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毒煩惱要認真的反省去把它斷掉,就是我們俗話講的要改過自新。什麼叫業障?三毒就是業障,這是造業障礙的大根大本,貪瞋癡慢。這個煩惱,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是與生俱來,不是這一生學的,是你生生世世累積的,每個人都有。如果你沒有,你不會到人間來;你要是沒有,你不可能在六道輪回,你早就出三界了。沒有出三界,換句話說,你決定有這些煩惱。這是我們要承認、要覺悟、要改過。所以菩薩修六度,度什麼?就是度三毒煩惱的,布施度悭貪,度貪煩惱,忍辱度瞋恚,般若度愚癡,傲慢也是瞋恚裡面所攝的。所以煩惱歸納起來稱之為三毒。
三毒裡面特別把傲慢提出來,這很有道理,為什麼?人只要有貢高我慢,什麼都學不成。世出世間法,你要想學成都在謙虛,都在恭敬!所以十大願王第一條「禮敬諸佛」,儒家《禮記》第一句:「曲禮曰,毋不敬。」世出世間法教學,第一個教什麼?第一個教敬。敬是什麼?就是斷我慢。先把我慢破除,你才能成為一個法器,才能夠學東西。只要有這個東西存在,佛菩薩作你的老師,你也是一無所成,你什麼都學不到,自以為是,目中無人!這種人誰能教得了他?所以這是世出世間求學的大障礙。所以教學的時候,先要破我慢,再就是破貪瞋癡。所以六度是度煩惱的!持戒是度惡業,精進是度懈怠,禅定是度散亂。
所以你修這些法門,你說我修的到底有沒有成就?你可以從成果上來檢討。我修布施修這麼多年,我貪心還有沒有?如果貪心沒有了,你這個布施度修得很成功。有人不會修的,愈修貪心愈增長,他為什麼修布施?就是為貪而修布施的。怎麼說為貪修布施?聽說佛門裡講「捨一得萬報」,這一本萬利!所以他才來布施。布施是什麼?就跟做生意投機一樣,我這一筆本錢下去,再撈一大筆回來,他的目的就是貪心,所以他不但貪心不能斷,增長貪心,糟糕!佛菩薩看到這樣子,都要流眼淚喊冤枉!完全錯會了意思。布施是捨貪心的,持戒是捨惡業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戒。
忍辱是度瞋恚,瞋恚是地獄果報,非常的可怕!《金剛經》雖然講六度,只有布施、忍辱講得最多,其他的略略帶過去,可見得六度裡面這二度是非常的重要,就是度貪瞋。一定要學忍辱!何況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間一切法,你要想成就,怎麼才能成就?忍就能成就。中國佛教古大德的教學,你看看《禅林寶訓》,你就明了了。《禅林寶訓》裡面,有很多是專門教學生修忍辱,其他的他什麼都不教。你跟這個師父十年八年,真的什麼都沒教,天天那個師父找麻煩,無緣無故打你罵你,板起面孔給你看,那是什麼?那就是教學,那就是上課。上什麼課?忍!教你忍耐,什麼境界都能忍!十年八年以後,他忍辱波羅蜜學成,定得到了,智慧自然開了。老和尚傳法就傳給他,舉行一個儀式,衣缽給他了。這個寺廟你作當家,你作住持,他就交代了。他訓練人沒有別的,專門就訓練忍。這個很有道理!
往往有人說:老和尚,我跟你這麼多年,我什麼都沒學成。老和尚笑笑,你還沒學成?學成了,他自己不曉得!住這麼多年,你能忍受得了,你還沒走,那就是成功!這麼一點,他一想,果然沒錯,這豁然大悟,平常喜怒挨罵的時候,原來是在上課!這麼個上課法。特別是在中國的禅宗,教下當然它是要講經,它不離開書本的,禅宗的手段很特殊,往往用這個方法成就學生的戒定慧。所以煩惱沒有了,自性清涼之德就顯露出來。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一四二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