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忏雲法師:覺得女人性感是業力所致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眾生的業力實在了不得,猶如貓見老鼠,感覺香、感覺好吃;看見蜈蚣、蚯蚓,以為好吃,以至於獅子吃狼或兔子,也是如此。其實污穢不淨,並不好吃。

   回憶過去,檢討吃素的歷程,二十一歲,正值青年,業障發作,覺得吃素很難,但是我們有真如自性、本覺理體,普通說天理良心,在心裡自然感覺吃葷不對。所謂恻隱之心,人皆有之,因為自己內心有自性彌陀的佛性在,所以二十六歲才毅然決然吃長素。

   吃素幾個月以後,再聞到葷菜味,甚覺難聞。倘使吃素的飯碗,被別人盛過葷菜,不刷干淨,馬上盛上素菜,就有一股葷油味。那葷油味是什麼味呢?就像死屍味一樣,很惡心、惡臭,就像死豬、死牛、或死人肉一樣。再過一段時間,吃過葷菜的碗,即使刷一刷,再盛上素菜,都吃不下去。

   這時候才深刻體驗到一切唯識。我們以為好吃,別人未必;吃葷的人以為好吃,吃素的人未必如是,反倒以為不好吃。

世間的殺、盜、YIN、妄、酒都是如此。天宮或是熱鬧場中,種種歌舞倡伎,我們佛弟子看了都覺得很苦惱,在那兒有什麼意思呢?食物的鮮美、不好吃或淡泊無味,都是個人福德業報所感,一切唯心。

   覺得肉香,其實我們業力所致。非常好的闡述。由此可以以此類推,所有引發我們貪嗔癡世間輪回中的一切,其實是一個道理,都是我們的業力所致。比如,男人覺得一個女人性感,也是典型的業力所致,你不會覺得一只母狗、母豬性感,對它們就沒有感覺;而一只公狗、公豬就不一樣了,看見母狗、母豬的反應,就和男人看見女人的感覺一樣;可即使是天下第一美女,在一只公狗、公豬眼裡,就又是什麼也不是了。

   這期間的反應,所謂得出的“性感”,其實業力在支配而已,自己身不由己啊。

   一只公狗圍著一只母狗轉,我們看了只覺得好玩。經常看見一只狗圍著樹根嗅來嗅去,那是因為之前有另一只狗在這兒撒尿了,後一只狗於是在此嗅出了性感。這時我們在旁邊看了只覺得好玩、可笑,甚至有些無聊。對了,天人看我們貪愛異性,也是如此這般。那如果在佛菩薩眼裡呢?我們的性愛,真好比是狗啃大便了。

   當我們看見一個男人抱著另一個男人又摟又抱又親,兩個人做夫妻狀時,我們心裡是惡心,是排斥,覺得不可思議。可當事人,卻覺得無比美好。同志們對異性沒有絲毫感覺,他們看我們異性抱在一起親熱,是惡心的,是極為排斥的。再性感的女人(男人),對他(她)們來說也是沒有感覺,就像我們看一個男人(女人)一樣。

   於是明白了,根本沒有一個所謂的性感對象,因為所謂的性感,換一種業力去對待,就是惡心,就是麻木——我們對外境的感受,原來都不是自主的,是業力在控制著啊!

   王安石有詩:我曾為牛馬,見草豆歡喜。又曾為女人,歡喜見男子。我若真是我,祗合長如此。若好惡不定,應知為物使。堂堂大丈夫,莫認物為己。

  《楞嚴經》裡說“循業發(妄)現,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你如果投生為螞蟻,於是你看這個世界就是二維平面的,你就永遠不會知道足球是什麼東西,即使擺在你面前,你也不會看到;你如果投生為狗,於是你看這個世界就是灰色的,鮮艷的玫瑰花你是無緣見到了,即使你整日跑在花叢中。同時你還會覺得大便是無比的香;你如果投生為老鼠,就天生怕貓,想象不出人類為什麼會把貓抱在懷裡輕輕撫摸的感覺;你如果投生為魚,就天生是游泳高手;後來這條魚轉世為鳥了,就最怕掉到水裡。剛才那只老鼠後來轉生為人了,就也喜歡抱著貓愛撫了。

   你如果投生為男人,就天然喜歡女人;投生為女人,就從16歲開始幻想著自己的白馬王子。也不管這個白馬王子的前生很可能是一條毒蛇,那時女孩還在家裡的後院見過,怕得要死。

   從怕得要死,到愛得要死,是什麼造成了如此轉變?循業發(妄)現,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我們這世對女人欲罷不能,其實上一世或下一世我們很可能就是女人,那時我們對抱著女人親熱就會覺得非常惡心,一心就想抱一個男人——想想自己現在抱著一個男人親熱,是什麼滋味吧。唉,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性感了!真是虛妄不實、沒有意思啊!

   想起《楞嚴經》裡另一句教言:識性虛妄,猶如空花。我們對世間的財色名食睡起的那些貪心,對怨敵起的那些嗔心,是如此之虛妄無聊,真的都是一場鏡花水月呀!

    想到這些,真有些狂心頓歇的味道!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修行不能離開祈禱和發願
下一篇:善惡一念決定自己未來的命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