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世間百態 :真情大愛

 

隱身27年的“炎黃”終於找到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署名“炎黃”的匯款單網絡圖片

  面對慰問金,張紀清表示,應該給更需要幫助的人圖片

來源:無錫日報

  無錫“炎黃”陳列館         現代快報記者薛晟攝

暈倒的老人

七旬老人給災區匯款後突然暈倒

11月20日下午2點左右,一位七旬老人在張家港一家郵政儲蓄銀行向雲南魯甸災區匯去1000元善款後,突發腦梗暈倒在,隨後被民警送到張家港中醫院搶救。民警發現,老人身上沒有手機和身份證,只有3張匯款單據,匯款人一欄寫著“炎黃”和“黃炎民”。其中一張正是在此前郵政儲蓄銀行匯出的,1000元匯給雲南魯甸縣民政局,另外兩張分別是2012年1000元匯給祝塘鎮一中心小學,2013年500元匯給四川省蘆山縣民政局。三張匯款單的匯款人姓名分別是“炎黃”和“黃炎民”。

“我們在系統數據庫裡查詢,發現找不到叫‘炎黃’這一名字的人,叫‘黃炎民’的有幾個,但看照片和這位老人又不像。”張家港市公安局城東派出所民警許棟超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原來他是做了27年好事的“炎黃”

當時老人虛弱得無法開口說話,許棟超又嘗試從網上找尋線索。

“沒想到他是名人,網上關於‘炎黃’的信息很多。”許棟超說,從網上搜索的新聞上看,“炎黃”這個名字幾乎每年都在“七一”前夕給祝塘敬老院匯款助老,也曾向中西部革命老區和希望小學,向無錫革命陳列館、烈士陵園,向洪災和地震災區捐過款,但是從來沒有留下任何個人身份信息,只留下了“炎黃”、“黃炎民”等落款。

許棟超根據網上有關“炎黃”善舉的信息,最終輾轉聯系到了原祝塘敬老院院長吳軍政。“聽說找到‘炎黃’了,別提多高興了。”吳軍政告訴現代快報記者,11月20日傍晚6點多接到張家港警方的這個電話後,他立即向祝塘鎮黨委副書記汪漢民匯報。在祝塘鎮,“炎黃”可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鎮裡還建了“炎黃”陳列館來宣傳這一好人好事。

“1987年6月28日,‘炎黃’那張1000元的匯款單是寄到鎮裡的,留言是用作鎮裡幸福院(也就是後來敬老院)的建設所用,匯款地址是無錫市漢昌路1439號。”祝塘鎮黨委委員徐向東回憶說。

1989年6月24日,祝塘鎮政府又收到了一份來自“炎黃”的500元匯款。此後每年“炎黃”都匯款捐助給敬老院,此外還捐助其他對象。

江陰曾多次尋找,還專門建了陳列館

在祝塘乃至江陰全市,都興起了尋找“炎黃”的熱潮,“上世紀90年代中期,江陰全市專門進行了為期幾個月的大討論,大家在尋找‘炎黃’的同時,更是在學習他的精神。”徐向東告訴現代快報記者,27年來,在祝塘鎮、在江陰,“炎黃”一直是大家最為感動,更是最牽掛的人。

人們一次次地尋找“炎黃”,在當地小學有“炎黃大隊”,鎮裡收集了不少有關“炎黃”的信息,有匯款單、新聞媒體的報道……專門建了個陳列室,後來還專門建設了約300平方米“炎黃”陳列館。如今“炎黃”陳列館已經成為當地的愛國主義和青少年素質教育的基地,每年有不少社會各界人士自發到這裡來參觀。

徐向東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就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江陰全市在對“炎黃”精神進行大討論學習的時候,“炎黃”曾聯系過《江陰日報》稱自己只是普通人,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大家的好意他知道,但希望大家不要再繼續找尋他,他會繼續這樣做下去。

“炎黃”身份終於曝光,他叫張紀清

第二天上午,吳軍政和鎮裡領導一起到張家港的醫院看望,認出躺在病床上的“炎黃”就是張紀清。“真想不到,他平時是個非常節省的人,捐款竟然如此大手筆,而且20多年如一日,還從不留名。”

“太不可思議了,‘炎黃’居然是他!”徐向東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是1986年參加工作的,當時他每個月的工資是45元,當時的1000元可是不吃不喝近兩年的總收入,絕對是一筆巨款。

對話“炎黃”

本想保守秘密,結果被民警“抓”出來了

“(兒女)他們當然不知道(我是)‘炎黃’了,老伴後來知道的,但她答應我會保守這個秘密的。沒想到這次被警察找出來了。”因為輕微腦梗倒地後,從張家港中醫院出院後,這幾天張紀清一直在家靜養。

說起當天的張家港之行,張紀清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是受約去張家港朋友處吃飯的,因為走得急連手機都忘了帶,而平時不出遠門他是不帶身份證的,而那兩張以前的匯款單則是他以前放在包裡忘了整理的。“那天天氣太熱了,我穿得又多,沒想到就倒下了,醒來已經在醫院了。”張紀清說,這次自己能轉危為安,得多謝那些幫他的好心人,不過他挺“埋怨”熱心民警的:“本來想把這個秘密一直保持下去,沒想到卻被民警‘抓’出來了。”

從“萬元戶”到“無元戶”,我也高興

張紀清說,他從小家境貧困,放過牛,吃過不少苦,後來國家政策好,他在家裡搞養殖業,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成了“萬元戶”。張紀清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其實在1987年捐助祝塘幸福院之前,他一直在盡力幫助有困難的人,“那些年匯款單上的‘地址’都是我在跑供銷時去過的地方,有的地址是編的。”

“之所以每次要把匯款單寄給(祝塘)鎮政府,也是為了拋磚引玉,想能有更多的人關注這事而不是我這人。”張紀清說,“以前我是‘萬元戶’,但不少人還不富裕,我有能力幫助別人,現在我把賺來的錢差不多都捐掉了,成了‘無元戶’,但看看周圍,大家都富裕了,這樣的‘無元戶’我做得也高興。”張紀清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麼多年來要說捐了多少錢,他沒有統計過,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他最大的動力也是最大的開心。張紀清退休後的收入每月只有500多元,而他每年用於慈善的支出卻從未降低過,其中除了身為教師的老伴把退休金拿出來補貼外,還把兒女孝敬他老兩口的錢也都用在了自己的“炎黃”事業上。

“炎黃”越來越多,這是我最欣慰的事

對於今後的打算,張紀清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麼多年來,他也會經常去“炎黃”陳列館看看,聽聽大家是怎樣議論“炎黃”的,而這麼多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做著和“炎黃”一樣的事,才是讓他最欣慰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正是張紀清27年的愛心堅持,讓“炎黃”從一個名字升華為一種奉獻精神。27年來,“炎黃”的事跡曾被不少媒體聚焦過,中央電視台四套《走遍中國》欄目曾專程到江陰祝塘拍攝了專題片《誰是炎黃》。受“炎黃”精神影響,樂善好施不留姓名的新“炎黃”在當地層出不窮,江陰也因10萬青年志願者遍布城鄉而被譽為“志願者之鄉”。

 

上一篇:海濤法師:師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隨您出家眾,有什麼條件?請師父介紹出家真正的意義。
下一篇:生命在忏悔中升華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