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濟群法師:佛教怎樣解讀欲望?欲望也有善惡之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欲望並非都是壞事,無須視如洪水猛獸。

佛教對欲望所持的看法是什麼呢?

佛教認為欲望有三性之分,也就是說,欲望包括了善、惡、無記三種。

我們發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種利己利人的欲望是善法欲。雖然發願是理性的,由意志構成,但也需要欲望的推動。有了明確的願望後,我們的行為就有了針對性,我們要離苦得樂,要了脫生死,要成佛作菩薩去度化有情,這些欲望就是菩提心,就是成佛的資糧!

第三思潮的代表人物馬斯洛提出了“自我實現”學說,所謂自我實現就是欲望的最高實現。當人基本的生存欲望滿足後,應當有更崇高的精神追求,進而造福於社會,造福於人類,這也是屬於善的欲望。

也有的人為了滿足一己私利不擇手段,無視他人乃至社會的利益,這樣的欲望就屬於惡的范疇。戰爭就是由欲望的極端擴張而引起,為了侵占更多的土地,為了侵占更多的資源,國與國之間戰火不熄,使得生靈塗炭,人民流離失所。

所謂無記,是指非善非惡的欲望,如渴了想喝水,困了想睡覺,包括在家信徒正當的家庭生活,都屬於無記之列。

由此可見,欲望並非都是壞事,也無須視如洪水猛獸,關鍵是如何通過正常的渠道,合理的方法去實現自己的欲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佛陀在《善生經》中就為在家眾開示了賺錢及合理支配財富的方法,鼓勵在家眾通過正當謀生技能去獲取財富。

 

上一篇:濟群法師:為什麼佛陀經常提醒世人要“少欲知足”?
下一篇:明賢法師:女子剃度出家真的不利於佛法長存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