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就像幸福一樣,對我們是非常珍貴的東西,但卻經常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犧牲了。得知健康不在時,你是否想過,到底健康去了哪裡?它真的就是在體檢結果出來那瞬間失去的嗎?還是在更早之前就有人已經在悄悄地偷走了你的健康?
現代人,你千萬警惕啊!珍惜健康,從現在開始。
●垃圾食品新解
對於人體來說,所謂的垃圾就是人體沒法利用的東西。這些無法利用的東西有兩種來源,一種是身體無法排洩的東西,另一種是被我們放進嘴裡的垃圾食品。把垃圾食品放進嘴裡的動作就像把垃圾放進垃圾桶的動作,我們的身體也就被迫像垃圾桶一樣裝著被我們津津有味地放進嘴裡的垃圾。
其實很多食物放久了我們都會把它們當成垃圾扔掉,但奇怪的是,當它們變成另一種形式,我們卻經常不能把它們認出來,例如變成速凍水餃肉餡的豬肉,變成火腿腸的雞肉,變成果脯的蜜棗等等,我們忘記想想這個豬肉、那個雞肉在被我們吃進肚子的時候到底在貨架上、在貯物室中放了多久了。難道僅僅是因為它們利用先進的食品加工技術,如防腐技術等處理後,看起來還新鮮、吃起來沒有怪味,我們就認為那依然對我們的健康有益嗎?那些食物,已經放了很久了,但是看起來卻沒有變質,為什麼它們放那麼久都沒有變質呢?在自然界生存的各種微生物(如細菌之類的生物),具有自然界最強的分解和利用食物的能力,它們都毫無辦法。難道我們的身體擁有比細菌更強的消化利用食物的能力嗎?顯然不是,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防腐劑更是一場惡夢。
●糖帶來的浩劫
很多人好像並不喜歡糖,也不吃甜食,怎麼還會因為糖而影響健康?事實上,很少人會把一勺糖大口地放進嘴裡,去享受那種甜味所帶來的刺激。不過有不少人應該會喝咖啡,或者喝奶茶,或者吃餅干,或者吃些小零食類的。不管你是否真的喜歡糖,很遺憾地告訴你,它在我們生活中幾乎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幾乎無可避免,所以糖對於人體來說特別容易過量。我們大部分的人並沒有覺得自己攝入了過多的糖。因為糖很少是以單一形式存在,它大多以食品添加劑的形式被添加到各種食物當中,使我們在食用其他食物時已經不知不覺攝入了大量的糖。這可能是你生活中的第一個不小心,所以,假如你希望從現在開始為健康做點什麼的話,不妨好好地看看你放進嘴裡的各種食物,是否含有了過多的糖分。
●食用油:美味的陷阱
人們在使用食用油的過程中有兩個對健康非常不利的誤區,一是在烹饪過程中放的油太多,此外很大一部分家庭用的食用油對健康都不利。
和米飯一樣,今天有另一樣東西比過去任何一個時期吃得都多,那就是油。無論是在自家做菜,還是在飯店吃飯,每道菜必然是多油才能味美。
但是問題來了,當我們享受著油給我們帶來的美味時,大量的油脂也湧入了身體。人體處理這些油脂的能力還遠遠沒有進化得如此完美。身體進化的速度,遠沒有人們吃油習慣改變得那麼快。
處理過的食用油並不是因為偶然一兩次食用就會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幾乎我們每天都在攝入這些身體不需要的脂肪,積累在體內無法排出,成為威脅健康的又一禍首。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這種傷害呢?最好的做法就是從現在起,清理一下廚房和冰箱,盡量選用高質量的橄榄油或亞麻油。同時,有益的脂肪酸也可以在有機的、新鮮的、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食物中找到,像植物生的種子、生的堅果等。高質量的蛋類、肉類和魚也是很好的脂肪酸來源。但是要注意的是,這些脂肪酸很容易在高溫中被破壞,所以盡量避免用高溫來制作這些食物。
●剩飯菜惹的禍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還保持吃剩飯菜的習慣。我父母那輩人,因為年輕的時候窮過,受過苦,深知糧食的珍貴,所以他們非常珍惜每一粒糧食,因此吃剩飯菜便成了他們這代人的“優良作風”。當然,現在的年輕人也有吃剩飯菜的,當然他們吃的原因大部分已經不是處於對糧食的珍惜,而是時間太少或精力有限,通常晚餐一頓做夠明天早餐和中餐的飯菜,然後帶去上班。無論是“優良作風”也好,還是節約時間也罷,假如堅持吃剩飯菜,那麼最終只能淪落成為“垃圾桶”。
剩飯菜裡面有什麼?就營養成分來說,最多的是糖分,然後就是反式脂肪酸、少量不完全蛋白,然後就是大量亞硝酸鹽,細菌,幾乎沒有維生素和消化酶。所以你知道自己在吃什麼嗎?大部分人都知道是垃圾,不過就是很難去重視這個問題,因為這些東西吃下去之後,似乎不會馬上出現一些不良的狀況,好像也沒什麼很大的健康問題出現。除非有些飯菜剩得時間太長,人吃了會壞肚子。不過,其實身體是有信號給你的,只是你沒有注意,比如說味覺退化、體型走樣、臉色異常等,這些都是經常吃剩飯的人的基本特征。
●有一種毒物叫街邊小吃
在中國,有人的地方基本上就有小吃的存在。雖然它們也許依然美味,甚至看起來更加誘人,但是,在美味的背後,卻可能隱藏了許多危害健康的因素。
舉個烤紅薯的例子,很多小販也許不知道用廢油漆桶來烤紅薯對身體不好,煤球也不適合用來做燃料。但是他們連一份辦營業執照的成本都沒有,所以他們采用最低的成本來謀生也應該是容易理解的。烤紅薯最好用木炭作燃料,但是使用木炭的成本要比煤球貴好幾倍,他們自然便會想到用煤球。這也許與良心無關,只是很單純的從商業利益考慮。這些小販也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的這些舉動會對別人和自己的健康造成影響。
出於對最大利潤的追求,許多商販為了降低成本千方百計地尋找最廉價的食物原材料,而這些廉價的食材,往往都是劣質的,對健康有害的。例如八成以上的街邊小吃使用的油都是有問題的油,很多商販為了降低成本使用地溝油或循環使用高溫處理的油,這些劣質的油對食客的健康傷害是非常大的。地溝油含黃曲霉毒素、苯、砷和鉛等數不清的有害物質,其中,黃曲霉毒素是頭號肝髒殺手,可以導致肝癌。像麻辣燙、油條、油餅、煎餅果子等小吃都是普遍使用地溝油的,這些東西應少碰為妙。雖然還沒有見到有人因為吃這些小吃而急性中毒的報道,但是也正因為這樣,那些不法的商販才膽大妄為,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東西一時半會也吃不死人,至於以後會出什麼問題,也找不到他們頭上。當他們心安理得地數著鈔票的時候,卻在損害著別人的健康。
●有一種慢性自殺叫下館子
城市家庭的廚房幾乎快要成為一種擺設,一日三餐,很多人有兩餐不在家裡吃,即使在家裡吃也是胡亂地吃。也許是生活和工作節奏變得越來越快,人們花在做飯上的時間被擠得越來越少,很多人已經把自己的吃飯問題交給了快餐店、單位食堂、飯店等負責,不光為了圖個方便省心,而且還能隨時吃上不同風味的食物,條件差點的人在街邊找個快餐店,三五元便能對付一餐,條件好點的人則根據自己的喜好,或去中餐館或去西餐廳,或獨自一人或三三五五湊在一起,倒是也有自己的一番樂趣;有些人則出於各種應酬,穿行於各式的吃飯場所;有些人逢年過節或者是一些特別的日子,總要特意請家人或同事選個地方聚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以聯絡感情,人們對這些各式的飯店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大。
不可否認,各式的餐廳飯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非常不錯的人際交往空間。然而,對於個人健康而言,把胃交給別人負責,卻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行為。人們選擇在外就餐的同時等於將影響我們健康的重要領地交給了別人,而且是一個陌生人。到飯店吃飯,有許多環節我們都無法掌控,無論是食物材料的選擇還是烹饪過程我們都無從介入,無法評估。我們不知道端上來的香脆的松子魚是否由新鮮活魚炮制而成,無法確認美味的紅燒肘子是否添加了一些有損健康的調味料,也無法知道青菜是否洗得干淨。在一盤菜端到我們餐桌時,還有太多我們無法控制的環節可能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傷害。在媒體上、在網絡上,時不時有一些黑幕被曝出來,讓我們觸目驚心,一會兒是麻辣火鍋的口水油,一會兒是放了罂粟的貴州“酸菜魚”,一會又是放了敵敵畏的四川泡菜,各種黑幕不斷地被揭露出來,而還是有太多環節可能會出現問題,從免費茶到筷子、餐具、剔牙的牙簽,到處有可能暗藏殺機,我們無法確定免費茶是否為劣質的茶葉沖泡的,每次開飯前,好心的服務員總會為我們准備好一壺熱水還有廢液杯,讓我們可以燙燙碗筷茶杯之類的,好像是為了讓我們更放心,然而,每每這時,我們都會心裡在打鼓,到底這餐具有沒有被消毒?我們都知道,一般的細菌病毒,在紫外線下照射15分鐘,高壓高溫20分鐘左右才能被殺滅,絕不是用開水燙燙就能殺死的,所以假如碗筷沒有先消毒的話,開水燙碗筷的動作頂多也就是能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而已。然而偏偏又有媒體報道稱,有8成以上餐館的消毒設施只是一種擺設而已。
正所謂“把胃交給別人,把健康留給醫院”是很多人潇灑人生的寫照。然而,這種潇灑的生活,無疑於在打仗的時候,把自己的糧草倉庫獻給敵方的軍隊,把自己的軍火倉庫交給了敵人。這種情況,不是很像在自殺嗎?
●到處塞滿垃圾
我們幾乎是浸泡在毒素之中:我們所呼吸的空氣,喝的水,穿的衣服以及吃的食物。環境的毒素給身體施加過重的外在負擔,同時,消化不良,情緒低落又給人體增加了內部的毒素來源。
不當的食物攝取、藥物使用、生理機能紊亂、情緒低落等都會使毒素以某種形式在體內積累起來,毒素的積累營造了一個不利的環境,導致基因的異常表達,產生疾病。
停留在體內的毒素可以分為有水溶性毒素和脂溶性毒素兩種類型。我們的身體也具有一定的排毒機能,但這些機能在人體材料充足的條件下才能順利進行。人體有三大排毒器官:腎、皮膚、腸道。腎髒主要負責排洩水溶性的毒素,主要有代謝產物如尿酸、尿素等,水溶性毒素主要通過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皮膚主要負責排洩脂溶性的毒素,脂溶性毒素包括飽和脂肪酸代謝產物、激素類藥物、內毒素、細胞因子、調味品、防腐劑、農藥殘留物等,脂溶性的毒素主要通過汗液的形式排出體外,腸道可以排出兩種類型的毒素。
當排毒器官不能及時排毒時,水溶性毒素將經由血液到達人體的軟骨、滑膜和肌腱部位,毒素積累在這些部位,引發各種類型的關節炎症。如痛風的病人是尿酸在關節部位的積累造成的。脂溶性毒素經由血液轉移到淋巴系統或各個器官的黏膜,形成息肉、囊腫、腫瘤。各種腫瘤,很大程度是脂溶性毒素積累的結果。各種類型的皮膚病變如暗瘡、色斑也大部分是脂溶性毒素積累的結果。
(摘自《你可以不生病》作者 曾志鋒 花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