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人富有,但慳惜成性,不肯施與」,這是我們也見到的。有的人確實家財萬貫,可是一毛不拔,非常的慳吝,見到貧窮的人不肯布施,甚至見到人有苦難,也不捨得去捐助,從來不願意做慈善的事情。他的人生哲學就是有錢只留給自己用,花在別人身上,自己就覺得很痛,反而有一些貧窮的人,沒有什麼家產,就很大方,沒有錢,他盡量的擠出錢來幫助別人。
這兩種人果報,那是天地懸殊。那些「富有慳惜」的人,『不肯施與』的人,他這一生的福報享盡了,必定墮落三惡道,來生就苦了,沒有福報;這一生貧窮,但是很願意布施,很願意幫助人,他將來的果報一定是大富大貴。
所以富貴都是自己修來的,看見人家有富貴也不必去羨慕,這是他前生修的。他這一生如果不繼續修,那你看看來生他就要遭禍患,甚至可能不用等到來生,你看他這一生,晚年就淒涼了。一人如此,一家如此,你看這家庭,如果不肯布施,他即使是中間有發達,最後會沒落,所謂為富不仁的,最後都是以敗家做結局。
曾國藩先生,這清朝的大儒、大官,他的外孫曾經寫了一部書叫《保富法》。這裡頭就講到,他在當時清末民初時期,看到很多的這些家族,從富貴到衰亡,非常地感慨,真正認同古聖先賢所講的,「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們希望自己的家族永遠的興盛,那就要永遠做好事,永遠的修善修福、積功累德,而且還要用誠敬的心來修福。如果用傲慢的心,用懈怠、懶散這樣的心來做好事,那個福都非常有限。我們看到很多家族,第一代往往都非常的努力勤苦,對人對事都很有誠敬心,所以他們把這個家業興旺起來。第二代就不行,享受著父母留下來的功業,開始生起傲慢懶散。到第三代就更不行了,可能都出現紈褲子弟、敗家子,對於家裡的錢財揮霍浪費,最後就是敗家。所以古人講,「富不過三代」,有道理,原因在哪裡?就是沒有誠敬心,不肯再去修福,不肯再積德了,這家運就衰了。
恭錄自『淨宗根本戒』 定弘法師主講 (第十三集) 2012/5/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7-06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