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一再教給我們,隨緣而不攀緣,你就想到它有道理了。為什麼?我們要修心,攀緣是修心的障礙,隨緣是事事無礙,攀緣是事事有礙。學佛的人不能沒有願,要有大願;學佛的人,不能有心。譬如我們真正有度眾生的大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確實有這個大願,這個願是念念不失的,但是不能有這個心,「我要趕緊度眾生,這個眾生好可憐,我要趕快去幫他」,動這個念頭是錯誤的,不能有這個心,這個心是妄念。你所發的大願,願心,那是真心,從真心裡頭生的。發這個願的時候,因緣成熟了,成熟是什麼?一定要度他,你不度他就與你的本願相違背。因緣沒有成熟,你硬要去度他,那就是障礙你自己的修行,障礙你的性修。
所以龐居士說,「好事不如無事」。他老人家這個示現不得了,那是菩薩再來的,他是一家都成道的。這是個在家學佛的,他自己、他的太太跟他的女兒,一家都成道。他自己預知時至准備往生了,他的女兒叫他等一等,等一下,結果女兒先往生了。這個小的真調皮,她要我給她料理後事,所以他又耽誤了七天,把她後事料理完之後自己才走,各個本事都不得了,說走就走。他家裡是很富有的,他把他家裡金銀財寶裝在船上,把船劃到江中,在湖南湘江,劃到江當中去,把這個船打個洞,沉下去了。別人就問他:你把這個錢丟了,太可惜,做點好事多好!他就告訴他:「好事不如無事」。以後過日子靠什麼?編草鞋賣,每天編幾雙賣掉,買一點米回家煮飯吃,什麼都沒有,干干淨淨,舒服極了,打草鞋過日子,所有金銀財寶丟到江裡,不要了,好事不如無事!
所以諸位曉得,修行人是以無事為最高,萬萬不能去找事,找事就是攀緣。為什麼?因為我們自己淨業沒成就,所以不能找事。自己真正成就了,佛菩薩再來,佛菩薩也不找事。我們講《阿彌陀經》,最崇敬的蓮池大師,我們講堂是以蓮池大師《疏鈔》為主,《疏鈔》剛剛講完,我們講《要解》,《要解》講完,我們再講《疏鈔》。
蓮池大師的道場是大叢林,怎麼來的?不是向人化緣來的,他老人家也是「好事不如無事」,他在雲棲山看到這個地方風景很美,自己搭個小茅蓬在那裡修行,也沒有人知道。他也不到處通知人,到以後被人發現了,這個法師很有學問、很有道行,於是人家知道的時候就去親近他,他們再搭個茅蓬,以後茅蓬愈搭愈多,人愈來愈多,才有些施主大家發心給他蓋大殿、蓋寮房,這麼成就的。他自己從來沒有動一個念頭,隨緣成了一個叢林。到以後住上幾百人、幾千人,隨緣而來的,沒有到外面打著旗號去招生、去找人,沒有,隨緣成就的。這樣子他自始至終,他心清淨的。即使到晚年,他叢林那麼多大眾,他心還是清淨的,絕不被外境所擾。像這些地方我們應當要學習,無論在家出家,出家應當學蓮池大師,在家應當學龐居士,真正有道心,真正成就的人。
弘法利生也是隨緣,我們是盡心盡力在做,有這個機緣,今天講機會,有這個機會就做,沒有這個機會不去找,這樣才能夠保持我們的清淨心。清淨心裡面生智慧,智慧觀察這個世間一切因緣果報,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但眼前,過去未來都看得清清楚楚。你的心一亂,不要說過去未來不知道,眼前的事情都一塌糊塗,清淨心要緊!
阿彌陀經要解 (第三十五集) 198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4-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