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照顧身體。但方法有錯。一般人會喜歡吃補品,營養品。這來自兩個方面的誤導。第一是營養成分的誤導。第二個是只補營養,而不補漏。
第一個,食物營養成分的誤導。現在人提起某些東西補,就說可以補充蛋白、維生素、脂肪等。就是說,把食物分割成這些可見的物質:蛋白質、脂肪等。因為這些誤導,就導致了人們一提到吃素,就說營養不夠。所以就會去吃魚類,動物類,甚至魚鱉等。
但古人不是按照這個方式分,古人分法,把食物分為寒、涼、平、溫、熱,這五種。比如螺旋藻,現在科學證明他有不飽和氨基酸,對人體非常好。但其實,螺旋藻是很寒的,體質寒的人吃了,久了就會臉部發黑。這就是植物的屬性不對。
除了分為五種性以外,藥師法門看食物,人吃的是什麼?是食物的精氣神。人的鼻子食天五氣,嘴巴食地五味。你吃的是食物的精氣神。食肉者鄙。為什麼呢?因為肉是濁氣的,吃了會帶有地氣,表現出來就是他很有力量。干苦力活的人,一般都要吃肉,但他沒有耐久力。
有些人勸人吃素,就拿著素菜和肉對比其中的蛋白質,脂肪的含量。我想這個方法行不通。不是含量的問題,而是屬性的問題。吃肉的人,他就是地氣重,就有力氣。吃素的人,就是比較清爽,但力氣也是不如吃肉的。如果你要踏實修行,你一定要吃素。
中醫也把食物分為陰陽。比如說肉類,能見光的動物,就像雞鴨牛羊,肉就屬於陽性。不見光的,像蛇、魚鱉、兔子這些都躲在山洞的,肉屬於陰性。陰性的眾生的肉,是不能吃的。古人都有這個忌諱。但現在人,專門挑那些陰的東西來吃。結果整個人就是陰寒。
有的人無法生育,醫生就開一些補陰的藥物,其實那些都是極陰的,對身體都有損傷。這也是時代眾生的惡業感召。如果生育能力差的人,更應該吃五谷,尤其是種子類的,精子卵子也屬於種子。種子類的,就是屬於陽。相對來講,肉屬於陰,植物類的屬於陽。植物中,葉子屬於陰,種子屬於陽。所以,要多吃陽性的東西。
以前藏民要吃肉,吃肉前都要念經,就是先淨化這個肉。西藏地理環境惡劣,沒有蔬菜,也少糧食。人們只要是靠肉食。但動物死亡時,會產生毒素和恐懼的磁場在肉食上怎麼辦?就要去念經去化解掉,吃了才不會那麼煩躁。
吃素的相對來講,性格上比較平和穩定。吃肉丶就比較急躁。寺院裡,在廚房煮飯的也是特別關鍵。一般都要大修行者去煮飯。如果你性格不好,煮出來的東西帶著嗔恨心,讓別人吃了,也會長嗔恨。在天台山國清寺,就有文殊普賢親自下廚煮飯。飯煮的好,吃的人身心愉悅,修行都比較快。所以佛陀有一種名號,叫做調御丈夫,就是專門煮最好的飯給別人吃。
第二個誤導,就是現在人大談補營養,而忽略了補漏。就是補住你身體的漏洞,沒有補住,你身體是個漏斗,倒進去水,又漏出來了。身體是個大秘密,他有他運作的一套方式。《黃帝內經》就講身體是如何運行的,隨著時間空間的轉移,身體會有什麼不同。修行就像人開車,車就代表身體。你開車去北京,要對車很熟悉,哪裡壞了需要維修,如何保養。這樣子車會開的久一下,開車人也不會累。你對身體的規律懂了,你再用身體來修行,就能事半功倍。
要如何補漏的,就是珍惜你的元氣,或者中醫講的,珍惜你的腎精。腎精是先天父母給的,不能後天彌補的,你用了就沒了。人到老了,下元先虧,就是講腿腳先不靈了,表示人的能量往五髒六腑收了。能量都消耗在哪裡呢?消耗在六根欲望上。
比如眼睛看,耳朵聽,腦袋妄念分別,這些都是需要耗費能量的。尤其是接觸不清淨的東西。比如你看完一場電影,就會覺得特別累。這就是不清淨的緣故。老子說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我想,現代人應該好好體驗這句話。
現在人眼睛普遍近視多,有些小孩剛出生不久就近視,到了老了,耳朵眼睛都不好用了。這就是消耗腎精過度了。腎精的消耗,是因為人的欲望和妄念。古人說的,精滿不思欲。就是一個人精氣神很足時,他就很有志氣,充滿正能量。如果精氣神不足,就很悲觀頹廢,臉色暗淡,覺得人生沒有什麼意義,這就是明顯的腎精不足。
你去問小孩,將來做什麼?他說將來做科學家,做總統。不是小孩誇海口,而是他腎精很足,所以志向高昂。等到了年紀大一點,業障一來,腎精不足了,人志氣也小了,能過一天是一天。甚至做什麼都無聊,這就是典型的腎精不足的情況。
腎精不足,一般和縱欲有關。甚至意念中常起欲望,耗費腎精更為嚴重,這叫做暗耗。還有一個,經常算計,太精明了,也會暗耗腎精。
祖師大德法相莊嚴,巍巍堂堂,說話如獅子口,做事灑脫干淨利落,這也是他們腎精足的緣故。虛雲老和尚可以說是人瑞,一般人到八九十歲,早就退隱了,等著老死了。虛雲老和尚到114歲,還只身一人上雲居山去,把真如寺給重修起來。真正的禅者,他生命力是很旺盛的。而生命力的旺盛,也很腎精足有關。
現在社會不缺營養,缺的是補漏。俗人每天都補充營養,身體健康了,但世俗欲望也來了,然後又漏掉了,所以總是修不上去。所以,飲食以清淡為佳,生活以簡單為宜。
修行人生活要盡量簡單。俗人一輩子耗費精力,都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修行人應該騰出更多的精力來修行,念經學佛。那就要求生活上簡單。比如像愛因斯坦他一輩子就穿同樣的衣服,這件衣服復制了二十六套,他不想為了世俗瑣事耗費太多的精力。就像出家人,要粗茶淡飯,不能千般求細膩,也是讓人有精力來修行。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