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講到,修行要開發智慧,而不是知識。其實智和慧,是不同概念。我們說一個人有慧根,慧根可以說偏向靈性,智偏向大腦的思維。讀書讀得好,代表有知識,但不代表有慧。那慧一般來源,有兩點,第一個是福德增長後,第二,六根慢慢清淨。那六根清淨講的比較復雜。古人講的,靜中容易生慧。也就是他受到外在的干擾比較少,制心一處時,就容易生慧。
這樣子就很容易解釋,很多老太婆,他們不會字,但為人處世都很圓融,不會和別人對立,包容心很強,不要固執自己的真理。他們因為內心淳樸,卻往往容易入道,一入道,要背誦大乘佛經,就比較簡單了。這就是慧。那如果我們搞研究,佛法研究大半天,然後內心對立越強,這時會擁有知識,而不是擁有慧。
現在人看小看身體,而太看重大腦了。中醫有句話,身體比大腦聰明。比如說,煩惱來了,嗔恨心起來,你說,我要慈悲,為什麼氣沉不下去?這就是身體起作用了,嗔恨心起來,身體已經有了嗔恨的氣場,要是不排出去,他就難受。像有些人,他一直克制自己的脾氣,或者生悶氣,那他就容易得胃潰瘍。或者女人,生氣後,氣往上就容易得乳腺癌,往下就得子宮癌。所以修行人,修心的同時也要在修身。
人對天地宇宙的接收能力,不僅是通過大腦,身體也是很大的媒介。大腦能接收,分別,但身體還有其他能吸收分別的。這也是大腦不能控制的。比如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裡,為什麼在短短十個月內,完成人類的進化,靠的是什麼?中醫講的,靠的是天地之氣,人體有吸收天地之氣的器官。比如說小孩子的鹵門和百會穴,就是吸收天地之氣的地方。這兩個地方很發達,所以小孩成長的快,那大人這兩個地方堵住了,他的吸收,就要全部靠後天飲食的攝入。
人不僅能吸收天地之氣,那自然也能吸收天地道場的靈氣。我們看修道人的地方,都有一股靈氣。你去那個地方,開智慧就比較快。那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拜祖師爺,那也能和祖師爺相同。以前人學任何東西,乃至做木頭,唱戲的,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一個祖師爺,也都要拜祖師爺。他拜了,確實能得到天地場能的加持。
王鳳儀善人有個比喻,就是接靈。你向哪個聖人學,他就接誰的靈。王善人是怎麼開悟,他就一心學習羊角哀,他要去救他的朋友楊柏。他一心學習,奮不顧身,走在路上就黑夜見白天,他就開悟了。他不識字,開悟後透徹了真理,這就是典型的開發了“慧”根。
有很多記載,有些修行人,人很笨,文化也不高,但內心淳樸,經常在寺院裡任勞任怨的干活,後來福德培養上了,他的慧就開發了,經典一看就懂了。這也是慧根的開發。這在佛門中例子很多。像唐朝灌頂大師,他就是禮拜觀音菩薩,夢見觀音菩薩從他嘴裡抓出蟲子,倒給他甘露,醒來後,色身馬上改變,聲如洪鐘,頭上湧起了五個山峰樣。這也是福德具足,業障消除後,他展現的慧的境界。
老子說,學習知識,會越學習越多,但修道,則是越損越少。為道日損。現在人就希望越多越多。知識也一樣,思想太復雜,其實也是很苦。這種人往往想太多,勞神勞力。那思想簡單一點,他更接近於道。大道至簡。所以,許多老法師說,你要制心一處,專門念一部經,有利於開發智慧。智慧開發了,在看經典,就會明白很多。這時學習知識,知識才是很好的工具。智慧沒有開發,知識太多了,反而是累贅。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