威武有力,穿戴整齊,相貌堂堂,他會覺得自慚形穢啊!!所以這次兩個人衣服一般,相貌和兒子差不多,去跟他兒子結了朋友,結了朋友就無話不說了。
“哎,我們也是打工的,不過附近有一家工資比別的地方高一倍,老板很好,正好少一個做工的”。
“缺什麼?”
“掏大糞”。
窮子想:“掏大糞這工作我還可以干,符合我的身份的,”這樣就去了,於是安心於每天勤懇地除糞。
父親隔著窗戶看見窮子,心裡悲傷的落淚,“我的兒子,你為何要做這樣的工作?本來所有的莊園都是你的,但你現在不認識你的父親,不敢想見,連我這做父親的都不敢暴露身份!父子面對面都不敢相認。”父親想“我得想個辦法,慢慢建立感情,慢慢透漏身份,怎麼辦呢?”
父親有一天也把他自己高貴的衣服脫下來,穿上勞動者的衣服,來跟他一道干活。
大家在一起,一天,兩天,慢慢熟了,窮子就覺得,這個老頭很慈悲,對我還挺不錯,他哪裡知道是他父親呢?!當然不知道,大富長者跟他慢慢干活,慢慢聊:“你家在何方?父母是何人啊?”最後跟他講:“你呀,真的不錯,工作勤奮人也老實,實話告你吧,我就是莊園主”。
“啊!你就是莊園主啊,”由於經常在一起,也不陌生了,窮子心裡有點自信了:我很受莊園主看得起啊。覺得自己的身份也比較尊貴一點了。
大富長者說:“我也年老了,底下沒有可以相信的人,不妨你就做我的干兒子好了。”你看,親兒子還要講干兒子!可見這位父親心裡是多麼不好受啊!講親兒子,他會說:“我哪有這樣的父親?”他拔腿要跑啊,“你給我做干兒子好了,現在,帳目,財產,我交給你,你幫我管理”。
這個兒子通過在一起工作這麼多年,他的工作能力,生產技藝也都提高了,內心也不像當初那麼特別狹小了,說:“好”。於是,他就管帳目,管田地,管收入,管支出,算盤打來打去。
父親的心很顯然:這所有的家產都是你的了,叫你掌握,但是不能講出來,兒子的心呢?他不知道,他心想:“我每天打算盤,算的是主人的,是他的,我自己的所得是一天一天的工資,這是我所得的。”所以,他也很勤奮地工作,絲毫也不敢想什麼,認為我就這樣工作好了,感到很滿意。“主人對我不錯,也很好了”。
這樣又經過一段時間,大約二十年的時間,他在各個方面的能力提高了許多,很有出息了。--像我們農村的人來到城市,看見高樓大廈,那麼多汽車,就嚇得不得了,好像走路都不知道怎麼邁步了,大街上比我們家裡還干淨,廁所比我們家客廳還干淨,當然時間一長,能力,志向,膽略,就增高了。
大富長者想:“嗯!!”現在告訴他,要能時間已成熟了,我得想辦法把身份暴漏出來,要父子相認了。”
有一天,把所有的有地位的有道德的人,把國王,大臣,都請來,按照我們現在的話講,叫召開新聞發布會,今天請你們來,不為別的事,正有一件事情,我某某人,大家知道,在多少年前,我的獨生兒子散失,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辛勤地尋找他。。。。。。然後,說他找兒子的經過。。。。。。
旁邊窮子一聽,越聽越像講得他自己,慢慢回憶。。。。。。
兒子這個時候才知道:原來對我這麼慈悲的人不是外人,正是我的父親!
大富長者最後說:“不瞞各位,現在我正式宣布,這一位就是我失散多年的兒子,我現在把所有的財產都委付給他,你們各位可以證明”。
這位兒子聽到這裡,才恍然明白,所以,經中有講:“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無量珍寶,不求自得,而今乃知,真是佛子”。“我根本就沒有指望有這麼多的財產,而現在一剎那之間都為我所有,我今天才知道,我真是佛的兒子”。
這個比喻是釋迦牟尼佛為捨利弗等大弟子們講的譬喻,很貼切。所謂大富長者,就是阿彌陀佛。所謂窮子,就是我等眾生,遠劫以來,輪轉六道,迷背佛性,就等於是離開父母,在外邊流浪。對啦!我們無始劫來迷失本性,流浪在阿彌陀佛的涅盤城之外。阿彌陀佛看到我們的時候,就要把他的六字名號功德布施給我們,說:「眾生啊!我的獨子,我把整個極樂世界送給你,你就這樣來!往生我的淨土!」我們嚇壞了,「我哪裡有資格到極樂世界啊?」我們不敢,所以我們逃跑,我們逃離阿彌陀佛。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阿彌陀佛成佛當然知道我們眾生種種的方便。一開始就對你說:“念佛一定往生,我們是父子啊”,很多人不相信,“哪有那麼簡單,往生那有那麼容易,哪有這樣的法門?”他就跑,就嚇昏了。甚至有些人會誤解,會誹謗佛,說那是迷信,哪有那麼好的事情。對於這樣的根性,要漸漸地調服,跟他講什麼呢?講除糞,教他除糞,除糞的意思,就是通過自己的勞動,把污穢的地方打掃干淨,那就說先要修行各種的法門,84000法門。84000法門也是方便講其實是無量的法門。三藏十二部就是方便法門來做引導,要打掃清淨心,解除煩惱的污垢。。。。。。如何如何地修,給你講了各種聖道的修行方法。慢慢地調練你。其實是不需要這樣做的。你不知道,阿彌陀佛把六字名號給你,當下所有的功德就是你的了。
既知大富長者阿彌陀佛喊你回家繼承所有財產,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你願不願意?還是繼續你的除大糞?如果你願意繼承,你就念南無阿彌陀佛,怎麼念,印光大師說“老實念佛、莫換題目”,善導大師說“一向專稱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如果你不老實,你不專念,說明你對自己是阿彌陀佛的兒子的身份還有懷疑,那麼本故事中所說的窮子就是你!!!
這一句彌陀名號就好像大願船,我們眾生浮沉在這六道苦海,如果我們願生極樂,專念彌陀名號,就等同坐上了阿彌陀佛的大願船。坐上彌陀的大願船的人,只要時間一到──也就是世間壽命一到,立刻就到彼岸了,也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現在雖然我們壽命還沒到,還在六道的苦海當中,可是已經注定不會再沉淪了,因為我們已坐在阿彌陀佛的大願船上了。
因為往生與否不是靠我們,是靠阿彌陀佛,就像一個在外面乞食流浪的孩子,吃沒得吃,穿沒得穿,住也沒得住,有一天他被認出,原來他是國王唯一的兒子,是太子,這時他的身份就立即雍容華貴起來了。從此再也不是一個流浪的乞丐,而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子。所以印光大師說:「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意思就是說,如果我們對這個法門能夠信得過,不懷疑的話,那麼,雖然我們的肉體還在娑婆世界,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但已經是極樂世界的聖眾之一了——現在就已經往生決定了。
打比方說明淨土法門——坐電梯
下面我們打個比方來說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坐電梯』,不論是腳力很好的,或是腳受傷很難走的,或是坐輪椅的,或是用推車送的病人,不論是好人、壞人,只要有信願,搭上去,把門關好,不要一腳在電梯裡,一腳又在外面;看准按鈕,一按就可以到自己所選的那一樓,要上上品的就選頂樓一按,而下下品就可以滿足的,也可以選按下層的樓,要高要低,隨願而到,電梯都平等運載。坐電梯當中,可以背行李,也可以不背行李。要輕松一點的,就不要背行李,行李通通都放在電梯上,讓電梯去載。假如非要辛苦不可的人,就盡管大包小包地背在自己肩膀上也無所謂呀!最輕松的連一個行李也不必帶。坐電梯比爬樓梯省力,又直接了當很多,又快很多,所以叫作:『至簡易,至直捷。』
然而要明白,電梯是阿彌陀佛造好的,不是我們的功勞哦!讓我們能上升的電力,是彌陀大願力,根本不是我們的本事,不是我們的努力哦!我們只是由電梯的指示牌知道電梯在哪兒,我們只是相信電梯的力量可以背負我和一切的行李,願意搭上,真的跨進去而已,搭上就是信願啦。在這個比喻當中,我們把『相信電梯能夠負載我們和一切行李』,比喻為『相信阿彌陀佛佛力能夠荷擔我們』。把『願意搭乘電梯』,比喻為『願意往生的願』。在這個比喻中,我們把『跨步進電梯』這個動作叫作『行』,當然要實地有跨步走進電梯才叫行啊,我們把『跨步進電梯』這個動作代表『念佛』。
進電梯要兩腳一起進去呀,不能一腳在裡面,一腳在外面;一邊又想要去極樂世界,一邊又放不下娑婆世界。一腳在內,一腳在外,當然上不去啊。一腳在內,一腳在外,可以說『願』還不具足啊!到底是要不要搭?要搭又像不搭,說他是不搭,他又像要搭。就這樣一腳在內,一腳在外,卡在電梯門口,電梯門一關,正好夾住,又不上又不下,夾得很痛苦。這就是有願又像沒願,沒願又像有願,拿不定主意,這是沒有用的。這樣一腳在內,一腳在外,到底是要靠電梯的力呢?還是要靠自己走路的力呢?又不敢靠電梯的力,又很怕靠自力會很累,又不是靠他力,又不是靠自力,也不敢放心地跨步走進電梯,這樣當然不算有行啊!在行為的表現上,又不像要念佛,又不像不念佛。說他有念佛嘛,他又不專心,都胡思亂想,罣礙一大堆;說他不念佛嘛,他又好像知道要念佛,否則沒有什麼好路可走。
這種一半在內,一半在外,有願又像沒願,有行又像沒行,這種人,說老實話,不能算『淨土宗』,只能算是『騎牆宗』,也就是騎牆派的。一腳在電梯裡面,一腳在電梯外面,不但不能上去,還要抱怨說這個電梯的門把他夾得好痛苦,其實是自己沒有信、願、行,不能夠干干脆脆地走到電梯裡面。
仗他力的念佛——就像是坐在電梯裡面的上升,完全是以彌陀大願作為基礎、作為藩腳處的上升
關起門,再按一下上升的按鈕,按上升的按鈕就是念佛啊,電梯就依著電力而上升了。我們其實只要安住在電梯裡面,不要離開電梯,注意那個按鈕,是不是按對了向上的方向,那麼自然就會一層一層地上升。我們歡歡喜喜地隨順電梯,電梯上升,我們就跟著上升。感謝電梯,一直搭乘著就好了,並不一定要在電梯裡面一直背著好多好多的行李,又一直忙著踏步踏;以為是自己背很多,很用力踏步踏,這樣電梯才上升的。也不是在電梯裡面,忙著撞牆,才表示自己很用力在修行。
仗他力的念佛就像是坐在電梯裡面的上升,完全是以彌陀大願作為基礎、作為落腳處的上升。
請注意哦,搭電梯並不是沒有上升的『行』,並不是沒有上升的實際行動,就是說,搭電梯並不是不念佛;而是在念佛上升當中了解——我之所以能上升,是因為彌陀的願力而上升,並不是我的本事!這樣的心態完全拋棄了自我意識,體認阿彌陀佛的願力,體念電梯的功勞,就很感恩,而且很輕松,沒有自我的成敗得失,就不必罣礙,就沒有我執的痛苦,也不會狂妄地以為:能上升是因為自己的努力。大家要了解哦,即使在電梯裡面,很有壓力、很辛苦地背著很多行李,又忙著踏步踏,這樣的到達,其實也還是電梯的力量,並不是因為自己很辛苦、努力背,所以才上升的。
仗著自力往生的思想和心態
有些人雖然念佛,但是他的觀念中都認為,都是我自己的努力,我自己努力要修到『證一心不亂』,我要得一個『念佛三昧獎』,甚至認為都是我自己很修行,消息很靈通才能夠搭上這班電梯,或是認為都是我度了好多人,帶了好多人來搭這個電梯,都是我的功勞。其實我們以前推病人的推車上電梯,上了電梯,其實他和我和推車都是由電梯來負載,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負載,根本就不是我的力啊!
像前面所說的,認為都是我自己努力,我自己要努力得『一心不亂』,我要得個『念佛三昧獎』,這樣的觀念只是多背了一個『我執』的煩惱、行李而已,這就是淨土法門當中,認為是仗著自力往生的一派的思想。這樣的想法,只是比較累、比較苦而已,其實也不會得到什麼。如果說要得到什麼,可能是得到『壓力獎』吧一一得到很多自我的壓力。
這樣的想法,也不會比仗他力的,歸功於電梯、心存感恩的人更早到;也不會比歸功於電梯的人更舒服。現代人處處強調要自由,好吧,大家要選擇自己爬樓梯,依通途法門來走;或者是要坐電梯,隨各人自由選擇。假如選擇搭電梯,那麼同樣會到,用哪一種心態會比較舒服,這也隨大家自己去體會。
念佛遇向,要看對方向
再說,搭電梯如果不按上升的鈕,也是不會上升;如果按錯了鈕,按到下降的鍵,也可以到地下室去;這是說,念佛迥向,要看對方向。搭上電梯,要關上門,是說要『都攝六根』。看上升的鍵一直亮著,這是表示說一直攝心在念佛,一直有信願的光。同樣是信願念佛,如果觀念對了,心態對了,就很輕松愉快;否則的話,連念佛這麼舒服的事情都會變成是壓力。
我們在這裡讀要解,就是在看電梯的說明書和電梯的指示牌,以便了解電梯的好處,弄清楚電梯的位置,真正找到電梯,勇敢地走入電梯裡面,而且搭得很舒服。不用很緊張,在裡邊兒一直撞牆,跟電梯對抗。隨著電梯的升高,雖然我們還是凡夫的肉眼,也變成可以看得又寬又遠,這幫助我們了解,到了極樂世界,由於佛力的加被,我們會得到天眼通、神足通等等。本來我們凡夫的肉眼、近視眼,站在地面上是看不遠、看不寬的,乘著電梯的電力,乘著電梯的功能,我們登得很高,看得又寬又遠,那就像天眼了。這不就是阿彌陀佛以他的願力,電梯以它的負載力,除掉了我們看不見的障礙嗎?
印光大師開示
當我們把這些道理明白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實際演練,就像練兵打仗一樣,練兵千日,用兵一時。如何訓練,我們在念佛堂念佛當然是一種訓練,而最重要把佛號跟我們的生活結合在一起。因為,你不能保證你臨終有這麼大的福報,在念佛堂念佛往生,甚至不能保證能夠壽終正寢。我們往往是在生活中:比如在家裡病重,在醫院斷氣的,甚至是車禍、地震等災難中斷氣,你雖然在念佛堂能提起正念,我們念佛堂周邊的人都是學佛的,請問你那個時候醫院裡面,而且親戚、朋友絕大部分都是不學佛的,你那個時候有沒有把握提起正念,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把念佛落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一切時、一切處做好隨時可以提前正念,隨時可以自在往生的把握。
印光大師在《文鈔》當中強調,“金不煉不純,刀不磨不利”,應該在俗務當中學會念佛,要勇於生活,勇於面對俗務,千萬不要躲著它,千萬不要回避它。要知道,我們念佛一定是隨著我們的緣分,這就是印光大師經常提醒我們的,敦倫盡分,在我們敦倫盡分的過程當中把佛念好。你有爸爸媽媽,你就得在孝養爸爸媽媽的過程當中念佛;你有公司,你就在當老板的過程當中念佛;你有孩子,你就在當爸爸的過程當中念佛,你要隨這個緣。最怕的就是印光大師說的摒除俗務,“摒”就是屏蔽掉,“除”就是去掉俗務去念佛,這樣反而念不好佛。所以一定要注意,隨著自己沒有了盡的塵緣來念佛,隨緣消業障。你真正能隨緣,在境緣當中真正佛號得力,你業障就消了。
我們現在很多同修,都覺得自己很忙,事情很多,要把手頭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後,然後再開始念佛,我把我的事情處理完畢了再念佛。很多同修念佛是念佛,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生活的時候不念佛,念佛的時候沒工作、沒生活,脫節的。這個脫節,最後造成佛號不得力。佛七也打了,每天在念佛堂幾個小時念佛我也都念了,我怎麼還這麼多妄念?我怎麼一遇到情況還是習氣現前?因為你這個部隊光演習沒有真打過仗。你真打仗的時候還是不行,真刀真槍還是不行,所有我們一定要在境緣當中學會念佛。
用什麼方法?就用印光大師的一段精華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生忏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印光大師的這一段精華開示,定弘法師於2013年8月31日專門有一個講義《印祖開示往生要道》,網上可以找到,在此末學就不詳細講了,只是簡單提一下。
『必須上敬下和』,對上要恭敬,對下要和睦。
『忍人所不能忍』在我們待人處事接物當中,往往都會遇到一些逆境、一些惡緣,這個時候也要忍耐。在這個時候忍,你的業障就會消掉;如果你不能忍,在逆境惡緣裡你會起瞋恚心,那你的業障就消不了,反而會增長業障。
「行人所不能行」,人家可能都不願意干的活,自己要去干。
『代人之勞,成人之美』,見到眾生有需要你幫助的,你能不能伸出援手;見到人家的好事,你能不能夠去助一把力,你能夠隨喜功德,哪怕是自己沒有能力幫助,你能夠贊歎。隨喜的功德跟他真正去做這個功德是一樣的、平等的,那何樂而不為?你都不用去做,你就跟他平等功德,只要發隨喜的心就行了。
『靜坐常思己過』君子慎獨,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都很密切的留意自己的起心動念,看看我這個念頭是與善相應,還是與惡相應。當我們常常觀照自己的過失,你的六根就會收攝;如果常常看到人家的過錯,你的六根都是放逸在外面,這個跟你念佛三昧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常思己過就是幫你收心。世間的聖賢都是講收心的學問。你看孟子講,「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你放出去的心,放在五欲六塵上放逸的那個心,你把它收回來,你把它收回來這就是實學。不在乎你讀的經典多少,而在乎你真正能不能有收心的功夫,所以常思己過就是收心。
『閒談不論人非』,凡是講是非的人,都是那個心很放逸,他本身那個心就是惡心。所以古德講,「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這個人都不是善人。因為什麼?他心是往外跑,攀緣五欲六塵,深度的分別執著。所以從不論人非,到最後不見人非,連見都不見。不是說我真的不知道,沒有感覺人家有過錯,不是的。你感覺到了,但是你不放在心上,問起,你自己知道清清楚楚,他是對是錯你很清楚,但是你絕不放在心上。正如你走在馬路上,你看到一個人隨地吐痰,你知道這個人是錯的,但走過你就忘掉了,你根本都沒有放在心上,人家再問起你,那個人長什麼樣,那個人是什麼時候見到的?你也可能不記得了。但是當下你很清楚,知道那是對還是錯,可是你不放在心上,這叫不見人非。「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真正是修道的人,你不去看人家的過失,你只是把眼睛收回來看你自己的過失,自己的過失忏悔都忏不完,你還管別人,哪有這個閒工夫?所以不論人非到不見人非,這樣你的心就愈來愈清淨。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末學覺得我們要養成分秒必爭念佛的習慣,剛開始可能會有點不習慣,但是習慣養成久了,就成自然了。
印光大師在《文鈔》當中介紹這個方法,當我們沒有事情的時候,或者這個事情並不需要動腦子,比如刷牙、穿衣服、走路,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把佛號提起來,真的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四字“阿彌陀佛”。有些時候直念,有些時候計數很難,印光大師說,我們就直念。在工作生活當中,有些時候確確實實不能念佛。比如說話、打電話、安排事,不能念佛,那就把佛號放下。佛號放下,事可沒放下,大家記住。
下面末學舉一些具體事例,供大家參考:
早晨一睜開眼,默念阿彌陀佛
穿衣服,默念阿彌陀佛
刷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切菜,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拖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一邊吃飯一邊念。咱們可以說,上牙齒下牙齒嚼一下,阿--彌--陀--佛,不要斷掉。
上下一個樓梯或坐電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路上遇到熟人,該打招呼就打招呼,打完招呼,繼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騎自行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到了這裡爬樓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上廁所,默念,有些時候在衛生間會碰到同事跟你聊天,“您好!”那就把佛號放下呗,隨著緣。聊兩句天,然後再用衛生間。同事走了,沒事了,也不需要說話了,把佛號再恢復。
走路別東張西望別看街邊景色,別看這邊是個藥店,那邊是個小賣部,
等公交車,等三輪車,車還沒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坐公交車別看窗戶外面的景色?看景色干嘛!哪件事能保證你了生死、出三界?
打電話時在等對方接電話的時候,這段時間我們應該怎麼辦?這段時間不能疏忽。“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看到旁邊有個賣西瓜的,跟人家盤問兩句,西瓜多少錢一斤,說這個干嘛?好好的時間,不念佛干嘛。
你坐出租車這一路上干什麼?跟司機聊天?聊什麼天!看窗戶外面的景色?看景色干嘛!哪件事能保證你了生死、出三界?是跟司機聊天?還是看街邊景色?都不行。不能指望,不是救命稻草,就這句阿彌陀佛。
總之一句話,就是當我們不需要動腦筋做事的時候,都可以利用起來念佛。
【常生慚愧心。及生忏悔心。】你看印光大師何等人物,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人,三、四十年在經論上面用功夫,通宗通教,他自己稱「常慚愧僧」,一天到晚都常慚愧。印光大師說慚愧為入道之初步,欲學佛祖了生死,須從慚愧忏悔止惡修善而學。
【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自己確確實實不行,比起古大德怎麼樣?你念佛縱然是一支香念得一個妄念都沒有,你有沒有真正得三昧?真正得三昧,都能夠出現神通,一入定的話,你幾天可以不出定。我們這功夫還是很淺,對吧?再加上對教理的研究也不夠深入,沒有開圓解,即使開了圓解,也沒有了生死。開悟了,教下講大開圓解,那都是講我們知見同佛而已,但你真正的斷煩惱的功夫,可能跟到了生死的地步還差得很遠。所以你看禅宗裡都有開了悟的人他都要輪回,因為他沒有了生死,對吧?
所以這些不同的層次,當你學得愈深,你會感覺到自己前面的路愈遠,你會愈來愈謙卑,這樣的人就是有真正修行的人,不會自誇的。『矜誇』就是自己誇耀自己,感覺到自己很不錯,絕對不可以,這一點在修行上我們一定是要好好的防范。因為修行人最怕就是增上慢,我慢之魔一著上,那是很麻煩的事情。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就是我只管修我自己,不要去修別人。你不能說我持戒,我看人家破戒,看到家裡人,你怎麼還吃肉?你吃肉將來要還債的,今天吃它半斤,下輩子還它八兩。你去罵人,這就錯誤了。老看人家業障深重,就是你自己業障深重。為什麼?看人家過,那是你最大的過。所以不能管人家有沒有犯戒、有沒有造惡,自己修好自己。你自己修好了就能感化別人,人家如果有善根,他自己會改;人家沒有善根,你也給他種善根。因為人家看到你的樣子也就會有這個印象,這印象落在他的阿賴耶識裡就是善根的種子,它將來會成熟,你不急於一時來度他,你好好把自己修好了就行,自度就是度他。
特別是道場裡頭,同修之間,我們互相見到好的,有優點我們贊歎、我們學習;人家有缺點我們不講,大家都沉默,那個犯錯的人他也就不好意思了,你用沉默,此時無聲勝有聲。譬如說他很放肆的時候,你就在那沉默,很謙卑的,他就不好意思了,這就幫助他反省。這個時候如果你指責他,他就會跟你對立,他就沒有辦法改他的過錯,反而加重他的過錯。所以一定是要用身教管自己,做好樣子。
【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人家,人家有好樣子,我們就學。不管他是不是平常造惡多端,只要他有一個優點我們就學他那個優點,哪怕他是滿身罪業,但是他總有好的地方,我們就看他好的、學他好的,甚至稱贊他的好的。對他的那個過錯,我們絕口不提,不放在心上。這樣自己又自利,你不受他的污染,你只學他的好處。同時你對他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他會生慚愧心,他受你的感化。所以不要看他壞樣子,只看好樣子。
【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這一點就是更殊勝的心態了,不僅是看人家都是好樣子,要看人家都是菩薩。你看人都是菩薩的時候,恭喜你,你也成菩薩了。為什麼?因為整個法界都是你的心變現的,你是個菩薩心,你變現的一切人都是菩薩,一切境界都是菩薩境界;你要是個惡心,你變現的境界全是惡人。所以你看這個人又壞、那個人又不是,跟境界對立,實際上全是你的惡心所變現的,你跟你自己惡心變現的境界在搞對立,這是愚癡。
所以把這個心態轉過來,我看人都是菩薩。好人這是菩薩示現,壞人也是菩薩示現,他示現不好的因果,他殺生他身體就不好,你看這是印證了佛講的因果。他能夠無畏布施,不殺生了,就能夠健康長壽,反之就會疾病,就會短命,這都給我示現,教我斷惡修善。這是印祖告訴我們,看一切人都是菩薩。那個來贊歎我的固然是菩薩,那來罵我的也是菩薩,消我的業障。我的業障正苦惱沒處消,難得有位大菩薩來幫我消業障,感恩都來不及,怎麼還可以跟他反罵,對吧?你反罵就是叫做不識好歹、恩將仇報。你看這心多麼好!你這瞋恚心就不會起來了。
我們師父淨公上人教我們更殊勝,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唯有自己是凡夫。當你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的時候,其實你也就是阿彌陀佛了,因為心境是一如的,那個境界就是心變現的,你有這個佛的心就有佛的境界。你怎麼知道你有佛心?你看有沒有佛境界。你如果看每個人都是阿彌陀佛,就知道那個心已轉成佛心了。
《阿彌陀經》上有一句話,說極樂世界那些鳥都會說法,對不對?但是你不要認為那個鳥是真有什麼三惡道,那不是畜生,那是誰?「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是不是這樣?你看鳥都是這樣。當然除了鳥,樹、花、風,全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這你就是極樂世界的人。我現在問你,你在這個娑婆世界是不是這樣?你看那鳥、那花、那個風,你也要把它觀想成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所以聽到風聲,台風來了,怎麼聽到都是阿彌陀佛,鳥兒叫也是阿彌陀佛。好了,這時候有人來罵你了,你能不能聽到那個罵你的聲音也是阿彌陀佛?那個罵你的人是誰?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真的每個境界都是這樣,你要是用這種心態來對待你從早到晚的境界,恭喜你,你就是念佛三昧,你就沒有離開過阿彌陀佛。所以一定要去歷事煉心,尤其是在順逆境界上,都是要起這種觀念,這就是覺悟。
【汝果能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看印祖給我們下了保證書,你要真能依之修行,把這一小段話做到,『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你不往生,三世諸佛都成妄語,印光大師,大勢至菩薩也成了妄語,那是不可能的,一定你能往生,就怕你不肯做。
淨土法門的十六字綱領昌臻法師專門講過,還留有視頻和文字資料,建議大家認真去查看一下。
以上內容是末學自己的總結體會,僅供各位菩薩參考,若有不當之處,懇請諸位菩薩批評指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