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象牙塔內的出家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青灰色的僧服莊嚴肅穆,代表著滾滾紅塵外的另一個獨特的世界。為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一些法師們走進校園,吸引了象牙塔內菁菁學子紅男綠女們好奇的目光。

  當你走近他們時,你會發現,這群出家人的生活色彩並不單調,在和同齡人共同學習期間,通過頗有意味的思想碰撞,他們更深地感悟人生,充實青春……

  有位禅宗高僧曾說過:修行無非是吃飯睡覺。讓我們透過象牙塔內出家人的衣食住行,去感受他們無怨的青春——
衣 有相皆妄無欲則剛

  “哇,快來看啊,這人真酷。”

  教室外擠滿了圍觀的大學生,教室裡的同學們也把目光聚焦在一位身穿僧袍准備上課的青年身上。“這年頭,學校裡剃光頭的人不少,想不到還有人敢穿僧袍!”很多人議論紛紛。

  其實,這位青年就是來自棲霞古寺的和尚傳真,為博聞廣識,他剛以優良的成績考入南京大學歷史系國際事務專業,想不到第一次上課的他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本來穿僧袍是僧人的標志,但這樣下去會影響同學們的聽課效果,老師提出了善意的意見。是勉強自己,還是讓別人慢慢熟悉,傳真陷入了沉思。

  不久,當傳真再次在大學校園裡晨讀、聽課時,他便穿上了茄克衫,戴起了棒球帽,和同學們的心理距離一下子便拉近了。但一出校門,傳真又換上舊日的僧衣。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換上俗裝,是怕影響別人,所以順其自然,但信仰和追求不會隨著服裝而改變,衣服無常信念恆常,出家人恆順眾生。”穿上俗裝的傳真更像一位年輕的大學生,但他的思想卻頗有歷史感、責任感。

  “我覺得出家人在大學校園裡也應該穿僧衣。”到南京大學哲學系攻讀佛學博士學位的韓國比丘尼無阿口直心快,她非常看重僧衣“這一有意味的形式”,很注重威儀。即使面對驚奇的目光,她也很坦然,俨然“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校園裡一些韓國和中國的出家人也有穿俗裝的,我也並不反對這一選擇。其實衣服只是外在,關鍵是內心深處要清淨專一。”無阿的觀點也很圓融,“但我堅持穿僧服,很多人漸漸也習慣了。”

  有時候,僧服反而引來一片贊歎。閩南佛學院的比丘尼宏律來南大中文系進修她那一直穿的兩套(青灰和黃色的)僧服獲得了宿捨中很多女大學生的好評,有人說這樣的衣服“樸實無華”、“超凡脫俗”。

  其實,簡單也是一種美。對衣著,出家人比一般大學生看得淡得多。他們幾乎不上街買衣服,把時間都盡量用在學業上,省下錢來買書。

  “人要有形式,更要有內容”,很多大學裡的法師們如是說,他們在穿著上也極少考慮自己,雖然對待僧袍態度各異,但都表現出“有相皆妄,無欲則剛”的哲學思考。
食 知足常樂禅悅為食

  很多和尚尼姑大學生都堅持吃素,他們吃得非常簡單清淡,盡量省錢買書。他們真誠地說:人生最需要的是精神食糧。

  佛教是一種關於人生智慧的大學問,博大精深。獲得了在正規大學深造的機會他們爭分奪秒千方百計地尋找“智慧大餐”。

  宏律每個星期天回小廟拿一次素菜,平時她只去食堂打一點飯,沖個清湯就算一頓正餐,有時干脆就吃方便面,煮面時還手不釋卷。在中文系進修的她對學問“饑不擇食”,選修了研究生、本科生、作家班的多門課程,整天忙得不亦樂乎,有時肚子還常唱“空城計”。漸漸宏律面如菜色,但書桌上的書卻多了一排,而且她還在一個多月內發表了一萬多字的作品。

  傳真本來是歷史系的學生,但為了更好地理解佛經中的古文,他利用業余時間幾乎旁聽了中文系的全部文學課程。

  在知識海洋中尋求食糧,出家人常“放開目光、運用腦髓、自己去拿”,以免成為書呆子“空談誤事”。他們說,知識能使人心靈成長,是重要的食糧,但也切忌貪多嚼不爛。韓國比丘尼無阿的思索很深邃,她說,作為出家人在大學博士班上課,討論時人們往往會說你是從信仰的角度來看問題的,與課堂的理論討論不協調;而在寺廟,僧尼們又多講修行,認為沒有太大必要去研究佛學,她常處於兩難境界。但無阿仍執著地追求“心靈食糧”。她1976年20歲高中畢業後就出家,1979年就讀佛學院,1985年到1989年進大學讀書,大學畢業後又到台灣讀教育學碩士,接著到美國讀博士學位。1998年春天,她來到中國讀佛學博士。

  無阿直言,出家前她不喜歡讀書,而且怕讀書,認為讀書沒有用,同時又為一種不可阻擋的信仰所推動,就出家了。但韓國人文化水平較高,考上大學的人很多如果文化水平較低,要弘揚佛學,就會有困難,所以她發奮學習,以便將來更好地弘法。無阿說,她在美國時,發現那裡的漢傳佛教經典很少。要弘揚它,首先就要譯經,這就需要對兩國文字都能很好地掌握,而且還要精通佛教教理。

  “我來到南大,並不只是為了博士學位,更重要的是想多學一些有用的東西。”無阿對自己的選擇充滿信心。

  很多同學都感到出家人失去了很多口福,但他們卻慶幸自己是“智慧美食家”。
住 隨遇而安隨緣助人

  大學博士生宿捨一般都要住3個人,無阿等出家人為了在安靜的環境中多讀些書,大都自己租屋居住。和大學生們居住在一起的出家人則“慈悲為懷”,用超脫的人生智慧隨緣助人。

  無阿在台灣讀書時,有一些單相思的大學女生找到她傾訴得不到男友關愛的苦惱,無阿總會耐心地開導她們:“不要去苛求別人,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要在乎外表,當你內在的美得到充分發揮後,自然會有人喜歡你。人不能過於執著,自尋煩惱。”她還會告訴她們很多佛教故事和格言,常說得一些青春夢裡人破涕為笑,理智地去面對感情。

  把隱私告訴出家的同學也許有一種安全感,而佛學的智慧有時又會幫助他們走出青春的沼澤地。一位男大學生多次失戀,痛不欲生,抱著最後一線希望,他把成長的煩惱告訴了同班的一位法師,法師告訴他:“性格即命運。要改變命運,首先要心胸寬廣改變性格。”經過開導,這位性格內向的男生開始大膽嘗試。在法師建議下,他坦誠地和女生交往,周末也不再無精打采,常在舞廳中去揮灑青春的風采不久就找到了理想的戀人。

  “心淨則國土淨”,一些大學裡的出家人注意淨化居住環境,並力所能及地幫助有緣的同學。很多人把出家人稱作“雲水僧”,為尋求真理,弘法利生,這些年輕人在讀萬卷書之余也注重“行千裡路”。
行 知行合一雲水千裡

  為節約時間,很多出家人一進校園就購置了自行車,法師騎車曾成為校園裡一道別致的風景。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假期中,出家人愛四處雲游,既有大學生的心情,又有法師的身份,以更好地師法自然和社會。

  韓國留學生雲花法師和傳真曾利用暑假一路參訪,一直來到世界之巅拉薩。一路上他們用中文夾雜著英語交流,加深了對中韓兩國佛教精神的理解,沿途記日記也鍛煉了各自的文筆。

  去年,中國佛教代表團護送佛牙捨利去緬甸,當地有人妄圖炸毀捨利,棲霞寺的僧人捨命護寶,在中緬外交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而隨行的傳真法師用生動的文筆記錄下了全過程,回國後,各大媒體競相采訪,他的日記成了很有價值的文獻。

  為了追尋真理,出家人四海為家,而他們格外珍惜大學校園中的時光。宏律在南京大學主動找教材,補習英文。很快,她在美國的師父就要安排她出國去學習南傳上座部佛教。她感慨地說,她非常懷念那段求學時光,“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她想繼續“充電”。

  在大學裡,他們知行合一,盡情地學習,以使他們日後能更好地雲游四方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

  人們愛用“苦行僧”三個字來稱呼出家人。在大學生眼裡,作為同學的出家人在衣食住行方面顯然要吃更多的苦。記者曾采訪過一些寺廟裡的出家人,他們中很多人寧可上佛學院也不願上正規的高等學府,因為象牙塔裡的學業負擔更重些,壓力也更大些。

  和同齡人一起公平競爭考入正規大學,出家人以良好的基礎成為“幸運兒”,而在象牙塔內,他們更“自找苦吃”。畢業後,他們又奔赴四面八方。棲霞寺的傳真法師從南大歷史系畢業後,又回到古寺任知客和監院,他用良好的國際事務專業知識把接待管理工作干得有條不紊。談起大學生活和人生體悟,他用自己的法號作了一首詩:“諸法因緣生,非假亦非真。何處不菩提,是名為傳真。”

  很明確的學習目的,使出家人從入學到畢業的心態都比較平和,學習也專注投入。他們深有體會:越學,越覺得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越覺得自己任重而道遠。

  當然,作為年輕人,出家人在校園中也難免有同齡人的煩惱,有人甚至也會陷入感情的旋渦,但他們都盡量用高遠的目標來調節自己的心態,看來他們比同齡人更堅強一些。

  他們用自己的言行在大學校園中演繹著“知識就是力量”的青春傳奇,展現著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期的巨大魅力,為五彩斑斓的象牙塔增添了一絲古樸而新穎的色彩。

 

上一篇:元音老人:定業是否可轉
下一篇:皮膚太白要小心5種“臉色”要你命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