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國佛教是面向世界的宗教,從漢唐開始,就不受國界的束縛,不僅不斷地從海外走來,也不斷地向海外走去。從歷史沿革來看,中國佛教不存在走出去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王志遠指出:中國佛教走出去,之所以成為問題,是因為涉及當今國家的方針、政策、策略乃至法令;是因為涉及中國佛教的社會團體行動而不僅僅是個人行為。
中國佛教是面向世界的宗教,從漢唐開始,就不受國界的束縛,不僅不斷地從海外走來,也不斷地向海外走去。最為突出的是中國佛教的三大語系,在亞洲形成具有歷史傳統的漢語系佛教傳播區域乃至近代向歐美擴張,在世界許多區域分布著藏語系佛教的傳承體系,在東南亞南亞維系著與巴利語系佛教的密切關系。從歷史沿革來看,中國佛教不存在走出去的問題。走出去,之所以成為問題,是因為涉及當今國家的方針、政策、策略乃至法令;是因為涉及中國佛教的社會團體行動而不僅僅是個人行為。
因此確實還是需要明確,如果作為一種自覺的走出去的行動,中國佛教當下肩負著什麼樣的歷史使命?
最突出最現實的是加入建設“一帶一路”的隊伍。“一帶一路”與中國佛教三大語系息息相關,法顯、義淨、玄奘……以及許許多多為佛教求法弘法前赴後繼的高僧,曾經在“一帶一路”上奮不顧身,名垂千古,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梁。
中國佛教現在當然要繼承這個傳統,有所不同的是,要在這條路上,把中國佛教的種子再播回去。不僅要溝通,更要傳播。在“一帶一路”上,緬懷先人,就是肯定後人。當我們在斯裡蘭卡紀念法顯的時候,也就為我們自己找到了一塊精神、心靈和物質的立足之地。在先人走過的路上,我們不僅能夠收獲友誼,更應該吸引信眾、傳播已經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色的中國佛教。
基督教走遍了世界,他們對傳播上帝的福音從來沒有任何顧慮。而多年來,中國佛教幾乎根本沒有這種使命感,始終平靜地保持著姜太公的心態。當然,也有開創者在行動。最傑出的有兩位。
第一位是淨慧長老,他以創立“生活禅”著稱於世,彪炳史冊。他在歐洲許多地方建立了“生活禅”的傳播中心,從佛教根本義理的角度,讓中國佛教以符合時代需求的精神面貌展現給各國民眾。
2014 年,在中國湖北第四屆黃梅禅宗文化高峰論壇上,關於“淨慧長老與生活禅”的論文數量在幾個研究子題中列第一位,多達47篇,內容豐富、深入、生動。其中,一批台灣地區以及日本、韓國、斯裡蘭卡學界教界人士帶來的論文展示了生活禅的國際視野。淨慧長老生活禅著作體系的代表作《生活禅鑰》一書被翻譯成日語後,不到一年時間已銷售近3000本,長老另一著作《做人的佛法》也已經譯成日文出版。這些都表明契理契機的“生活禅”已經跨出國門,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普適性。
另一位是永信大和尚,他把“少林寺”的旗幟插到幾乎全世界,少林弟子遍布五洲四海。2010年8月28日至31日,在奧地利舉行的著名的“阿爾巴赫歐洲論壇”上,應邀參加論壇的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成為引人注目的焦點。開幕式上,論壇主席布賽克特別向與會者介紹了自論壇創辦以來邀請的第一位來自中國的主賓——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鑒於釋永信為推動少林文化的保護以及全球傳播所做的努力,在西方人眼中他不僅被看做“禅宗的領袖”,還是“中國的文化大使”,希望他能從禅宗文化角度,對人類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發表看法。永信法師強調,“傳統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寬容與和諧。隨著中國的崛起,傳統中國文化也日益彰顯其寶貴的價值,將會促進中國的健康發展,使之為世界的和平發揮重要的作用。”釋永信方丈的演講,獲得了長久而熱烈的掌聲。大會期間,出席會議的各國政要和著名學者紛紛與釋永信方丈結緣,少林文化受到空前的關注與歡迎。
少林寺在海外建立的“少林文化中心”,截至2010年底已經有38個,分布於世界各大洲。而永信法師在歐洲論壇的成功演講,成為少林文化傳播的新起點。來自歐洲多國的少林文化社團代表於2010年9月1日在維也納市舉行“歐洲少林聯合會”成立大會,德、法、英、意、荷、奧等國的10個少林文化社團成為創始會員。釋永傳大師當選為協會執行主席。“歐洲少林聯合會”總部設在德國首都柏林。
在中國,具有傳播能量的絕不僅僅是上述兩位大德,後起之秀,人才輩出,各具通天手眼、無礙辯才。如果為他們打開走向世界、走向“一帶一路”的大門,幾乎可以預見會出現一個中國佛教在“一帶一路”上繁花似錦的局面。
如果我們肯定“走出去”,認可這是中國佛教應該承擔的歷史使命,那麼走出去的內容應該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突出“時代特色人間佛教”的中國佛教思想,把“以人為本,四眾和合,契理契機,依法弘教”作為“四項原則”,把“清淨莊嚴、悲智修證、求同存異、輔世教化、傳道人寰”作為“五大傳統”,求得各國佛教信眾乃至民眾的認可,建立中國佛教徒與各國佛教徒的一致信仰取向,打好心靈溝通的基礎。
第二,要口惠而行實,推進“東南亞南亞佛教命運共同體”、“亞洲佛教命運共同體”乃至“世界佛教命運共同體”的組織建設和基金籌措,為東南亞南亞各國佛教、亞洲各國佛教乃至世界各地佛教提供切實的幫助,為佛教信眾即所在地民眾解決一點實際問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好事做多了,自然就人心所向。
佛教起源於印度,但是中國是佛教的第二故鄉。中國的和平崛起,應該包括中國佛教的復興。實現中國夢,這也應該是中國佛教復興進程中真正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