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2011年百日共修開示聞法方式(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11年百日共修開示 聞法方式(二)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我們還要學習聞法方式。無論是聞法,還是修法的時候,心態非常重要。昨天講“只隨善惡意大小,不隨善惡像大小”,主要是隨意念,隨心態,不隨外在的形象。昨天講了,在一般的情況下會有三種心態:一個是無記的狀態,另一個是惡念,還有一個是善念。

這三種心態會產生三種結果。若是無記的狀態,連善根的種子都很難播下,根本沒有意義。若是有惡念,雖然在表面上、形式上學佛、修行、做善事,但實際上是造業,將來要感受惡趣的痛苦。我們不能有這兩種心態。我們聞法、修法的時候,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斷除這兩種心態,以正確的發心與動機,來聞法、學法、修法。

學佛修行有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三種發心。我們聞法、修法不能為了暫時的利益,不能為了世間的福報,否則就成為了下士道的發心。這種心態是最下等、最下劣、最差的。我們做為大乘行者,都是大圓滿法的法器,不應該有這樣的發心與動機。另一個是,學佛修行是為了自己能從六道輪回中獲得解脫,這是中等根基,也是中士道的發心。以這種發心修行,福德資糧、智慧資糧、斷證功德都不會圓滿,以後還要重新進入大乘妙道,重新學修,最後才能證得無上正等覺的果位。

所以我們不應該為了自己的解脫而聞思修行,不應該求聲聞、緣覺這樣小羅漢的果位,因為這個結果不究竟、不圓滿。我們做為大乘行者,做為大圓滿法行者,應該以上士道的發心,為眾生求佛果,為度化眾生修成佛果。為什麼呢?因為自己在沒有解脫、沒有成佛之前,不能真正地度化眾生、利益眾生。要度化眾生、利益眾生,首先自己要到達彼岸,要圓滿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要證得佛果。你證得佛果了,才有輾轉法輪的能力;你輾轉法輪了,才有自己的教法;你有自己的教法了,才能真正地利益眾生、度化眾生。之前都是給別的佛打工,沒有自己的事業,沒有自己的教法。

幫別的佛傳法,替別的佛弘揚教法,也能幫助、利益一些眾生,但這還是別人的教法,不是自己的教法。你成佛以後,輾轉法輪了,才有自己的教法。這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都來幫你弘揚你的教法,替你弘揚你的教法,這個時候你才有自己的事業。所以,為了度化眾生要修持成佛,這種發心、這種動機叫願菩提心。發誓發願為了成佛要聞思修行,要修持六般若密多這些菩薩的學處,這種決心叫行菩提心。願、行菩提心是我們在聞法、修法的時候,應該具有的心態與發心。如果連這樣的發心與心態都沒有的話,你根本算不上大乘行者,根本談不上修大乘佛法,這是最基本的。

還有一個是廣大方便秘密真言之發心,就是五種圓滿——將一切觀為清淨圓滿。這是大乘密法裡,金剛乘裡講的基本的發心。剛才的發心是一般大乘教法裡講的,現在的這個發心是密乘、金剛乘裡講的發心。五種圓滿:住處圓滿、本師圓滿、眷屬圓滿、法圓滿、時間圓滿。一切以及所有的緣法,顯現上的這些東西,都是清淨的、圓滿的;都視為清淨,視為圓滿。以這樣的心態來聞法,以這樣的心態去修法,是一種最究竟的發心與動機。昨天已經仔細地給大家講了,今天主要講行為。

聞法、修法的時候,行為也很重要。若是以不恭敬、不如法的行為來聞法、修法,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會有罪過。行為有所斷和應取之行為。所斷之行為:就是聞法、修法的時候,應該斷除的行為;應取之行為:就是我們聞法、修法的時候,應該具有的行為。

第一、所斷之行為。有三種:一、三過患;二、六垢;三、五不持。

一、三過患。

第一個過患,耳不注如覆器之過。聞法的時候要恭敬谛聽。我等大師釋伽牟尼佛當時在印度傳法的時候,也是先說恭敬谛聽,若是沒有恭敬心,若是做不到專注谛聽,就不具備聞法的條件。為什麼?你們看看大藏經裡每一個經文的開頭,都有這樣的語句:恭敬谛聽。若是沒有恭敬心,若是不專注,到這裡來聞法也沒有意義;我講這些道理、佛理也沒有意義。所以恭敬谛聽的前提是有恭敬心。

佛法和其它的學問不同,佛法是從恭敬心中求來的,是從恭敬心中得來的。沒有恭敬心不能求法,沒有恭敬心不會得到正法。現在很多人都把佛法當做一種學問來學習、研究,這樣對有些人來說,佛法就是一種學問,只能增長知識,不是一種解脫、成佛的方法,不能生起智慧。有的人想:“有的人沒有皈依,不是很相信三世因果,也不是很相信六道輪回,他也在學而且也在講,我可以跟他一樣吧?”你是不是希求解脫,希求成佛?若是你沒有目標,不想解脫成佛,你可以學習、研究這些,但是不會得到太大的利益。若是你為了解脫成佛,就不能這樣。

必須要相信輪回、相信因果,對佛、法、善知識有信心、有恭敬心,才能領悟佛法,才能生起智慧。如果對三寶沒有信心,對因果沒有信心,不相信三寶、不相信因果,把佛法當作一般的學問來研究、學習,即使你再精進、再努力,也不能解脫,不能成佛。因為這樣只能增長知識,不能生起智慧。

沒有智慧斷不了煩惱,沒有智慧斷不了習氣。現在有學問的人有很多,有知識的人也有很多。很多人講起佛理的時候都滔滔不絕的,但是他們在生活中、工作中,煩惱依舊,習氣依舊,沒有一點點的改變。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信心,沒有恭敬心,所以沒有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雖然學習了、研究了,但是沒有得到佛法的功德和加持,所以對治不了煩惱,對治不了習氣。這樣的人不可能有何改變。

聞法、修法時應該有恭敬心,專注、用心谛聽。什麼叫專注用心谛聽?就像野獸聽琵琶的聲音一般。有種野獸特別愛聽琵琶的聲音,這個時候,身邊有人向他射毒箭,他也覺察不到。以前很多獵人就是用彈奏一些好聽的樂曲這種方法,讓一些野獸專注,然後找機會射殺它們。

我們在修行的時候,身邊有再大的聲音,發生再大的事情也應該專注,不應該東張西望。你們現在,聞法、修法的時候,有一點點聲音就東望西望;發生一點點事情,就開始動搖。不能這樣。真正專注用心谛聽的時候,身邊發生了一些事情,你是發現不了、聽不到,也感覺不到的,就這麼不可想象的。

以前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天捨利子和目犍連二人,在入定的時候,印度一個很有勢力的國王跟他們兩個講了很多事情,但是過後兩位尊者說:他們兩人入定了,心太專注了,所以一句也沒有聽到。國王覺得不可能,我們離得非常近,我說話的聲音也很大,他們的耳根也沒有問題,怎麼能聽不到呢?最後佛祖說:我有一種辦法讓你明白這件事情,問國王是否願意做。國王說願意做。佛祖說,你肯定有判死刑的犯人,你讓他端著滿滿的一碗油,然後在街上轉一圈,告訴他,如果溢出來一滴油,就要砍頭。若是沒有溢出來,就可以免除死罪。

然後讓國王在路邊准備一些歌舞,對他講一些話。過後再問一問他看見什麼、聽見什麼了,你就知道原因了。國王照辦了,過後問那個死囚,都說他什麼也沒看見、也沒聽見。因為那個時候,對死刑犯來說,是非常關鍵又重大的時刻,他的心太專注了。路邊有很多唱歌跳舞的及一些好的景象,他都沒看見、沒聽到。國王也給他講了很多,他也都沒聽到。這時,國王才明白,心專注以後就是這樣的。

所以,若是耳不專注,給你講再多的佛理也沒用,猶如往覆口的容器裡灌東西一樣,根本不能灌進去。若是你沒有恭敬谛聽,沒有專注就是這樣。給你講再多的佛理,再深奧的佛理,對你來說一點用處都沒有,一點都進不去。現在很多人聽講座,聽開示,聽光盤都成了耳旁風。一下課,法會一結束,一句也沒聽懂,一句也沒記住。你們看書也是,速度特別快,嘩啦啦地看,走馬觀花地看。一問看沒,都說看了。一問看完沒,都說看完了。實際上既沒看懂也沒記住。這樣心不在焉地學修,什麼也學不到。

聞法期間,不論聽開示,還是看書,一定要反復地聽、反復地看;用心來聽,用心來看。你聽過的,看過的,快要結束的時候,應該做個總結。這樣的話,接下來思維的時候,就好思維了。聽是聽了,看是看了,沒有做總結,一旦要思維、觀修的時候,腦子裡什麼也沒有,心裡什麼也沒有,再去翻書再去看,就來不及了。你們就是不會聽,也不會看書。

現在的孩子、學生學習的時候就是這樣,最終什麼也沒學到,什麼也沒明白,不能這樣。聞法的時候,一定要恭敬谛聽,一定要用心、用心、再用心。

第二個過患,意不持如漏器之過。也聽了、看了,但是沒有記住,沒有存在心裡,沒有銘記在心裡。這個就像往漏著的容器裡灌東西一樣,存不住,裝不住,都會淌出去。這些都要銘記在心裡啊!剛才講的,若是每一句話,每一個偈頌都能記住是不可能的。你們現在有些人就這樣,想要把每一句話,每一個偈頌都要背下來、記下來,不可能的。應該抓重點,最終自己應該做個總結,這樣記下來,就容易記住了。講法、寫作都應該有個重點,然後抓重點就行了,這樣就容易記住了。記住了以後,再去思維、觀修就容易了。

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思維,不願意觀修,為什麼呢?因為沒有記住,腦子裡沒有東西,怎樣思維啊?今天也是,大家都進屋上座了,極少數人還是在外面東逛西逛,有些人就是這樣,腦子裡沒東西、不會思維、觀修。如理如法地聞法,然後實修的時候就容易了。沒有足夠的聞思,怎麼觀修、實修?我經常強調次第,次第很重要。聞思修也有次第。

每天講解的內容、開示的內容,我們都要聞思修。聽聞、思維、觀修,這個是有程序、有次第的。先要如理如法地聽聞,然後再如理如法的思維,最後再如理如法地觀修。如果沒有基礎的話,什麼都難。現在很多人都想修般若空性智慧,但始終都生不起來智慧;想修願行菩提心,但始終都發不出來菩提心。為什麼?因為沒有出離心的基礎。很多人都沒有找到根本的原因。現在我們要打坐、觀修,很多人坐不住,靜不下心來,每天觀修的學業完不成,為什麼?因為沒有基礎。前面的聽聞和思維都不如法,聞思不夠。雖然身在聞法的行列中,但是心不在聞法的行列中。這樣心不在焉的聞法是不如法的。沒有聽聞,哪來的思維?沒有思維,哪來的修行?

第三個過患,雜煩惱(摻雜煩惱的意思)如毒器之過。聞法、修法的時候,以及做其他善事的時候,摻雜著貪心、嗔恨、嫉妒、傲慢等等煩惱,心是外散的。

貪心:貪名譽、貪名聲、貪財物。你聞法、學法,不能為了這些。有些人總想:“我要學很多內容,將來要講經說法,要有名氣,就會得到很多很多錢財!”聞法修法的目的不純正。有的同修對你的態度不太好了,看你不順眼了,不小心碰到你的東西了,坐你的位置了,就心存嗔恨,嗔恨同修道友。

一般的具德上師都是這樣,會直接指出你的不足、毛病和缺點。這是一種調伏的方法,也是最佳的修行竅訣,但是你智慧不夠。其實我們的敵人、仇人,才是真正幫助我們,利益我們的人。因為這些敵人、仇人,包括這些鬼神惡魔,他們能看出來我們的毛病和缺點,因為他們只會看我們的毛病和缺點,不會看我們的優點和功德。第一個他能看出來,第二個他肯說、敢說這些。他不顧你的感情,不顧你的心態,他會說你的缺點,會抓你的弱點,甚至會傷害你!他才是你真正的善知識,他才是真正幫助你、利益你的人。他能指出你的毛病,能消除你的業障,但是你接受不了。

你的親人和朋友就不會這樣了。第一個,他們很難看出來你的缺點和毛病;第二個,即使看出來了他們也不敢說。他們捨不得說你,因為他們太喜歡你了、太愛你了,說了怕得罪你、傷害你,讓你傷心。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只會看你的優點和功德,不會看你的缺點和毛病。那唯一的就是善知識了,

第一個,善知識能看出來你的毛病和缺點,第二個,他能指出你的毛病和缺點。他不是你的敵人和仇人,也不是你親人和朋友,他是你的善知識。如果他看不出來你的毛病,覺察不到你的缺點,那他就不適合當你的善知識。若是他和你的朋友親屬一樣,不肯說、不敢說、不捨得說你,那他就不是合格的善知識。

適當的時候必須要說,以此對治你的缺點、毛病,幫你消除業障。這才是合格的上師、善知識。

以前很多具德的上師,他們是怎樣攝受弟子的;很多的皈依弟子,是怎樣依止上師的?你們都學學、看看。但現在我們的修行不夠、智慧不夠,都是顛倒的,都願意看裝模作樣,都願意聽花言巧語,不願意接受這種教育,不願意接受這種攝受。

現在不管是在聞法的時候,還是在修法的時候,上師善知識有時也許說重了,心裡就不高興甚至記恨了。以這種嗔恨的態度來聞法、修法,也是摻雜煩惱。還有依止上師善知識的時候,首先必須要把自己放在最低處,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你才有提升的機會,你才有出息。不能功高傲慢,傲慢的鐵球粘不上功德水。

無論上師的學問高低,無論上師的智慧髙低,都不能有功高傲慢之心。取得修行的成就不是靠學問,不是靠權力和勢力,而是靠信心。你們看看那洛巴依止帝諾巴的時候,最後是怎麼開悟的!華智仁波切依止多欽欽哲仁波切的時侯,是怎麼開悟的?

曾經在印度佛法最興盛的時候,那洛巴是爛陀寺守侯南門、精通三藏的班智達,手下有成千上萬的弟子,也有一些小小的神通。最後智慧空行母告訴他,你精通的是詞句,不是真正的意義,你還要依止上師,與你宿世有緣的上師是帝洛巴,現在在南方的某個地方,你應該去找他。那洛巴立即放下了一切俗事,包括弘法事業,按照智慧空行母說的去找帝洛巴。

到了那個地方,根本找不到叫帝洛巴的上師。後來他就問,有沒有叫帝洛巴的人,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一個人說,在河邊有個釣魚的乞丐叫帝洛巴,那洛巴就去見帝洛巴。

這個時候,上師帝洛巴給他示現的是一個漁夫,在那邊烤魚吃。那若巴根基、智慧也挺高。雖然他的上師給他示現的是這樣的一種形象,但是他也認出來了。然後他跪在上師面前,請求上師收他為弟子。當時帝洛巴不同意:我根本不是你說的那個人,怎麼攝受你?但是那洛巴跪著不起來。最後帝洛巴就默許了。帝洛巴在攝受那若巴的時候,沒有給他講太多的道理。而是讓他斷煩惱,尤其是斷除所知障和習氣障。他是個很大的一個善知識,煩惱不會太多,但是他所知障重,特別執著善事,為了讓他超出這種對善的執著,帝洛巴讓他偷東西,讓他打人、罵人,就是為了破除他這種習氣與執著。

那若巴最終是怎麼成就、開悟的?那洛巴是個非常聽話的弟子,有一天他根本沒有犯錯誤,但是帝洛巴就在那邊無故、拼命地發火,然後還跑過來,要收拾那若巴,但是卻沒有什麼別的東西,就用鞋底使勁打那若巴的額頭,那若巴就昏過去了。當他從昏迷中醒過來的時候,他已經開悟了,已經跟上師無二無別了。

華智仁波切的根本上師是無畏如來芽,後來他又依止了欽哲益西多吉仁波切。華智仁波切依止欽哲益西多吉的時候,也是經常被上師說,被上師打。有一次他的上師在門外面喊他:“有膽子出來!”華智仁波切出來了以後,上師拽著他的頭發准備打他。這時他聞到一股酒味,暗想:怎麼喝酒呢?還喝得醉醺醺的,難道不知道飲酒違背佛陀教言嗎?正在這樣分別時,上師將他打倒在地,一邊朝他臉上唾口水,一邊用小手指指著他罵道:“你們這些尋思者,竟生起如此惡分別念,真像老狗一樣。”他立即醒悟過來,於是將自心安住,頓時一切不清淨分別念全部斷盡,早在如來芽上師前所獲得的,像黎明般的證悟此時因“老狗”的名字變得像日出一般清澈了然。華智仁波切後來說過,‘老狗'是欽哲上師賜予自己的密名。所以他的許多著作都以“老狗”署名。

我們看,在這樣的狀態下,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開悟。但是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白這些,就是相續還沒有成熟。上師說了幾句,師父說了幾句,心裡就不高興了,甚至生嗔恨心了。如果你那樣功高傲慢,什麼也聽不進去,什麼也接受不了,就不是法器。這種傲慢的人,有傲氣的人,實際上什麼功德都沒有。

我以前給大家講過,傲慢心有兩個特點,第一覺察不出自己的缺點和毛病;第二看不出他人的優點和功德。覺察不出自己的缺點和毛病,就永遠也改正不了自己的缺點和毛病。看不到他人的優點和功德,就永遠也學不到他人的優點和功德。這樣的人是不會有進步的。一個人要進步,素質、修養、境界要提高,就要改正自己的缺點和毛病,就要學習他人的優點和功德,這樣才能進步,才能發展,才能提高。所以,做為修行人,任何時候都要把自己放在最低處,多看自己的缺點和毛病,多看對方的優點和功德,這樣很快就能圓滿。

傲慢和嫉妒是摻雜的煩惱,是毒。有時上師表揚了學修好的人,贊歎了一些管理人員,心裡就嫉妒了。有的人法器用得好,有的人手印打得好,有的人考試考得好,有的人修法修得好,就開始心存嫉妒了。這些煩惱本身就是愚癡,這樣的人永遠處在愚癡的狀態中。雖然你聽懂了,也記住了,但摻雜了煩惱,就像一個有毒的容器,即使裡面裝滿了好吃的食品,但是也不能食用,否則就會喪失自己的性命。

同樣,表面上再精進、再精通佛理,若是裡面摻雜貪嗔癡慢疑等等煩惱,也就是佛法裡面摻雜煩惱的毒,就會斷送自己的慧命,會喪失自己的解脫之命。

我們剛才不小心喝毒藥了,生命不能挽救了,這個對我們的危害不是很大。為什麼呢?因為你喝毒藥了,也就是幾十分鐘、幾個小時的痛苦,也只能失去一條生命。而你聞法的時候摻雜煩惱,會斷送慧命,會喪失自己的解脫之命,這樣你要永遠六道輪回,要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要失去不計其數的生命。所以,心態很重要啊!

你聞思和修行的時間短或次數少也可以,就是不要摻雜煩惱。否則危害會非常大。所以一定要端正身心,調整心態。現在我們還沒有生起真正的智慧,做不到徹底斷掉煩惱,但是要盡量做到不要摻雜煩惱。我們一定要克服這個缺點,降伏這種煩惱,最起碼聞法、修法的時候,不要讓它生起來,不要讓它浮現在我們的心境裡。

今天講的這些行為,也是和“心”有關系的。主要還是“心”。覆器之過、漏器之過和毒器之過,都是過患。但是這個“毒器之過”更為嚴重,大家要注意。

今天我們講聞法、修法的方式,包括我們做任何善事的時候,都要有這樣清淨的發心,這樣清淨的行為,才會產生清淨的結果,才會取得好的成就。否則,表面上再精進,形式上再如法,實際上都是造業。年美達波仁波切說:不如法修行,正法反成惡趣因。現在很多人說:“佛、上師、善知識們都這樣講,念佛、念金剛薩垛百字明消業,業消了就好了;多積功德、多做善事,就好、就順利了。”都當真了,然後就猛力地念。還想:“我念金剛薩垛百字明,把業統統地消掉,我的病要好起來,家要平安起來,工作要順利起來,孩子的學業要有成就。”不僅念,還跑到廟裡上高香,花了一千甚至幾千塊錢,祈求發財、中獎。然後回去買彩票,或者做生意。過了三四天、一周、半個月,卻沒有反應,一切都是老樣子。病也沒好,家也沒平安,業障好像也沒消,工作也不太順利,買了很多彩票也沒中獎,就開始懷疑、埋怨了:“不是說念佛就好了嗎?不是說念百字明業障就消了嗎?不是說上香拜佛就都好了嗎?沒有啊!”懷疑,甚至埋怨佛、埋怨上師、善知識。

沒有明白佛理,心不到位,只是在表面上、形式上做,就是這種結果。念佛要如理如法;修持正法、修持金剛薩垛百字明要如理如法;上香、拜佛也要如理如法,這樣才能受益。念阿彌陀佛,要清淨、平等、自在、隨緣地念,你做到沒有?你身口意清淨了嗎?你平等了嗎?有自在、隨緣、念佛嗎?沒有!你心裡不清淨,存有貪心;你沒有隨緣,在攀緣;那你就是不如法地念佛。不如法地念佛,就是念魔;雖然嘴上念的是佛,但心裡念的是魔,你念魔了!

修除障法,最起碼也要具足四種對治力;燒香拜佛,最好要有三輪體空的見解;起碼也應該誠心誠意、一心一意,不能有妄想、分別。你看,你做的都不如法。“不如法修行正法反成惡趣因”。這句話正好符合你了,這種果報正好落在你的身上了。

病還好呢,沒嚴重就不錯了,沒造業就不錯了。如理如法才能受益,沒有受益是你自己的問題,不是法的問題。所以大家都要明白聞法或修法的時候,甚至去做其它善事的時候,一定要調整心態。

昨天講發心,今天講行為,今天講了所斷行為之三種過患。還有“五不持”,明天再接著講。今天就講到這裡,最後大家共同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達真堪布:沙漏
下一篇:網絡游戲殺人是否有罪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