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於世,想要獲得幸福與安樂,必須學會降服自己的內在嗔心,具備安忍的素質。而要真正能夠去除嗔心,必須明白“嗔心的危害,降服嗔心的原理,以及降服嗔心的具體操作技巧”這三者。
一、要反反復復觀察嗔心的危害,引發降服嗔心的誓願。
存在於我們內心的嗔恚習氣,不會無緣無故地自動消失,而是依賴於種種因緣才能消失。滅除嗔恚習氣最根本的因就是內心生起一個要滅除它的誓願,有了這個誓願,最終才能得到滅除嗔心的果。佛經中說:“諸法依緣起,住於意樂上,何者發何願,將獲如是果。”古人也說:“有志者,事竟成。”想要得到滅除嗔心的果,完全依賴於是否有滅除嗔心的誓願,一旦有了誓願,而且不退轉,得到結果只是遲早的事情。相反,如果內心從來沒有有過滅除嗔心的想法,則自己內在的嗔心永遠都不會有滅除的時候,因為世間的一切結果都不會無因而生。
滅除嗔心的誓願也不會無因而生,它是從觀察嗔心的危害而生。一個人只有通過反反復復觀察嗔心對自己和他人的危害,才能生起滅除嗔心的誓願。所以,滅除嗔心的第一課就是觀察嗔心的危害。需要一直觀察到自己對嗔心毛骨悚然,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害怕,才算是有一點修行安忍的基礎了。如果只是詞句上對嗔心的危害有所了知,而沒有痛徹心扉的體驗與觀察,就很難生起真實的降服嗔心的誓願。“無知而無畏”,我們之所以會放肆地發嗔心,主要原因就是對嗔心的危害一無所知。
總的來說,嗔心是滅除自他安樂的“最殊勝”的方法了,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滅除自己的安樂,滅除他人的安樂,最省力、最見效、最難以挽回、最高超的方法就是發火生嗔心了,除了發嗔心之外,佛菩薩也找不出一個更高明的滅除眾生幸福和安樂的方法了。
嗔心生起的當下,使自己內心灼痛,夜不成眠,沒有半點快樂可言。嗔心生起之後,還會嚴重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如高血壓、心髒病、肝髒受損、消化功能退失等,嚴重的甚至直接危害自己的生命。
嗔心使自己內心專注於事物不悅意的一面,從而喪失理智、客觀與公正,在這種情況下,極容易做出很愚蠢的舉動,從而釀成一生無法挽回的悲劇。
一次一次地發嗔心,不加以對治,還會鞏固自己發嗔心的習氣,以後一遇到不如意之事,就會條件反射地發嗔心。最終使得自己積習難改,深陷嗔恚的痛苦深淵,不能自拔。
嗔心一旦發出,有時會使得本來可以挽回的事情變得無法挽回,使得本來無足輕重的一件小事變成令人抱恨終身的大事。
我們能享受安樂,全依賴於過去的善業,這些善業以肉眼不可見的方式存在於我們的心田之中。嗔心一旦發起,就能將它們摧毀,甚至過去百千萬劫中所積累的福德善根,也能被摧毀,使得自己本來可以享受的安樂化為烏有,就像自己的豐厚財產被一把火燒光,最後只能去乞討一樣。
愛發火的人會招來周圍人的怨恨,即便是自己曾經百般饒益過的親人,只要自己有愛發火的習氣,他們也會對自己生起怨恨與捨棄之心。所以,愛發火的人通常都是眾叛親離之人。
愛發火會吸引粗猛的災禍發生在自己與自己家人身上。例如,愛發火者容易被硬物撞擊,被刀槍棍棒所擊打,被疾病所逼而挨手術刀,容易出車禍,容易遇到與自己斗爭打架的人,遇到粗暴對待自己的人。愛發火的習氣也會吸引同類災難降臨到自己的子女與家人身上。
最為可怕的是,發火的時候所產生的粗猛的身口意被“刻寫”在自己的心相續中,如果不用忏悔的方式摧毀掉,一定會成為自己未來的遭遇。
總之,嗔心對於自他的危害罄竹難書,我們應該借助各種經典反復思維與觀察。只要自己內心的嗔心未息滅,此思維與觀察就不可停止。
二、要徹底弄明白嗔心生起與滅除的基本原理。
引發嗔心最根本的因就是“我執”以及以此而引發的“我愛執”。有了“我執”與“我愛執”的根本因,再加上“分辨某個對境對自己有益或有害”的思想,就會引發對有益境的貪心與有害境的嗔心。
所以,嗔心的生起——“我執”是根本因,“斷定對境危害自己”的分別念是緣,要想從根本上止息嗔心,就必須通過修持般若空性去除“我執”;要想暫時止息嗔心,就必須息滅“斷定對境危害自己”的分別念。
有了“斷定對境危害自己”的思想,在“我愛執”的作用下內心自然就會引發“對境不悅意、不好”的看法;一旦有了這種看法,內心就會憂惱;憂惱積聚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引發嗔心。相反,內心要想不發嗔心,就不能對某個對境感到憂惱;要想對這個對境不感到憂惱,就要止息對這個對境生起“不好、不悅意”的看法;要想止息在這個對境之上生起“不好、不悅意”的看法,就必須去除“斷定對境危害自己”的思想。
眾生之所以深陷嗔心的苦海中,就是因為認同了自己所下的“對境危害自己”的判斷。從究竟意義上來說,這種判斷只是分別心前浮現出來的一個不符合事實真相的想法而已,佛經中說,眾生就是被自己的愚癡想法欺騙而受苦。用佛法中觀的方法來觀察就會知道,首先“自己”就是一個錯覺,不是真實存在之法;“對境”也是一個錯覺,也非真實存在之法;既然內在的“自己”與外在的“對境”都只是錯覺,而非真實存在之法,中間“外境”對“自己”的“危害”當然也只是內心假立而已,並無一個真實的“傷害”存在。我們就是這樣被自己的分別念愚弄卻不自知。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呢?自己的身心與外境實際上都只是心做的一個夢,所謂構成“危害”的事情,其實只是一幕一幕由自己的業力所招感的不斷遷流的夢境顯現而已,就像電腦屏幕上根本找不到一個真實的人和事,有的只是一幕一幕閃過的由一些像素構成的圖像而已。
對於不了悟上述真相的眾生,諸佛菩薩暫時宣說了在對境之上轉變自己的看法,將不悅意之境看成悅意之境來調伏嗔心的方法。雖然悅意之境亦屬假立,但並非世人所說的阿Q式的自欺欺人,而是完全契合最究竟實相的大方便,可以賜予眾生暫時與究竟的安樂。
所以,調伏嗔心的根本就是在世人通常認為不悅意的對境之上轉變自己的看法,或者看到悅意之處,或者看到空性的本質,這就是調伏嗔心的基本原理。
三、要谙熟降服嗔心的具體操作技巧。
具體來說,在不悅意境之上轉變想法的技巧有下面這些:
1)苦想。眾生被無明煩惱所控制,不由自主地生起嗔恨以及傷害他人的心,他們因此沉溺在無盡的痛苦深淵中,我們應該對他們生起悲憫心,而不是嗔恨心。
2)親善想。眾生都曾經做過自己的母親,做我母親時對我極其慈愛,好的食物先給我吃,好的衣服先給我穿,為了我的快樂,她們甚至造下了無數的罪業,如今母親對我的傷害都是我還沒有盡孝的證據。想到這,應該生慚愧心與救拔心。
3)攝受想。自己既然發下了救度眾生出離生死苦海的大願,既然所有眾生的一切安樂都需要由我來承辦,如今他們被嗔心煩惱所逼迫,我應該生起救拔心,不應該生起嗔恨心或事不關己之心。
4)善知識想。他人危害自己,可以消盡自己的惡業,增上自己安忍的福德,讓自己變得更堅強,更細致地取捨因果,對輪回生起厭離等,既然對自己有這麼多好處,應該將對方看作饒益自己的善知識而生起感恩心。
5)還債想。一切都是緣起而生,今天的受害都是我過去危害他人的果報成熟。現在,他危害我,可以消除自己的惡業,這是一件應該歡喜之事。
6)無常想。危害自己的對境以及危害之事,轉瞬即逝,一刻也不會停留或重現,為一個已經徹底滅盡的事情而苦惱生嗔,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
7)唯法想。危害自己的對境背後根本沒有一個主宰,一切都像機械運動一樣,只是緣起而生,緣起而滅,根本沒有一個值得自己去嗔恨的對境。
8)性空想。按照唯識或中觀正理,觀察不悅意的對境只是唯心所現的夢境,本性空寂,自性了不可得,這樣就會覺得悅意與不悅意都是戲論與耽著,憂惱與嗔恚自然不起。
上面所說的這些方法都是具體轉化自己心念的操作技巧,應該經常對境訓練。一旦娴熟之後,對境就不會生不悅意想,而能生悅意想、悲憫想、救度想了。
總之,對上述降服嗔心的三要義,應當認真學習與思維,並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修持。如是修持,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戰勝自己的嗔心,獲得暫時與究竟的安樂。
摘自《永不抱怨》(明如居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