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們在現前,是能照,但是照的能量很薄弱,敵不過習氣。敵不過習氣發生什麼狀況?叫明知故犯。譬如知道萬法皆空,心裡還是貪得患失,這就是習氣,敵不過習氣。這個地方最重要的是要產生警覺,時時刻刻有警覺心,要認真努力精進,什麼時候能克服習氣就得受用了;得受用就叫菩薩,就不叫凡夫。譬如修六度,修六度真正能夠把貪瞋癡慢疑斷掉,這就是菩薩,它起作用了。我們也修六度,修六度不但不能斷貪瞋癡慢疑,還很可能增長貪瞋癡慢疑。這修了干什麼用?有用,修得人天福報,你出不了六道輪回,管用。菩薩修六度是功德,凡夫修六度是福德,福德在六道裡頭享受。只要有福,到哪一道都享福,除了阿鼻地獄,那是一點福報都沒有,那是造極重的罪業。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00集) 2012/2/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00
妄心分別有者,情計謂有,實在沒有,情,虛情假意,沒有真的;真的,在佛法叫慈悲。為什麼?它裡頭有真誠、有清淨、有平等、有正覺,這是真的。情裡頭沒有,情裡面只有分別、執著,這叫情計。而事實上呢?事實上,有即不有,故雲一切空無性,一定要知道,一定要常作如是觀,放不下的自然也放下了。放不下,情計!不是事實。了解事實真相,這個人就叫佛,就叫菩薩;不了解叫凡夫,明白了放不下,還是凡夫。萬物,萬事萬物總要記住,相有性無,沒有體性;事有理無,一定要曉得,當體即空。《般若經》上總結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諸位常常念的《心經》,最後總結,「無智亦無得」,要常常記住你才會徹底放下。我們煩惱習氣重,徹底沒有法子放下,能放下多少你就放下多少;放下總比放不下好,這是肯定的,你放下的愈多愈好。
修行沒有別的,就是天天在練習放下,我今天比昨天又多放下一點,你的功夫進步了。可是初學的人一定要知道,功夫總是進進退退。今天這個經聽得不錯,是要放下,放下了;明天又忘掉了,控制、占有的念頭又起來,總是在拉鋸戰。行,這就叫做修行,理智跟煩惱在斗爭。現在這個斗爭,煩惱常常占上風,理智常常吃虧。可是你要有信心,煩惱是假的,不是真的,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你要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總有一天我們能夠戰勝煩惱,克服習氣,你要有這個信心,它不是真的,真的那斷不了,不是真的。
那麼我們為什麼還會被煩惱降伏住?是因為我們智慧不足,我們對於萬法的實相(就是真相)了解得不夠透徹,這個我們要相信。我們大乘經讀得不少,常常有警覺心起來;沒有聞大乘教的,他是決定不會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會自覺,從這個地方就看出來。我為什麼能夠有這個覺悟的念頭?經讀得多。為什麼這個境界若有若無?有時候提起來,有時候又迷。是我們對於萬物真相了解得不夠透徹,就這麼個道理。那經就是要天天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古人講得好「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要想想,我有沒有讀夠千遍?沒有!那就難怪,難怪你在菩提道上進進退退,大多數的人進得少,退得多。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四五卷) 2004/11/2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345
老法師:開吉法師的報告,看到的是很有進步了,能不能真有成就,完全在是不是能夠克服習氣,關鍵在此地。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時時刻刻都在考驗自己,如果我們關關都順利通過,提升就很快;如果心裡面還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這就是會造成自己最大的障礙,也是嚴重的傷害,所以一定要自己勉勵自己。同學當中,報告裡頭有很好的建議,有很好的體會,我們都應該記住學習,要掌握住淨宗樞紐,一部經一句佛號永遠不退。...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劉素雲老師、開吉法師、開定法師 (第六十集) 2014/7/17 台灣台南極樂寺 檔名:02-042-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