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是投射到對方身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抱怨顯示了你的無力感(powerlessness)。

在親密關系中,如果你把快樂附著在他的行為之上,所以你就把力量給了他,並沒有為自己的快樂負責。

你覺得你為他而改變了,可是你有一個隱藏的議程(目的------hiddenagenda)------"我改了,所以你也應該改。”他不是不了解,他還不改是因為你希望他改,他探悉到了你的意圖。

期望是一種負面的能量,它只會帶來失望。

你被囚禁在這個情境中,沒有人規定你要留在這裡,但是你忍受它,被它囚禁。

對任何事情有期望都會讓你受苦。關系的兩大殺手,頭號就是期望,其次就是“要對”!

“期望”是說,如果得不到,我就會失望、傷心、難過。而“希望”是說,我希望你能這樣做,但是如果你沒有做到,我也還是很OK。如果我們只有希望,沒有期望,日子會好過很多。期望就意味著落空,而希望可以激勵我們朝自己想要的目標邁進,如果沒有成功,我們還是可以活在平安喜悅之中。

我們的關系遇到困難時------無論是跟誰------投射出來的結果都是我們跟自己內在某個部分的關系很差。而這份目前不好的關系,只是來幫助我們修復內在那個部分的創傷。

愛人有外遇,不是他的行為傷害了你,而是你內心被激起的被背叛的感受讓你無處可逃、痛苦不已,所以會采取一些手段對付他。對方說的話讓你生氣,不是因為他說了什麼,而是他說的東西勾起了你內心被貶低、無價值、被誤解等不同的感受,引發痛苦的情緒,讓你無法承受,所以你用憤怒反擊回去,目的在於讓自己不要感受到這份痛苦。

有些人的怨恨還不僅止於此,甚至是“轉嫁”情緒,自己無法承擔面臨的痛苦,所以遷怒別人。有的時候反照出來我們內心陰暗的一面,我們不願意去看,就憤怒地摔破鏡子。不過,鏡子永遠不會“斷貨”,他們會源源不絕地出現在你的生活中。

你是否在不了解一個人,甚或是了解他不適合你的狀況下愛上他?那你就是有上瘾症,也許對不被愛上瘾,也許對拯救人上瘾,也許對被虐待上瘾,也許就是對痛苦上瘾。這人就是你最好的老師,教你要去愛自己。既然苦是一定要吃的,何不學會自己的人生課題?如果學不會,同樣的課題會再度出現,只是換個人來演。

改變自己的期待。

我發現,對我來說愈是重要的東西,我愈是無法從另一半的身上得到。

我為自己的感受負起責任,同時願意去承受自己內在的痛苦,試著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安慰自己,心甘情願地停留在那個從小到大我一直想要逃避的感受中:孤獨與無助。當我不再視他們為洪水猛獸,願意試著去與它們和諧共處的時候,它們也就不像以前那樣時時來造訪我,而且一來就趕不走似的。

誠心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並且有能力和它們在一起,不要另一半為它們負責,這是維系一段親密關系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每個人在親密關系中都必須仔細、冷靜思考的一個話題------你為對方帶來了什麼?這些年來你有沒有成長?有沒有讓自己在各方面都有進步,並且愈來愈自信?還是拿婚姻的保障、感情的基礎作為老本,不斷地啃噬它?

對一般人來說,我們每個人都在親密關系裡尋找童年時期的遺憾。如果你可以給一個人他童年時沒有得到的那種愛:支持、包容、理解、關懷,那這個人是永遠不會離開你的。

在親密關系中,配偶其實在扮演兩個角色:一個角色就是你的鏡子,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所以對方的種種行為可能映照出了你內在的一些特質,但卻是放大了數百倍好讓你看清楚。另一個角色是,他是來教你學會一些功課的,你應該把焦點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

我們很多人都喜歡把這兩個字放在我們最親密的人身上------“應該”,而這兩個字就是通往地獄的捷徑。

很多人(包括我)把戀愛的對象當成生命的救星,片刻不想離開,耗費心力地投入自己生命的全部。但這是緩兵之計,最終,我們必須自己去擁抱我的內在孩童,做自己最好的伴侶,而不是在外面找慰藉。

你在生活中碰到的“怨憎會”,其實都是你的放大鏡。你所討厭的人或是某人有你所討厭的特質,都是你的放大鏡------把你自己也有的,但是不被你承認或接受的東西,放大數百倍,然後拿給你看,誰受得了啊!所以,我們當然可以振振有詞地批評別人,但是別忘了,他的特質、習慣、態度、做事方式,如果惹毛了你的話,很抱歉,你身上一定有和這些一樣的特質在呼應著。

對別人的問題常常可以一針見血開藥方的我,為什麼碰到關於自己愛人的問題時,我就完全失去了平時的從容淡定、智慧優雅、成熟干練?原因其實很簡單,每次碰到自己深沉的心靈傷口時,我們就立刻退化成一個完全無行為能力的孩子,完全的自私、不講理,只希望對方能給我們一個“奶嘴”------一個擁抱,一個眼神、微笑或是一句溫暖安慰的話語,什麼都行,只要別讓我在這裡撒潑哭鬧沒有人理。

但是抱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伴侶通常是自顧不暇的,因為他勾起了我們的傷口,我們過度、偏激的反應也讓他進入到自己的傷口之中,變成一個無行為能力的5歲孩子,所以他立刻展現他的“自動防御機制”------躲到洞穴裡,對外面發生的事情不聞不問。

我的自動防御機制是攻擊,而有些人是粉飾太平,假裝什麼都沒發生,有些人則是逃避、躲藏。只要我們進入孩童的退化狀態,每個人的自動防御機制就會被啟動。

我終於學會了在兩人發生爭執(也許我還是說了不該說的氣話),試著回到自己的中心,看到自己那個無助、脆弱的內在小孩正在撒潑瞎鬧。其實你的反應跟對方是無關的,他的言行只不過勾起了你舊時的一個傷口,你不需要他為你過去幾十年累積下來的痛苦埋單。在這一點上,自我負責是非常重要的: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是投射到對方身上,要他負責。

 

上一篇:寫下恐懼清單,讓恐懼終止
下一篇:明賢法師:守培法師一味本色行為世范學為人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