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富貴聲名」,富貴、好名聲,「人情所樂,而君子或得而不處」,人情很多很喜歡富貴、聲名,但君子得到了,反而把它捨棄掉。為什麼?「何也,惡不由其道耳」,就是獲得不是由正當的方式得到的,君子不處也。所謂「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患人知進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憂患人知道進取,而不知道什麼時候該退守,比方說人一直忙於追名逐利,忙於事業,有時候也需要冷靜思考方向、目標,冷靜下來的時間可能都沒有,每天忙忙忙忙到最後出狀況,所以知進不知退,不知冷靜、不知反思。包含「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知道好、做,沒有衡量自己的能力,這些種種客觀的考量,到最後答應太多了進退兩難,這都是知進而不知退。甚至於有時候功成要身退,不可好名貪功;知欲而不知足,只知滿足這些欲望,而不知道知足,不知道節制這個時候控制不住。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就會後悔莫及,就會自取其辱。
很多欲望都要去追求、都要去滿足,甚至於到時候還要看人家臉色,還要去巴結人,到時候人家羞辱都有可能,瞧不起我們。所以「能知足者,天不能貧;能無求者,天不能賤」。無求的人品德才會高,不會做出諂媚、巴結的行為出來。能知足者天不能貧,他知足常樂了,老天爺沒法讓他貧窮,能無求者天不能賤。「能隨遇而安者」,不要強求,隨緣盡分,「天不能困」。我們在人生的發展因緣當中,有時候會覺得:我好委屈,就是這種困的感覺,虎落平陽被犬欺,龍困淺灘被蝦戲。坦白講人起這個念頭的時候,他的學問也不怎麼樣,真是如此的。為什麼?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福分跟智慧都離不開這顆存心,誰能困得了我們!所以人一強求可能都會感來困辱。能隨遇而安,能安住每個因緣去盡自己的本分,福慧自在其中。
恭錄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五集) 2011/6/11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