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尊敬的師父上人,慚愧弟子恪謹向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護法大德、諸位義工拜年。今天向大家恭敬報告的內容是:字以傳道—淺談漢字文字學。
《中庸》有言:「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故國人為學,是為求道,所謂遣有涯之生,弘無盡之大道也。其要旨與西人「主與我等同在(God is amongst us)」異曲同工。此中之妙,非明德者不可窺其堂奧,雖聖人亦不欲多言。誠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道,雖不可思、不可議、不可言、不可說,但自古東西方聖人,無一不以道設教,無日不望弘道之人多多益善。人雖與天地共尊三才,本性本善,若失教,亦不知道之所在、德之所由,繼而為身所累,為欲所役,於己則心勞身苦,於世則日趨末日。一氣不來,萬劫不復,大道不彰,舉世沒頂,甚為可怕、可歎、可惜!
《聖經》每每警世人,切勿為欲望所牽而坐至滅頂,當奮起振作改過,務求提升靈性以擺脫生死牢籠而後已。(If you live according to the flesh,you will die;but if by the Spirit you put to death the misdeeds of the body,you will live。Romans 8:12-13)。聖人設教,主旨雖中外不二,古今無異,然如何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以期代有傳承,代出聖賢,則必仰賴漢字與文言文為媒介。尊敬的師父上人畢生弘揚傳統文化,耄耋之年講學不辍,而不知老之將至。老人家告訴我們,漢字和文言文是人類社會真正偉大的發明,千年來科技的發明對人類社會之貢獻都比不上漢字與文言文。故有必要將我國字以傳道之思想,淺述如下:
一、伏羲八卦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指出,在漢字出現之前,聖人給世人制定了八卦,以表明萬事萬物的規律與變化。「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這是說伏羲氏(即庖犧氏),用符號(即八卦),向世人昭示憲象。所謂「憲象」,即通過觀察自然,從而推知變化規律,並且給予每個變化以相應的名稱。例如,全部為陽爻者,取法天,為干卦;全部為陰爻者,取法地,為坤卦。每一個名稱都務必恰如其分,稱為正名。
卦是上古用蓍草干燥的莖以占卜(見圖一)。蓍草是一種菊科植物,古人用干燥的莖來占卜。西方古人也認為此草有神力,相傳在特洛伊戰爭時,便用此草為將士療傷。唐代賈公彥為《周禮》作疏,雲:「卦之為言掛也,掛萬象於上也。」這是說卦相是用來表示萬事萬物之現象的,而八卦則是指八方事物的樣子。這是古代占卜以教化,幫助人們趨吉避凶,以恰當的方式處理事務的一種方式。《易.系辭下》說,伏羲氏通過這些符號,「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即漢字從醞釀誕生起,便是方寸之間見乾坤的。
正名是科學的
上古的聖王重視正名,這是有著深奧的科學根據的。現代科學家指出,宇宙由三個部分組成:物質、能量、信息。每一個名背後都有與之相應的能量,正面的信息有正面的能量,負面的信息的能量也是負面的。組成物質的粒子受能量場的作用而呈現不同的排列,這個規律現在已經在水結晶形成方面做出了物理實證。
日本的江本勝博士對同樣來源的水,分裝在不同的瓶內,然後貼上不同的文字(即信息),如「敬愛、我恨你」等等,再於零下五度結冰後,觀察其結晶的形成情況。通過上萬次的實驗他發現,正能量帶來整齊有序的結晶,如同寶石、雪花一般美輪美奂;負面的能量造成混亂無序,結晶破碎,甚至不成形(見圖二)。這是不同的信息令完全相同的水的樣本,在零度之下結冰時顯示出不同的結晶狀態,正面的信息帶來美麗的結晶,負面的信息導致丑陋的結晶。江本博士指出,信息就是我們的念頭,它既然能夠對水在結晶過程中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可以推知,信息對於其他物質的影響也和水一樣。因此,念頭的好壞,分分秒秒影響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環境。正確、恰當的信息,也就是正名,可以影響社會環境,令天下大治,萬事萬物各居其位、各司其職、井然有序。這就是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所言,聖人造字,「百工以乂,萬品以察」。
從當代科學實驗可以覺察到,上古聖王治理首重正名是多麼高深的智慧!能夠做到這一點,便導正整個族群、整個時代,不可不察也。如此方知,我國從秦漢到晚清的兩千多年來,言必引古典,執政必尊三代,並非為科學落後所致,這恰恰正有很高深的科學依據。今人若明此理,必不敢視上古為蠻荒,或將好古貶為泥古了。所幸的是,孔子論述正名,記載在《論語》中。孔子所處的時代,其混亂程度甚至超過了末代周幽王。為此,子路問孔子,如何為亂世帶來和平、安寧?孔子回答說:「必也正名乎。」生長於亂世的子路頗為不解說:「老師您怎麼這麼迂?」孔子回答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意思是說,言語不恰當,名稱不妥當,工作就做不好;工作做不好,國家禮樂制度就做不起來;禮樂制度做不起來,刑罰就不能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會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麼生活了。
由此可見,伏羲氏因名正言順、人民各安其位而天下大治,是古人最重要的社會管理思想,也是漢字的源頭,真的是字字都有來歷,都在傳道、都是教化。盡管孔子所處的亂世,理解這個道理的人不多,但是在孔子逝世五百年後,佛法東傳至中土,這個道理和經驗之有效性,又得到了佛法的證明。佛經指出「名以召德」,即每個名稱都有能量,都會影響物質。因此,境由心生,境隨心轉。佛在經上還說,一念才動,周遍法界。這就在更深的層次上說明,正名所帶來的影響,不僅限於一個國家,更是整個宇宙。中印思想在交會之初,不僅彼此互證,光光互照,更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近半個世紀以來,學者對仰韶文化遺址(距今七千年)和陝西半坡文化遺址(距今五千五百年)進行發掘、考察,發現了很多刻畫在陶器上的符號。它們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器皿中重復出現,很有規律,有學者視此為我國漢字的雛形(見圖三、四)。(圖三,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六千年前的陶器,有些刻上了的符號。圖四,半坡遺址陶器符號,學者認為,漢字是這些符號逐漸演化而成)。古人記事、命名皆以正為主旨,是古聖先賢對後世子孫重要的教導。上古文字出現之前的符號,尚有待日後通家探其玄妙。
二、倉颉造字
從符號開始,進一步演變就出現了漢字,而漢字是同時將符號與卦相顯示出來的表意的符號體系。許慎言倉颉造字,也和伏羲一樣取法自然,稱其對鳥獸足跡予以分類,將這些符號刻在木頭上,成為最初的漢字。被今人視為神話人物的倉颉,《易經》已尊其為聖人。「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這是說像倉颉這樣的聖人,將人們結繩記事的方式,改變成在木頭上刻符號(即書契),這樣國家得到治理,人民也知道如何生活。倉颉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要落實夬卦的教導。夬卦說:「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意思是說,做為領導人要如同雨水潤澤萬物一樣,平等的惠及天下所有的臣民而不居德。如何能夠平等惠利天下?還在於「揚於王庭」,即發揚教化以長善救失,並且從上到下皆從自身做起。由此可知,漢字造字之時,便是古代聖王看到其臣民難免有過失,而欲大興教化,運用文字幫助臣民立德為本。
文字的創立與教化的推行,可以說是「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即幫助人們長善救失、樹立德行是造字的本意,傳統中國社會便是圍繞著幫助一切人立德而展開的,其目的就是為了教出真正的聖賢君子,聖賢君子多了,太平盛世就自然實現了。為此,「自天子以至於庶民,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唐代言倉颉造字,「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聖人之意也。」故造字以成文,聚文以成書,都是在向世人明示天地聖人之意。字中乾坤有大道,這是學習傳統文化學問的根本。文字學是重要的扎根教育,誠如《大學》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了解造字的過程,再回頭看「大學」,乃至《禮記》全書,方知此中字字句句都是良有以也,明乎此,欽慕、感佩與效法之心油然而生。
三、漢字表意
許慎對文字的定義是,「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即按照物類畫出形體,類似今人所言之象形字,便是文;後來形體與聲音相輔相成,出現了形聲字、會意字,稱為字。隨著漢字的發展,又出現了指事、假借、轉注和形聲,此為六書,令漢字成為形音義三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表意文字。值得一提的是今人受到西方學術的影響,將文字分類為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兩大類,並將漢字歸為象形文字,這是現代人的誤解。中文重在表意,而象形是造字六書的一個方式,不可以偏概全。
漢字與古埃及和納西族的象形字,旨趣大相徑庭。首先,無論象形文字還是拼音文字,都是為了應對日常所需,便於互助合作而形成的符號體系。但是做為表意的漢字,卻是為了王道的教化,成就聖賢君子,實現大同之治而創立的。目的就是要將聖人所悟的真理,原原本本傳遞出來,因此才能超越時空。其次,古埃及的政治體系講求社會管理,重視宗教信仰。但是古代中國的政治體系是一切皆為教育服務,每次科舉考試,新進的進士們向皇帝行拜師禮。宰相不能視事,則由禮部尚書(相當於教育部長)來管理;從漢至清,都有碩儒名臣定期向皇帝講學的制度。古代朝廷彼此之間是君臣更是師生,這在古埃及、古歐洲是都看不到的。簡言之,中國的語言文字是我國政治、教育合一的體系中超越時空的智慧載體,方塊字裡藏著的是一個天地宇宙。
神與鬼:漢字與古埃及文字之比較舉例
古埃及文之產生,距今四千六百年,它非常神聖、極具裝飾性,並且具有內在的合理性。例如,古埃及文字的神為 ,像人的樣子,後演變成為是神殿上樹立的旗幟。人們看到這個字,就聯想到神殿,自然就能想到神。然而世易時移,萬象更新,信仰轉變,遂令埃及文至公元四世紀時,幾乎完全轉為表音文字而成科普特語,即便如此也未能傳世,五百年後,僅於埃及邊遠地區Bohraic方言中殘存片語。而古埃及石刻上所存留的象形文字遂成密碼,縱然埃及當地人民亦不知祖宗所雲。上述之神字,是經過當今歐洲古文字學家破解,方可得知。(見圖五,寫在莎草紙上的古埃及藥典,介紹如何治療哮喘,但是今人已經無法閱讀了。下為距今五千年的卡納克神廟內有著象形文字的巨石柱,同樣的今天能夠讀懂的人已不多了。)
漢字則不同,以神為例,篆書,神是 。它的左邊是示,表示上天垂相,三豎指代自然現象、心理現象以及物質現象。右邊表示貫通,也就是能夠破除妄想、分別和執著者,自然能夠貫通天地古今。因此神這個字,教化我們要能夠學習聖賢,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從而能夠從各種現象之中看到吉凶禍福。因此,神這個字所傳遞的順吉逆凶的道理,古今都能看懂。(見圖六),師父上人墨寶顯示出神字所蘊含的教化。
無獨有偶,西方聖人耶稣基督也在以身行言教,將神(God)的教化傳遞給世人:務當順以趨吉,並且謙卑的說自己是歷經苦難才學會恭順,復因恭順而深得天心、得悟正道,故凡順耶稣基督教誨而笃行者,必得吉祥而蒙度脫生死苦海。(He learned obedience from what he suffered,and,once made perfect,he became the source of eternal salvation for all who obey him。Hebrews 5:8-9)。耶稣基督將此深心奉萬民之大慈大悲,此中可見。
傳統文化為今人所诟病者,莫過於國人看上去神鬼不分,什麼都拜。其實神字教人以順,則鬼則教人不可懷私心。《說文解字》言鬼,「從兒,象鬼頭;自兒而歸於鬼也。從厶。」這是說,鬼字的上半部分甶,是描畫鬼的腦袋,下半部分是兒,意思是人從小兒開始成長,到死的時候就變成鬼了。為什麼有些人死後成仙,而有些人卻變鬼?這是因為有厶,即私的古字。即一個人,若從小到大懷著私心,到死都不能放下自私自利,就真的變成鬼了。這也與佛法貪心是墮落餓鬼道的業因相一致。
四、做中國人的資格:學習漢字
每個漢字都是一個教化,即便談神說鬼也是教化,教因果,絲毫沒有迷信。今人不解此道,而將傳統文化和迷信聯系在一起,實際真正迷信(甚至是迷而不信)的,卻是我們今天的中國人。因不了解祖宗教誨而斥傳統為迷信,因對科學、西學有些似是而非的印象,而一味崇尚西方文明,想起來都覺得對不起祖宗。
古埃及文說明純粹的象形文字,若非為了傳道,很難能夠戰勝歷史變遷而不泯滅。而漢字既非拼音文字,亦非象形文字,乃一包含多、多融於一的表意文字,其所傳遞的信息是古今中外聖人設教的傳神體現。聖人設教,天下慕化之道統,從上古伏羲一直傳承至春秋戰國,如此已一脈相承三、四千年;復於秦漢至滿清兩千年間,逐漸發展出近八萬卷之《四庫全書》。真可謂底蘊深厚,博大精深。遺憾的是,由於教育的疏忽,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或塵封在書架,或讀而難解真義,幾成絕學,伏羲、黃帝、倉颉這些古聖先賢此刻恐怕哀歎、淚流已久!是故,今人學習文字學與西方考古學家破解古埃及文大異其趣,前者重在聞道,而後者實為解碼。漢字之於當今,乃明了古聖先賢揭示宇宙人生真相之利器,若不孜孜以學、涵泳其中,則無以明道。
學習漢字,成教於家
古人將童蒙養正之《弟子規》、《三字經》等德育教材和《說文解字》的文字學並稱為小學、蒙學,並告誡讀書必先識字,「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即此之謂也。如果說《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及《佛說十善業道經》是養正教育,那麼學習《說文解字》,扎好讀書的根基,便是一生求道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奠定承傳傳統文化的基礎。
《弟子規》以孔子教學之孝悌忠信、仁愛和平為開篇;《千字文》則言「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三字經》則言心性與教學「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些深奧的語言,讓三、四歲的童稚有口無心的誦出,一度為現代教育界所诟病,認為遏制孩子的天真。然而國人逐漸發現,善用生命中最為清淨的童年,將能夠影響一生的教導熟稔於胸,人格於此得以養正,畢生深受其益。是故近年來背誦古文又蔚為新風。然而,讀誦之風雖日盛,實收其益者卻有限,查其緣由,皆在未遵古法所致。學習漢字當以了悟天地大道為宗旨,則教學法必不可以雜學旁收、速度效率為追求。
今人視尊古為泥古,遂厭棄其教學法。事實上,若無仰信古聖先賢之教導真實不虛,若無卑以自牧、學而時習、尊重奉行,則入道之門早已經被懷疑、傲慢堵住了。如此背書,於己徒長浮華,於世則或因未見實益而疑情日增;或因表面文章而屢遭憎惡。是故,對古聖先賢戒定慧的教學法,我們不得不以百分之百的誠敬,信受奉行於生活點滴之中,以期個人因讀書變化其氣質,聖道因力行而得以弘演。
昔歐陽修之母,不斷重復在沙上劃字以教子,遂成就一代文豪。今人亦可效法,以其不費事而效果彰也。母親若能於家中閒坐時,與孩子一同恭讀《說文解字》,重復三十至一百遍,堅持不辍,可助孩子收心以增定力,長此以往,必有不期之效,或煩躁多動轉為安詳從容,或愚頑蒙蔽轉為茅塞頓開,或忤逆桀骜轉為有禮恭順。母子同心,潛心一志,學習聖教,其轉化人心之效果,非語言可盡書。若有天資可嘉、因緣成熟者,母親可與孩子一起重復用毛筆書寫當日所學部首,重復寫上數十遍乃至百遍,由此長養孩子恭敬、安閒之氣。及長,必可抵御世俗浮躁之風而樹正氣、言正聲,長善救失之母教,由此得成於家。
與此同時,父母(尤其是母親)和孩子還需補習《弟子規》,在背誦蒙學教材之余,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恭聽蔡老師講的《弟子規》,務必讓己身正,不令而從之身教,化導全家。這樣雖家中所費無幾,孩子讀書上學,萬事隨緣,卻因賢母之力行,曲己而後成家道,遂令舉家上下和樂且耽。若信仰不同,可文而化之,家風郁郁乎文哉;若信仰相同,則更是天國再現、極樂再臨,豈不快哉!果真有此模范家庭為世人表法,舉世必於傳統文化安世治民之真實效驗,信心大增。印祖當年所言,女子為天下太平之根本,便在於母親將傳統文化的教育帶回家中,此謂足不出戶而成教於國。母親的責任多麼重大!
三家村的窮秀才
盡管文字學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之傳承,宛如江河之源泉、樹木之根本,但是重視研究者為數並不多。尤其是近百年來提倡白話文,古文字學幾成絕學。多年來,師父上人憂學之不講,道之不行,期待文字學能有人學習、繼承。所幸的是專門研究、學習文字學的學者終於出現,通過傳統教學法,將絕學再現於當世。其意義之深廣,恐怕不亞於孔子作春秋、刪詩書,西漢發現石壁暗藏古文經書!冥冥之中,祖宗護念,此中可見。
古文字學的學習、繼承,歷史上可以說只有三家村的窮秀才方做得。千年前,蘇轼送朋友赴官,賦詩言志:「我在東坡下,躬耕三畝園。……永謝十年舊,老死三家村。緬懷故人意,欲使薄夫敦。新年對宣室,白首代堯言。」這是說在偏僻的小地方(三家村),老老實實的教學,則可以使風俗敦厚,如此終老,亦是代聖王教化天下。蘇轼所言,可以說是前輩文字學聖賢平生寫照。
遠承上古之風,著書以傳世者首推許慎(公元58-147年)。許慎所在的時代,師法已衰,雖然講述儒家經典之舊例尚在,但已然徒具形式,博士倚席不講,經術之風微矣。在這個關鍵時刻,許慎將瀕臨滅絕的古文字學,加以整理,綜貫萬原,當世未見。聖人殚精竭慮,在存亡繼絕之時,憂大業之陵遲,遂苦心孤詣,委屈以成。雖是孝廉,時稱五經無雙,卻僅為洨縣縣令,畢生不謀晉升,終老於家,子孫亦皆淡泊。可謂三家村的窮教師。有夜郎國尹珍前往許慎家中求學,學成之後,也像老師一樣回鄉教授,遂令當時尚且蠻荒的南域,從此得以出現文明。這就是真正好老師,能夠帶給社會的貢獻,為往聖繼絕學,化蠻夷為文明。
一千七百年後,段玉裁承繼許慎之學,亦如許慎,官僅至縣令,此時段玉裁開始注《說文》。後為學問,辭官回鄉,身無長物,唯七十二箱書隨身,專心著書,終老於家,年逾七十,此書方成。此時,因老衰,其校訂皆托付門人弟子,弟子們協力將此書付梓,於嘉慶二十年(一八一五年)五月。四個月後,老人就在貧病交加中辭世。聖教的傳承,無不是嘔心瀝血。段玉裁貧困一生,幾無立錐之地,著成《說文解字注》傳世,遠承上古造字終極聖意;昭示先祖聖教於亂世來臨之前。今黃念祖老居士為《無量壽經》作集注於亂世,「奮老病之殘身,繼傳燈之宏誓」、「寧可書成而失命,不願辍著以自保」。此皆聖人垂范於存亡繼絕之時,警示後人「唯艱難困苦備嘗之已,方可成就」。
據其門人回憶:「許氏著書之例,以及所以作書之恉,皆詳於先生所為注中。先生亦自信以為於許氏之志,什得其八矣。」這段珍貴的記錄,證明真實學問之承傳,超越時空、超凡脫俗,其所由者無它,惟誠,惟信。誠者,心無雜念,為法忘軀,嗟行踬踣,謹守師教,不忘初衷。信者,信「德不孤,必有鄰」;信能悟道之心、所悟之道人皆有之,無二無別,制心一處,定能成就。如此必蒙祖宗護佑、佛力加持,千載之外,心心相印,此即「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道也者,未曾須臾離也。
五、傳承師道
二千四百年前,西哲蘇格拉底口谕眾弟子:每日甩手數遍。一年之後,復問弟子有無堅持,弟子之中唯柏拉圖堅持不辍,遂為之傳法。東西方事師之道,皆不出老實、聽話、真干。唯我國因有漢字傳道,文言載道,故聖道雖中西無二,但傳承至今,僅我中華民族一支。
古代聖人,如伏羲和倉颉皆念念都在化導世人走入正道,個人幸福安康,社會長治久安。先以正名,後以造字,令聖教由此得以傳播、傳承。我國由古至今,皆十分恭敬字紙,此為重道;有才學者,立德、立言而又述而不作,此為敬師。
要言之,恭敬學習文字學,所傳承的不僅是至德要道,更有師道至尊傳承不易。若廢孝道而不明尊師,或表面尊師而不知重道,則無法力行古聖先賢的教導,師道亦必因學人之表面文章而永絕於世矣!孝道若不繼,師道若不存,傳統文化遂不能見存於世;文明之光湮滅,萬世墮入長夜。道不遠人,然人心背覺合塵,為之奈何。
雖然身處亂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競相以輕視古人、懷疑聖教為風尚。然而幸得祖宗護佑、佛力加持,今天能夠得聞正法,窺得道之一斑。復仰信古訓:人人皆可成堯舜,佛性人皆本具,無南北古今,繼而奮起振作,老實聽話,力行孝親尊師,恭敬學習文字,體認古聖先賢的智慧真實不虛,對後世子孫的愛護深廣如海,孝道、師道由此復得以立於天下,他日傳統文化導正天下、太平再臨、禮義大興,亦可期也!
以上是慚愧不肖弟子努力遵從師父上人教導,恭敬學習文字的一點粗淺的心得,錯漏之處恐怕很多,恭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學長大德慈悲垂教。慚愧弟子恪謹頂禮敬呈。
老法師:我們聽了越溪同修的報告,感慨萬千。今天我們中國人有幾個人醒過來?看到民族這樣的一樁大事情,就是我們的文化到了存亡的邊緣,我們這一代不救,下一代人想救也救不了。換句話說,機會就在我們這一代,我們這一代人要刻苦、要耐勞,要學習古人犧牲自己把道傳下去。這是中國傳統大道的根基,根本的根本,值得這樣做,我們不做,沒人做了。我們做得是非常辛苦,像許慎,過去這些人,這些前賢,段玉裁這些人,絕不為自己升官發財,把這個犧牲掉,把這個東西傳給後世。他這一生窮苦,我們知道來生的福報,黃念祖老居士說的,不得了又不得了,來生大福報。你救中國傳統文化,那是多麼大的事業,這個世間上還有什麼樣的大事業能跟它相比?找不到了。所以我們幾個同學,還好你們很年輕,遇到了,終於搞明白,我這一生要干什麼。這一生為什麼?救中國傳統文化,救就是救後代億萬眾生。
湯恩比博士告訴我們,拯救今天的社會,只有中國傳統文化。他說了兩樁事情,一個是孔孟學說,一個是大乘佛法。孔孟學說、大乘佛法的載體全是漢字,文言文。我們要救從哪裡救起?從漢字、文言文救起。要非常認真,學一百遍、學二百遍、學三百遍,根就扎穩了;再努力,能夠學個五百遍、八百遍,根深蒂固。我們來教小朋友,我們相信有一些家長他覺悟、他明白了,把孩子送到這來教,有一個教一個,有二個教二個。我們不希望很多,為什麼?沒那麼多人,人太多,我們一個人也教不了。過去李老師常常告訴我們,一個好老師把學生都教成才,他有能力教幾個人?十個人。為什麼?十個人你各個都能照顧得到,十個以上精神就分散了。如果這一個班上,有三十、四十個人的時候,就很難教。你看都是頂尖的,不要多,要精,不要多。孩子教了之後,我們自己做榜樣給他看,他慢慢學會了,他也發心一世不求功名富貴來傳道。
這篇文章我深深感到,越溪同學要把它細細講一遍,就在這個基礎上詳細講一遍做成光碟。看有多少人能夠從這光碟上多聽,能聽個十遍、二十遍他會醒過來。醒過來的人愈多愈好,這就有救了。你就在這邊費一點時間,在這邊錄制光碟,愈詳細愈好,現在人不詳細他聽不懂。看古人的這種苦心,在全世界,你看看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你看《荟要》,《荟要》是當年乾隆皇帝自己讀的,總編輯是紀曉岚。他告訴紀曉岚,怕《全書》太長,《全書》還沒有編完他自己壽命到了,就感到遺憾,所以將《全書》裡頭最好的、最重要的編一套給他,給他自己看,這就是《荟要》,是《全書》的三分之一,價值非常高。因為《全書》裡頭對清廷不利的,他都把它刪掉,而《荟要》裡頭保存完整,所以《荟要》的價值超過《全書》。我們將來要學習的話,指導別人學習從《荟要》下手,讀完《荟要》之後再看《全書》。乾隆也是有這麼一點私心,把古人東西改了、刪了,雖然沒墮地獄,我們聽說他現在在人道,現在在新疆,是個普通的老百姓。畢竟這是大功,大功裡面的遺憾就是把它刪除,這不應該刪除的東西他把它刪除了。所以人要看得遠,要看到來世,看到來世就知道應該怎樣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不為今世,為來世。他當時沒想到這一層,也沒人提醒他,他是很聰明的人。
寶,老祖宗留下來的,是留給後世每個子孫的,不是專留給帝王將相的,它是留給全民的。今天我們知道,老祖宗留下來這個要周遍全世界,整個地球上的人都有分。所以決定不能破壞,破壞的罪過太重太重了,真的是阿鼻地獄。祖宗留下來的確實都是經典,經史子集都是經典,都不是普通的典籍,跟宗教裡面的典籍我們要等量齊觀。信仰宗教的人對經典尊重,我們希望對中國古聖先賢留下來的,就像宗教經典一樣珍重它,一樣尊敬它,認真努力來學習。學習要用真誠心,要用恭敬心。印祖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說得一點都不錯,沒有恭敬心,佛菩薩來教你也得不到利益,所以學習的態度要具足。如果禀性能真正像海賢老和尚一樣,老實、聽話、真干,沒有一個不成就。海賢和尚生在我們這個時代,這是非常時期,是個動亂的時代,這個動亂史無前例,他走了。今天我們處的這個世間,跟他老人家在世(三年前),動亂的頻率又上升了,沒有減少。想到為古聖繼絕學,這個使命就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不要客氣,真正把它接受過來,把它扛起來,我們真干。沒有人願意做,我們來做,做人家不願意做的工作,好事情,祖宗加持我們,諸佛菩薩、一切善神都保佑我們,我們有這個信心。好,細講,要細講。
資料摘自: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二八集) 2015/2/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