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苦與樂看法的層面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樣,關鍵在於我們的認識,並以什麼心態來衡量。清末大學問家,梁啟超先生說:「人生什麼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該做的事沒有做……,責任未完是最苦」。什麼事最快樂呢?當然是責任完了,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佛家對苦與樂有如下之認識:何謂苦?可舉洞山禅師問學僧:「世間上什麼是最苦?」甲學僧回答說:「地獄最苦!」禅師說:「未必。」乙學僧說:「感情束縛最苦!」禅師還是說:「未必。」丙學僧又說:「老病是最苦。」禅師一邊搖頭一邊說道:「你們所說的苦,還有對治的方法,所以不是世間最苦之事。」接著有學僧反問禅師:「禅師認為呢?」「出家修道,不明大事,是名最苦。」禅師所講的「不明大事」,就是指生死大事不能解決,是最苦的事。
生與死是人生兩大課題,俗語說「各人吃飯各自飽,各人生死各人了」,意思是無人可以替代你去面對、去解決完全屬於你自己的兩件人生大事。難怪祖師大德常以「生死大事」來警策修道人,我們要從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安逸的生活中去體會「無常迅速」,不使心被虛浮不實的外境牽著走,必須注意當下,這樣不論是面對生或死,才能安然自在。
何謂樂?這並不是吃穿的滿足、感官上的刺激或是受了麻醉後所感覺到的快樂。那個時候,我們從親身所體驗的生命歷程當中,飽嘗過一切痛苦,從這些充滿刺激煩惱的生活解脫過來,是這樣一種感受,在佛門裡稱之為「寂滅樂」。寂滅樂是滅苦以後的真正快樂。在這種情形下,實在是沒有相對的苦事與樂事,我們已經超越了苦與樂對自身的影響,我們已覺悟過來,對苦與樂已有另外一種看法,這是智慧的啟發作用,令我們從精神層面上得到解脫,這種快樂,才是究竟的快樂。
最近我病了一場,雖不算很嚴重,但深深體會到「無常」的真正意義,更認識到在今時今日,自己對本份事仍未有把握,因為平日為了完成自己的心願:弘法、建寺等等,到處奔波勞碌,沒有在心地上下功夫,經此考驗,知道心還有不少掛礙與不安,醒覺到如果這樣就一命嗚呼,豈不是白白空過一生!
各位須知,出家的本份事,是荷擔如來家業,從開導一切眾生,體會諸行無常,認清自己,自制自勵,萬緣放下,念佛修行等等。更重要的是切勿忽略「生死」二事。出家人是在家人的榜樣;在家學佛者則是社會大眾的榜樣。諸位同修,祈願我們共同努力去完滿佛陀的教導於人間,充分利用短暫的人身,為生死、為眾生,將生命變得更有價值,從今之後,我們心裡念念憶佛,其它一切看破放下,不要太認真,快樂是因為能夠放下一切負擔,所謂如釋重負!這樣就沒有牽掛了,即使走到人生的終點,也不用擔心是苦是樂。因為苦與樂是一體之兩面,關鍵在我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