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了出家的真實意義。一般人只懂得出世俗之家,以為到寺院剃頭、染衣,就是出家了。其實這只是一種形象的出家,而佛法著重的是實質的出家。何謂實質的家?煩惱是家,生死是家,輪回是家。佛教導我們,斷煩惱就出煩惱之家;了生死就出生死之家;脫離六道輪回,就出輪回之家。形式上無關緊要,實質非常重要。在家居士如果明白這個道理,能斷煩惱、了生死、出輪回,就是真正出家。
形式上發心出家,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正如北京師大所標榜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是形式出家必須具足的條件。念念要為一切眾生做表率、做模范,使一切眾生看到你的行誼,聽到你的言說,能夠覺悟,也能發出家之心,發出離煩惱、生死的意念。
因此,出家人必須要「遠離貪瞋癡,勤修戒定慧」,這是最低的標准。戒學裡面,基本的要求是「淨業三福」和「六和敬」。如何能夠達到?《無量壽經》教導我們要善護三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是總綱領,一定要認真去做。處事待人接物,念念之中要想到佛的教誨。我根據佛陀的教誨,編了一本《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同修們要念熟,要記得住、做得到就是受持。
然後要讀誦經典。凡是功夫不得力,原因都是聽經太少,境界、念頭轉不過來,所以決定要多聽。我這一生學佛能得一點受用,實在講就是四十年在講台上沒有中斷,天天勸別人,也就是勸自己,這樣才把念頭轉過來,這是為人演說。一定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才能得到效果。如此,出家條件就具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