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陽陰平衡”,這是常常聽到的,但是我想多闡述一下,就它的范圍層次多說明一下,讓我們以舉例的方式,什麼叫“陽”?對外叫做“陽”,對內叫做“陰”,所以你做了很多服務(眾生)的事,這個叫做陽;反過來說,經常的內省,省察自己思想言行,這個叫做陰。什麼叫做“(陰)陽”?你的物質身體叫做陰,而你的精神體叫做陽。
這樣,我們總說陰陽要平衡,平衡的意思不是說你一半、我一半,叫做平衡,是說要互相搭配,譬如說,你做了有益於眾生的事,終其一生你都在做這樣的事,這樣的事有沒有什麼助益呢?有,它可以結“善業”,但是善業得善果,也就是俗稱的福報,這樣的福報有沒有用?有,它可以讓你做事少遇阻礙,但是光是這樣子夠不夠?不夠,因為這些只是世間的(福報),還需要智慧來指引,智慧由何而生?就由經常地反省、省察自己而逐漸升起。
所以,當我們的行為沒有智慧來指引,它有可能會偏差,譬如說,當你做了一件你認為對眾生有益的事,而他們卻或者不接受、或者接受了卻帶著很大的疑惑、或者雖然接受了但是卻沒有任何的疑問,這些都不是最有益的,理、事要圓融,陰陽要平衡。
理,我們就用通俗的話來講,這個叫道理,你可以用心法,也可以用原理、原則來說,就是它背後的原理要懂、要了解、要能夠好好的把握,你所做的事才能“成”,這個“成”是圓滿地完成,不是有缺憾地完成。什麼叫圓滿地完成?就是施、受兩者之間都能夠有所助益,而不是彼此損傷,共同提升才叫做圓滿地完成,所以,理、事要圓融,陰陽要平衡。
你,要常常思考這樣的問題,如何做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只以一頭栽的方式去做,值得商榷。這是我要對你說,智慧不是掛在口頭上,要真實地加以實踐,善行不是留在腦袋裡,是要具體地實踐。
這是一個幻相,這是一個舞台,但是,無論是誰,當你站上了(人生)這樣的舞台,最好都要賣力的演出,這樣才能達到你登台的目的。目的何在?不在獲得掌聲,而在自我完成(佛性)。記住我的話,不在掌聲,在自我完成(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