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車匿還宮
《莊嚴經》雲:是時車匿牽其白馬,並贲璎珞諸莊嚴具,將入王宮,其馬嘶聲,聞於宮內,摩诃波(門+者)波提及耶輸陀羅,並彩女,皆來聚集,共相謂言:“將非太子,回還宮耶?”車匿入宮門已,姨母及妃,並諸彩女,惟見車匿,不見太子,同時啼哭,即問:“太子今在何處,汝獨回歸?”車匿還言:“太子棄捨五欲,為求道故,在彼山林,著壞色衣,剃除須發。”姨母聞已,放聲大哭,丙車匿言:“我今保負於汝,取我聖子,阖家彼山林?猛獸毒蟲,甚可畏怖。而今獨往,將何所依?”車匿言:“太子付我白馬及諸寶具,令我速還。太子囑我,汝到宮時,拜上姨母,殷勤勸谕,莫生憂念。住此不久,得成正我,還當相見。”耶輸陀羅責車匿言:“汝今何故損害於我?”車匿答言:“但以諸天神力,使官守衛之。人鹹皆熟睡,無所覺知。太子出宮,如日升天,放大光明,諸天捧承馬足而去,非干車匿事也。”
三十七、诘問林仙
《因果經》上說:當時太子來到跋伽仙人苦行林中,林間鳥獸一見太子,皆矚目不瞬。跋伽仙人遙見太子,以為天神,即領徒眾前來迎接,請太子上坐。太子觀察這些仙人修行的方法:有以草為衣的,有以樹皮樹葉遮體的;有專食草木花果的,有一日一食的,也有兩日一食或三日一食的;有的專事水火,有的奉祀日月;有的翹足獨立,有的倒臥於糞穢之中或荊棘之上,也有橫臥於水火之鄰側的。種種苦行不一,稀奇古怪。
太子問跋伽仙人:“你們修此苦行,究竟為了什麼?”仙人說:“為了希望生天。”太子說:“天上雖樂,福盡則墮,依然輪回六道,終歸是苦。你今修此苦因,以求苦報,實在不值得。”諸仙人不解,提出許多疑問請教太子,如是言語往復,直至日暮,太子只得在彼林中停留一宿。
天明,太子心中道:我今學道,為斷苦本。此諸仙人雖修苦行,皆非真正解脫之道。即辭別仙人而去。有一仙人善知相法,對眾人說:“這位仁者,諸相具足,決非等閒,將來必定成就一切種智,為天人師。”仙人言罷,上來對太子說:“我們所修法門不同,不敢相留。仁者此去,可向北行,有二大仙,名阿羅邏、迦蘭,仁者可與之談論。但我看仁者亦當不必住於彼處。”
於是太子即便北行。諸仙人見太子離去,合掌相送,心中有說不出的惆怅,一直看不見太子的身影了,才各自默默而還。
三十八、勸請回宮
《因果經》上說:當時淨飯王得知太子消息,立即派遣王師隨同大臣,趕到跋伽仙人苦行林中,向仙人問說:“太子出家學道,路經此林,諸大仙可曾見否?”仙人答說:“前日有一童子,面貌端正,相好具足,來入此林,曾與我等議論;鄙薄我等所修之道,離此北行,詣阿羅邏、迦蘭仙人處。”
王師聞已,急速往阿羅邏、迦蘭仙人所,果於中途,見太子在樹下端坐思惟,即便下馬作禮問訊,對太子說:“大王久知太子立志出家,此意難回。然大王對於太子恩愛情深,一旦分離,憂傷苦惱不已!願請太子回駕,還返宮中。太子有心學道,當為太子別置靜室,使太子不致廢棄道業。這樣豈不兩全其美,何必獨居山林?”
太子答說:“我豈不知恩愛情深。但畏生老病死之苦,為斷除故,是以來此。設令世間恩愛不必分離,又無生老病死諸苦,我又何必出家!我今學道,為求解脫此諸苦,終不返回。”
這時,王師及大臣們因奉國王命來請太子,而不能使太子回心轉意,心中十分著急,徘徊路側,不能自反,遂互相商議道:我等既奉王使命,而無力效;如今空歸,何以向大王交待?唯一辦法,就是在我們當中,選出具有聰明智慧、慈心柔和、秉性忠直的五人,留下守護服侍太子,密令伺察,觀其進止。於是,大家共同選舉憍陳如等五人。五人表示願意執行這一神聖任務。這樣決定下來,王師及大臣們才辭別太子,悲泣而還。
三十九、調伏二仙
《因果經》上說:當時太子來到阿羅邏仙人住處,向仙人請教說:“生死根本,如何斷之?”
仙人答道:“欲斷生死根本,必須持戒;離諸不善法,謙卑忍辱,於空閒處修習禅定。有覺有觀得初禅;除覺觀,定生入喜心,得二禅;捨喜心,持正念,生妙樂,得三禅;除苦樂,得淨念,入捨根,得四禅,獲無想報。”
太子又問:“禅定境界達到非想非非想處,為有我呢?或是無我?若說無我,不應言非想非非想;若說有我,所謂這個‘我’是有知呢,或是無知?我若無知,則同木石;我若有知,則有攀緣;既有攀緣,就有染著;以有染著故,則非解脫。你等所修者,只不過斷了粗的煩惱,而不知微細煩惱猶存;以為到此境界即為究竟,哪知微細煩惱逐漸滋長,仍脫不了輪回。所以這不能算為到達彼岸。必須斷除我見我執,一切盡捨,才稱得上真解脫。”
眾仙人聽罷,默然無語,心自思惟:太子所說,甚為微妙,實為我等所不及。遂對太子說:“他日你若成道,願先度我。”太子說:“很好!”
於是太子為求勝法,辭別而去,漸次來到迦蘭仙人住所。經過一番論議問答,太子知迦蘭仙人所修之道亦非究竟,即便告辭前行。仙人心想著:“太子智慧,深妙奇特,如此難測!”不由得心生敬慕,合掌恭送,直待看不見了,才回到住處。
四十、六年苦行
《普曜經》上說:當時太子心中想道:“為了開化外學,使他們認識大道並非從無益苦行中得;為了訓誨諸天,使他們知道福慧莊嚴亦非僥幸輕易得來。所以,我必須以幾年時間來實踐大勤苦精進之行,示世間禍福因果。”於是,言出身隨,六年之中修習禅定,身心清淨,日食一麻一麥;威儀進止,皆與道合。無論嚴冬酷暑、暴雨狂風,太子總是巍然端坐,不動如山;無論遇到任何危難境界現前,太子始終保持諸根不亂,心不恐怖。
村落男女擔薪負草,牧馬牛羊,塵土飛揚,於面前經過,太子目不邪視,心不厭煩;樹上鵲鳥築巢,抱卵哺雛,糞污其身,太子亦不嫌棄。唯一心念道,所謂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
天龍八部見菩薩如是勤苦精進,功勳道德巍巍,無不歡喜贊歎,而來供養奉事。因此,太子六年修習苦行,感化了無數天人,也為將來成無上道、廣度眾生奠下堅固基礎。
四十一、遠饷資糧
《因果經》上說:當時太子來到伽耶山苦行林中,為求至真之道,淨心守戒,日食一麻一麥,過著極其艱苦的生活。憍陳如等五人見太子尚且如此,亦皆發心仿效,與太子一起共修苦行,不離其側;並派遣一人還宮向王師大臣匯報太子修習苦行的情形,又由王師向國王轉告上事。
國王聞悉,心大悲惱,舉體顫抖,身毛皆豎,對王師說:“太子既捨轉輪王位,以及父母眷屬恩愛之情,是我命薄福淺,不能留住太子尊貴之體。然今太子遠在深山修習苦行,教我如何放心得下!”因囑令宮人把此事轉告波阇波提及耶輸陀羅。二人聽後,又是一番傷感與痛惜。於是,國王、姨母及耶輸陀羅各辦五百車資生物品,令車匿專程送與太子作為生活用度,勿使有所缺乏。
車匿受命,即率領千乘饷車疾速而去。到了伽耶山苦行林中,見太子形容消瘦,皮骨相連,車匿心中有說不出的悲苦,因垂淚道:“大王日夜思念太子,今特遣我送來資生物品以饷太子。”太子說:“我既違父母恩愛之情,又捨國王尊貴之位,唯為求得至真之道而來於此,怎可以接受如此豐厚的供養呢?”
車匿心中想道:太子既然決意不肯接受資供,我只好另覓一人,把這許多物品運回皇宮;我留在這裡奉侍太子,不離左右。
四十二、牧女獻糜
《因果經》上說:當時太子心中想道:我於伽耶山示修苦行,日食一麻一麥,身形消瘦,有如枯木;今已六年,然猶未能解脫。可知極端苦行無益於道。不如仍依當年初見沙門之時,在閻浮樹下一心思惟,離欲寂靜,最為真正受用。然我今全身骨節雖有堅固大力,但若以此羸瘦之身而取證道果,外道們必定認為自餓是證滅度之因。所以,我今必須照常受食,然後成道度生。於是來到尼連河側,露地而坐。
這時淨居天人見林外有一牧女名難陀波羅,即來對牧女說:“今有太子在於林中,你可前往供養。”牧女聽了,滿心歡喜,即取金缽,盛滿乳糜,來到太子前,至誠頂禮後,即以乳糜獻上。
太子接受牧女所施,心中祝道:“我為成道度眾生故而受此食,當使施者豐衣足食,安樂無病,福壽增長,智慧具足。”祝願畢,即便食。從此,身體恢復光澤,氣力充沛,堪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