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攝六根”就是一心,“淨念相繼”就是不亂。
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要達到一心不亂。這個是根據什麼經典呢?主要就是根據《阿彌陀經》。經上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就是持名念佛,持念佛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快的一天、兩天就可以達到一心不亂,慢的六天、七天也能達到一心不亂,實際上更慢的是要幾個“七”才能達到一心不亂,念佛七的最後的目標就是要達到一心不亂。達到了一心不亂就可以保證往生,“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阿彌陀佛及西方三聖等大菩薩們就顯現在這個人的面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個人就依仗阿彌陀佛的接引,可以往生淨土。這個就是我們舉行念佛七的根據,這個也是佛陀對我們的開示。
怎樣才能達到一心不亂?
第一點:放下一切,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念佛“七”中來。在這七天之內,不要想家務事,不要擺龍門陣。我們參加的人應當把一個“死”字頂在腦殼上,應當時時想到好像臨命終時一樣。有這樣的思想,才有緊迫感,才能發起勇猛精進的心,才能夠生起至誠懇切的心。這個是我們首先必須具有的思想准備,這個非常之重要。
第二點:要掌握念佛的要領。根據《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上說的兩句話:“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六個窗口。攝,就是收攝、收攏。都攝就是一齊收攏,把這六個窗口統統關閉起來,單單提起一句佛號,不間斷不夾雜,這個就叫“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就是一心,“淨念相繼”就是不亂。所以做到了這兩句,就達到了“一心不亂”。這六根裡面意根是關鍵,心猿意馬,無始以來的習氣是很難對付的。其次就是耳根,也不好收攝。如果我們能夠把意、耳兩根收住,其他的四根就容易收住了。所以“心念耳聞”,就是都攝六根的要領。希望大家都要掌握這個要領,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提起精神,高聲念佛。永明禅師開示:高聲念佛,可以振奮勇猛精進的心,可以排除散亂和昏沉,可以使諸佛歡喜,可以使天魔恐怖,可以使三途息苦。就有這樣大的好處。大家平常在家裡雖然也在念佛,但有顧忌,不敢大聲念。我們在這七天中,一定要振作精神、高聲念佛,不要只在喉嚨上打轉轉,更不應該閉口不念,古代高僧早上起來站在山頭上高聲念佛,使附近的居民都能夠聽到佛號、種下善根,這個就是很大的法布施。還有的高僧,在冬天念佛要念得全身出汗。這說明拿出全部精力在念佛,可見高聲念佛非常重要。反過來說,如果念的聲音很低沉,或者只在喉間模糊地念,這樣精神容易渙散,妄念容易滋長。還有,念佛的快、慢、高、低都要合節拍。所以我們在念佛的時候,要聽大家念佛的聲音,不是只聽自己念佛的聲音,而是要把自己念佛的心及聲音都溶匯在大家的有規律的念佛聲音中去,這樣念佛自然就容易感應,也不會覺得疲勞。這是第三點。
第四點:要防止散亂和昏沉。我們都知道,散亂和昏沉是我們念佛的兩大障礙。如果能夠做到既不散亂又不昏沉,那麼我們念佛功夫就容易成片。成片以後,就容易做到一心不亂。怎樣防止散亂?必須至誠懇切地念,必須按“心念耳聞”的方法去念。必須做到念一個字、聽一個字,念一句、聽一句:心中念得清清楚楚,耳裡聽得明明白白。這樣念,雜念就無從產生,保證心不會散亂。如果聽不清楚,說明產生了一些雜念,就有一些散亂。如果完全聽不見,就說明雜念占了上風,我們的心已經跑得很遠,大家可以試驗。還有,在殿堂內,眼睛不要東張西望,目光應該自然下垂,只看到身前三尺以內,一心念佛,不管旁人,不要到處張望。如果東張西望,必然引起妄想。口裡雖然在念佛,心已經跑遠了;人雖然在殿堂上,心已經不在殿堂內了。這樣念佛,效果不大;這樣念佛,得不到受用。再說怎樣防止昏沉?高聲念佛,是防止昏沉的有效辦法。但是我們坐著默念的時候,容易發生昏沉,怎麼辦呢?這與坐的姿勢很有關系。我們身體要端正,腰要挺直。不是挺胸,而是腰,腰部要打直,要坐得舒適。小腹部要放松,頭部不要上望,也不要低垂。昏沉來了,必然頭部低垂或者東倒西歪的。出現這種現象的時候,自己應該把精神振作一下,把眼睛睜一下,把腰桿直一下,這樣可以驅散昏沉的現象。假如昏沉很嚴重,這些方法沒有效果的時候,可以站起來拜佛,這樣昏沉自然就解決了。這是第四點。
這四點是保證我們在七天之內達到一心不亂的重要條件,希望一定要按照這樣做,就可以保證我們都能夠達到一心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