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談到務本,剛剛講的不能捨本逐末,“務本”最好體會的,其中就是《大學》開篇那八個德目,“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這個是人生終極的目標、志向。所以讀古書的人,真的有讀進去,都是胸懷天下的安危。他假如沒有這個心,那他古書讀三十年叫白讀了,因為沒有入心,他把它當知識研究,甚至還帶功利。“哎呀,我好好讀,拿個碩士、拿個博士,以後還可以去領個薪水。”那他那個不是真實學問,他那個是知識,把它當學術,以後去謀他的收入而已了。真正學進去了,必然是要時時為天下著想,時時從本分下功夫,時時守自己的念頭。因為“內聖外王”,“內”要契入聖賢的存心,“外王”,這個“王”最重要的是表率,是家庭的表率、團體的表率、國家天下的表率,外王。而這個“內聖”當中,“主敬存誠”非常重要,守好自己的真誠心、恭敬心。
那我們講到這個務本,“本立而道生”,想到這八個德目,“欲明明德於天下”是最高的目標。“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治國是平天下的本;“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齊家是治國的本,我們今天要利益社會,首先要齊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這個是《大學》裡面的教誨。我們看到有從事於社會慈善事業幾十年的人,在社會上享有盛名,結果他的孩子犯法,在警察局裡面,一下子新聞報出來,那輿論就開始討論了,為什麼做善事連孩子都不照顧呢?那他給社會的負面影響就出來了,甚至於他就趕快離開他所在的那個團體,怕人家也不信任那個團體。所以流弊就出來。不從根本,遲早要出問題,不可以僥幸。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是本,齊家是末。那個“末”不是說大跟小的問題,因為你根深,葉當然茂,葉是末,花果是末。根深了,它營養、水分都吸收得好,它當然枝末這些葉、花果一定好。所以你修身好了,當然你的齊家一定齊得好。“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是修身的本;“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我們剛剛講到教育孩子,急功近利,揠苗助長,請問跟格物有沒有關系?有啊。揠苗助長不就是貪快、貪看到成績,那不就貪欲?格物就是格除物欲。
“物格而後知至”,煩惱、物欲少了,智慧就長;智慧長,你時時自我教育、自我觀照,你的心是用真心,你很真誠,你對自己、對別人都是正的。對自己,不自欺,提升自己;對別人,盡心盡力,幫助他,正心,自愛又愛人。那心對了,一切言行都是在規矩當中,這個就能自然達到後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好的果報,這是我們儒家強調的。道家也說“正己化人”,正己是根本,化人是水到渠成的枝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