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印度的安陀國有一個年輕的小沙彌,他每天都和師父出外去托缽乞食。小沙彌年紀雖輕,但他有高尚的志願,能守著淡泊的生活。他的戒行是清淨的,威儀是莊嚴的。有一次,他師父不在家,因此他就一個人獨自去乞食。他走到每天經過的街道,看見一個姑娘在門邊站著,這個姑娘是等他來乞食的,這是每天的慣例。
今天,他又到了這一家,正巧這人家的父母親都出外不在家。姑娘平日對小沙彌是恭敬的,但為了小沙彌的儀容英俊異常,漸漸地由敬生愛了,她獨自戀慕小沙彌已經很久了。
父母不在家,姑娘的膽壯了。這時,她的感情已到了不能控制矜持的時候了。她先很有禮貌地請小沙彌進屋裡,後來,她就向小沙彌展開愛情的攻勢,用甜言蜜語來挑逗他,再者是用手撫摸他,想誘惑他投進她的懷抱。
心性純潔的小沙彌,知道少女的企圖後,他就堅定主張,不為這花容月貎所動搖。他想,他是已經受過沙彌十戒的佛弟子了,為了佛法,不能毀去戒體。他就不理睬她,但不理睬她不行。最後,姑娘把小沙彌關在房中,不讓他出來。他本想嚴厲地呵斥她,使她斷了念頭。但年輕的小沙彌又怕因此傷害了她的自尊心,他再三考慮,為了護教為了持戒為了不願用喝罵來使她難堪,還是死了吧!
小沙彌見到桌上有一把剃刀,就拿起刀來自刎死了。
出乎姑娘的意料之外,她看見小沙彌自殺死了。這一突然的發現,使她花容失色,情愛欲念也息了。她驚慌失措,不知怎麼辦才好,既懊悔,又難過。
不久,她父母親回來了,姑娘心裡苦惱極了,覺得很對不起小沙彌。看見父母回來,她就一五一十地將實情說與父母知道。他的父母親聽了,對小沙彌的德行敬佩得五體投地,覺得他的死實在太冤枉太可惜了。雖然是自己女兒犯的罪,但他們還是去報告了官府。
在當時印度的法律有這樣的規定,人犯了罪,可以用錢去贖,就能免刑了。
她的父母把錢送到官府去報告,國王知道了這件事,受了很大的感動。他想,小沙彌清高的人格、品德,實在需要表揚,才不埋沒及辜負他的修行。
國王就告訴姑娘的父母說:“叫你的女兒化裝了去游行四城門,使大家都知道這件事。”父母就把這意思告知姑娘。姑娘為了表示對小沙彌的忏悔,她就很願意這樣去做。她說,她很對不起小沙彌,為了她的不良行為,害死清淨的修行者,如果她能做些對他以及對佛教有利益的事情的話,無論怎樣困難,也樂意做的。
姑娘打扮裝飾得非常美麗,游行於四城門的街道上,給人知道,像這樣美麗動人的姑娘,並不能打動年紀輕輕、學道未久的小沙彌,使人們對小沙彌的德行生起崇高的敬服。持戒,實在是能光大佛教的法門!
【學文解讀】
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啊,往往就是貪著、貪戀。佛法對於這個有一個觀點叫“清淨”。印光大師開示:孩子生到家裡了,無非就是四種關系——報恩、報仇、討債、還債。什麼是情愛呢?根本來說就是過去人和人之間發生的討債、還債、報恩、報仇這四種關系——業力的延續,我們跑不了。跑哪兒,這個力量還會碰到一起,可能一開始很好,慢慢時間長了,這個力量就表現出來了。好的呢,好極了;不好的呢,打起來了。經常是兩口子在一起,天天打,很奇怪,天天打也分不開,想離婚也離不了,一打就打一輩子。這為什麼?這就是過去世的業因在起的作用,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其實就這四種關系。
咱們人有一個特點,有些人只要碰著一個人,就放不開了,放不下了,有的人就想幫助,有的人就想占便宜,想這樣那樣,總想做點啥,分不開,佛叫這叫“貪染”。
在佛經《維摩诘所問經》裡講,天女散花,散下的花落到菩薩身上,花就自動就掉了;但是這個花如果落到阿羅漢身上,花就粘上了,下不去了。為什麼呢?到了阿羅漢這個境界,還有貪染心、執著心,啥東西來了,就跑不掉。這要是我們凡人,那更是這樣,啥東西來了,抓住就放不走了。很多人幫助人救人,救開就沒完了,以為救了就好了,救人好救嗎?不容易啊,救救救,就訛上了,啥都得管,人就是貪染。我們也喜歡貪染,人家也喜歡貪染,做好事難,很難啊。
善事太多,我們不可能全做到。佛法是教育,把佛法最基礎的教給願意接受的,大家自己去落實去。不要以為是善事我們就能做了,沒那麼簡單。一定要反復地觀察,自己有沒有能力,而且幫助別人啊,還得善巧方便,往往以為幫了就好了,從我們的角度,我們以為是幫他忙了,不見得。沒有真正證悟到實相,觀察不清楚,不敢輕易說什麼、做什麼。我們做的有可能就把人害了。所以我們一直反復地說,我們自己首先管好自己的事,隨緣隨分地行善就行了,有條件、有能力隨緣地把身邊的善事做一些,落到實處。不要搞假大空的事。
人和人之間的緣分,最明顯就是男女之間了。像這個小沙彌學習——持戒!“寧壞生命,不壞戒體”,記住這個。平時反復地建立因果、五戒十善觀念。因果、五戒十善要反復學習,反復強調,把這個建立起來就行。世間法的說法很多,這一套、那一套多的是,都靠不住。世間什麼能靠住呢?企業能靠住嗎?建了多大的企業,能靠住?不見得。那萬裡長城還不堅固嗎?一樣靠不住。從古代到現代就知道,弄了多少的武器,原子彈也靠不住,弄得極端了,無非大家一塊兒毀滅,那還有啥好結果呢?!
物質的東西是靠不住的,要按照佛教給我們這些精神、規則、戒律,這個能靠住,這個是永恆的。從佛法講,萬事萬物、有形無形,其實通通都是我們本心、本性的表現,完全靠不住,全是幻化出來的。只能依靠我們的心,這是根本。這個心在哪?我們找不著,我們只能依靠佛,佛給我們講出的道理,就是我們應該依靠的道理,將來依靠這個道理,就不會吃虧,不會受害。依靠這個道理做下去,將來我們也能成佛、回歸。其實就這麼簡單,沒有什麼多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