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仁煥法師:三皈五戒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皈依三寶

我們信佛學佛,正式成為佛弟子,要舉行皈依三寶儀式。

皈是回歸,依是依靠。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叫做皈依。等於過去我們生命沒有依靠,從現在開始有依靠了。依靠什麼呢?依靠三寶!

什麼叫三寶?佛、法、僧就是三寶。佛,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他是佛的代表。在他圓寂以後,佛像是佛的代表。法,是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集匯成的三藏十二部,所有一切經文都是生命解脫的方法。僧,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所有的僧團弟子都是僧。佛圓寂以後,所有的出家人都是僧,是釋迦牟尼佛的後繼者。

佛,代表快樂、覺悟,覺而不迷;法,代表明白、正確,正而不邪;僧,代表清淨,淨而不染。皈依佛,皈依快樂的覺悟人;皈依法,皈依明白的解脫人;皈依僧,皈依清淨沒有污染的人。

皈依,還表示“我願意做這樣的人”;皈依佛,就是願做覺悟的人;皈依法,就是願做解脫的人;皈依僧,就是願做清淨的人。

有人問你:“皈依三寶有用嗎?”你就說:“當然有用。”“有什麼用?”“我皈依做個明白人,做個快樂人,做個斷絕煩惱的人。”

皈依三寶以後,怎樣得到快樂呢?應當學習五大菩薩精神——

彌勒菩薩也叫知足常樂菩薩、忍辱菩薩,代表人來到世間具備的態度:要開口常笑,知足常樂,用樂觀的心去面對生活,面對環境,面對人我,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逢山過山,逢水過水,只有承受,沒有償還。彌勒菩薩精神是立世之本。

地藏王菩薩也叫報恩菩薩,代表人在家庭裡應該具有的基本道德——孝。知恩感恩報恩為人生第一法,是成就福德的根源。知恩就互相尊重;感恩就互相看好處;報恩是互相原諒,互相付出愛心。地藏王菩薩精神是做人之基。

觀世音菩薩也叫慈悲菩薩,代表了佛菩薩面對社會的基本精神——慈悲為懷,這是獲得福報的根源。慈是愛心,我愛人人,從我做起;悲是幫助,我為人人,從我做起。慈悲就是用愛心去幫助應該幫助的人。觀世音菩薩精神是成人之道。

普賢菩薩也叫慚愧菩薩、忏悔菩薩。“普賢”是平等沒有分別,對一切生命都平等恭敬的意思。因為他見一切什麼都是佛,唯有自己是凡夫,所以他常生慚愧心和忏悔心,不看別人好不好,只管自己對不對,尊師重道、奉事師長、依教奉行。普賢菩薩精神是求學之法。

文殊菩薩也叫智慧菩薩,代表“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他無私地運用善巧方便的智慧來啟蒙人、轉化人,把糊塗人轉變成明白人,把煩惱人轉變成快樂人。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為了正法久駐,把法傳給後人,所以也叫轉法輪菩薩。文殊菩薩精神是為師之道。

五大菩薩精神簡單概括起來就是——

第一:知足常樂。

第二:知恩、感恩、報恩。

第三:我愛人人,從我做起;我為人人,從我做起。

第四:尊師重道,依教奉行;不看別人好不好,只管自己對不對。

第五: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建立良好的形象修養和精神修養感化周圍人。

學佛人要懂得,快樂與煩惱是相對的,平時不要煩惱當事,要用樂觀面對一切。真正的法寶不是擁有江山,生命能保持知足常樂就是法寶!知足常樂就是生命的解脫!

有快樂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自然健康!煩惱人就是墮落地獄的人,不生煩惱,安詳快樂,就是在天堂的人!

不願做覺悟的人,就會成為惡人;不願做快樂的人,就會成為地獄的人;不願做清淨的人,就會成為畜生。

自己做惡,就是為自己創造地獄的條件;自己覺悟了,就為自己創造天堂的條件!所以覺悟是天堂,煩惱是地獄!皈依三寶,首先要有一種觀念:願做覺悟的人,願接受覺悟的教育,願得到覺悟來圓滿人生。

看見別人有過,特別是家裡有人做不對,應該反省自己是否有做不對的地方、缺德的地方。家庭有問題,自己有責任,不能怪罪到別人身上。不看別人好不好,只管自己對不對。

有愛心就是對人人有尊重。如果別人有過,過是他自己。現在我給大家說一說,世間有兩大貴人,也是兩位老師,哪兩位呢?第一位是大善人,善人專門做好事,做榜樣,引我們走到正確的道路來;還有一位老師是大惡人,他也做榜樣給我們。做什麼榜樣?惡人得到的痛苦報應是什麼樣!所以也是我們的老師。明白了,就不要對惡人生煩惱,但是我們不要照他去做。知道他那樣很痛苦,很煩惱,我們就想:感恩他們表演給我們看,我絕對不照他去做。這樣就叫做明白人。

明白人,不但自己不生煩惱,還能創造條件給周圍快樂起來,這叫做真正的大明白人。這個方法怎麼做呢?我愛人人,從我做起;我為人人,從我做起。

明白人,只有要求自己,改變自己,不會去強求改變別人。因為他知道,自己做好了,有良好的形象了,自然會感化別人。

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某一位法師,皈依師只是證明你們皈依三寶的師父。所有的僧人(比丘、比丘尼),都是你們在家弟子的師父,所以你們要努力做到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對出家人的供養應該平等供養,寧可供養少而平等,不要給誰多一點,給誰又少一點。如果你們有這種分別,那就是在供養中破和合僧。

僧是表示清淨的意思,但是也會有些出家人破戒。你們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一個破戒的出家人。他破戒僅僅是他個人的事,不代表整個僧團。他不清淨是他本人的事,你認為他不好,你生煩惱,你清淨了沒有?所以自己要想一想。希望你們看到出家人破戒時,只能對佛說:“阿彌陀佛慈悲,我業障深重,現在看到有人穿出家人的衣服,卻破出家人的戒,所以願望佛慈悲轉化他們。”不要有怨恨心,否則人家破戒沒有獲罪,你反而墮地獄了。

今天你們皈依三寶,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和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菩薩都來加持你們、證明你們,讓你們從今天開始正式成為三寶的皈依弟子。你們今天能皈依,首先是你們善根的圓滿。皈依以後,時刻不能忘記自己是佛門弟子,前面所說的能做得到才算你們有福德。皈依是善根,依教奉行是福德。皈依三寶功德圓滿,祝願大家當來成佛!

(二)受五戒

佛教所講的道理無非是:一、如何做人,二、如何改良進化生命。

佛覺悟到,世界以人為本。世間所有的問題,包括社會問題、家庭問題以及個人問題帶來的種種痛苦煩惱,根源都來自人的無明。無明就是沒有智慧,沒有覺悟。無明就是糊塗人,糊塗人就會做糊塗事,做糊塗事就會得到痛苦煩惱;智慧覺悟就是明白人,明白人就會知道怎麼做才對,做得對就會得到安詳自在。

所以佛教育我們行善,因為行善能給生命帶來安詳自在,行惡會給生命帶來痛苦和災難。斷惡行善就是人行為的改良。

佛教的大義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也是佛教的總綱。

那麼什麼才是善的標准?最基本的就是五戒。

第一條戒:不殺生。不殺生意味著生命平等,生命需要互相尊重。佛覺悟到,生命的外形不同是生命的果報不同,生命的靈性本身是一樣的,不是說外形不一樣就可以互相傷害。比如殺豬,為什麼豬叫得那麼悲慘?那表示豬也知道疼痛,所以不能認為這些動物是專門提供給人類食用的。佛知道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有靈性,所以生命是平等的。

不殺生,目的是:一、保護一切生命,尊重一切生命;二、保護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世界的災難和家庭的災難,第一災難是殺生。因為生命受到傷害以後都想報復,這就成為災難的根本原因。所以不殺害一切生靈,包括不墮胎,是給社會帶來安詳的第一條件。生命要安詳唯有互相尊重,不要互相傷害,最好能夠做到不吃肉。生命之間達成平等與尊重,就是天下太平的基礎。

現在我們佛門弟子經常放生,但是放生的宗旨搞錯了,觀念不對。放生是忏悔的意思,不能叫做功德。當我把你們都關起來了,然後再放出來,能叫做功德嗎?特別有一種放生更不對:去跟賣家預定數量。這不能算放生。真正的放生,是從刀口下面救下來,不講價錢,為了救這個生命,不惜代價,這就叫做放生了。

第二條戒:不偷盜。偷盜表示貪得,無緣無故去占用人家的財物,是惡人。人人都有個人的財產,理應得到別人的尊重。如果我們見到別人的財產想占便宜,就傷害別人的利益,制造矛盾。尊重別人的財產,自然沒有矛盾。如果我們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那麼別人也不會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不偷盜也是世界安詳的條件之一。

第三條戒:不邪YIN。家庭不和很多是因為非婚姻內的男女關系超越本分所造成,這是不文明、不守本分的行為,佛教叫做邪YIN。這種行為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和社會矛盾,最後造成生命之間互相傷害,引來殺身之禍。非婚姻內的男女之間應該各守本分,以平常朋友於互相尊重中交往,不要超越情感界線,這樣才不給對方的家庭引發矛盾。

非婚姻內的男女關系也包括了父女之間、母子之間、姐弟之間、兄妹之間的亂倫行為,那是連畜生都不如的行為。佛的高等智慧明白到,同族內邪YIN,生出來的後代容易導致退化、殘疾,那就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佛制定這條戒的本意,首先是願望人類進化,不願望人類退化。所以在家庭成員之間,要有倫常觀念,千千萬萬不能有亂倫的行為。

第四條戒:不妄語。不妄語,說真話,就是實話實說。如果說話騙人,於表面上好像是小事,實際上給人以嚴重的傷害,因為對方察覺以後往往很氣憤,要討回公道。所以打妄語也會造成家庭和社會的矛盾。實話實說,說到做到,不騙人,說道德語言、愛心語言、感恩語言,才是善人。專門說假話,到處騙人,搬弄是非,把假說成真,把真說成假,讓別人煩惱,家庭破裂,那是惡人。

說真話能給人有良好的福報,因為你得到周圍對你的誠信,誠信就是人的福報!我們說真話了,周圍也自然尊重你。能實話實說,說到做到,這樣就給自己帶來廣泛的緣分,廣泛的緣分就是人的福報!人一旦說話不真實,自然就沒有誠信了,第一次人家上當,第二次人家永遠防范你了,你就變成永遠不守信用的人。你到哪裡,人家就是怕接觸你,這樣你的緣分就越來越少,結果就斷了個人的福報。

第五條戒:不飲酒。因為佛教的戒律是是在幾千年以前就定下來,現在由於社會的發展,應該再包括不吸煙、不吸毒、不賭博。因為這些行為都影響健康,影響家庭,影響社會。飲酒過量會給自己的健康帶來傷害,還會借酒發瘋,容易造成各種矛盾,嚴重的也會傷害生命。賭博、吸毒危害更加嚴重,很多人因此而家破人亡。

受戒分有一分戒,兩分戒,三分戒,也可以叫做半分戒,滿分戒。你們能守得多少條戒,就算多少分戒。如果全部守完五戒,就是叫滿分戒。

皈依三寶的人,叫做信男信女;受五戒以後,成為善男善女;受菩薩戒以後,叫做大善男大善女。

受了戒不守戒,等於沒有受。守戒就是守自己的本分,所以守戒是善人,不守戒是惡人。人能受戒守戒,那麼“一人修道,一家福報”。所以一個人受戒是為全家修善根。

佛所制定的一切戒律,不是為成佛而定,而是佛為愛護我們的生命而定,為愛護大自然而定,為愛護整個社會而定。你們不要認為守戒是為成佛而守戒,應該是為自己健康快樂而守戒。明白到守戒是為自己好就是解脫人!明白的人就會找因緣為自己受戒,不明白的人就怕受戒。怕受戒的人目的是願望自己的不良行為越做越大、越做越多,做到自己最後自然毀滅了,到生命徹底報廢,才停止自己的行為,這樣好不好啊?(眾答:不好。)既然不好,我們學佛人首先要比沒有學佛的人明白、理解並完善自己,用我們良好的形象感化周圍。所以戒律的偉大就是規范行為,用良好的形象感化周圍,這就叫做渡眾生。

行善的人得到什麼好處呢?行善是和天地的本意相應。善人多長壽,惡人多短命;善人給後代一代超一代,不行善的人就給後代一代不如一代。知書達理、人才輩出、興旺發達的家族,必定有行善積德的老祖宗。如果整個人類都來行善,那麼整個世界就成為祥和的世界、平安的世界。

如果我們過去不明白,也曾經有殺生的,也曾經有過占便宜的,也有過說話不老實的,各種各樣都有過,現在怎麼辦呢?過去犯了,就不要再犯,從今以後守好本分。不管過去的行為怎樣不好,今後保證不再犯,還是善人。

天上是一面鏡子,也是一只眼睛,我們所作所為,天都能看得見;大地有耳朵,我們所言所為大地都能聽得見。當我們生命的果報結束了,到了地獄裡面,閻羅王就拿天地的薄本來,看我們在世間上做了多少件惡事,做了多少件善事,一件一件地清算,最後有些人就在地獄裡面受苦幾百年幾千年,大家相信這樣的道理嗎?

有人經常說:“為什麼好人也經常被傷害呢?”這個不能這麼講。行善的人自有威德,行善的人就得到天地的尊重。我們凡夫對善人根本沒有真正的標准,比如我們認為一個人能幫助別人就認為這個人是善人,但是他天天傷害生命呢?所以幫助別人,可以叫做好心人,不能算是善人,守好五戒才能算是善人。

佛在幾千年前制定的戒律,現在都寫進了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國家的法律當中,所以這五大根本戒也是為世界和平、社會和諧創造良好的條件!

人人斷惡,人人都是善男善女;個個做善事,個個都是菩薩;做善事不生煩惱,沒有分別,就是佛。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上一篇:李炳南:念佛往生容易,佛陀為何還要說出其他法門?
下一篇:湖北一墓葬驚現5顆五彩捨利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