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心與平等心相對,比如一切喜歡和厭惡的念頭:我喜歡這個人,討厭那個人;我喜歡聽這個人說話,不喜歡聽那個人說話等等。由此讓心產生煩惱,帶來痛苦。
不少人有個誤區,認為信佛是老年人的事,年紀輕輕,信什麼佛啊?除非是遇到了什麼挫折打擊。信佛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但確實有很多老年佛子信佛學佛成就很大。一些年輕人曾經嘲笑過老年佛子,“一點教義都不懂,也沒什麼聞思,虔誠地念佛也是因為沒文化的原因。”這是大錯特錯,很多老年佛子為什麼學佛能夠堅持,能夠專一,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雜念。也許老年佛子不太懂很多佛法,但是只要他們記住了師父講的話,很多人能夠真正應用到身口意上,這就是大利益。
師父告訴你:念佛就對了!想佛就對了!拜佛就對了!他就去念佛、想佛、拜佛,沒什麼雜念和各種各樣的分別。這與他們那個時代的道德標准一樣,哪需要那麼多的法律法規去約束?只要老人們告訴他:罵人是不好的,傷人是不對的,打人是不行的,你要有禮貌,講道德。即使只受過簡單的教育,只要真正應用於身口意,就能根深蒂固。這樣的人,一輩子過得心安理得,不需要再教他什麼了,得益處就是:沒有那麼多雜念和妄想,純淨的虔誠心,更容易成就。
年輕人不一樣,讀了很多書,看起來知識豐富了,卻滋生了各種傲慢的生長,比如知識慢,覺得自己讀書多,是知識分子,所以就了不起。人真是很奇怪,長得漂亮一點,帥一點,就容易產生色慢,走路的姿勢都不一樣,傲氣十足。有一點兒小權利,就拿自己當領導,對別人呼來喝去,喜歡指揮大家,會很明顯地體現在語言和行為上。當在某方面有了一點才能和專長,會覺得了不起,說得好聽一點叫自豪,其實就是傲慢。
拿家庭出身來說,不少人說過,“我其實來自農村”。來自農村怎麼了?就好像來自農村是祖上犯了多大的錯,讓你覺得悲哀、沒臉面似的。我在世界各地過海關的時候,如果被問到身份,永遠回答:我是農民。戶口本上也寫著農民,這有什麼?這個世界有很多偉大和優秀的人很多也來自農村,是農民出身,沒有一代代的農民,衣食住行都成問題,現代文明怎麼發展至今?可是卻有不少人將農村身份當成自卑的來源,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現在不少人自報家門,喜歡“拼爹”,拼完親爹,拼干爹,一定要把自己和有錢有勢有身份扯上點關系,“我是城市人、我是干部弟子,我爸以前是部隊干部,我從小就在部隊大院兒長大……”好像在那兒長大是一種榮耀,說自己的家族怎樣怎樣,其實和本人沒啥關系。各種傲慢此起彼伏,人們輕浮於飄飄然的虛榮上,有時真的連自己是誰都不清楚了。
你說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用言行證明你是怎樣的人。你說來自農村,就算言行舉止不太到位,大家也不會過於責怪,覺得是從農村來的,見識有限,可以原諒。如果你說自己是在某某干部家庭長大,卻又作出蠅營狗苟之事,別人會對這樣的人嗤之以鼻,罵不絕口,“就這種德性,還是干部家庭子弟,真給祖輩丟人啊……”馬上就會成為別人諷刺你的來源。所有名門家風,世家榮耀,都是以德立足,有嚴格的道德約束,而不是透過貪嗔癡嫉妒傲慢等,成為我們的煩惱之源。
世俗的教育,永遠都教你向外看,眼睛怎麼看,耳朵怎麼聽,如何從外部向自己輸送財富和權利。只有佛法是教給你如何看內在。所謂的心理學、哲學也是讓你去分析外境的人事物,沒有教給你解析自己的良方。比如你喜歡這個東西,另一個人看了不一定喜歡,但是如果有第三個和更多人說這個東西好,原本不喜歡的人也可能發生改變,說自己喜歡,這就是心理學中的從眾心理。我們看,就算把外境分析透了,對解決你的煩惱又有多大用處呢?
佛教徒,是內教徒。讓你拿著念珠念經持咒,也是在告訴你,煩惱有三毒、五毒,如同這串念珠還能分成一百零八毒,再繼續學習,八萬四千法門對應眾生八萬四千煩惱毒,所以你必須去洗干淨自己的心靈。我們小時候讀佛學院,不斷解析人的思想,感覺精神都快崩潰了。為什麼要解析?向內看,修自己。能夠把一切煩惱戳破解決的只有佛法,只有佛法才可以讓我們煩惱的內心逐漸清淨,只有從充滿分別的煩惱中解脫,才不會有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