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業力之產生來自我們自己的心念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在人類的社會中有許許多多的制度,其實不只是人類社會,在動物中也有許多顯而易見或不易了解的制度。但是,當然各位了解最多的還是人類社會具備的各式各樣的制度,這也是“人”這樣的存在一個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多樣性非常豐富!這是我們第一個要先提到的。 

再來我們要探討制度好壞的問題。首先注意,我們引進了“好壞”的觀念,通常所謂的“好”,就是這個東西使你獲得了正面的利益,這個時候你會把它歸類為“好”,如果說這個制度使你產生了某種的損失,那麼就會被歸類成“壞”。 

我們先來探討制度是如何產生的,當然,制度之產生有它的歷史、地區、文化等種種因素,制度之產生是由人制定的,而只要是人就有某種形式的不足,因此所制定出來的制度也就有了某種形式的不完備,這種不完備直接、間接引發了所謂的“好”、“壞”。 

其實,如果從一個比較高的層次來看,制度也好,推而廣之,一切在你眼前呈現出來的種種現象,它本身是沒有自性、因緣和合而生的,因緣聚它就產生了,因緣滅它就消失了。所以許許多多制度的根本性質就是無自性,也可以說這些現象它本身是中性的,並沒有所謂的好壞之別,所有的好壞都存在於我們的心念當中。 

就好像一個碗,它就只是一個碗,並沒有所謂好壞之分,但是當你要去買它的時候,你忽然發現,這個碗怎麼那麼貴,或者這個碗怎麼那麼便宜,又或者你可能會發現,這個碗非常的漂亮、或者略顯瑕疵等等,這些好壞、高低的概念,其實是由我們自己所外加的、賦與的,並不屬於“碗”這樣的存在本身。 

對於制度以及所有一切的現象都具有同樣的性質,就是它本身是因緣和合而生,並沒有這些價值上的概念存在於其中,所以這些概念哪裡來的?這些概念就存在於我們和這個對象的交互作用當中,當我們引發了價值判斷,高低、好壞、善惡就形成了一般稱之為“業”、“業力”的東西,交互作用越強烈,業力的作用就越強烈,交互作用不明顯,業力的作用就不易察覺。 

所以就某個層次來看,業力之產生,來自我們自己的心念。所以當我們體悟到,其實這一切都來自於各式各樣價值的判斷,那麼經由適當的方法鍛練之後,可以降低造業的情況,直到“善業不作,惡業不作”,什麼也都不作,這樣我們就達到了一個原本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之中沒有你們主觀的概念摻雜在其中,或者說能夠以萬事萬物本來的面貌去對待。 

這樣,我們可以簡單的對制度以及所有的現象有一個基本的理解,當然,無論如何解說,由於語言能夠表達的非常有限,所以總會覺得,有那麼一點說不清楚,這是難以避免的,或者說,用言語來闡述這些概念是一種不得已的、方便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要直接去體驗。所以各位為什麼會在這裡呢?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體驗這些呈現在你面前的萬事萬物,並最終體會到其本質是空、是無自性。 

其實我們還可以繼續就制度本身做更多的探討,但是我想暫時在這裡做一個簡短的結束,剩下的留給各位自行思考,因為無論我如何的闡述、如何的說明,要以有限的時間,解釋各式各樣紛雜繁多的制度是不夠的。所以最後我們只能再提醒各位,當你們思考一個對象,比如說“制度”的時候,請注意到自己的限制,什麼限制呢?就是文化背景的限制、所能夠接受到訊息的限制,還受到個人主觀诠釋的限制,這種種的限制使你對一個客觀的對象,產生了一個獨屬於你自己的概念。 

但是人這樣的存在,具有先天的不完備性,也就是說這樣的狀態的你,沒有辦法達到全知全能的程度,所以你對某一個客體或者現象產生的概念,無法避免的具有某種程度的“偏見”,這個偏見在這裡相對於“正見”而言,正見就是正確的見解、認識,偏見是指我們的認識沒有那麼的完備,而一定有所欠缺。 

但是這樣的狀況能不能稍稍的加以彌補呢?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方式,就是想像一下,你是一個遠方的比如說可能是星際友邦,從一個外來者的觀點、旁觀者的觀點,來看這樣的事情、現象,你、你們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更為客觀的看待呈現在你面前的這些。 

除此之外,也可以藉由處境與你相當不同的,比如說處在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傳統、不同宗教信仰底下人的觀點,來盡可能的避免掉個人的主觀意識所造成的局限性,往往你會發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相當程度的不足,所以為什麼要虛心?為什麼要互相尊重、互相協助?這也是原因之一,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不盡之處就留給各位思考。

 

上一篇:持戒要懂開遮持犯
下一篇:吃素並非都緣於信仰,也不是因為我高尚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