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佛法,光靠閱讀經文不行,還要掌握佛教的一些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方法、技巧,否則就像癞蛤蟆吃天,無處下口。國外有一個哲學家在其著作中說:自古以來,哲學上觀點的分歧大多出現在概念上。同樣一個事物,你這樣說,他又那樣說,所指對象雖一,但說法各異,這種概念上的不同亦即名相上的分歧,是觀點爭議的焦點。
在佛教經典理論的學習和研究當中,需要掌握的最主要的一條原則就是分清“二谛”義,即勝義和世俗二谛。很多人說話時把二谛混淆起來,這是佛教內部概念混亂的最主要的原因。
什麼叫“勝義谛”?什麼叫“世俗谛”?“谛”就是真實、真理的意思。世俗谛也稱假谛、事谛、名相谛;勝義谛又叫真谛、理谛、實谛、第一義谛。
分清“二谛”義(資料圖)
簡單說來,勝義谛即聖智觀察所得的對象。所謂“聖智”就是開悟見道以上的聖人的見解,他的智慧所證得的境界。“實谛”的“實”不是指物質的實有,而是指真實。如“實相般若”的“實相”便是指真實情況,而不是實實在在的實有。
世俗谛是以世俗智慧為標准建立的世間學問,也就是世人眼中的真實情況或科學認為的真實的存在。比如說我看到一個人,大家也都能看到這個人,這就不是一種幻覺,而是真真實實的存在。這樣的真實存在就叫做世間真谛。
昨天有同學提問,說世俗谛裡也有真假,比如幻覺、錯覺就是世俗谛裡的假谛。不錯,患黃疸病的人,他看白色的東西都是黃色的;患眼病的人,晚上看到天空中有兩個月亮;……這一類的錯覺都是世俗中非真實的東西,不是世俗谛。再比如,鏡子中的影子也是假的,鏡子中的饅頭也是一種存在,但它充不了饑。
世俗范圍內的真實,在聖人眼中僅僅是世俗而不是真谛,但在世人的眼中它是真谛。世俗谛是世間真理,世俗見、世俗存在不等於世俗谛。世俗谛對世俗的人來說是真實的,我們不可否定。比如這座房子,我們大家都承認這所房子存在,誰也沒有辦法否定它,從世間智范圍來說,它是真的。
了解二谛義,首先必須了解二谛的劃分對象、劃分標准、概念的含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