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認真審視你自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你或許不認為自己的修行含有自私自利的動機,巴都祖古仁波切說,但如果你走近去審視,可能就會對自己的發現感到驚訝了。

沒有人能憑借自私自利獲得佛果。如果真有這種可能,那我們無疑早就成佛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大師;可我們還沒有。所有的佛陀都通過利他成就了佛果,而眾生之所以仍是眾生,原因就是自私。我們的自私是由什麼組成呢?——各種各樣的“我要”:我要快樂,我要財富,我要安全,等等諸如此類。就像龍樹菩薩在《親友書》裡告誡樂行國王的,我們的自私由世間八法組成——得與失,苦與樂,毀與譽,譏與稱。

為了克服自私自利和對世俗的迷戀,我們被勸導培養利他心。第八世大寶法王密覺多傑在其著作《上師四座瑜伽》開頭的祈禱文中這樣寫道:

  我的母親們——盡虛空際一切眾生——

  祈禱於您上師,至尊之佛陀;

  我的母親們——盡虛空際一切眾生——

  祈禱於您上師,遍滿之法身;

  我的母親們——盡虛空際一切眾生——

  祈禱於您上師,大樂之報身;

  我的母親們——盡虛空際一切眾生——

祈禱於您上師,大悲之化身。

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祈禱上師時,是以代表盡虛空際眾生的心態進行祈禱的,這些眾生自無始以來皆做過我們的母親。在修行上師瑜伽,反復念誦十萬遍祈禱文時,秉持這樣的心態十分重要。

但是,當我們如是念誦祈禱文時,真是這樣想嗎?我們可能口中在念“我的母親們——盡虛空際一切眾生”,心裡想的卻是“我,是與整個虛空同等重要的人”。如果內心果真這樣想,那我們實際上只是在為自己的利益而祈禱,對祈禱文中念誦到的眾生起不到任何作用。

做發心不清淨的善行,就像吃攙了毒藥的美味。吃的時候或許感覺可口,但畢竟是被下了毒的食物,除非你是一只有抗毒力的孔雀,否則一定會被毒死。同樣,任何夾雜了煩惱魔或精神苦惱的善行,由於發心不清淨也不會是真正的善行。十善業當中的任何一個如果受煩惱魔驅動,實際上便已變成相應的十不善業之一。

一位佛法修行者勢必要得到一些修行的驗相。據說聞法的驗相是內心寂靜調柔,禅修的驗相是心中幾乎沒有煩惱。如果沒有得到任何驗相,如果我們的佛法修行是由“我和整個虛空同等重要”這樣的想法組成,那修行就沒有效果——我們就沒有在效仿上師,沒有依教奉行,沒有護持佛法的清淨。

因此,尤其在學習教言時,不要有自私的發心,不要被自我局限。要憶念“盡虛空際一切眾生都做過我的父母”這一事實,他們都像我一樣強烈地渴望安樂,像我一樣不願遭受痛苦;然後下定決心行持善法。這樣去領受教言,才能喚起一切眾生所追求的永恆和終極的幸福——佛性的全然覺醒。不僅要讓一切眾生超越三界輪回,得到住於寂滅邊的阿羅漢果位,更要讓他們成就佛果,而我會為了這個目標行持善法。帶著這樣的發心,才能洞見眾生的痛苦,並認識痛苦的猛烈,明了眾生渴求幸福的心願。

遺憾的是,盡管我們所有人都想得到幸福,但卻常常做出與獲得幸福背道而馳的行為,做著恰恰會招致痛苦的事,因為我們普遍忽略了幸福的真實成因——善行。一切眾生都像我們一樣希求幸福,但大部分在尋求幸福時都失敗了,在這種情況下拋棄他們是有違於良心、冷酷和自私的。如果你能在真正的愛、慈悲和菩提心的引領下行持哪怕一個微小的善行,其力量和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

佛陀的發心

據說眾生愉悅,諸佛才會愉悅,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這是因為過去、現在、未來的諸佛菩薩示現世間都是為了一個目的:令一切眾生從痛苦及苦因中解脫。這些大士在修行之初就發了願菩提心,即為利益一切眾生而希求成佛的心。在修行路上,他們通過行菩提心——修持六度等——來履行大願。最終,在這兩種世俗菩提心的基礎上,他們發現了勝義菩提心。也就是說,在修行之路走到頂點時,他們認識了清淨無瑕、圓滿的自性或稱實相。這自性一直都是圓滿恆常的,只不過為我們的無明雲霧所遮蔽,當它在這條路的頂點顯現時,那就是佛果。

因此可見,佛果的成就起始於願菩提心的發心,通過行菩提心來修習,最終由發現勝義菩提心而證悟。

我們必須要觀察我們發願效仿的上師們的真正發心和實際行持。如果你想效仿諸佛菩薩,就要學習傳承上師們的行為,認識到他們是多麼的無私,多麼的慈悲。例如,想一想第一世大寶法王杜松欽巴的生平。他長期在一間小屋裡閉關禅修,屋子小得僅能容他以打坐的姿勢待在裡面。通過為利益眾生所做的大量修行,而非自私自利或某種自我膨脹,大寶法王才成為了大寶法王。

佛法的妙藥

佛陀教授了八萬四千法門,無一不為對治我們的煩惱。他傳授律藏對治貪愛帶來的煩惱,傳授經藏對治嗔恨或厭惡帶來的煩惱,傳授論藏對治愚癡帶來的煩惱,傳授密咒對治上述這三種煩惱。佛陀的所有教言都是在為我們提供克服這三種煩惱的方法。這些教言如能夠對治煩惱,便為有用;無法對治,則無效。正確地學習佛陀的教言,要從認識我們是痛苦的、我們有煩惱開始。有了這個認知,我們即視自身為病人,視佛陀為醫生,視佛陀傳授的佛法為治療三毒疾病的妙藥。如果藥吃了病沒治好,藥就沒有效果,但在某種意義上,若是我們不能吸收藥物,它也無法抵御疾病。

在岡波巴尊者創作的學法之路的模版——我們稱之為《岡波巴四法祈願文》——中這樣寫道:“請您加持,願心向法/請您加持,願法向道/請您加持,願道斷惑/請您加持,願惑顯智。”如果我們的佛法修行沒有對治煩惱,沒有改變或者改善自心,那我們的心就沒有真正趨入佛法。心如果沒有融入法,法就不可能成為道,斷惑也就無從談起。如果迷惑沒有遣除,我們的本智,即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永遠無法現前。要想覺醒,唯一的途徑就是將五毒轉變為五智。通過淨化五毒,智慧才能顯現並被認識。除此之外,再無跳出輪回之法。

自我解脫的重要性

真正的佛法修行人必須將注意力放在自身而不是他人的過錯上。以我們自己的經驗就可以肯定,關注他人的過錯是徒勞又無意義的。畢竟,我們一直在將畢生的時間都用於尋找他人的過錯,而最終自己什麼也沒得到。佛陀所傳授的基本教義就是別解脫或自我解脫。自我解脫的概念和教言在佛陀的傳法當中占據如此重要且核心的位置,以至於佛陀親口宣說,在他涅槃之後,自我解脫的教言可以作為他的代表。自我解脫即是你在有能力幫助他人、令他人從煩惱中解脫之前,必須首先令自己從自己的煩惱中解脫。否則你的煩惱會嚴重扭曲你對他人的看法,甚至無法真正認識他們。

因此,我們要信受奉行佛陀的教言,首先就要將佛法修行用於對治自己的煩惱。我們必須關注自己的過失,認識它的本來面目。如果沒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會把自己的煩惱投射到他人身上。忽略自身的煩惱,就會越發執著於他人表面的過失;越是將精力放在自認為的他人過失上,我們就越是在增長自己的煩惱——這就像是在給自己的無明火添柴。

關於這一點,蔣貢康楚仁波切所著的《遙呼上師祈請文》中這樣宣講:“己惡如山但於心中藏,他惡如芥竟毀謗宣揚”。我們不正是這樣嗎?因為受到自身煩惱的折磨和欺騙,從而認為自心投影出的外境是真實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佛陀教導世人,實相具有兩個層面:一個是現象的因果規律,即世俗谛;另一個是現象的空性,即勝義谛。我們要明白兩谛的含義,認識到我們受蒙騙的感知和投射僅僅是自心中未被調伏的煩惱的一種顯現。如果沒有用心體會這一點,如果我們像蔣貢康楚仁波切所描述的那樣,隱藏自己如山的過錯卻宣揚他人芥子般的過失,那麼我們的修行就失去了全部意義;就像蓮花生大師所說,“如若沒有認識這一點,即便是精通五明的大班智達們,也會和其他人一樣受幻覺的欺騙”。

我們必須通過佛法調伏自心,不然就無法提升自己的境界。除非根除在無始以來的輪回中折磨我們的煩惱,否則它將繼續無止境地折磨我們,而不會有任何改變。

一個非同尋常的機會

如今,藏傳佛教的許多上師接連來到西方。在如此自由、方便,甚至是奢侈的狀態中,你能有機會遇到這些上師,聆聽他們的教言,這機會幾乎前所未有。既然你已經有了這一切,所有這些資源聽候調遣,能夠真正地運用它就變得尤為重要;你要接觸這些神聖的人,對自己產生真正的饒益。所謂真正的饒益,就是讓這樣的接觸幫助你調服自心,克服煩惱。請你們享受這非同尋常的機會,並盡最大的可能運用好它。

巴都祖古仁波切是紐約州雷德胡克昆藏帕欽嶺中心(KPLCenter)的創始人與精神導師,被第十六世大寶法王認證為第三世特臣巴韋多吉(1836~1918)。他致力於保存珍貴的傳承教言並將它們呈現給西方國家的受眾。

摘自:

智悲翻譯中心

翻譯:圓夢

一校:圓姿

二校:才吉、圓莉

終審:劉奕

 

上一篇:定弘法師:不邪淫有四種殊勝的果報
下一篇:定弘法師:不邪淫得「妻莫能侵」果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