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曉得,佛是什麼?佛是大覺,佛是覺心。我們這個心在一切法裡面完全不迷,這就是佛;有一絲毫迷惑,那就不是佛。覺心是真心,真心不動,不動就沒有生滅,生滅是動,所以覺體無生。為什麼佛法修行特別重視禅定?定就是不動。禅定是佛門修行的關鍵,也就是說,我們要恢復本性、恢復真心,用什麼方法?用定。因此,佛法法門雖然很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是說明方法門徑很多,修什麼?統統修定,沒有一個法門不是修定的;絕對不是只有禅宗才修定,那你就搞錯了。教下講「止觀」,就是禅定;念佛人講「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禅定。諸位要曉得,名字不一樣,統統修的是禅定。定就是心不動,心在境界裡面不被境界轉動,這是真正的禅定,《楞嚴經》裡面講的「首楞嚴大定」。
《楞嚴經》裡面講修行的方法,二十五位菩薩,每一位菩薩出來報告他修行的方法,全都是修的楞嚴大定,每個人用的方法不一樣。大勢至菩薩是用念佛的法門,就是用執持名號這個法門修楞嚴大定,觀世音菩薩是用禅觀的方法修楞嚴大定。二十五位菩薩,實在講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的歸納,歸納成二十五大類,沒有一個法門不是修首楞嚴大定的。念佛法門也不例外,也是修首楞嚴大定,這是諸位一定要知道,你那個佛號才會念!與首楞嚴大定相應。
我在一切境界裡面,無論是順境、逆境都不動心。世間人在順境裡面生貪愛心,逆境裡面生瞋恚心,心動了,動了心。動心,自己要提起警覺,這個心一動就是造業,就是業障現前。我起了貪愛、起了瞋恚,起了貪瞋癡慢疑,起了分別執著,這個業障現前,所以馬上就覺悟,「我業障又現前了」,這是一個警覺。你能夠曉得你業障現前,這就是覺悟,覺悟之後要用方法來對治。淨宗用這一句佛號來對治,馬上阿彌陀佛,把這個妄念平息下去了。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消業障,比什麼都有效!
你們在佛門裡面講只是拜忏、求消業障,不曉得業障在哪裡?也不曉得怎麼消法?究竟消了沒有消,自己也不知道,糊裡糊塗在那裡修行,這古人講的盲修瞎練!果然我們在六塵境界裡頭,這個心不被境界轉了,心得清淨了,自己曉得我業障消了。我在境界裡面貪瞋癡慢大起大落,這業障非常重!在一切境界裡頭,心逐漸平靜了,縱然有貪瞋,這個念頭很微薄,不嚴重,輕輕提起一句佛號,它就沒有了,就把它取而代之,這就是業障消除的樣子。所以自己的功夫到什麼樣程度,有什麼樣的成就,自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行人要在這個地方講求,要求真正的成就。
定到相當的功夫,在我們這個法門裡面來講,不會被外境所動了。世間五欲六塵,我不動了,佛門裡面一切的法門,我也不羨慕了,也不動心了,我也不毀謗,我老老實實依照《阿彌陀經》來修行,一切經裡面我只取這一經,心定了。世出世間法心都定了,給諸位說,這個境界叫功夫成片,你就有把握往生,凡聖同居土有把握了。
修到一個階段之後,你果然信願清淨堅固不移,你自己就會有很充分的把握決定往生,一點懷疑都沒有。如果你的功夫再加深,能夠把這些妄想分別執著真正斷干淨,你就得一心不亂。寂滅現前,這是定功深到極處,在念佛人講是理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就是經上講的寂滅現前,這個時候你的心跟諸佛的心沒有兩樣,所以你「同佛慈力」,你的慈悲跟佛是一樣的。這個慈悲是建立在真正清淨平等心上生出來的慈悲,所以同佛慈力。有分別,跟佛不同,有分別就不同;佛是一切都無分別,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一五七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