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過將近七十年學佛修行的體會,覺得我們人生除了生活以外,好像沒有第二件事。--淨慧法師
佛法如如萬法融,真真俗俗本圓通;若能悟得無他事,只在尋常日用中。--太虛大師(1890-1947)
只有在發生革命危機的時候,經濟、政治問題才顯得重要,除了這些時刻,日常生活就是第一位的問題。--歐洲"日常生活學派"觀點
讓禅入世落地、使禅安住於世間的日常生活從而"日用常行饒益",這是慧能禅學的基本思路。慧能"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認為行住坐臥都是禅,不必拘泥於一種固定的形式,進而給'禅定'做出了新的定義",並將之總結為眾所周知的"四句偈":"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兔角"雖虛,禅法卻實。慧能的徒子徒孫循著慧能所指引的世間禅法--或稱生活禅法,或稱日用禅法--不斷往前,開發出諸如"擔水劈柴是道"、"平常心是道"、"觸類是道"、"機來吃飯,困來即眠"等禅學理念及其相應的禅法實踐,從而將慧能的南宗禅--相對於神秀(606-706)的北宗禅而言--不斷演繹放大,使之散枝開葉,"一花開五"。在"禅宗鼎盛的唐宋時代,宗門下大德,多是在著衣吃飯、擔柴運水等日常生活、動用運為中參修,很少有長年枯坐深山打七閉關、摒絕人事而修者。六祖以一舂米行者開悟得法,得法後又混跡獵人中保任十六年之久。他如百丈懷海之率眾耕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香嚴智閒之鋤地以瓦礫擊竹而開悟,隱峰禅師之推車度眾,雪峰義存任數百人飯頭,天衣義懷任水頭等,禅師們在生活中參修的精神,不勝枚舉",而這樣的宗門作略,延至今日,便終於結出了淨慧法師的"生活禅"之果。淨慧法師在解釋何謂"生活禅"時說:"所謂生活禅,即將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現禅的超越,體現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風采。……在人間的現實生活中運用禅的方法,解除現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困惑、煩惱和心理障礙,使我們的精神生活更充實,物質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圓滿,感情生活更純潔,人際關系更和諧,社會生活更祥和,從而使我們趨向智慧的人生,圓滿的人生。"簡單地說,"我們提倡生活禅,所要強調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修學生活禅有四個要點: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將修行落實於當下,將佛法融化於世間,將個人融化於大眾。"總而言之,是以"生活禅"來過"禅生活"。
"生活禅"之所以有那麼多人追隨,關鍵在"生活"而不在"禅"。實際上作為"生活禅"得以生長的土壤,慧能的南宗禅之所以能擊敗神秀的北宗禅而在禅宗中一派獨大並最終成為禅宗本身,其根本原因也是在於它提倡生活化的禅法,使凡俗的平庸的瑣碎的日常生活及其相關的一切變得富有禅味,很有意思,亦即淨慧法師所描述的,"從自然現象來說,滿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浩浩長江是禅,潺潺流水是禅,青青翠竹是禅,郁郁黃花是禅;滿天星斗是禅,皓月當空是禅;驕陽似火是禅,好風徐來是禅;皚皚白雪是禅,細雪無聲是禅。從社會生活來說,信任是禅,關懷是禅,平衡是禅,適度是禅。從心理狀態來說,安詳是禅,睿智是禅,無求是禅,無偽是禅。從做人來說,善意的微笑是禅,熱情的幫助是禅,無私的奉獻是禅,誠實的勞動是禅,正確的進取是禅,正當的追求是禅。從審美意識來說,空靈是禅,含蓄是禅,淡雅是禅,向上是禅,向善是禅。當然,還可以舉出更多現象來說明禅的普遍性,但僅此我們就可以發現禅作為真、善、美的完整體現,它確實是無處不在的。"總之,"禅天禅地",天地人一切皆禅,這樣的"禅,就是機緣。你需懂得,無時不禅,無處不禅,無人不禅,無事不禅";這樣的禅並非象其在印度的祖宗那樣是一種宗教,而是一種生活。
西方人往往指責中國人缺乏宗教信仰,這是他們對中國的無知,也是基督教自大狂的表現。他們見中國人不信基督教,就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一如他們見中國人不說英語,就說中國人沒有語言;見中國人不用美元,就說中國人沒有錢,這豈不荒謬!難道中國的漢語不是語言?中國的人民幣不是錢?殊不知,以儒家文化為價值導向的中國人,信仰的是"家"而不是上帝,"家"本身就是中國人的教會,"家的生活"乃是中國人的精神歸宿,"有人說,中國實際上是有信仰的,這信仰也許不像外國的基督教那麼明顯,卻早已在祖祖輩輩的血液裡扎下了根。心安寧處即是身安寧處,外國人的'心'寄托在教堂裡,寄托在每周的禮拜裡,而中國人的'心'則寄托在家庭裡,寄托在寒冬臘月的梅花、八月十五的月亮、初一的餃子、正月十五的花燈……做中國人對春節的重視可以一直上溯到商周時期。
總之,不是中國人不是沒有宗教信仰,而是對"家"的信仰,對"日常生活"的信仰,對"家的生活"的信仰就是中國人的宗教,其中的一個重要證據就是中國人喜歡將日常生活儀式化,而儀式化則是宗教的根本特征之一,比如中國人平時請客喝酒就是一種儀式,那些紅白喜事更是儀式,而到了春節,我們中國人"喜歡忙年,喜歡打掃衛生辦年貨,哪怕吃不完長了毛也還是要准備,喜歡除夕之夜一家人窩在家裡包餃子,……春節的魅力,也體現在這種其樂融融又充滿儀式感的忙碌和准備上"
生活是佛教的本質內涵,生活是內容,而佛教只是生活所依托的形式,一個人只要老老實實地生活,打鐵就打鐵,掃地就掃地,猶如禅師們所提倡的"吃飯就吃飯,睡覺就睡覺",也好像雷鋒所說"干一行愛一行"做一顆被安在哪裡就在哪裡固定甚至發光的"螺絲釘",那他當下就是佛,此之謂"阿彌陀佛,老實生活"、"阿彌陀佛,美好生活"!是生活本身而不是別的什麼才是中國人的真實信仰,"生活禅"的精神就在於此。
如果說"生活禅",重要的是"生活"而不是"禅",那麼這種"生活"應該是"寬容的生活",包括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寬容、佛法與佛法之間的相互寬容、佛教教派與佛教教派之間的相互寬容以及佛教與其他宗教之間的相互寬容,誠如輔助淨慧法師弘揚"生活禅"的得意干將明海法師在談到佛教如何處理儒佛道三教關系時所說的:"中國兩千多年來,有三種主要文化,儒、釋、道,中國的佛教徒把這個問題處理得很好,很多高僧大德很了解道家的文化和儒家的文化,有時還用儒家的文化來解釋佛教,或用佛教來解釋儒家。皈依,是以一個為主,其他的也沒有必要否定,甚至可能還開闊你的眼界呢。所以,當你有了主心骨以後,其他的倒是更容易了,你更容易用包容的態度來對待,不要把它對立。儒、釋、道這三教的和諧相處,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現在我們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佛教怎樣和西方文化和平共處。我相信,佛教徒在這方面需要學習,基督教徒更需要學習。實際上我有很多原來信基督教後來信佛的朋友。"實際上,會看歷史,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學佛,大多沒有門戶之見,往往取其所需,並不計較出自哪家山門,黃庭堅平生博涉各種佛典、燈錄,廣交禅友,和雲門宗法秀和尚也有往來,再加上他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儒家傳統思想與老莊學說,他的禅學,不僅不能說是黃龍嫡系,而且是否真是禅宗正傳也頗可懷疑",但他照樣自如出入禅門,不亦樂乎。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