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檔恭錄:劉素雲老師主講《極樂歸舟---六根清淨生淨土 凡塵消盡見慈尊》
2014/3/17 香港如心海景酒店 檔名:56-154-0004
今天我們講的題目是,「六根清淨生淨土,凡塵消盡見慈尊」。這個題很容易理解,沒有哪比較難理解的地方。六根清淨,六根,大家都知道,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這是六根,你這六根清淨了,你上哪去?自然你就去淨土,這個是很容易理解的。
我想跟大家說些什麼?就是六根清淨的人他的磁場好,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一個磁場,他都有他的場能,也就是能量,每個人都有,不分你我,不是說我有能量,你沒有能量。只是區別在哪?就是六根清淨的人,他的磁場好,好在他的正能量多;六根不清淨的人,他的負能量多。
雖然都是有個能量場,但是能量的正負是不一樣的,它區別在這。大家想一想,寺院裡的佛像、菩薩像,它都會有一個顯著的特點,什麼特點?兩眼是下垂的,沒有瞪大眼睛東張西望的。這個就是一個表法,這個像是表法的相。你想想我們和佛菩薩相比是不是這塊就有點差距,我們一天眼睛看了多少事,下垂的機會很少。現在有的同修念佛能眼簾下垂念阿彌陀佛,可能這樣的同修都不是太多太多的,念佛的時候眼睛也四處張望。所以為什麼說攝不住六根,就是這個,咱們差就差在這兒。
大家說學佛難,難不難?我一直是這樣說,你說難也難,你說不難也不難。為什麼我說不難?十幾年聽經念佛的實踐,我自己的親身感受是學佛不難。因為愈高級的佛法它就愈簡單,現在是我們人為的把學佛弄得非常復雜,條條框框太多。
今天上午師父在給我們上課的時候,說的那一段非常重要,就是有同修問師父怎麼樣才能得定?他提出來了兩點,說這樣能不能得定,那樣能不能得定?
師父的回答非常懇切,師父說這和得定都沒有關系。所以怎麼樣能得定?六根清淨你的心就清淨,你的心清淨你就自然而然就得定,得定以後你的智慧就開,就是這麼一個關系。
所以說我們說念佛難,你要把它搞得那麼繁瑣、那麼復雜,那真是難上加難。如果你要說不難,實際我們看看這幾個榜樣,我們考慮考慮學佛難不難?
第一我們看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是什麼樣的榜樣。釋迦牟尼佛悟道以後,他給我們表的就是講經說法的法,對不對?四十九年就是講經說法,沒搞一點其他的東西,沒打過佛七,也沒搞過什麼三時系念法會,那時候這些東西可能都沒有,釋迦牟尼佛沒傳給我們這個。另外釋迦牟尼佛也沒搞什麼經忏佛事,就這些個內容統統都沒有,老人家就是講經說法。有弟子向他請教問題,他就回答弟子的問題,就是這麼簡單。這是第一個例子。
第二個例子,咱們的淨空老法師入佛門六十多年,講經說法今年如果我沒說錯應該是第五十六年,五十六年來老法師做的就是這麼一件事,就是講經說法。如果不是這樣,師父也不可能無立錐之地,是不是?那也要去搞經忏佛事,可能哪個寺院都願意收他。就因為他純粹的搞經教,研究經教,搞教學,所以他就無立錐之地,是不是?想到這個,我們大家都很清楚,因為師父在咱們香港,我記得是,現在說應該是前年,一個老同修給師父結緣了,就是現在這個六和園。當時結緣的時候,不長時間正好我來香港,師父挺高興,帶我過六和園去看,說我終於有個立足之地。就是這麼大的一個小地方,就讓師父高興得不得了,然後簡單收拾完了以後,就變成現在師父住的地方。我倒說那個地方真是挺好的,非常清淨,像個小花園一樣,我覺得有點世外桃源的那種清淨的感覺。你看釋迦牟尼佛傳的是講經教學的法,老法師給我們傳的,就是現在還正在往下傳的,還是講經教學的法。
再看看第三個榜樣,就是老法師最近一直在說的海賢老和尚。你想老和尚不識字,沒讀過書,是不是?給我們就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你想想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最後這個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老法師在我接觸他老人家到現在,對出家人也好,還是在家眾也好,可以說對海賢老和尚的評價是最高最高的,你們仔細琢磨琢磨是不是這樣?為什麼?因為老和尚給我們表的法,人人都能做得到,人人都可以學得到。你們想是這樣的嗎?真是這樣的。你說老和尚有什麼和平常人不一樣的,再普通不過,再平常不過,老人家居住的地方那麼簡陋。我給老人家總結了,他的一生的學佛就是四個字,頭二個字,「念佛」,後二個字,「干活」,這就是老人家一生修持的方法,就是四個字老人家就成就了,而且師父說老人家是大徹大悟。
你想我剛才舉這三個例子,還不說明問題嗎?你說成佛難嗎?為什麼海賢老和尚能夠做得到的,我們就做不到?有的同修老跟我說,劉老師,妳說我這個學上不上?有的說我這個公司辦不辦?我家裡的事我管不管?我回答他們說,我說這些和你念佛成佛一點干擾都沒有,它也是一不是二。
什麼叫修行?什麼都不管,什麼都放下,我說那不叫放下,那叫放棄。放下和放棄一字之差,它是意義大不相同的,你仔細掂量掂量是不是這麼回事?一說我要學佛,就統統我都得放下,什麼我都不管,就面壁打坐去阿彌陀佛去了。我說你這樣,你念一輩子成不了,你念十輩子都成不了。因為什麼?你把學佛和生活脫節了。學佛它離不開生活,你離開生活你學的什麼佛,你自己想不是這個道理嗎?
所以有的同修幾次問我這樣的問題,我就想一個同修問一次、問二次,就是一個人他能問你若干次這同一個問題,真成了問題。我說,你放下吧,你公司你也不要去辦,你學你也不要上。我們有的同修可能有人問他這個問題的時候,大概他的回答就是,現在這麼緊張,什麼都要放下,回家吧,就是工作也不用干,上學也不用上,所以有的全家人就回家念佛去了。這個給人的指導可以說就有點偏差,不是那麼太准確的。
結果念了一段時間,因為他的信願行三資糧不是完全具足的,不那麼圓滿,所以念了一段時間之後就起煩惱,就覺得我工作辭掉,錯了;我不上學,我也錯了,又後悔了。
所以如果你能正確認識這個問題,工作、學習、生活、念佛、學佛、作佛互相沒有干擾,它是統一的,它是一不是二,也不是三,也不是四。這個問題我講了這麼多次,這一次我側重的說這個問題,以後你一定要擺正這個關系。當你擺正這個關系的時候,你就不覺得念佛難,你覺得念佛、學佛、作佛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