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釋迦如來應化事跡連載之十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百二十、勸友請佛

  《法句經》上說:須達長者有一親友奉事外道,平時不信佛法及諸醫術。這時得了重病,宗親至友皆來省問,並勸他請佛治病。而他卻堅執不肯,答眾人說:“我奉事天地神祗多年,一旦改志,豈不讓人笑話,說我沒有氣節。”須達對他說:“我們的老師號稱為佛,神德廣被,人天共欽,凡有緣見到佛的人,都能得福。你不妨試一試,把佛請來,聽他說經咒願,觀他言行舉止何如。你今又久病不愈,我是你的至親好友,所以才這樣殷勤勸你,無非也是期望你能蒙佛神力,賜福於你啊!”病人說:“既然你這麼說,那就拜托你代我請佛及僧。”

  須達即便請佛及僧來到這位病人家,佛放大光明,內外通徹。病人見到佛光,頓時感到心意欣然,身體輕安。佛就為病人開示說:“人生世間,有三種人不應死而死:一是有病不治;二是治而不慎;三是僑恣自用,不知進退,不識好歹,而又不聽善友勸告。所以,當一個人有病時,先要明白病因病源,然後正確地采用醫治方法,對症下藥,就可保安然無恙了。例如,病由四大不調,寒熱所致,當以醫藥治之。若是眾邪惡鬼侵襲,當須誦經持戒,便可驅除。如果平時能奉事聖賢,矜寡濟貧,德感神祗,福佑群生,以大智慧消去陰蓋,能奉行如此,現世必得平安吉祥。”

  病人聽了佛的開示,如飲甘露,遍體清涼,身安意定,所有病患當下消除。從此,所有宗親國人,無不敬奉佛法。

  一百二十一、囑兒飯佛

  《法句經》上說:有一位大長者名修羅陀,家資巨富,平生笃信奉佛,自誓常以臘月初八請佛及僧。這位長者於臨終時,猶慎重其事地付囑其子孫說:“我死之後,每年臘月初八,仍要記得請佛及僧,奉行莫廢。”

  他的兒子名比羅陀,為人忠厚老實,不善營生,久後家道漸貧,以至於家徒四壁,居無所有。這一年,臘月又到了,比羅陀無錢備辦供佛僧齋,心中好生著急,愁戚不樂。這時佛遣目連:往問比羅陀說:“你父往年自誓臘月初八要請佛及僧,現在日期快到了,不知你有什麼打算呢?”比羅陀說:“父雖亡故,言猶在耳,父親教令,不敢違之。唯願世尊,憐憫勿棄,初八中午,仍請光臨。”目連還告於佛。這一邊,比羅陀令妻子回到娘家,借貸百金錢還家辦食。

  到了初八這一天,佛與眾僧因請來到比羅陀家受供;食已咒願。比羅陀始終毫無怨悔,而且為自己能如期請佛及僧感到欣慰。

  第二天早晨,比羅陀夫婦發現一夜之間,所有庫藏中都充滿寶物,心中且喜且懼,擔心如果讓官府知道了,必來查究這些財物從何而得,那該怎麼辦呢?夫婦二人共議,應當去請問佛。佛告訴比羅陀說:“你放心吧,這些財寶你可以任意取用。因你能履行信諾,不違父教,而且你能終身奉持戒法,心懷慚愧,精勤修學聞、施、慧、道,七功德財滿足。所以,這些寶物是你福德所致,並不是因災變而有的。要知道,有智慧的人,聞道能行,不論男女,所生之處福應自然充足。”比羅陀聽佛這麼說,從此對佛更加笃信。

  一百二十二、貸錢辦食

  《經律異相》上說:有一次羅閱城人民聚集一起,共議每戶各出百錢,備辦飯食,供佛及僧。有一雞頭婆羅門因為家貧,出錢不起,遭眾人冷落,說:“你既無錢財,還在這裡呆著干啥?宜速出去。”

  雞頭回家,愁眉苦臉的。妻子問他怎麼了?雞頭說:“我因沒錢助眾飯佛,眾人就瞧不起我,把我趕出來。”妻子說:“你何不到蜜多羅長者家,向他借貸呢?”雞頭便往求借,並向長者保證說:十日當還,若不還者,我夫婦二人願為奴婢。長者便借給他金錢百枚。雞頭拿著錢來到眾人中說:“我現在有錢了,可以讓我參加了吧?”眾人說:“你來得太晚,我們已辦好了,不要你的錢。”雞頭又垂頭喪氣地回家。

  想起因為貧窮受人這樣欺負,太不公平了,夫婦二人便一齊來到佛所,恭敬禮拜後,即把此事告知於佛。佛說:“你有這份心意就很難得了。既然大家不讓你參加,你就獨家請佛及僧。”雞頭聽了滿心歡喜,就決定獨自請佛及僧。

  這時天帝釋對毗沙門天王說,你去幫助這位婆羅門備辦豐盛飯食;又對毗濕波伽摩天子說,你可化作高廣講堂。二人俱答應行事。佛對雞頭說:“你可前往皇宮請國王共來受供。”雞頭依教,即往請國王,說:“願大王明日受請,集佛講堂。”

  第二天,國王嚴駕,群臣圍繞;佛與眾僧,天龍擁護,一齊來到講堂,接受雞頭婆羅門供食。咒願食已,佛即於講堂中說微妙法,王及大臣,皆大歡喜。

  一百二十三、談樂佛至

  《法句經》上說:佛在捨衛國祗樹給孤獨園精捨時,有四位新學比丘,在柰樹下經行游戲。當時天空晴朗,柰花盛開,景色宜人,和風飄香。因互相評論說:“世間萬事,何者最樂?”一人說:“仲春之月,草木榮茂,百花盛開,當此之時,游戲原野,觀賞景致,此為最樂。”一人說:“宗親良辰吉會,親朋好友來集,大家舉杯慶賀,共賞歌舞音樂,此為最樂。”一人說:“多積財寶,所欲即得。車馬豪華,衣妝華麗,出入光顯,行人矚目,此為最樂。”一人說:“妻妾端正,彩服鮮明,香熏芬馥,恣意縱情,此為最樂。”

  佛知這四位比丘在這裡閒聊,談得正歡,就走來對他們說:“你們剛才所論的,盡是憂畏危亡之事,哪談得上是人間最樂!要知道,萬物春榮,秋冬衰落;宗親歡樂,皆當別離;財寶車馬,五家(水、火、盜賊、官府、不肖子孫)之分;妻妾美色,愛憎之本。愛樂則生憂,貪欲則生畏。解無貪欲,無憂又無畏,凡夫處世,招災惹禍,危身滅族,憂畏無量。三途八難,苦痛萬端,無不由貪欲愛樂之故。”

  這四位新學比丘,聞佛解說苦樂之義,心意開悟,慚愧悔過,斷除貪愛,一心求道,志在無為,得羅漢道。

  一百二十四、說苦佛來

  《法句經》上說:有一天,祗園精捨中有四位比丘在一起互相評議說,世間什麼事最苦?一人說:“YIN欲最苦。”一人說:“饑渴最苦。”一人說:“嗔恚最苦。”一人說:“驚怖最苦。”四人共爭不止。

  佛知道了,說走來對他們說:你們所談論的苦,都沒有說到苦的究竟處。天下之苦,莫過有身!所有饑渴、寒熱、嗔恚、色欲、怨禍等諸苦,皆由有身。所以身是眾苦之本,禍患之源。勞心極慮,憂畏萬端。

  “三界眾生乃至於蠕動含靈,因為執著自我,為達到自我欲望的滿足,以強凌弱,互相殘害,由是生死不息,亦皆由有身故。所以,要離世間之苦,當求寂滅,攝心守正,泊然無想,可得涅槃,是為最樂!

  “昔有一比丘入山學道。時有鴿、鸹、蛇、鹿四種動物宿在比丘左右,晝出求食,暮則還宿。有一天夜裡,這四種動物也在一起談論世間苦事。鴿說:‘當色欲熾盛時,無所顧念,危身滅命,莫不由之,所以色欲最苦。’鸹說:“當饑渴之時,身體乏力,眼睛昏暗、神識不寧,於是不顧投身羅網,喪身失命,莫不由之,所以饑渴最苦。”蛇說:‘當嗔心起時,六親不顧,況且他人。既能殺人,復能自殺,所以嗔恚最苦。’鹿說:‘平生既畏獵人捕殺,又怕虎狼傷身,稍有風吹草動,便急急奔走坑岸。以此言之,驚怖最苦。’當時比丘聽了,感歎地說:“天下之苦,莫過有身。”

  一百二十五、老乞遇佛

  《經律異相》上說:有一天世尊在捨衛城遇見一位婆羅門,年老體衰,執著拐杖,捧著飯碗,一步一顛地走向各家求乞。世尊走近前問說:“你為何這樣”?老婆羅門說:“世尊!說來也弄虛作真夠傷心的了。我當初辛辛苦苦積了許多財物,為兒子娶妻,又把所有家業交付於兒子,滿以為年老時,能得兒子孝養,以安度晚年。哪知今天竟流落到這種地步!你說做人還有什麼意思呢?”

  佛安慰老人後,說:“你能不能記得我教給你一首偈,然後你回去念給你兒子聽。”老婆羅門說:“能記得住。”於是世尊即說偈道:  “生子心歡喜,為子積財物,復為聘娶妻,而自捨家業。

  邊鄙田捨兒,違負於其父;人形羅剎心,棄捨於老父。

  老馬復無用,則奪其豆草;子少而父老,棄捨行乞食。

  曲杖為最勝,為我防惡牛;能卻暴狗,扶我暗處行。

  避深坑阱井,憑仗於杖力。”

  老婆羅門從佛受偈後,即回到家門,高聲朗誦此偈。他兒子聽了,心中不勝愧疚,即抱著他父親進屋,為父親沐浴換衣,留著父親在家,願意好好待奉。

  這時婆羅門心想,我於今日,蒙世尊恩,教我經偈,世尊是為我師。我今應當持此上妙好衣供養世尊,以表敬意。於是來到世尊所,頂禮佛足,合掌說道:“唯願世尊哀憫我故,請受此衣。”世尊受衣已,即為婆羅門說種種妙法;婆羅門聞教得益,心中充滿法喜。

  一百二十六、度網魚人

  法句經上說:捨衛國城東南,有一大江,既深且廣。岸邊住有五百余家漁民,以捕魚為生。這些人家不蒙教化,對於什麼倫理道德禮義一概不知,他們只是恣心惬意地過生活。

  佛知這些人雖然個性剛強,但頭腦簡單,福應當度,便來到江邊,坐於樹下。村人見佛光明奇異,莫不驚肅,皆往禮敬,或拜或揖,問訊起居。佛令他們坐下,為他們說種種法,而這些人聽了,心中不信。

  佛即分身另變一人,從江南踏水而來,足行水上,止沒其踝,來到佛前,稽首禮佛。眾人看見,無不驚怪,問來人說:“我們先人自從來此江邊居住,從來不曾看見或聽說有人能在水面上行走。你是什麼人,有何道術,而能履水不沒?”化人答說:“我是江南愚冥之人,聽說佛在這裡說法,我為了急切要聽佛宣說道德,便來到岸邊。因為沒有渡船,我就問岸邊人這江水深淺。他們說:水只齊踝。我相信他們的話,所以就能從水面上走來,並沒有什麼道術。”

  佛對眾人說:“現在你們信了吧!信心至誠的人,可度生死之深淵,數裡之江何足為奇。”這時,江邊村人因親眼看見由信心而產生的不可思議神力,以聽佛講解種種妙法,心開意解,皆發信心,求受三皈五戒,為清信士。


 

上一篇:殺生禱神是求不到雨的,還會招來災殃
下一篇:達真堪布:開悟的樣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