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寺廟

 

慈溪古剎五磊寺:浙江最早佛教發源地-高僧輩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五磊寺山門(圖片來源:寧波晚報)

五磊寺古樹參天(圖片來源:寧波晚報)

[原標題]浙東古剎五磊寺

位於慈溪市觀海衛鎮的五磊山,主峰海拔424米,這裡風光秀麗獨特,周圍環列五峰,層巒疊嶂,狀如蓮瓣,有“五峰磊磊相比”之說,五磊山因此得名。寺以山名,五磊寺就坐落在峰間谷中,宛若蓮芯。

據記載,五磊寺始建於三國時期東吳的赤烏年間(238-251),距今已逾1700年,與天童寺、阿育王寺並稱“浙東三大名寺”,且五磊寺比兩寺的歷史都要早近百年,有浙東第一古剎之譽。相傳古印度高僧、五百羅漢之一的那羅延,得到東吳大帝孫權之母吳國太的資助在此開辟道場,成為五磊寺的開山之祖。當年那羅延選中了五磊山上的這塊風水寶地,結廬傳經,為招徕信徒,燃起篝火。一日吳國太坐船從附近經過,發現山上篝火隱約,派人上去探問緣由後,被那羅延的精神所感動,於是出資在篝火升起的地方修建了一些像樣的殿堂樓捨。這就是五磊寺的雛形,這裡也由此成為浙江最早的佛教發源地。

歷史上,五磊寺屢有毀建,並幾經改名。唐僖宗文德年間(888),名為“靈山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初年(1008),改賜寺額“五磊普濟院”。天聖九年(1031)僧岑繼募資修葺,殿堂煥然。不久由智環禅師任住持,漸成浙東名剎。明永樂年間(1403-1424)朝廷冊定全國寺名,名五磊禅寺,從此名聲大振。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住僧守智、福順重建寺院。清順治二年(1645),天童寺住持宏覺禅師主五磊寺,又新修殿宇。1911年,天台宗谛閒法師莅寺主持法事,並改寺額為“靈山講寺”,五磊寺遂成為寧波地區最早的天台宗道場。“文革”時,寺遭毀滅性破壞,直到上世紀80年代重修,定寺額為“五磊講寺”,由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先生親題匾額。經過三十余年的建設,現在寺院的主要建築設施,如天王殿、大雄寶殿、開山堂、伽藍殿、觀音殿、三聖殿等一應俱全,千年古剎重又在五磊山展示其雄姿。

五磊寺自古高僧輩出,著名的除了清初的宏覺禅師、清末民初的谛閒法師,還有近代律宗第十一代祖師弘一法師。上世紀30年代初,弘一法師曾在此創設“南山律學院”,旨在教導僧人學習佛法戒律,後因與住持意見分歧而未果。

從五磊古道上去,直達五磊寺,那裡古樹參天、名木繁多,令人贊歎。漫步其間,仿佛置身空氣清新、霧氣氤氲的仙境。古樹以松樹、樟樹居多,尤以銀杏、烏桕、羅漢松等名貴樹木著稱。寺院內外,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木就有五十來棵,其中最古老的要算寺院前崗坡的迎客松了,栽於北宋年間。一棵可四人合抱的古楓香,高數十丈,已有千年樹齡了。還有800年樹齡的金錢松和300年樹齡的黃檀,高聳入雲。山門前的那兩棵沙樸樹,系明代萬歷年間所栽,主干粗達2.5米,看上去氣宇軒昂,充滿生機。

寺門前有一水池叫“真明池”,據說這是當年那羅延親率眾弟子開鑿的,在開鑿過程中,死傷了很多人,故又名“萬工池”。寺前的祖師洞,相傳即為那羅延當年修煉養性之地,那羅延圓寂後,塔葬於寺西天峙峰,塔柱上陰刻“開山那羅延尊者之塔”字樣。“文革”期間塔身傾圮,僅存石塔與陶質骨灰甏。現塔柱置於開山堂內供游人瞻仰。五磊寺附近還有一處引人矚目的自然景觀——“五磊坐佛”,可與四川樂山大佛相媲美,其實就是峰前的一塊巨巖,形似坐佛,故得此名。坐佛高約80米,高度超過樂山大佛,頭眼鼻及腹部肚臍清晰可見,兩手垂直,形象生動。有一個說法是:五磊群峰在地質時代被海洋所包圍,經過千萬年的海浪拍打和風雨侵襲,才有了崖險、坡陡、怪石嶙峋的山形地貌。看來,“五磊坐佛”實乃不經意的鬼斧神工之作。

正因為五磊山及五磊寺一帶風景秀麗,引得歷代不少文人雅士紛紛留詩吟詠,流連忘返。北宋慈溪人舒亶在《游五磊寺》詩中雲:“五磊峰高聳插天,蒼朽合抱數千年。塵氛灑落非人世,風落清明近月邊。”明代桂彥在其《頌五磊山》也詠道:“十裡松風奏韶護,一泓秋水潛蛟龍。仟禽古樹集梵剎,細草幽花迎竹筇。”山寺之美,由此可見。

回來時,經藏雲溪古道下山。藏雲溪古道據傳是孫權為方便其母吳國太上山燒香拜佛,而派人修築的一條捷徑,因歷史久遠,故也稱“浙東第一古道”。如今,和其他幾條通往五磊寺的古道一樣,藏雲溪古道也早已成了人們健身休閒的好去處。


 

上一篇:金燦燦的五款南瓜糕點,讓你胃口大好
下一篇:尼泊爾藍毗尼將建佛祖國際機場-2018年投入使用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