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漫談真學實修淨土宗要點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若欲真學實修淨土宗

必需恆持敬誦《佛說阿彌陀經》

必需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必讀必修《印光法師文鈔》

《佛說阿彌陀經》是 “淨土宗”諸多經典中的重中之重

宣化上人講述《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中,明確指出《佛說阿彌陀經》的重要意義:

“這一部經是佛親自說的,也不是天人說的,也不是化人說的,也不是仙人說的,也不是佛弟子說的。這部經是佛金口所宣,是佛不問自說的妙經。其它的經典都有人請問,唯獨這部《彌陀經》是不問自說。為什麼不問自說呢?因為這個道理太玄妙了,一般聲聞人的智慧達不到,一切的菩薩也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就沒有人請問淨土法門這種的因緣。那麼沒有人請問,這種法又應該說了,到了時候了,所以佛就說了這一部經。

這一部經在佛教裡非常重要,怎麼樣個重要法呢?這佛法將來都會滅亡的,最先滅的經典就是《楞嚴經》 ── 《大佛頂首楞嚴經》先滅。為什麼《楞嚴經》先滅呢?因為一切的魔王最怕的就是〈楞嚴咒〉,那麼《楞嚴經》沒有了、滅了,〈楞嚴咒〉當然也就沒有人會念了。以後就繼續一切經典都會滅了,雖然有紙,但是沒有字了,這個字也不知道為什麼就都跑了,沒有了。現在白紙有黑字啊,等佛法滅了、經滅的時候,這個紙是有,字就沒有了,滅了。所有的佛經都滅了,最後就剩這一部《阿彌陀經》,所以《阿彌陀經》是最後才滅的。

它在世界上多存一百年,度了無量無邊的眾生,然後《阿彌陀經》也滅了,就剩下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在世界上又多存一百年,以六字洪名又度了很多的眾生,無量無邊那麼多。等「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多住一百年,以後六個字又滅了兩個字,把「南無」兩個字又滅了,就剩「阿彌陀佛」四個字,再多住世一百年,然後這佛法就都斷滅了,沒有了。所以這一部經是最後才滅,那麼它是非常重要的。”

《印光法師文鈔》

是修持淨土宗無盡的寶藏

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

根據圓瑛法師於“印公生西十周年紀念詩”曰:“乘願再來勢至身(民國廿五年,楊信芳女士,夢身坐一小艇,駛近小島,見觀音大士手提淨瓶,告曰:“大勢至菩薩,現在上海教化眾生,汝何昏迷不去聞法,四年後化緣畢矣。”又曰:“印光和尚,是勢至化身。”言訖而隱。女士醒後,以夢告張孝娟之母,始悉大勢至乃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印光乃和尚之名。後閱報,始知印公主持覺園息災法會,乃與張太太母女同往聽法,並皈依焉,印公賜法名“慧芬”),圓通念佛訓群倫。風光本地無他術,聲教當年自有真。留窣堵波成永憶,弘摩诃衍顯深因 (法會請余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滄桑歷劫渾無住,長葆心蓮惜古春!”。

(載《印光大師紀念文集》)

印光大師是蓮宗的第十三代祖師,他是以專修專弘淨土法門來示現的一個形象。確實是具有他的悲心和智慧,通達儒、道、釋三家的學問,又深知世道人心。所以我們要把《印光法師文鈔》看作是無盡的寶藏,視同佛說,銷歸自性,依教奉行,我們就能得到莫大的利益。

印光法師秉承善導大師專修念佛法門的宗旨;闡明淨宗第六代祖師永明延壽大師《禅淨四料簡》的微言大義;其弘法的宗旨、家風就像蓮池大師那樣的中正平實;開導眾生的這種善巧方便就像雲谷禅師,(雲谷禅師就是教化袁了凡,原來叫袁學海,怎麼立命的這樣的一個禅師。)把靈峰蕅益大師的家風也繼承下來,作為自己的修學和弘法的綱宗要領。

徹悟大師是在禅宗大徹大悟,然後由深信淨土之後,就把禅宗放下,一心靠持六字洪名,專求往生。印祖曾在資福寺住三年,恭敬徹悟大師,天天在那兒讀《徹悟禅師語錄》,就像讀佛經一樣。

印光大師“宏揚淨土,密護諸宗”,不是由於自己弘揚淨土就對其它的各宗各派給予抨擊、反對。因為弘揚什麼是根機問題,有的人的根機,他是適合於修密、修禅、禅淨雙修,對這些宗派的建立,也不能一概抹掉。八萬四千法門具有種種不同的根機。所以他是密護諸宗。

《文鈔》有三大部,正編、續編、還有第三編,將近一百余萬字。這是印祖留給我們的一筆非常豐厚的法寶。那麼印祖呢,就開示他們注意《文鈔》裡面,哪幾篇最重要的,哪些內容不要放過的,尤其對善導大師的專修理念。印祖比如對永明延壽大師的《四料簡》很重視,對善導大師專修的思想很重視。對往生,怎麼才能往生的基本的原理是什麼,也展示得很清楚。以及應該讀什麼書,怎麼在世間法當中能夠善巧方便激揚,以及激揚自己厭離娑婆世界的心。這些都是圍繞著淨業行人當生得以成就往生的這個核心來加以展開的。


 

上一篇:我們為什麼要學佛?
下一篇:冬天養生進補的七大好食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