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具足四個條件,法財侶地。法是修行的法,財是安頓身心的物質條件,侶是道友,地是道場。現在就談一談侶,修行路上的善知識。
很多道友學佛,障礙重重,其中就來自親人的。你要吃素,他不肯,你要出家,他也不肯。甚至看到你念經,他都不舒服。這就是前輩子你沒有結法的善緣,或者曾經障礙過修行人,就導致你要修行,別人就來障礙你。一報還一報,因果是很可怕的。
以前去普陀山,發願要三步一拜五台山,剛好拜到了隱秀講院,遇到了一師父。他父母生了四個孩子,他和她姐姐出家了。他父母手上也拿著念珠,表現的很有涵養。這就是上善人聚集一處。這就是人家的福報。
在唐朝時,宰相裴休送子出家,送他去德山和尚門下修行。他孩子是翰林,出家後法名法海,歷史上同名的很多,這個法海不是記錄《六祖壇經》的法海。翰林出家後,每天就是幫僧人挑水,以前的廟裡住的都是五六百人,要伺候這五六百人,這個是很苦。雖然苦,但能成就。
這些都是善根。修行要有善根,還要有福德因緣。其中一個,你的親人都支持你,那就是你的福德。要是大家都反對你。有的人布施錢,都不敢讓家人知道,他們不同意,甚至會排斥,只好偷偷摸摸。這就是業障,要忏悔,念《地藏經》。
要度眾生,不容易,能把周圍的人度了,你就成就了。尤其是親人,你有能量度化他們,才好去度外人。親人為什麼會難度?是因為我們福德不夠,能量不足。如果學佛後,一定要福德增上了,大家都看到了學佛的改變,他們就來學佛了。你不要嘴巴去講道理,沒有用的。道理是沒有說服力,福德比較有說服力。
《法華經》中講到有兩尊菩薩,一個叫淨藏,一個叫做淨眼,他生在邪見家庭,父親是妙莊嚴王,不信佛,信外道。淨藏淨眼為了度化他們,就顯現神通,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妙莊嚴王就被神通折服,說,你的師父是誰,你怎麼有如此神通。淨藏淨眼就說,我師父是佛陀,他在給孤獨園講法。妙莊嚴王就去了,他一看到佛陀的相好光明,馬上就發起了要皈依佛的心,佛也給他授記。
妙莊嚴王能皈依佛,是看到佛的莊嚴。莊嚴是來自哪裡?來自福德功德。修行先要把自己功德福德給增上,你去度化眾生,才比較容易。很多人會誤解,我要修行,要看破放下,但仔細一想,你現在什麼都沒有,拿什麼來看破放下呢。先把自己的福德功德增上,再來度眾生,就比較容易。
佛經上,善財童子看到彌勒佛的相,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非常歡喜,也發願要成佛。就問彌勒佛說,相好來自哪裡?彌勒佛說,雖然證得根本智,但沒有證得後得智,要累劫修行才能證得。
像五台山顯通寺,就是華嚴宗的祖庭,那時天下學華嚴的,都要去五台山。天下學天台宗的,都去浙江天台山。唐朝時,顯通寺出了個清涼澄觀國師,他是武則天的老師,據說是華嚴菩薩再來,他手長過膝,有四十個牙齒,佛陀有三十二相,他有二十七相,比佛少五相。這些相好都是累劫修來的。
要度化眾生,首先要福德功德都比他們大,能調伏他們,才能度化。地藏菩薩示現為大長者子時,他看到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看到如來有百千種相好,他就心生歡喜,就被度化了,發願要度眾生。所以度眾生,靠的是功德,福德。古德說的,要做祖師,先做牛做馬,先為眾生做牛馬,給他歡喜,給他好處,和他結緣,你才能度化他。
菩薩的定義,就是給別人好處,來攝受眾生。菩薩都是萬德莊嚴,眾生要什麼,他就給什麼。但我們是凡夫,做不到怎麼辦?就是念《地藏經》,借助地藏菩薩的威神之力的加持,這是辦法。你要度父母,你就天天念經給父母,消除他們的業障,他自然就進佛門了。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