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世界的美國億萬富翁查克·費尼
文/賴國清
82歲的美國人查克·費尼被稱為“慈善界的詹姆斯·邦德”。過去30年,他一直奔走在世界各地,執行著一項秘密使命——悄悄地把75億美元身家全部捐贈出去。現在,他已經通過自己創辦的大西洋慈善基金,將62億美元捐到了世界各國的教育、科學、醫療、養老和人權等領域,這使他成為世界上有生之年捐款最多的人。他的目標是把剩下的13億在2016年前捐掉,“無牽無掛地去見上帝!”
退伍兵打造免稅店帝國
1931年,費尼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伊麗莎白市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位愛爾蘭移民的兒子,在一家保險公司當業務員,母親麥德琳是位護士。費尼的父母都樂於助人,至今他還記得,母親每天早晨上班時都會把一位殘疾鄰居順路送到公共汽車站。
1948年,費尼加入美國空軍,成為一名信號兵,先後在日本和韓國服役4年。退役後,他靠軍隊提供的獎學金進入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學院。由於獎學金每月只有110美元,遠遠不夠開銷,他就和一位同學做起了賣三明治的生意,收入還不錯。1956年大學畢業後,費尼又來到法國東南部的格勒諾布爾大學學習政治學。
畢業後,費尼沒有立刻回國,而是打起了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的主意。當時艦隊的軍艦經常駐扎在濱海自由城,他就在那裡辦了一個夏令營,主要服務隨軍子女。不久,他又開始向艦隊官兵推銷起了免稅商品,包括白蘭地、香煙、收音機等。雖然干這一行競爭激烈,但費尼有自己的優勢。他利用老兵這個身份與海軍官兵混得挺熟,經常能混上軍艦直接推銷。他還會從當地妓女那裡打聽到艦隊下一個目的地,提前做好准備。在此期間,他遇到了康奈爾大學的校友羅伯特·米勒,兩人開始合作,賣的東西也擴大到汽車、香水和珠寶等。1960年,兩人成立了環球免稅集團(DFS)。他們最早在檀香山和香港這兩個美國軍艦最常光顧的港口開店,到1964年時,店面已經鋪到27個國家,雇員人數也超過了200人。
1964年東京奧運會,日本政府放開了對國民的旅游限制。日本人帶著他們的積蓄蜂擁來到海外,搶購各種商品。費尼在日本當兵時已經掌握了日語和當地傳統,他聘請漂亮的日本姑娘在免稅店工作,貨架上擺滿了日本人喜歡帶回去送禮的白蘭地、香煙和皮包。他還給導游發工資,讓他們帶著游客直接來到免稅店。
日本人的錢太好賺了,費尼於是請分析師來預測他們的下一個旅游熱點會是哪裡。當分析師稱塞班島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熱點時,費尼發現那裡竟然沒有機場。1976年,DFS投資500萬美元把塞班島的機場建了起來,這後來為集團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DFS的發展十分迅猛。1967年,費尼年終分紅只有1.2萬美元,到1977年就飙升到了1200萬美元。目前,DFS已經發展成世界最大的連鎖免稅店集團。1988年時,美國《福布斯》雜志就曾在一篇文章中分析,DFS一家店鋪平均每平方英尺每年贏利2萬美元,而蘋果專賣店這一數字也不過5000美元。
隱姓埋名做善事
《福布斯》那篇文章估計費尼的財產有13億美元,在美國富豪中排名第三十一位。但它犯了兩個錯誤:一是費尼的個人財產遠遠不止13億美元,二是它們已經不再屬於他了。早在1984年,費尼就將自己持有的38.75%的DFS股份轉到了大西洋慈善基金名下。
1981年,費尼給母校康奈爾大學捐了70萬美元,此後找他要錢的請求紛至沓來。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捐款,費尼在一位朋友的建議下成立了大西洋慈善基金。與其他富豪高調行善不同,費尼竭力隱藏自己的善舉。為了避開美國法律關於基金會信息披露的規定,費尼跑到了遠離美國本土的百慕大群島去注冊,基金會也沒有使用查克·費尼的名字,他甚至要求基金會的員工不告訴家人自己在哪裡工作。根據他的嚴格要求,接受捐贈的機構也不能為他放置一塊銘牌。許多受益者不知道資金來源,即便知道了也必須簽署保密協議——如果向外界透露,資助將會停止。費尼從來不以自己的名字為基金會捐獻的圖書館或醫院命名,總是把這個殊榮留給參加同一項目的其它大亨。康奈爾大學校長弗蘭克·羅德曾經無奈地說:“我得想盡一切辦法才能讓董事會相信這些錢並非來路不正,不是黑手黨的錢!”
費尼的捐款並不是不加考慮地大把撒出去,在管理慈善項目上他再次表現出商人的精明。接受捐助的慈善機構得拿出詳細的商業計劃書,如果哪個項目偏離了計劃,他就停止捐贈。他選擇項目也會計算投入產出比,例如為發展中國家的腭裂兒童做免費手術的“微笑行動”就是他最喜歡的一個項目,在他看來,只需一個花費250美元的手術,就能顯著改變患者的命運。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費尼預感到免稅店的利潤上升空間正在縮水,於是決定離開DFS。1997年,法國奢侈品巨頭伯納德·阿諾爾特用35億美元將DFS收購。如此大宗的收購案必須披露相關信息,費尼不能再隱瞞下去,公眾這才知道他的股份早就轉到大西洋慈善基金名下了。費尼因此獲得極大關注,並收獲了兩個“粉絲”——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受到費尼的啟發,他們也先後表示要“裸捐”。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如果你過於執著一件事,它就會成為你的負擔。”這是費尼對財富的態度。雖然身家數十億,但他始終看淡金錢,過著儉樸的生活。他戴一塊15美元的卡西歐手表,因為“它走得和勞力士一樣准”;他沒有轎車,平時都是乘公共汽車、地鐵或出租車出行,“因為城市裡停車太困難”;他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澳大利亞布裡斯班和舊金山都有房產,不過它們都在基金會名下;75歲之前,他乘飛機只坐經濟艙,後來由於膝關節老化才改坐頭等艙,“因為頭等艙也不會讓你先到”;他穿衣服也不講究,曾自稱是“衣衫褴褛的慈善家”。
費尼對5個兒女的要求也很嚴格,放假時他們都要到賓館、飯店和超市打工賺錢。費尼的女兒貝利十幾歲時,有一段時間打了不少長途電話。費尼發現了長長的話費賬單後,立刻切斷了電話線,並在家中貼了一張本市地圖,上面標出了附近的公用電話。對於費尼隱姓埋名地“散財”,子女們都很贊成。費尼的兒子萊斯利說:“這讓我們與普通人無異。”
對於費尼的“小氣”,大西洋慈善基金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克裡斯·奧什利深有體會。兩人去越南出差時,就住在一家很簡陋的旅館裡。但該大方的時候費尼也不含糊,他曾有一次讓奧什利乘坐票價不菲的協和式超音速飛機回國,就為了讓他趕上與家人一起過節。
目前,大西洋慈善基金正以每年4億美元的速度“散財”,而費尼個人的淨資產只有200萬美元左右。他的觀點是,行善要趁早,“不要等你老了或百年之後再做善事,應該趁著有精力、有關系、有影響力的時候及早做,這樣效果會更好”。
不久前有消息說,好萊塢影星喬治·克魯尼正考慮把費尼的故事搬上銀幕。於是,有記者問費尼,誰來扮演他比較合適,他竟沒有選萬人迷克魯尼,而是欽點了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喜劇明星丹尼·德·維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