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從小到大都接受了各式各樣的教育,但最令我們快樂的教育還是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就給我們講的童話,而童話的主角大部分是可愛的動物,比如小白兔采蘑菇啊,三只小豬啊,龜兔賽跑啊,小蝌蚪找媽媽等等,當我們沉浸在動聽的故事裡,似乎也身臨其境,置身其中。那時候,我們會覺得這些動物都是我們的朋友,它們和我們一樣有父母,有朋友,有情感。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融入了社會,開始獨立,上學、工作、結婚、生子,我們有一天也會給我們的孩子講這些曾經帶給我們快樂的童話,這也許是一種模仿,或許是一種懷舊?
我們可以吃著烤乳豬,給孩子講三只小豬的故事,還可以吃著兔耳朵,講著小白兔采蘑菇的故事。孩子在這個時候,他顯然並不知道,這些故事裡面的主人公正是自己嘴裡的美味,他如果知道了,他難道不會產生疑問嗎?
我們是在教育孩子還是在欺騙孩子呢?
每當我收看中央電視台的“人與自然”節目的時候,看著這些自然界的生靈和我們人類一樣,在陽光的普照下經歷著生老病死、忍受著弱肉強食,通過自然選擇一代代生息繁衍的時候,我就在想,這樣的生活狀態才是它們需要的,他們應該生活在自己的棲息地,而不應該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
在童話故事裡,狼、老虎、蛇這些動物似乎總是代表著邪惡,但是我們看過“人與自然”節目的時候,就不難發現,這些動物的捕食行為總是發生在饑腸辘辘的時候,或者說它們是為了生存才這樣做的,如果這樣就被描寫成邪惡的化身,那我們人類比它們要邪惡得多,因為我們殺生吃肉並不完全是為了生存,更多的時候我們是把它們做成各式各樣的美食來享受,因此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從這個角度來看,童話故事裡面的邪惡代表應該是我們人類才對,這些猛獸在我們的眼裡也可以成為我們桌子上的一盤菜而已。
童話是美好的,現實生活又是殘酷的,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有一顆善良的心,因為善良才可能帶給他們快樂,那麼請你在給他們講童話的時候也不要去傷害童話裡面的主角,不然你說的故事不過是對孩子的欺騙,因為那不過是暫時心靈安慰,阻止不了他將來成為一個傷害生命的人,也不要寄希望他的一生會平平安安,因為傷害動物就是傷害我們自己,它們是我們的朋友,是同一星球上值得尊重的生命,而不是燒雞公、百歲魚、肯德基。
動物的生命得不到我們的尊重,為何要寄希望我們的生命會得到天地的佑護呢,在天地母親的眼裡,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傷害動物就相當於在一個家庭裡,兄弟姐妹在自相殘殺,父母怎麼可能會高興呢?
也正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待動物的觀點也在改變,從可愛的朋友變成了我們的美食,當我們大塊朵頤的時候,我們還能想起這些動物曾經是童話的主角,曾經做過我們的朋友嗎?
如果我們帶著孩子一邊吃著雞腿一邊講著老鷹抓小雞的故事,稱贊勇敢的母雞如何保護小雞崽,告訴我們的孩子要向母雞學習它的勇敢,這個場面會是多麼的具有諷刺意味啊,那時候我們也許還不如那只邪惡的老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