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大乘的行者來說,我們學佛沒有別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益眾生,沒有這個基本的認識,就算不上是一個修學大乘佛法的人。一般,利益眾生的方式可以分為直接利益和間接利益兩種。
比如我們放生、幫助弱勢群體、慰問福利院孤兒和老人、助學包括給眾生講佛法,做法布施等都是直接利益眾生的方式,但是這些方式要看個人的能力,不管是經濟能力還是修學上的能力都決定了你能幫助的程度。而且,在這些方式中,佛教認為,給一個眾生講佛法會比其他的利益方式更好,因為佛法可以解決眾生的煩惱和痛苦,這是錢和世俗的愛心辦不到的,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內容是說很多助學的人因為助學對象沒有感恩心而不願意繼續資助他們,這件事情就說明了錢的資助、愛心的資助遠遠比不上教育的資助,佛法就是一種教人圓滿自己人格的完美教育方法,是治本的方法。甚至對於畜生道的動物,我們在放生前做的儀軌也是是給它們做一次法布施,因為佛菩薩的金剛語是可以為所有眾生種下了解脫的種子,任何物種都不例外。
間接利益眾生的方式也很多,誦經、念佛、參禅、朝聖、閉關修行等都是間接利益眾生的方式,雖然表面上看上去,這些行為似乎與利益眾生無關,但是這些行為對於一個發了菩提心的大乘行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任何有利於大乘行者修行的方式就是在間接的利益眾生,這是對於真實的大乘行者來說的,如果沒有發菩提心,裝模作樣的去修行,那麼他做這些事情就不可能讓眾生得到利益了。
下面以朝聖來舉例說明:朝聖可以起到兩個作用,一是通過朝聖來淨化心靈,二是通過朝聖來尋師求法。這兩個目的都是有利於我們的修行的,如果你修行的發心是為了一切的眾生,那麼你以朝聖來圓滿自己的一些修行對於你將來的佛行事業是很有幫助的,因為在朝聖的過程中你培養了自己的恭敬心、慈悲心,消除了我慢心,很多修行人三步一磕的朝聖就是通過身體的苦痛來調伏自己的心性,不懂的人只會愚蠢的認為這些人是迷信,哪裡知道這些修行人心中一直在為我們不斷的祝福呢。朝拜聖地還有可能遇到一些修行很好的人,如果能向他們請教,得到一定的法益,那是最大的收獲了,一些大成就者簡短的一兩句話就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但是現在很多朝聖的人卻不知道朝聖的目的,在他們的心中,“朝聖”=“旅游”,很多人去過很多聖地朝拜,但是回來之後,心還是很散亂,心性沒有得到任何的調伏,更不要說得到任何法益了,這樣的朝聖也不知道是修行呢還是去享受了,省下來拿去放生、印經、助學可能功德會更大一些。可見,沒有發心的朝聖也沒有任何利益可言。
不管是間接利益眾生還是直接利益眾生,我們首先要注意自己的發心,即使是直接利益眾生,如果發心不純也對自己沒什麼好處,發心不純的人去做直接利益眾生的事情其實都是為了給自己做功德,如果沒有功德的事情,他才懶得去做,其實正是他這樣的心態導致他的善行真的是什麼功德都沒有了,說不定還增長了一定貪心,是很可悲的事情。而且他這樣的心態也決定了他的善行不是真心的,對象能否得到利益也很難說。
利益眾生是一種德行也是一種智慧,不管是間接利益還是直接利益都需要我們從心開始做起,要真心實意利益眾生就必須要發菩提心,哪怕是願菩提心也是必要的,有了願望,就有了基礎,行為上會慢慢開始行持菩提心,就是一個世俗的“菩薩”,這樣的方式就是成佛之路,當世俗的菩提心轉化成為勝義的菩提心之時,你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乘菩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