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把自己管理好,世界也就好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上課的時候,老師忽然對人生有所感慨,說了一句很多人認同的人生體驗。她說:“小時候我們想管理世界,長大後,才發現,能把自己管理好就不錯了。”同學們哈哈大笑。

笑過之後,我卻冷靜了下來。照常理而言,老師說的是不錯的。年輕時狂妄自大,敢想敢作,覺得世界就是自己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謹小慎微,膽不如前,覺得世界並不全是自己的。

把自己管理好 世界也就好了(圖片來源:資料圖)

果真如此嗎?自己和世界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其實,能把自己管理好,也就管理好世界了。因為每一個人所認知的世界就只是自己做認知所感知的世界。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王陽明,他曾經與朋友談論山中的花,《傳習錄》載:朋友問他,“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王陽明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王陽明認為,花只有靠自己的心感知,才會存在於自己的心中,心若無感知,花自然與心無關;心若有感知,花的顏色等等便會“一時明白”起來。

對一個人來說,對世界的感知與對“此花”的感知是一樣的,自己的心如果沒有感知的話,世界與自己的心是沒有關系的,自己也不會去用自己的心認識到世界;心如果去感知的話,整個世界在心中便會鮮活起來。因此,無心外之世界,也無世界外之心,它們一一交參,重重攝入。認識世界,管理世界,得先認識此心,管理此心。把自己的心管理好了,世界自然也就好了。

在佛教的認識系統中,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自性的世界中,這一世界是由自己的“十八界”構成的。“十八界”即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通過“見”、“聞”、“嗅”、“嘗”、“覺”、“思”等六中功效來構築一個自性所認知的世界,佛教教義認為。我們人就在這樣一個認知系統中來感覺世界,而這一感覺與心息息相關,同時又受業力的牽引,因人人業力不同,感知到的世界乃至苦樂感受又各不相同。因此,對世界的管理,就是對自己的管理。通過管理自己當前的心念,改變自己當前的心境,進一步改變自己當前所處的環境,自己所處的環境變了,世界自然會改變,這都是一種因緣法,由心而變的因緣法。周恩來總理曾經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其實也是一個道理,若真能掃一屋了,自然就能掃天下了。曾經一位老師講課說,若人能在一天時間不動妄念,那就很了不得了。我說,如果一個人真能做到一天時間不動妄念,那他一輩子就可以做到了。這也讓我想起夏天隨騰訊佛學的“一萬菩薩繞清涼”活動中,五台山北台頂的住持說的話:“每天其實只念一句佛號就夠了,只要這一念足夠清淨,念念相續,自然清淨”,誠哉斯言!

無論如何,我們要管理好自己,尤其是管理好自己的心,管理好自己當下這一念。把自己管理好,世界也就好了。(文:一心)

騰訊佛學


 

上一篇:濟群法師:天上福報雖好,但終歸要墮落
下一篇:如瑞法師:未成佛道之前,要先結人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