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證悟萬法實相的甚深智慧方斷輪回之根本!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摘錄:《善緣解脫道》

  釋論: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整理:【噶瑪噶舉中國論壇】編輯組  

證悟萬法實相的甚深智慧方斷輪回之根本!

  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不具證悟實相慧,

  縱修出離菩提心,

  亦不能斷三有根,

  故當勤證緣起法。

  如果不具備無顛倒地證悟萬法實相的甚深智慧,縱使長時間再怎麼修持、串習之前談到的出離心和菩提心,能夠長劫安住於無色界的禅定,具有無量的通慧和神變力,可是亦不能摧毀和斬斷三有輪回的究竟根本——俱生我執的耽著境,也無法成為不再投生輪回的法門或是捨棄我執。是故,想要解脫的人,應當歷經千辛萬苦地精勤致力於證悟甚深空性義理——萬法如何緣起而成之理的方法。

  此外,出離心和菩提心等等法門,之所以不能斷除三有根本,是因為輪回痛苦的究竟根源是俱生我執,而要斷除我執,需要摧毀其感知的耽著境,而以我執和其感知直接相違者來斷除,就像《中觀四百論》所說:“見境無我時,諸有種皆滅。”

  由於出離心等等和我執及其感知並非相違,因此《釋量論》說:“若謂能斷彼,未破除此境。”以及“慈等愚無違,非極治罰過。”因此,能夠斷除我執的對治法,就是現證無我的心。

  此外,由於透過證悟人無我的智慧而能斷除人我執,透過證悟法無我的智慧而能斷除蘊等法我執,因此,應該要透過「離一多」等等正因來遮除人我,進而串習了悟無我的智慧。《入中論》即說:“慧見煩惱諸過患,皆從薩迦耶見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師先破我。”《釋量論》也說:“空見得解脫,馀修即為此。”

  就如上文所提到的,雖然菩提心是證得佛果不共的因,可是就像要生出孩子,只有父親是不夠的,還需要父母兩者聚合的比喻一樣,「菩提心」也需要和三乘共同的因——證悟空性的智慧相結合。

  《喻注》中說:“例如,有了明眼人的帶領,成千上萬天生的盲人,也能抵達某個城鎮等任何想要前往的目的地。就像是這個比喻一樣,以智慧證悟空性之後而實修的話,五度才真正名符其實為『度』,才有能力抵達遍知的佛位。如同偈言說:『五度一切之功德,皆依智慧度而得。』以及『布施前導為般若,戒忍進定亦如是。』”

  如果不依靠「善能分別諸法相」的智慧來斷除執著真實的耽著境的話,就算廣大學修其它幾度,也都無法證悟無我。教導說:證悟無我的兩種智慧中,尤以證悟人無我的智慧為主。

  《大勝觀》中說:“關於如何趨入真如的次第,首先,需要思維輪回的過患而心生厭離,並且要真切地生起這種厭離心。接著,了解到如果不斷除輪回之因,輪回也不可能被斷除,進而思維:『輪回的根本到底是什麼?』透過探究輪回的根本,對於薩迦耶見或無明之所以是輪回根本的道理,由衷引起確信,進而真實不造作地生起想要斷除輪回的意樂。”

  “接著,觀見到要遣除薩迦耶見,必須憑藉生起證悟無我的智慧,因此知道需要遣除這個『我』。如果想要尋求解脫,除了透過破除有我的經證和道理而生起確信之外,別無他法。在得到我和我所毫無自性的確認見解後,串習此文,進而得證法身。”等等,論中還引用了《顯句論》做了詳盡的說明。

  如此證悟「我」無自性時,也就間接地遮遣了認為從「色」到「遍知」的五蘊等一切萬法為實有的執著。例如,馬車被燒毀的同時,車輪等等馬車的各個局部也都被燒除殆盡。《顯句論》中說:“如同馬車若燒盡,其支分亦滅而不可得一般,瑜伽行者們何時圓滿無我,彼時即悟『蘊聚之物為我所有』亦為無我。”

  要達到這樣的證悟,具備甚深智慧是很重要的。《喻注》中說:“只要舌頭碰觸到食物,立刻就能嘗到食物所有的味道,食物放勺子裡,是不會知道它的味道的。如果這個比喻,一個有智慧的人,能夠毫無困難地領悟萬法的義理,沒有智慧的話,就算恆常和法在一起,也不可能領悟法義。”

  因此,智慧非常重要。要在能讓智慧增長的因上多多努力。能讓智慧增長的因,主要就是聞、思、修三者。所以,要如法地依止具備善能如實分辨了義、不了義等德行的殊勝上師,而後聽聞甚深了義的經典,努力積資淨障,視上師與本尊無二無別地大力祈請,在中觀等經典的聽聞、思維和修持上鑽研。同時,對於未來智慧增廣的因——如針線、筆墨等物質上的布施和大乘的法布施等,多去行持是非常重要的。


 

上一篇:大願法師:人為什麼要活著
下一篇:未生冤經:佛說孝為至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