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從職業觀的變遷看世道人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土》2013年第1期

作者:游牧

  我們在職業問題上的認識偏差

  對於任何領域的問題,佛法都有完整和清楚的解釋。這是因為佛法是“究竟的智慧”,而不是“徹底的知識”。佛法指導我們怎麼認識這個世界,建立所謂的世界觀,還指導我們怎麼看待自己的人生,建立所謂的人生觀。在選擇職業、認識職業和發展職業方面,佛法其實也有完整清楚的解釋。當然,我們作為凡夫,是不是真的能夠領悟佛法的真谛,則是另外一回事。

  之所以這樣說,有個緣故。就在前幾天,河北省保定市,有一位十分虔誠的老居士跟我半夜通電話,談論他兒子念書的問題,並且委托我在北京搞清楚最好的大學、最好的專業是什麼,以便於他兒子選擇。我就問,你兒子學習成績怎麼樣呀?他說,兒子念高三了,成績十分不好,他非常苦惱。而且,因為從小嬌生慣養,生活能力也很差。

  我當時給他的建議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放棄所謂“最好的專業,最好的大學”這樣的妄想,考慮讓他兒子去念一所職業學院,學一門可以安身立命的技術,先有能力養活自己,然後再考慮發展。他聽了,十分憂慮,說,我怎麼可能讓兒子去做體力勞動、藍領工人呢?那實在對不起兒子啊。我說,那你想讓他做什麼呢?他想了想說,應該呆在辦公室,做些管理工作比較好吧。

  我還可以引證兩件最新發生的稀奇事情,來說明我們在看待職業問題上,有時候會陷入怎樣糊塗的境地。這都不是故事,而是真實的新聞。

  第一件事是:好幾百人爭先恐後地報考哈爾濱的環衛工人崗位。其中有很多是正規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其中的秘密在於,這個環衛工人崗位是事業編制的。很多新聞記者采訪,得出來幾個結論:本科生去做環衛工人,是浪費人才;環衛工人竟然也是事業編制,是浪費編制;大學生為了事業編制而屈尊去做環衛工人,是一種自輕自賤。這些結論背後,都說明了現在的人心是如何被侵蝕而變得愚昧和腐敗的。

  第二件事是:河北一個研究生,苦讀三年畢業後,沒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又回到了原點,到村裡種地。街坊鄰居議論紛紛難以理解。還有村民以之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這麼多年學都白上了,以後不要跟他學。”他父親覺得自己兒子作為一個研究生竟然找不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在鄰居面前抬不起頭,自己也搞得很沒面子,一氣之下,竟然服毒自殺了。

  如果一個人沒有接觸過佛法,他對職業問題的認識,就很有可能出現偏差。他基本上就像海面上漂浮的一片鵝毛,隨著這個世道起伏,隨著職業的變換忽喜忽悲,就像個演員,掌控不了自己的命運。如果一個人,雖然信仰了佛法,但不努力在自己的職業中實踐,也不能從佛法中得到真實的利益。因此,我常常覺得,討論討論我們對職業認識的偏差,是有必要的。這個具體而微的問題,也是引領我們深入佛法的一個契機。  

  古代人的職業觀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職業觀的發展變遷有一個基本上比較明晰的脈絡。早期,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社會生活的主要內容是農業和戰爭。農業是人類生活的基礎,而戰爭則是奪取、侵占更多土地的主要手段,因為古代的買賣關系和工商業不發達,戰爭比買賣所獲得的利益,更加直接和快捷。

  在《羅馬史》一書中,作者就感歎到:在所有的職業裡,沒有比農民更加崇高、貴重而且優雅的職業了。其實原因並不復雜。農民掌握土地,通過種植亞麻和棉花,決定了人們能夠穿什麼衣服;通過種植谷物,決定人們可以吃什麼東西;通過種植葡萄和果類,決定人們喝到什麼酒和飲料。

  同樣,在古代的斯巴達國家,戰士則是最尊貴、最受敬仰的職業。一般的人,沒有財產、沒有地位,是沒有機會去當兵作戰的。只有貴族子弟,才有機會上戰場。因此每次戰爭結束,都有巨大的收獲,包括金銀珠寶和奴隸。這些士兵通過戰爭擴大自己的財產地位。

  中國其實也差不多。不過在秦朝之後,戰士不再是受人敬仰的職業,而漢朝之後,讀書人則取代了戰士,成為社會上最受看重的職業。其實,讀書人並不是因為有可能當官才被人尊重的。因為大多數讀書人,可能是沒有機會去做官的。讀書人之所以被人尊重,是因為他們可以免除賦稅,而且在公堂上只作揖,不下拜。這背後,讀書人究竟是因為知識還是特權與經濟利益受到尊重,就很難說了。

  在三百年前的法國,貴族掌握國家政權。但是,因為農業莊園的沒落,他們所帶來的收益越來越少了,很多貴族已經變得很窮,從而使得國家財政開支都變得困難。同時,曾經一直被人輕視的工商業者卻因為巨大的海外貿易而發了大財。因此政府不得不向商人借貸,維持開支。最終,商人借助自己的金錢勢力,打敗了貴族,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國。

  從那以後,商人就開始從被人輕賤的職業,變成了受人尊重的職業。中國在大概一百多年前,也走過了完全相同的道路。商人和企業家,從賤民變成了國家棟梁。有個美國商人曾經在法庭上說過一句話:“我不是米斯特先生,我也不是約翰遜先生。我有一百萬美元,所以我就是一百萬先生。因此,我的話,你們要認真聽!”  

  現代中國人職業觀的變遷

  其實不必說幾百年、幾千年的職業觀的變化,就是短短的五十來年,中國人對職業的認識也已經夠讓人暈頭轉向了。

  在五十年代初,國家經濟形勢不好,民生凋敝,工廠和農村都生活得比較艱難。而軍隊因為特殊原因,必須首先給予優先的保障。所以,當兵,就成了最被人器重的職業。軍人能夠固定的領到生活費用,還能結余一些補貼家用。不僅是生活最有保障的職業,也是很多姑娘尋找對象的最佳目標。

  但到了六十年代,形勢又有了變化。戰爭已經結束,軍人這個職業的熱度降下來了,不再是人們追捧的目標。因為生活依舊艱難,人們購買任何東西,都是依靠票證。而在人們所需要的物品裡,食物,尤其是副食品,成了最珍貴的東西。即便是能夠吃上一顆糖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能夠在副食品商店做個售貨員,甚至是營業主任,就變得炙手可熱了。

  七十年代恢復高考,因為大學生稀缺,只要大學一畢業,立即就可以進入政府或者大型企業。因此,大學生就成了最受人看重的職業——大學生本來應該不是一項職業,但是在那個時代,因為大學生都是成年人,很多人都三四十歲才去考大學的,因此讀大學幾乎也成了一個職業。但誰能想到,再過短短的三十年,大學生會成為連工作都難以找到的一個群體呢?在七十年代,沒有機會去讀大學的人,為了生計,不得不去擺攤做點小生意糊口,他們從事著最被人看不起的職業——但誰又能想到,二十年後,這些人成了中國第一批富人,而且頭上有好多圈的光環呢?

  八十年代,國企改革。國營企業的工人、干部紛紛下崗。誰家的閨女要是嫁給了國企員工,真是倒霉,連親戚都不願意登門,怕被借錢。但是,誰又能想到,再過短短的十幾年,國企的職員又成了香馍馍,人們苦苦追求而不得呢?

  如果問,現在的中國人,最看好的職業是什麼呢?毫無疑問,兩個字——做官!但是,如果再問,現在中國人最尊重的職業是不是做官呢?恐怕答案就很難說了。職業其實並沒有什麼改變。農民還是打理田地,收獲莊稼;工人還是在流水線作業,生產產品;官員還是運籌管理,調配資源。唯一劇烈變化的,只是人的心——是人們那顆隨著“名利”兩個字而轉動的心。我想,職業追求的變遷,其實就是人心的變遷,甚至可以說,是人心變得越來越殘酷的變遷史。  

  職業有底線無貴賤

  為什麼說一部職業追求的變遷史,就是一部人心越來越殘酷的變遷史呢?

  以我自己為例子來說。我以前就想,一個人依靠自己天生的親戚關系,為自己謀求一些正當的利益,有什麼不妥呢?比如在七十年代,如果我姑媽是一個副食品商店的經理,我就可以吃到糖果,你們有錢,但也未必能吃得到糖果。誰讓你們沒有我這樣一個姑媽呢?

  後來我接觸了佛法,就深刻地理解了這一點。我依靠自己的姑媽,吃到了更多的糖果,而別人卻吃不到。這並不是什麼幸運的事情。因為當我吃兩顆糖果的時候,自然就有另外一個孩子連一顆都吃不到。雖然我並不認識這個孩子,也沒有見到他傷心失望的眼神,但是,我的歡快,的確是建立在別人的傷心失望這樣一個基礎上的。

  現在的人,最向往的就是做官,或者做管理工作,說白了,就是手裡要有一些權力。而想要權力做什麼呢?其實就是想多要幾顆糖果罷了。當人心淳樸的時候,你多吃幾顆,還要偷偷的,因為你不忍心看到別的孩子傷心失望,覺得愧疚。但現在,誰又會因為自己多貪多占,看見別人一無所有而愧疚呢?

  很多人心安理得地占有幾套、十幾套、甚至幾十套房子,其實並不是因為他自己賺到的財富,而是因為他的權力。別人連房租都付不起,更別說買房。而他們看到這些,卻一點都不覺得愧疚。他們認為弱肉強食乃是這個世界天然的法則,誰讓你自己不努力呢?誰讓你自己沒有權力呢?

  實話說,弱肉強食不是人的法則,而是禽獸的法則。一個人,如果在職業追求中,信奉了弱肉強食的法則,他自己離禽獸也就不遠了。所以說,現在人們追求的職業,大多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上的——希望自己的職業能夠壟斷更多的資源,不惜以犧牲其他人的應得為代價。

  所有我們說,職業選擇是有底線的。雖然沒有貴賤,但卻有善惡。一個大學生,為了事業編制,而去考環衛工人崗位。他貪占了國家財政,也就是納稅人的血汗。因為他在考取的時候,並沒有考慮掃大街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或許就是一種惡。

  因此,一個真正的佛子,職業選擇是需要謹慎的。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人心向惡,稍不留意,就會犯下惡行。善惡雖是細微的,但善惡的果報卻是絲毫不爽的。善就如同鮮花,花朵敗謝之後,余香仍然彌散;惡就如同鮮血,就算努力擦拭,腥臭也不能徹底消除。給自己尋找借口是徒勞的,因為因果不虛。  

  我們究竟能不能選擇職業?

  職業只是一個謀生的手段,任何職業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別。誰說博士就要去教大學,而當不了幼兒園老師呢?誰認為農民就比官員低賤呢?

  但是,因為我們的妄想,常常把職業這個簡單的東西,披上一層十分可怕的外衣。它裡面還隱藏了欲望、雄心、權力和妄想。這些東西,都不是職業本身具有的,而是我們強行賦予它的。職業無貴賤,是人心有貴賤。

  正是因為職業裡面,被我們無端地賦予了欲望和權力這些骯髒的東西,所以,我們在面臨職業選擇的時候,就會被搞得十分躁動不安。我們真的是認為高級白領就比藍領階級更高貴嗎?我們真的認為官員就比百姓更聰明嗎?不是!我們只是渴望更大程度地滿足我們的貪婪,渴望更大程度地實現我們的瞋恨,渴望更大程度地擴張我們的愚癡。所以,我們就有了職業選擇這一說。

  的確,有一些職業,正好是你喜歡的,而且也不是很累,相對輕松。同時,有一些職業,你正好不怎麼喜歡,因此做起來,十分勉強,感覺很疲勞。所以,我們就應該積極地去改變現狀,謀求所謂更好的職業。其實,這只是一種錯覺,一種極大的誤解。

  如果深入佛法,我們會真正地發現,我們之所以從事某種職業,承受愉快或者不愉快,疲勞或者不疲勞,其實根本原因,不是我們主動選擇的緣故,而是一種冥冥之中的力量在驅使我們走到了這個地步。其實,這並不復雜。真正的佛子都知道,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業力所致,是在因果循環的鐵律之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對自己的人生,都是毫無選擇余地的,更何況是職業呢?

  如果一個人,能夠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那麼,他就是一個幸福的人。他能夠知道,職業只是一個謀生的手段而已。我們所能做的,不是關注職業外衣裡隱藏的欲望、權力和瞋恨,而是關注這個職業是否能夠更多地提供給我們行善積福的機會和空間,關注這個職業是否隱藏這行惡積禍的陷阱。這才是最重要的認識。  

  安於當下

  正如剛才說過的,別說過去的幾千年、幾百年,人類的職業觀發生了那麼大的變遷。就是過去的幾十年裡,不知道有多少職業從被人羨慕,淪落到被人鄙視,又有多少職業,從被人鄙視,上升到被人羨慕。世人忙忙碌碌地看東望西,追南逐北,眼珠子總是圍著一個叫做職業的東西打轉。這個叫做職業的東西,表明上看,是一根骨頭,實際上,裡邊是包裹著劇烈的毒藥,那就是欲望和權力。所以說,不懂得佛法的人,總覺得自己吃不飽,非要尋找更加果腹的東西。我們了解了佛法,就應該深入領會佛陀的慈悲,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職業認識。

  我們再回到那位老居士關於他兒子職業未來的話題上。我發現,很多人都曾經想過類似於“我想要……”這樣的問題。我想要讀博士,我想要當官,我想要發財,我想要開辦企業……諸如此類。但是,又有幾個人在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的時候,曾經想過:我不要……呢?

  所以,我認為一個佛子在考慮自己的職業規劃的時候,先要思考“我不要”的問題,然後才是“我要”的問題。因為我們普通所受的五戒律是屬於禁止含義的,都是“不能”。不能殺生,不能偷盜,不能邪YIN,不能妄語,不能喝酒。因此,我們首先應該考慮,凡是違背了這些戒律的,就屬於“不能”的行列。

  說簡單,其實做起來卻也未必簡單的。比如有些著名演員,也是虔誠的佛教徒,已經是億萬富翁了,還做高檔白酒的代言人。這就是在從事職業的時候,忘記了“不能”兩個字。再比如說,受過五戒的網絡黑客,靠一點計算機技術入侵別人的電腦,還洋洋得意,覺得自己很高明,其實他不知道自己已經犯了盜戒。

  在做了這些排除工作之後,排除掉那些“不能”的職業,我們應該從業力的高度,來認識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更應該從菩薩行的高度,來認識自己的職業。任何職業,只要是不觸犯殺、盜、YIN、妄、酒,能夠讓我們自力更生,養活自己,都是正當的。但是,正當的職業,未必就是善的、好的,有可能是惡的、壞的,或者帶著一些惡的、壞的因素,這就需要我們佛教徒提高警覺。

  所以,我們如果能夠把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看做是菩薩行的實踐機會,這個世界上,幾乎就沒有什麼不好的職業了。一個律師,如果能夠平息紛爭,勸人寬容諒解,而不是激發訴訟,那麼,即便他損失了一點訴訟代理費,卻賺了巨大的福報。這就是在律師這個職位上行菩薩行了。如果一個農民,誠信地種植綠色糧食、蔬菜,而拒絕撒農藥。因為撒農藥不僅殺死了蟲子,也潛在地是在殺死消費者。那麼,他也是在自己的職業上行菩薩道。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贊歎的。

  所以我想,安於當下,在職業這問題上,也是行得通的。當我們仰望別人的職業,比如當官、比如企業家,而大加羨慕的時候,其實內心就已經開始中毒了。因為我們就開始被名利的烈火燒灼了。當我們認為某些職業低賤而不能從事的時候,比如環衛工人、農民、體力藍領,我們內心也開始中毒了。職業,雖然可以說只是一個謀生的手段,但同時,它也是檢驗我們內心的試金石。

  因此,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先用“不能”兩個字來培養戒心,然後安於當下,在現有的職業崗位上努力實踐佛法,來培養定力。最後,如果在佛法的啟迪下,能夠在當前的職業裡開蒙智慧,也就是開慧。於是,戒、定、慧三者皆備,這不是最上善之選嗎?


 

上一篇:淨界法師:佛經中有關職業與財富問題的開示
下一篇:佛教相信有鬼的存在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