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鐘茂森: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這是第三十四句,這句意思是講頹廢懶惰,『頹』是頹廢,『惰』是懶惰,『自甘』是自甘墮落,沉溺而不覺悟。這樣的人他去治家,家道也很難成就,家業也很難長久。在事上講,這是勸導我們要勵精圖治、發奮圖強,經營家業必須要奮發,不能夠懶惰懈怠。曾國藩先生強調,治家講究一個“勤”字,勤能興家。治國也是如此,勵精圖治的帝王能興自己的國家,假如“頹惰自甘”,那必定是破國。

  最有名的一個故事,三國時代阿斗,劉備的兒子,後主劉禅。三國鼎立之時,這是劉備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基業,蜀國建立起來了。可是劉備死了以後,劉禅繼位,這個人昏庸無道,沒有能耐,而且還貪圖享樂,根本沒有要繼承先帝的那種志向。所以雖然劉備給他留下這些像諸葛亮這樣的一種輔臣,忠臣,可是也扶不起來,所以諺語說,“扶不起的阿斗”。他自己頹惰自甘,雖然有賢能的輔佐的臣子,對他也無可奈何。諸葛亮死了以後,劉禅就更加昏庸無道,貪圖享樂,不理朝政,所以宦官弄權,朝中大臣結黨營私。姜維本來是可以繼承諸葛亮的事業,輔佐劉禅,但是後來也是被逼得離開了,沒有辦法主理朝政。結果蜀國的基業就這樣大大動搖,後來也就被魏國給滅掉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也戰死沙場。所以先帝苦心經營起來的王朝,就這樣子被頹惰自甘的阿斗(阿斗是劉禅的小名)就給敗壞掉了。

  所以從心上講,我們必須要有那種精進的心,有那種“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的孝心。《中庸》上講,孝是能夠繼先人之志,繼承祖先父母留下來的事業,有這種孝心,他自然就能夠奮發圖強。在唐朝,王位傳到了唐玄宗李隆基那裡,唐玄宗一開始的時候也是勵精圖治,他還注解過《孝經》,是有孝心的人,“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他治理社會也算是政治清明、經濟繁榮,使唐朝進入了鼎盛時期,他的國號是開元,所以這個時期叫開元盛世。可是唐玄宗到後期,他在位時間很長,在位四十四年,他在後期慢慢就開始驕奢YIN逸起來,貪圖享樂,寵信楊貴妃,而且真的是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用的臣子當然都是迎合他的,善於逢迎巴結,像李林甫這種奸臣被寵信。最後有名的安史之亂發生了,唐朝就這樣衰落,他這個國家差點滅亡。

  所以我們希望繼承家業,首先要做格物的功夫,格除自己的物欲,這個物欲包括財色名食睡。貪圖享樂的心要把它控制住,縱然不能夠完全消滅掉,至少要控制住,讓天理戰勝人欲,那你才能做得到繼承家業。否則哪怕是學了很多的聖賢的道理,像唐玄宗他也注解過《孝經》,他注解《孝經》也算是注解得很不錯,在《四庫全書》裡面都用他的本子,我們過去講《孝經》也用他的注解。邢昺,宋朝的學者,用他的注解還做了一個疏,就是注解的注解。這個道理是明白了,但是不力行,不真正從格物下手,那個學問也不真實。所以孟子講,“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個人他有憂患意識,他就能夠生存,能夠立足,能夠發展他的事業。假如他在安樂的環境裡面享樂,那個志向也就隨之消減,最後就“死於安樂”。

 
 

上一篇:轉念即菩提
下一篇:鐘茂森: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