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介紹

 

高僧故事:七歲天才隨母剃度正法在握譯經無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編者按:中國古代高僧輩出,有些高僧除了佛法造詣精深,而且精通漢文梵語,譯出眾多佛教經論,鸠摩羅什就是其中之一,並與真谛、玄奘、義淨三位合稱為四大譯經家。明賢法師認為:“因佛經翻譯的貢獻,鸠摩羅什大師之名常列於經典史籍的譯經類目錄,佛教的信仰者與愛好者也多敬重大師的譯經功績。而如學者湯用彤先生所指出,古今翻譯風氣不同,依今日翻譯之匠氣而視古代譯經大師,必不能得歷史的真相。古昔的譯經大師,必先是佛法的通達者。鸠摩羅什大師不僅是正法在握、依法通經的翹楚,更是開中原大乘先河、開張漢地般若法眼的巨擘。”

鸠摩羅什出家之後,名震西域,遠聞漢地。

呂光強迫其娶龜茲王女為妻,使其虧節。

開中原大乘先河、開張漢地般若法眼的巨擘

  鸠摩羅什大師曾在贈弟子沙門法和的偈頌裡表露心聲:“心山育明德,流薰萬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徹九天。”哀鸾是佛國淨土中一種能發出微妙柔軟、和雅美聲的聖鳥,所演唱的是清淨法音。大師以哀鸾自況,其一生傳譯佛經,有流布法音之功。大師所布宏的,正是般若中觀的甚深法音。

  魏晉時期,佛法初開,無數先賢高士為傳經求法,往來東西之間。然而深經尚壅,法統未備,修行人渴求真理,尤其對大乘教法核心法要摯心渴仰上下求索中,形成了各具特點的義解與行持方法。然而般若法統的清淨傳承,由鸠摩羅什大師自印度莎車王子一系求來而入關後,方始真正扎根下來。

  大師生於龜茲國之貴族,七歲隨母親出家。初依龜茲風俗,跟從佛圖舌彌法師習小乘佛法,後至罽賓,所學亦是根本說一切有部的經律。後來大師在沙勒國駐留,期間博采眾書,兼習世間諸法。沙勒國地處交通要道,四方往來眾多,有大乘佛法流行。大師在此遇到大乘高僧佛陀耶捨與莎車王子兄弟,棲心大法,漸棄小乘,學習中觀等大乘經論。後大師母親前往天竺修行,大師辭別母親,回龜茲後繼續廣習大乘經論、講經說法,成為中觀大師。其師盤頭達多從罽賓回龜茲後,羅什大師曉之以大乘宗義,留下了師徒二人互為“大小乘師”的動人佳話。

  年輕的羅什大師此時已名震西域,遠聞漢地。前秦皇帝苻堅為得到大師,派大將呂光西征,滅龜茲國,將大師掠至涼州。很快前秦政權滅亡,呂光自立為涼王,大師因此在涼州滯留了十多年,直至後秦主姚興攻伐呂涼,大師才正式被迎請至中原長安,此時的大師已是57歲的年紀。

  大師受到後秦主的禮遇,被尊為國師,在逍遙園和西明閣主持譯場。大師到來之前,長安已是北方地區譯經和佛法弘傳的重鎮,法筵之盛,傳譯之繁,傳習之廣,令大師深為贊歎。大師入關後,一時間更是眾僧雲集、門庭若市,參學者不遠萬裡、數以千計,連後秦主姚興也親率王公大臣前往聞法。

  法筵雖隆,然而佛法傳習未久,經論尚未齊備,加之音聲有乖謬、根機有利鈍、見地有高下,舊譯經論參差不齊,學人臆解法義之事在所難免。大師深知佛法玄旨幽赜,契悟者少,雖有意撰著大乘經論,然而身處秦地,為令佛陀微言大義為漢人所知,便止息造論之心,將生命光陰的最後十數年,全部投注於大乘經典的翻譯和中觀(般若)法要的弘傳中。

  在此期間,大師攜眾僧譯出包括《大品般若經》《小品般若經》《妙法蓮華經》《金剛經》《維摩诘經》《阿彌陀經》《首楞嚴三昧經》《中論》《百論》《十二門論》《成實論》及《十誦律》在內的經典35部294卷,其中以般若中觀的經論為主。

  大師所住持的既是譯場,更是法音演暢之所。史料記載其門下有名德才俊三千余人,著名者有道生、僧肇、僧睿、道恆、昙影、慧觀、慧嚴、道融、僧正、僧遷、法欽、昙無成、僧導、僧業、僧嵩等大師,後世有什門八俊、四聖、十哲之稱。

  大師每譯一經,必隨講其義。弟子僧眾隨堂聽受,領悟言前,辭潤珠玉,執筆承旨,未有不習大乘之人。師徒共相提攜,鞠躬盡瘁,日夜精勤,翻譯經典,授受正理,發明深旨,將經典文義會同般若法統一並傳承後來。

  大師弟子中,僧肇大師高慧俊才,助師譯《般若經》,著《肇論》,廣破六家七宗,開顯中觀般若正見。道融法師講析所譯之《中論》《法華經》,獲大師“佛法之興,融其人也”之贊歎。昙影法師助譯《成實論》,總結論義綱宗,深得大師之意。僧叡、慧觀等法師皆對所譯經典、所受法義領悟非常,為師所稱道。諸弟子或廣開學風,或弘法諸方,成為般若正法在漢地弘傳的大法將。

  羅什大師在北方弘法,南方慧遠大師早在其入關之初便遣書通好,詢問法義,敬求般若,什公對其勉勵備至。此後兩位高德多有書疏往來,長安有經論譯出,什公必抄贈遠公,般若正見以鴻雁傳書的形式源源不斷直抵匡廬,為南方佛法正見的樹立與淨土法門初開奠定了最早的基礎。

  鸠摩羅什大師是將般若中觀法系傳承到中原並使其在漢地真正立足的第一人,中觀正見因此在我國北方及中原地帶首次大開法眼。如僧肇大師所贊歎:“自公形應秦川,若燭龍之曜神光;恢廓大宗,若羲和之出扶桑。”

  大師圓寂前與眾僧道別時曾說:“凡所出經論三百余卷,唯《十誦》一部未及刪煩了,存其本旨必無差失。願凡所宣譯,傳流後世,鹹共弘通。今於眾前發誠實誓,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燋爛。”公元409年,大師圓寂,荼毗後果然舌根不爛,是為大師開佛知見,傳持佛心法印之明證!這一無價的舌捨利也保存至今,默默宣說大師之深悲遠慧與不朽功勳。

  羅什大師的母親臨去天竺,與其告別時曾問道:“方等深教應大闡真丹,傳之東土唯爾之力。但於自身無利,其可如何?”大師回答:“大士之道,利彼忘軀,若必使大化流傳,能洗悟矇俗,雖復身當爐镬,苦而無恨。”

  大師年幼即慧發天真,深悲早現。身棲小乘之域而雅好大乘,志存敷廣,故生發“身當爐镬,利彼忘軀”之弘誓,只身前往東土。大師在漢地雖然聲名遠布,流芳國史,但其弘法卻歷盡坎坷。

  大師來華,始終有君王因緣相隨。大師常斡旋於帝王將相之間,期間頻有受辱因緣,而大師仍以正法為重,不避權貴,不畏世俗,苦而無恨,辱而不屈。

  初期,大師被涼王呂光所掠,長期滯留涼州。期間,呂光輕慢大師年少,以醇酒密室相逼,強迫其娶龜茲王女兒為妻,使其虧節,又多次設計使大師從劣馬上跌落。大師常懷忍辱,面無改色,不卑不阿,令呂光羞愧而止。

  後秦主姚興崇尚佛法,禮敬大師,常親聞法義,乃至問道研學,翻經著論,講疏典籍,窮年忘倦。即便如此,姚主也以“大師聰明超悟,應留存後代,保留法種”之荒唐理由,逼令大師受妓生子。大師於無奈中忍辱負重,每到講說佛法前,常常自言:“譬如臭泥中生蓮花,但采蓮花,勿取臭泥也。”

  白蓮質潔氣清,出淤泥而不染,而俗心者以染污眼目觀聖者之心,則只見淤泥、不見高潔。後人多以羅什大師“戒虧”一事為言柄诟病大師德行,卻不知聖者深悲切願,為度眾生乃作示現。大師在草堂寺期間,有僧見其受妻、不住僧捨,便托詞效仿。大師聽聞後,於缽內盛滿細針,遍請諸僧,說:“你們如果能仿效我吃下這些針,就可以蓄妻室了。”說罷像跟吃平常食物一樣,張口將針全部吞下,而後沐足,自雙足毛孔中一一取出。諸僧見此無不慚愧羞澀,心悅誠服,不再有懷疑的異想。


 

上一篇:諸佛慈悲,不捨眾生
下一篇:你為什麼貧窮--不給父母財物供養,富不起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