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地,看到遍地飄舞的經幡、藏民手中的轉經筒,看到布達拉宮前一次次匍匐在地的人們,看到佛菩薩像前無數盞點燃的酥油燈,還有繞塔,人們會自動排成一隊,順時針方向圍著一座塔轉圈……這些情景使得那些對佛教不大了解的人都難免會有一個疑問,以這些有形有相的東西來供養、崇拜,難道不是迷信嗎?
在《僧侶與哲學家》這本書中,身為哲學家的父親本著西方完全理性主義的精神問出家的兒子:“看起來這反而像是最低等的、最差勁的一種祈禱。我無法理解像佛教這麼含蓄的教義怎麼可能鼓勵這種信念!”
我喜歡這本書的一個原因在於作為主要提問人的父親問出的很多問題是我也一直存疑,也想知道答案的。
作為還不太資深的佛教徒,我理解大禮拜的意義在於降服自身的傲慢,它同時也代表皈依,但與其說是皈依外在的佛法僧不如說皈依的是我們內在的覺、正、淨,當我們一次又一次五體投地,我們不僅在禮敬喚醒了我們、成就了我們的三寶,我們也在禮敬自己本來的佛性。
我也理解供燈的含義,燈,象征了光明和覺悟,能將無始劫來的壓迫著我們的無明驅趕,能帶給我們覺醒的溫暖和快樂,當我們在佛菩薩像前點燃一盞燈,我們祈願自己能成為明燈,照亮眾生的路,祈願所有生命的覺悟。
但是,那些風中飄揚的經幡和轉經筒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迫不及待來讀這位出家僧侶的解答,順便說一句,這位僧侶的第一位老師是康居仁波切,在仁波切離世後整整十二年時間一直陪伴在頂果欽哲仁波切身邊,受他的直接教導,他的另外一位根本上師是敦珠法王。這三個當今藏傳佛教如太陽般光明璀璨的人物保證了他帶給我們的是無缪的回答,是無上甚深微妙法。
他的回答如下:
“其實這種習俗一點都不迷信,這只是反映佛教有各種豐富的方式,來提醒我們要一直保持對心的覺察性。在佛教中,四種自然元素都被用來提醒我們:風所吹動的經文旗、油燈的火、通過上升的熱氣轉動法輪、刻上咒語的石頭以及推動水動式法輪的溪流。這麼一來,我們所作所為,自然界的每一種元素,我們視線之內的一切,都可以刺激我們從內在祈禱,激勵我們的利他念頭。
當一個西藏人將印著經文的旗子掛起來,他想的是:‘無論吹過這些祈禱文的風吹向哪兒,願它所碰觸到的所有眾生,能從他們的痛苦中或痛苦的因中得到解脫;願他們能經驗快樂以及快樂的因’。如此,他再次許下菩薩的誓言……”
“我們運用一切外在的事物做支持,讓所見到的一切,所聽到的一切,都能帶領我們的心回復到這種利他的態度上,並且讓自己反省。於是大自然本身變成一大本經文,任何東西都能激勵我們走向心靈道路。這其實是一個非常人性的方式,讓我們不要忘記佛陀的教義。”
這個回答讓我非常感動,怎樣的智慧和慈悲才會達成這樣的善巧方便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所見所聞的一切都可以用來提醒我們反觀自心和利益他人。我又多麼幸運,可以接觸到這麼偉大的教義。
那麼,又怎麼解釋那麼多人連續好幾個小時在那裡繞著佛塔游行?他們是在以走路的方式健身嗎?那為什麼不到森林公園裡面去?為什麼還一定要順時針?
答案是佛教將我們日常生活中只是機械地、缺乏深意的一切都轉化成了修行。
“通常走路只不過是為了盡快到達某處,吃飯只是為了填飽肚皮,工作只是為了盡力去生產等等。但是,如果我們居住在一個一切活動都蘊含著心靈生活的社會中,最一般的行為也都會有意義。好比說,走路時,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在走向證悟;點一把火,我們心中許願,希望所有眾生的負面情緒就此被消滅;……佛塔象征著佛陀的心。因為身體的右邊被視為榮耀的位置,他們繞塔的時候一直讓佛塔在他們右手邊的位置,以示對佛和他教義的尊敬。換句話說,就是順時針繞轉。而他們邊走,心邊轉向佛陀和他所教導的一切。”
當我們了解到這一點,下次見到佛塔便一定會去繞幾圈吧,邊繞邊提醒自己去反省和從事利他的事業。
想到在佛教最富麗堂皇的經典《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曾讀到過的一段,重讀並抄錄:
“菩薩進屋時,願有情皆得入解脫城;菩薩睡時,願有情皆得如來法身;菩薩夢時,願諸法證如夢,菩薩系腰帶時,願有情皆接上善緣;坐墊時,願得金剛座;生火時,願燒盡惑薪;熾燃時,願起燃智慧火;飲時願得智慧甘露;食時願得禅定食;外出時願自輪回城中解脫;下梯時願為有情入輪回;開門時願開解脫城門;關門時願閉惡趣門;入道時願入聖道;上行時願有情能得善趣樂;下行時願有情斷除三惡趣;起足時願從輪回中拔出;下足時願為利有情而落惡趣;見裝飾時願得一切相好;見無飾者願守頭陀行;見滿器願功德圓滿;見空器願離垢而空;見生喜時願於法生喜心……”
每天我們都要洗臉刷牙、吃喝拉撒、開門關門、舉足下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從來不知道這平凡得無法再平凡的生活其實可以非常有意義。只要我們有心、用心,就會發現,佛陀時時處處都在為我們轉動他的法輪。
這是最偉大最慈悲最智慧的教法,這是令人隨喜贊歎,令人發意追隨的菩薩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