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發大誓願(第二回)第一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中西法師,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是我們在日本應前首相兩次邀請,鸠山先生的兩次邀請,再就是東京這邊的淨宗同學,特別是太和淨宗學會,我們特別抽出時間到這個地方來跟同學們談談佛法。佛法從哪裡談起?時間這次有二十個小時,我看到剛才片頭字幕上打的第二回,第一回就是我們在台灣講了十個小時,這次有二十個小時,可以講得更清楚一點。這份講義是早年我在美國講的,有歷史了。這次邀請,我想想我們談什麼?還是談佛法裡面第一殊勝、對我們有真實利益的經典。其他的經典,談談佛學、談談常識,要得真正的利益很困難,真正的利益就是幫助我們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這句話希望同學們記住,有人要問你,什麼是佛法?學佛有什麼好處?你就可以告訴他,學佛的好處是能叫我們離苦得樂,離一切苦,得究竟樂。苦,沒有離開六道輪回,苦就免不了,一定要離六道輪回才真正離苦。如果不到極樂世界去,樂不是永恆的,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樂是永遠的,永遠的樂,不再有苦了,這個才真正叫離苦得樂。

  佛當年出生在印度,我們中國祖師大德的記載,今年是三千零四十一年,外國人說的是二千五百多年。中國記載還是有道理,中國人重視歷史,這個年代的推算是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漢朝時候那個時候法師們推出的,用中國甲子紀年。佛出現在世間是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佛滅度是周穆王。依照這個年代,我們覺得比較可靠,我們相信中國古人對歷史的重視。三千多年了。佛教,現在我們看到中國大陸北京官方已經有說明,佛教不是宗教、不是迷信,它是教育,這個好,肯定是佛陀的教育,像中國儒家孔孟的教育。這樣一來,人人都應該要學習,都必定要學習,它對於我們,真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現前的社會問題,從個人的修養,到齊家,家庭的和諧,工作的順利,社會的安定,國家的富強,世界和平,都有真實的幫助,所以這門東西不能不學。

  中國人稱之為宗教,中國文字裡面「宗教」兩個字的意思非常好,如果照中國文字的意思來講,儒釋道都是宗教。宗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主要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三個是尊崇的,有這三個意思。教也有三個意思,有教育、教學、教化。這兩個字連起來,就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我們如果把它說清楚、說明白,上面再加兩個字,大家一聽就明白了: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宗教是人類重要的教學,宗教是人類尊崇的教化,這個意思好。我們最近這十幾年,在國際上團結宗教,每一個宗教都接受中文宗教的含義,都承認我們的宗教符合這個宗教的定義,都歡喜。現在社會這十幾年來沒有太平,一年比一年嚴重,現在我們要格外的努力把這個工作做好,就是團結宗教。我們提出,神是一體,教是一家,教就是世界上所有不同的宗教,我們是一家人。宗教裡面都承認有一個真神,創造宇宙的,這個真神,各個宗教所說的真神是一個真神,真神是一體。所以宗教是一家,宗教就能夠和諧團結了,團結的理念,這我們是用的文字愈簡單愈好,八個字,「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宗教本身要回歸教育,互相學習,我不但學習我的宗教、我的經典,我還要學習別人的宗教、別人的經典。每個宗教經典都非常豐富,特別是佛教,佛教的《大藏經》,我們一般人要真正學習,一生學不完,它分量太大了,一生都學不完。那怎麼辦?我們提出個360小冊子,希望每個宗教把它的教義從經典裡面節錄下來,編個小冊子給我們學習。分量不要太多,這樣我們可以用很短的時間,吸取每個宗教最好的、最精華的教誨,我們全都學到了。然後才真正肯定,神確實是一體,在佛法裡頭非常明顯傳達這個意思,最普遍的,我們在《法華經》上看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菩薩現千眼千手的相,頭部現三十二個面孔,代表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三十二應身,這個意思非常明顯。非常可惜,塑像的、畫畫的都畫成菩薩面孔,三十二個面孔都是菩薩面孔。應該怎樣畫?畫各種不同宗教創始人的面孔,那個表法就清楚了,讓我們一看,原來這些宗教創始人全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一體。

  這個一體,是前些年,哪一年我記不清楚了,我到日本來訪問,我去拜見中村康隆老法師。那年我記得他一百歲,他是一百零三歲過世的,他一百歲,我跟他見面,他非常歡喜。這個話是他說的,他告訴我,他說全世界每個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我離開的時候,他的徒弟橋本送我到大門口,告訴我,他說:法師,今天我們老和尚跟你說的話很奇怪,我們一生都沒有聽說過,他為什麼跟你說這個話?就是所有宗教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耶稣是觀世音菩薩化身,穆罕默德,觀世音菩薩化身。每個宗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觀世音菩薩化身。理上決定講得通。這個話出自於老和尚之口,我覺得意義非常深,他知道我在現前這個世界到處走動在團結不同的宗教,他知道我在做這樁事情,告訴我這句話,這句話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創教的是真神,神是一體,教呢?各個不同的教是一家人。所以,宗教與宗教要互相尊重、要平等對待、要和睦相處,要像一家人一樣,應該要互相學習、互相尊重,要密切的往來。

  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人到這個世間來,有人問,問湯恩比,好像湯恩比留下來的這些書本裡頭有這個話,有人問他,人活在這個世間到底為什麼?我們有沒有這個問題,活在世間到底為什麼?中國人回答的是非常肯定,活在這個世間唯一的目的,是延續人類文化的命脈。上一代傳給我,我要傳到下一代,世世代代傳下去,不能讓它消失,這是中國人的人生觀。而湯恩比的答覆,也答覆得不錯,他說人活在世間為三樁事情:第一個是愛,父母愛護兒女、兒女愛護父母,這第一個是愛;第二個是求知,就是求知識,我們活在這個世間,要了解這個世間,要認知這個世間,這說得也不錯;第三個創造。人應該是為這個而活的。湯恩比沒有深入經藏,如果深入經藏,我們覺得還是佛說得好,佛說過這個問題,人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

  佛的一句話說絕了,比前面兩個意思都說得好,「人生酬業」,佛就說這一句話。酬就是酬報,業就是你前世造的業;換句話說,前世造的善業,你這一世到人間來享福的,你有福報,你要是造惡業,那你到這個世間來受罪的。所以,佛講人與人的關系,四緣,四種關系: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不但一家人是這個關系,不是一家人也是這個關系,朋友之間,相識的人,要記住佛這句話。特別是在今天的社會,你要懂得這四句話,你的生活過得很快樂、很幸福。別人對你好,給你在工作、事業上很多的幫助順利,那是什麼?來報恩的,前世我對他有恩,這一世他來報恩的,他誠心誠意對待我,我們也接受,歡喜。要碰到叛逆的,甚至於父子,兒子把父母殺了,這是什麼?這報怨的,前世你殺了他,這一世他要來報仇,是這麼回事情。有討債、有還債,討債、還債只是財物上的問題,對於你沒有恩義,沒有這層關系。所以佛講得好,這四個字講絕了,人生就這麼回事情。

  佛陀的教育是什麼?佛陀教育是幫助我們了解事實真相,這就叫覺悟。我們這一生來,在這一段時期生活在世間到底為什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佛。一般人是迷惑顛倒一輩子,佛是清清楚楚,搞得明白。把怨轉變成親,佛法能改變,能幫助把惡人變成好人、變成善人,冤家變成親家,佛有這個本事,他知道,他清楚。所以廣結善緣,化敵為友,把這些結統統解開。如果不解開,麻煩很大,為什麼?這一生是過去的業因,在這一生造作的,來生要受報,很麻煩!不是說一了就一切都了了,沒有那麼簡單。現在很多人活到無聊的時候他就自殺了,有自殺念頭的人很多,連小孩都有。自殺能不能解決問題?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增加問題。所以佛教導我們,人可不能死,死了就不得了。只要你活在世間,你就有解決問題的機緣、機會,死了之後,這個機會就沒有了,來世還要有果報,果報比這一世還麻煩、還嚴重。所以佛陀教育我們就必須要接受,它真的是非常好的教育。

  但是這個教育難信,「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是佛經上常常提醒我們,它是事實,確實是難信。特別在現代的社會,現代人所受的科學教育,對於這種形而上的教學很難接受,認為這些都是迷信,他不認為這是知識。今天崇尚科學,科學一切要拿證據來,實際上佛教裡面所說的,證據十足,就在眼前,你細心去讀歷史,過去、現在、未來都可以搞清楚、搞明白,你就相信了。現在最難的一個問題就是淨土宗,淨土宗是難信易行之法,你要是真正相信,你這一生就可以作佛,一生成就,快得很;你要不相信,那可難了。任何一個法門,佛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能幫助我們成佛,但是不是一生,要生生世世,很長時間去學習、去修行,慢慢來證果,不像淨宗,淨宗非常快速。

  我們學佛要細心,跟誰學?跟釋迦牟尼佛學,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出最好修行、證果的榜樣,他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如果不以他做榜樣,那就錯了。世間人,頭一個,執著,執著身是我,這是一切錯誤、造作罪業的根源,學佛的人都知道。學佛小有成就,那是什麼人?小乘初果須陀洹,小有成就。須陀洹怎麼證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跟眾生不一樣的,佛覺悟了,眾生迷惑。迷得太嚴重、迷得太深了、迷得太大了,回不了頭來,生生世世搞六道輪回,苦不堪言。雖做善事,善中有惡,雖做惡事,惡中有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真清楚、真明了。貪戀身是我,在現在人有人連身都不顧,貪什麼?貪財、貪色、貪名、貪利。只要有這些,就造作罪業,造作惡業,這個業不好,來生的果報是三途,餓鬼、地獄、畜生,這些道很容易進去,很不容易出來。學佛的同學都要把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自己才曉得怎樣回避,才能夠真正走出一條成佛之道。

  要想在這一生成就,就是淨土宗,淨土宗最難信。我學佛六十四年,講經教學五十七年,我三十三歲出家,出家那年就教佛學院,在台灣各地巡回講經,五十七年講經沒中斷,這是老師教的。我學佛的動機跟一般同學不一樣,年輕的時候受學校教育,學校老師都告訴學生,宗教是迷信,我們這些小朋友聽老師的話,把這個話當真的。特別是佛教是最迷信的,佛教是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神,造物主,只有一個神,佛教裡面什麼神都拜,所以叫泛神教、多神教,這在宗教屬於低級宗教。當然我們更不會去碰它,沒有向佛像拜過一拜,也沒有燒過一炷香,認為它是迷信。

  我是二十三歲到台灣,二十六歲認識方東美先生,我跟他學哲學。這是台灣很著名的一個哲學家,他為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我們有緣分,這個緣分,學佛之後才知道,應該過去生中結的,不是這一生。這一生我們彼此不相識,我只是看他的資料,知道他跟我同鄉,我們家鄉老家居住的地方不太遠,大概只有三十公裡的樣子,很近的,同鄉。我就憑這一點關系,給他老人家寫信,我那個時候寫的文章送給他看。一個星期之後他回我一封信,約我到他家裡見面。我就要求,希望他准許我,他在台灣大學教書,我去旁聽他的課程。他告訴我,他說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諸位要記住,六十四年以前,不是現在,六十四年以前,你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我聽老師這些話,這是完全拒絕了,心裡就很難過,這唯一的希望好像當下就消失了。我相信那個時候人很沮喪、很難過。

  我們坐在一起大概有六、七分鐘,老師告訴我,他說這樣好了,你要真的想學,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他給我講兩個小時的課,學生只有我一個,一個老師、一個學生,上課在他家小客廳小圓桌,我這個課是這樣上的。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五個單元,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講到這一門的時候我有懷疑,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佛是宗教,是多神教、是迷信,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你還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從來沒聽說過,我相信他不是妄語。

  我向他請教,這話我沒聽說過,我請教的是,我說老師,你這個佛學從哪裡學來的?他告訴我,抗戰的時候,中日戰爭的時候,他在中央大學教書,中大的哲學教授,那個時候在大後方,在四川成都,學校在成都。有一段時期他生病,朋友介紹他到峨嵋山去修養,峨嵋山是佛教聖地,普賢菩薩的道場。他在那邊養病,山上那時候交通落後,沒有交通,都是步行,走路,騎馬,騎小驢,毛驢,用這個做交通工具。山上除了佛經之外,沒有雜志、沒有報紙,他什麼都看不到,每天拿著佛經來消遣。這一看,他到底是基礎好,他能看得懂,這一看就看上瘾,從此以後沒有一天不讀佛經,真的是深入經藏。我們以後學佛就了解了,所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是開悟。他專心,愛好,他知道這個東西的好處,所以他有悟處。大徹大悟,應該沒有到這個境界,小悟是肯定有,大悟也說不定。所以他就深入經藏了,把這個東西介紹給我,我從這裡入門,從哲學入佛學,從這入門。也正在這段時間,我認識了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是專門學佛的。方東美先生是附帶學佛的,他是哲學為主,附帶學佛。晚年他皈依了,正式皈依,他的皈依師父是廣欽老和尚,在台灣也是很有聲望的老法師。我這樣才接受的。

  我認識章嘉大師,我們第一天見面,就是第一天跟出家人見面,是章嘉。我就向他請教,我說我接受過方老師的教誨,知道佛經裡面有最高深的哲學,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我們有沒有方法,快速契入這個境界?我提這個問題。大師看著我,我也等他開示,我們這一對看就看了半個多小時,一句話沒有,人好像入定了,有定的那個味道。他告訴我一個字,有。這一有,我們精神馬上振奮起來,耳朵豎起來了,他又不說話,沒有了。停了差不多七、八分鐘,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告訴我,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像上樓梯一樣,你放下下面一層,你就到上面一層,再放下上面這一層,你就更上一層,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個方法。佛法,學習佛法不能提升,原因在哪裡?放不下,你就老停在這一層,上面給你講講得很清楚,你就上不去。所以放下重要。

  我學佛的基礎,章嘉大師奠定的,我跟他三年。我跟他那一年,他六十五歲,我二十六歲,他六十五歲,他大我三十九歲,六十八歲過世的,圓寂的。我跟他三年,這三年他幫我奠定了佛學基礎,然後我到台中去親近李老師,去學經教,我跟他十年。所以我學佛三個老師,一共十三年。出家,章嘉大師教導的,他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他說得很好,你學佛了,如果對釋迦牟尼佛不認識,或是認識不夠,你會走彎路,你會遇到許多困難,所以你首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教我去讀《釋迦方志》、《釋迦譜》,我有問題的時候,星期天向他老人家請教,幾乎每個星期我們都見一次面。

  讀《釋迦譜》,知道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在我們概念當中,我們知道「佛」這個意思就是中國「聖人」的意思。要是通常翻譯,佛是「覺者」,覺者就是個明白的人,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完全搞明白,稱為覺者,是這個意思。佛不是神,佛是個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的人,這樣翻,大家就容易懂。我們也想成為對宇宙人生真相搞清楚、搞明白,這叫學佛,學佛是這個意思。所以佛學裡頭沒有迷信,佛教裡沒有迷信。迷信的,是佛教現時表現在外面是迷信,那是什麼?現代學佛的人不深入經藏,不但不能深入,連學習經藏都很少。所以老師告訴我,他說你要真想學佛,佛教不在寺廟。告訴我,兩百年前,中國傳統的這些寺院庵堂出家人,可以說大多數都是有學問、有道德,所以你學佛不難,老師到處都有;兩百年之後的今天(那是六十四年以前),出家人不研究經教,不學習了,他們自己不懂,他會念經,經裡頭什麼意思他不懂。所以就告訴我,學佛怎麼個學法?一定要從經教下手。

  經教在那個時候流通量很少,全台灣只有兩個書店印佛經,數量很少,一個是台中的瑞成書局,台南的慶芳書局,就這兩家。種類很少,分量不多,大概都是一般寺廟經忏佛事上用的這些東西,他們印,其他地方沒有人印。所以我們要想學習的經論都找不到,那怎麼辦?到寺廟,寺廟有藏經,有藏經樓、有圖書館,到那個地方可以借來。叢書,像《大藏經》,這個都不借出的,那就利用星期天、假期的時間去抄經,我記得我那個時候還抄了十幾部。經書不容易得到,真正是經上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真不容易。而且真正懂得佛法、有耐心肯教你的人不多,我難得,遇到三個老師,方老師會教我,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他們肯教我。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原來釋迦牟尼佛是個教育家,他三十歲開悟,這種表法、模式是我們後世人特別是現代人最好的榜樣。我們今天想學佛,沒老師,怎麼學?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他沒有老師。他十九歲離開家庭,放棄王位的繼承權,他是王子,放棄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他去做苦行僧,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天天托缽乞食,他去干這個。印度當時所有的宗教,他都統統去學過,還有很多哲學家,他都親近過。學了十二年,放棄了,為什麼放棄?那些學術都不能解決問題。什麼問題?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都做不到,所以放棄了。這裡面表法的深義,學佛之後大家就曉得,十九歲離開家庭,是放下煩惱障,國王、富貴那是煩惱,他放下了,他去做苦行僧。十二年的學習,所學的東西全是六道輪回裡面的,出不了六道,可以幫助你生天,不能脫離輪回,天有二十八層,一層比一層難。所以三十歲這一年,他學滿十二年,放下了,那是放下什麼?放下所知障。二種障,障礙凡夫不能成佛,這二障要是放下,他就開悟了。放下之後,他到畢缽羅樹下入定,以後這個樹就叫菩提樹。出定之後大徹大悟,自己徹底覺悟了,也就是說宇宙人生的真相他全明白了,這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人教。

  在中國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了,他說了五句話,最後一句很重要,「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句話說得好。這句話說的,他全明白了,整個宇宙怎麼來的。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沒有妄念,有念那個念頭是妄心,沒有念頭的心是真心。真心用事,妄念沒有了,放下了,完全用真心,看到整個宇宙,宇宙原來是自己念頭變現的。現在量子力學家證明了,所有物質現象都是念頭波動現象所產生的,宇宙之間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這是假的。現在科學家,特別是量子力學家發現了,這是真的,佛經上講的是真的。而且佛經講得比科學家講得更透徹、更清楚。所以方老師當時教給我是高等哲學,現在我們才知道它也是高等科學。

  我學佛這六十四年,我把佛學總結五個科目,佛出現在世間教導我們五樁事情。第一個是倫理,第二個是道德,第三個是因果,這三種叫普世教育,就是什麼?救苦救難的,幫助一切眾生的,可以說是世間教育,教六道眾生的。另外兩種是向上提升的,高等科學、高等哲學。佛教導的就這五門功課,所以它不是宗教。中國古聖先賢宗教兩個字的意思多好,但是西方人宗教不是,跟中國這個宗教意思不相吻合。中國宗教兩個字的意思好,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學佛真的能幫助你離苦得樂,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學佛。你要想真正享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清心寡欲,這個非常重要。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不受外面境界影響,用真心。欲望完全放下了,沒有欲望,欲望是煩惱的根源,欲望放下,煩惱就沒有了,這個心生智慧不生煩惱。人要有欲望,很容易受外界的感染,他只生煩惱不生智慧。學佛要真干,真干的人不多,很少,干假的多,干真的少,所以真的就愈來愈可貴了。一直要堅持到底,一生不改變,做個好榜樣給後人看,這就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印度十六大國王都是佛陀的皈依弟子,對佛陀都是全心全力的擁護支持,為什麼不蓋一個大廟給佛?佛一生沒有道場。為什麼不蓋?不是大家不發心,是佛陀不接受。為什麼不接受?有這一個寺廟就成不了佛,煩惱障礙太多了,所以他不要。不要他沒事,沒有顧慮、沒有牽掛,過著行雲流水的生活,到處都為家。而且規定的是比丘晚上休息在樹下,樹下只有一宿,明天搬到別地方去。不要看這個樹好,明天還到這,又起貪心,只准許你樹下一宿,第二天一定要到別的地方去。為什麼?斷煩惱,斷你那個貪心,貪瞋癡慢疑,斷這個。所以,不要道場,我們搞明白了、搞清楚了,我們就曉得原來是這樣的。

  我這一生沒道場,一生也不建道場,一生做流浪漢。我到晚年,八十五歲,香港有個同學,是我的老聽眾,他往生了,囑咐他的夫人把鄉村裡面兩間小房子供養給我,希望我常住香港,在香港講經,我接受了。他那裡叫六和園,很小的兩個小房間,土地大概有五、六畝土地,我現在種菜,做菜園。別人要我種花,種花沒有意思,種菜可以吃。現在飲食不干淨,有農藥、有化肥,有些化學品,對人體很不利,自己種的菜放心,還是用古老的土方法來種,這吃得安心。這個小房子送給人都沒人要,這才能安心。所以想到釋迦牟尼佛點點滴滴都是為我們做好榜樣,我們要留意學習,不能輕易看過,這裡頭有大學問。我這些都是章嘉大師教導的。

  前年,二O一三年一月,南陽,諸葛亮出生的地方,有個小廟叫來佛寺,一位海賢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往生了。他的徒弟把他往生的事跡詳細寫了一份報告,送給我看,我看了之後非常歡喜。這個老和尚,一生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家庭環境非常清苦。二十歲出家,師父看中他,師父是個了不起的人,我們看他的光碟、看他的報告能體會到,師父肯定是大徹大悟的修行人。這個人是法器,所謂法器,決定一生成就,只要好好教他,一定成就,這個成就就是作佛。他有什麼條件?我們佛門所說的,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干,只要有這個條件,個個都能成就;不能成就的,他不老實、不聽話、不真干,那就沒法子,那就結緣了,給你結個法緣,來生來世接著再來,這一生不行。如果具備這個條件,這一生決定成功。這個二十歲的年輕人來求出家,他具備這個條件,所以師父給他剃頭。剃頭之後,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告訴他一直念下去。你看,他念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歲往生,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就一句佛號。

  他的成就不可思議,我看他的光碟,看他們的報告,我感覺到這個老和尚二十歲開始念這句佛號,應該就三、五年,二十五歲前後,他得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的人,阿彌陀佛就照顧他了,阿彌陀佛肯定現身給他遞信息,也就是我們一般講授記。告訴你,你還有多長的壽命,等到你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就把這個消息報給你。他沒有往生,得功夫成片的人,如果說我還有什麼我不要了,跟阿彌陀佛要求,我現在就往生,佛就會帶你走,這樣的人很多!我們相信海賢老和尚也是這樣的人,但是阿彌陀佛沒帶他走,什麼原因?他說他,贊歎他,你修得很好、很如法,希望你在世間多住幾年,做個好榜樣給念佛人看看。所以他就沒帶他走。

  從功夫成片提升到事一心不亂,大概是五年的樣子,所以我估計他得事一心不亂不超過三十歲。得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跟六祖惠能的境界一樣,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境界相同,得這個境界時候大概四十左右。他還沒走,他到一百一十二歲才走,為什麼?為這樁事情,他就為這個。肯定是阿彌陀佛告訴他,哪一天你看到這本書,我就來接引你了。所以有幾個同修帶這本書去看他,他不認識字,他就問他,你們拿的什麼書?他們就告訴他,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他聽到這個話之後,歡喜得不得了,好像盼望很多年的寶貝似的,這一下遇到了,穿袍搭衣,拿著這個,要求大家給他照相。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要求別人給他照相過,只有這一次。

  這個書內容是什麼?最近這十幾、二十年,海內外批評夏蓮居會集本,反對依照這個本子修行的人很多。這是一位年輕的法師,他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搜集許許多多資料、證據,來證明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是真經,黃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正知正見,我們依照這個本子修學一點都不錯,他給我們做證明的。所以他這本書出版了,他拿在手上,第三天他就走了。預知時至,他不告訴人。他不願意人家送他往生,他說我自己走,我不要人助念,他說助念不牢靠,要靠自己才真正靠得住。

  你看,一百一十二歲老人,但是他的頭腦清楚,體力跟年輕人一樣,自己照顧自己。往生的,他是夜晚往生的,白天還在菜園裡工作一天,整地、澆水、拔草,一直干到太陽下山。大家看到他這麼勤勞,就告訴他,老和尚,可以休息了。他說我快做完了,做完了我就不做了。這是雙關語,沒有人聽出來,到第二天,老和尚走了。這說明什麼?生老病死,他沒有老苦,他老不苦,沒有老苦、沒有病苦、沒有死苦,說走就走。我們人在這個世間八苦交煎,他除了生苦之外,後面這個七種他都沒有,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就是得大自在,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們學習,學習淨宗法門,這是真的,像佛在大乘經上所說的,真正能信、發願往生、肯念佛,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才有這個善根。這一生當中你遇到之後能生歡喜心、能依教奉行,得無量諸佛加持,你才能信、能願,不容易,真正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這個機緣不能錯過,我們遇到了,還遇到夏蓮公的會集本,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遇到淨宗學會的同參道友,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我們今天在此地,只有二十個小時的時間,所以我們只選擇《無量壽經》最精彩的一段,這一段就是第六品「發大誓願第六」,也就是淨宗著名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品經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轉告我們的。這裡面字字句句都是阿彌陀佛所說的,釋迦牟尼佛沒有改動,原原本本傳給我們。所以我們認真學習,堅定信願,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我們能認真修行,就給社會大眾做最好的榜樣。像老和尚的母親一樣,老和尚的母親八十六歲往生,把她的女兒、侄女統統叫來,她表演往生給她看。她女兒看到了,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女兒帶著她的小孩出家了。這是最有說服力的,讓你親自看見,學佛人走得這麼自在、走得這麼好。

  我們看經文:

  【發大誓願第六】

  經文一共是二十四章,四十八願。

  【法藏白言。唯願世尊。大慈聽察。】

  『法藏』就是阿彌陀佛在行菩薩道,沒有成佛時候的法號,叫法藏比丘,法藏菩薩。『世尊』是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是法藏比丘的老師。他對他的老師發這個願,望佛以大慈悲心來聽他的報告,來觀察他的誠意。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

  這是假設,我要是成佛,『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就是成佛。

  【所居佛剎。】

  就是他住的地方。釋迦牟尼佛的佛剎是娑婆世界,他的佛剎是極樂世界。

  【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這一句總說,下面四十八願是細說。總說就是圓滿『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莊嚴」,我們講美好。

  下面這是細說,第一個是「國無惡道願」。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有六道輪回,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它只有兩道,沒有餓鬼、地獄、畜生、阿修羅,沒有這四道,只有人天。第一願:

  【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

  剛才我說了,這個裡頭沒有寫阿修羅,阿修羅也沒有,它只有人天。

  第二願「不墮惡趣」,生到極樂世界,永遠不墮三惡道了。

  【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

  『焰摩羅界』是鬼道,是餓鬼道。

  【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

  這一章裡頭有兩願,國無惡道、不墮惡趣。下面是總結:

  【得是願。乃作佛。】

  這一願他真正成就了、真正得到了,他示現作佛。

  【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

  如果他這個願不能落實、不能兌現,他就不成佛。發的這個誓願。現在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法藏比丘在極樂世界成佛,到現在已經有十劫,有這麼長的時間了,可見得他的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我們了解這四十八願,就知道這個法門的殊勝,會對它生起向往。我們看下面這個我寫的注解,這是早年在美國寫的,第一次講的時候在美國寫的,很早了。但是比較簡單,對現在人很適合,所以我還是選擇這個本子印出來流通。

  此品,品是品類,我們中國人講篇、章,第幾章,佛法裡頭叫品。這一品的經文是淨宗最著名的四十八願,夏老居士(夏蓮居老居士)當年會集這一品經文的時候,費了三個月的時間,就這品經文。還有慧明老法師跟梅光羲居士,三個人在一起會集這一品經,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整理出來。可見得小心、恭敬、謹慎,求三寶加持,避免過失,不是很草率翻譯的、會集的。真誠到極處,恭敬到極處,才有這麼多的感應。如果與原譯五種經本合起來看,你就能發現確實會集得很好,文字的整理可稱盡善盡美。

  在五種原譯本中,用四十八條者有兩種。所以這部經很特殊,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只講一遍,沒有重復的,但是這個經有重復,這個經古人判斷最少講過三遍。我們相信不止三遍,可能有幾十遍,因為我聽說蒙古《大藏經》裡面《無量壽經》有二、三十種,有將近三十種。決定不是一個原譯本,它有很多的梵文原本,這就說明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過很多遍。為什麼講過很多遍?這個經太重要了,只有這部經能叫你在一生當中圓滿成就,其他的經都要斷煩惱證菩提,真的是難。

  現在我們《大藏經》裡面,目錄一共是有十二部,十二種,但是有七種失傳,經題保存在,失傳了,經本找不到了,《大藏經》裡頭只有五種。這五種裡面,用四十八願的有兩種,就是魏譯的、唐譯的,這兩種是四十八願;用二十四願的,二十四條的也有兩種,漢譯的、吳譯的;用三十六願的有一種,宋譯的。如果說是翻譯,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差誤,這是不可能犯的錯誤,肯定是不同的版本,確實是有依據的。故古德說梵文原本不只一種,證明佛在世時,說法時曾多次宣說《無量壽經》,可見此經的重要性。

  這是我們從版本上來看,特別從蒙古文《大藏經》,我現在是拜托內蒙的金教授,希望他把《無量壽經》,蒙古《大藏經》裡頭的《無量壽經》都把它翻出來,都翻出來,大概有三十種的樣子。說明什麼?說明這部經是佛當年在世常常宣講,對我們現在修淨土的人有鼓勵的這個意思。所以,夏老居士會集時,以二十四為綱,以四十八為目,把五種本子的本來面目都能保存,頗為難得。這是會集得好,將五種不同的面貌都能夠保存,非常難得。

  法藏菩薩對佛及當時諸大弟子提出他的修學報告,這品經就是法藏菩薩的學習報告,他的態度、言語都非常謙虛、恭敬。謙虛恭敬我們要學,為什麼?現在佛法衰了,找不到根熟眾生,就是真正學習的對象找不到。學聖賢教育、學佛法,它的條件第一個有真誠心。我們現在都用妄心,妄心是什麼?妄念,用這個心,不誠實,就是不老實。第二個要緊的條件是清淨心。我們心不清淨,我們心是染污心,外面境界風吹草動我們都生煩惱。順自己意思的生貪戀,不順自己意思的生怨恨,這就是受外面環境干擾,你生煩惱不生智慧。第三個,沒有恭敬心。所以老師,為什麼說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這是方老師跟我講的。老師不像老師,老師是沒辦法教了,不是不肯教,沒有對象,學生不肯學。學生入學,等待四年拿文憑,畢業了,他要這個。他拿到文憑到社會上好找工作,是為這個來的,不是為學東西來的。念中學的時候還認真,為什麼?要考大學,還肯讀書。進了大學,上面沒有了,他就不念書,不肯學了。這就是老師想傳法,沒人承傳,找不到學生。學生想找個好老師也不容易,到哪去找?所以得靠緣分,緣分、機會要懂得抓住時間,沒有抓住,這就時間空過了,再想遇到不容易。所以機會要認識,要很快把它抓住,才能成就事業。謙虛恭敬重要。

  他說,「我若證得無上菩提」,無上菩提,菩提翻作覺,無上菩提是圓滿的覺悟,這叫成正覺。『所居佛剎』,那就是他的道場,他接引大眾修行的場所。「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這個幾句話,裡頭含義很深、很廣。這樣功德莊嚴的道場,老師要具足無量功德,每個往生的人也要具足無量功德。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不能具足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為什麼不能?釋迦牟尼佛能,我們這些人不能。為什麼?我們這些人,如果說無量功德莊嚴,我們在裡面生貪心,生貪瞋癡慢。你有個大道場,底下徒弟多了,個個都想爭奪,爭名逐利,那就幫助他們造業,把他們個個都送到無間地獄去了,這就害了他。我們對這一定要看清楚,不是好事情。

  人必須要在苦難當中去磨煉,這是真功夫。他從小養成習慣了,遇到這些功德莊嚴,他不放在心上,他不會生起貪心。沒有這種基礎的扎根教育,真的,財色名利擺在面前,幾個人能過這個關?都被這個東西淘汰掉了。古今中外例子太多,我們要記住。人要叫他吃苦,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能吃苦怎麼行?所以,倫理教育講關系,道德教育給你講理,人情事理,因果教育講報應,你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會約束自己,不敢過分。不知道約束自己的,沒有一個不造業。我們要想到唐太宗下地獄,好皇帝,我們看到他附體的報告,這個光碟還有,流通不少,你去看看。為什麼墮地獄?殺人太多,爭奪政權殺人,戰爭殺人。凡是用戰爭做手段的奪取的政權,死了以後都在無間地獄。奪取政權的時間,你能做幾年皇帝?無間地獄那個罪是講劫數的,不是講年月日,太可憐了。唐太宗很幸運,地藏王菩薩能把他帶出來,他的功德就是一部《群書治要》,是他編的。這部書出現了,能救中國,能救全世界,以這部書的功德他離開地獄。離開地獄,我們曉得他生天,聽說他是念佛往生淨土,這有可能,他是佛門的大護法。這些業因果報讓我們看了之後,對於自己起心動念不能不謹慎。

  這幾句話是他全部大願的總說,他的世界非常莊嚴,為什麼?每個去往生的人也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所以在極樂世界樣樣都有,不會讓你生起貪瞋癡慢疑,不會讓你起心動念,不會讓你分別執著,這個世界好。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不現功德莊嚴?現了之後引起你們貪瞋癡慢,引起你們競爭斗爭,所以他不能用,道理在此地。

  這部經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的狀況,全部經典就是四十八願詳細說明。這部《大乘無量壽經》就是四十八願詳細說明,無一句與四十八願相違,思想、見解,行法、做法,以及教化眾生,完全相輔相成,可謂佛佛道同。這都是我們要認識的、要理解的。其所居住的佛剎就是他的道場,他自己已經成就圓滿的佛果,他的道場完全是幫助一切發願想成佛的,以及發願普度眾生之人,是成就這些人的,這個功德無量無邊。他的道場要超越一切諸佛剎土的功德莊嚴。佛在經典中間開示過,西方世界固然很好,尚有比西方世界更好的地方。這就是比極樂世界還莊嚴的有,它不是排名在第一,但是它有它的第一。第一之處在哪?其唯一能超越其他世界之處,有三點,第一個「帶業往生」,一切諸佛剎土的莊嚴沒有帶業的,沒有帶業的我們去不了。極樂世界可以帶業,所以我們人人有分,個個都能去得了。第二個「往生不退」,其他世界往生有退轉,往生到極樂世界,保證你不退轉。第三個「往生之後,一生成佛」。此是西方世界第一殊勝之處,對我們來講是無比殊勝的利益,我們要不取這個法門那就錯了,大錯特錯,要取這個法門。

  十方世界有階級,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的。生西方的方法太簡單,只要一心稱名,十念必生。這都很重要,非常重要的開示,我們要記住。你為什麼要選擇極樂世界?第一個帶業往生,我是帶業;第二個往生不退;第三個一生成佛。就憑這個,我選擇淨土,我決定不回頭,決定不拐彎。像海賢老和尚一樣,真正下定決心,萬緣放下,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真的統統放下了,這是世間第一等大福報的人。建道場,記住,印光大師教給我們,建什麼樣道場?小道場,住眾不超過二十人,真修、真干。二十人住這些小茅蓬,人家看到不會起貪心,你送給人家都不要,他嫌你這住得不舒服。我們是為來生,還是為現前享受福報?還是為來生?生到極樂世界壽命長,真的是無量壽,壽命無量、光明無量,光明是智慧,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壽命、無量的相好,為什麼不去?方法簡單,你看,只要念佛,阿彌陀佛四個字,十念必生。

  西方世界沒有惡道,阿彌陀佛感覺三惡道眾生太苦,而且也是修道的障礙。十方諸佛剎土是佛與眾生善惡業所成的,而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感,故清淨莊嚴。凡去西方者,阿彌陀佛皆不問,只要具足信願行就可以了。你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想去?是不是真念佛?佛考試你,就這三句。你這三個條件具足就通過了,就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個世界所有一切苦,西方世界沒有,凡夫業未消,可以帶業往生。雖帶業,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那個地方沒有惡緣,惡業不起作用。應知惡業不要想,想一次等於又造一次,只有增長,不會斷掉。這句話大家要好好記住,干壞事不要常常想,想一次就又干一次,想十次你就干了十次,何必要想它?想佛多好!干好事、干壞事統統不想,只想阿彌陀佛,就對了,這叫修淨業,這個人決定往生。

  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跟誰平等?跟阿彌陀佛平等,真平等,不是假平等。首先身體跟阿彌陀佛相同,相好跟阿彌陀佛相同,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看《觀無量壽經》,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贊歎,阿彌陀佛報身,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個隨形好放八萬四千光,每一道光裡面都有諸佛菩薩在那裡講經教學說法,等於說在他身體能看到全宇宙。阿彌陀佛是這麼好的身相,我們往生的人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是十方世界所沒有的。所以我們要把念頭集中起來,專想阿彌陀佛,善中之善,這就消業障。心裡沒有惡念了,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所以,念佛是最好的消業障方法,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你的罪業就沒有了。

  『眾生』,佛經上用得很多,什麼意思?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眾生。眾生包括的意思非常廣大,沒有邊際,除佛之外,其余九法界都叫眾生,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焰摩羅界」指的是地獄,特指出三惡道罪障深重的眾生,只要念佛也能往生。地藏菩薩在地獄度眾生,憑什麼?地獄眾生裡面有有善根的,他是一時造了地獄的罪業,犯了這個錯誤,墮地獄了,但是他有善根。有善根,地藏王菩薩在地獄講經教學,他容易接受。只要他能接受,地藏王菩薩就能幫助他離開地獄,而且不會再墮三惡道。這個『三惡道』在字面上講是指三途,實際上它包括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都包括在內,這把意思展開來說。因為,生到西方都屬於大菩薩,大乘菩薩,不再退轉。

  法藏又說:『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阿彌陀經》上所說的,他已成佛十劫,可以證明他已經滿願了;換句話說,這四十八願願願都是事實,他統統做到了。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只有人天兩道,沒有阿修羅,沒有地獄、餓鬼、畜生。所以縱然造的有三途的罪業,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個果報,這我們都放心了。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蓮花化生過去的,到那邊是親近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一到極樂世界你完全明白了,好處、利益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到那個地方統統看到了。

  阿彌陀佛他在那裡干什麼?《彌陀經》上有,「今現在說法」。阿彌陀佛講經說法沒有終止的,天天在講。早往生的沒離開,也在講堂;新往生的,走到講堂裡面,講堂裡有他的座位,座位上有他的名字,跟蓮花一樣,他在那裡聽經聞法,進入講堂。什麼時候出來?成佛就出來了。你看,進去是凡夫,進講堂,出來的時候成佛了,不成佛不出來。在講堂裡面就能夠以神通度化眾生,這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為什麼?你想阿彌陀佛時時刻刻,也沒停止的,分分秒秒,化身無量無邊,干什麼?到十方世界去接引那些往生的人,來接引的全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每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只要進入阿彌陀佛講堂,坐在你座位上聽經,也能像佛一樣化無量無邊分身,干什麼?到十方世界去供養佛,供佛是修福,去聽經,聽經是修慧,福慧雙修。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在教你,沒有中斷,一直到你成佛。這樣的道場到哪去找?找不到,好處實在太多了,說之不盡,我們世間沒法子跟它相比。你要真正明了之後,你就會下定決心,我非去不可。阿彌陀佛歡迎大家去。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資料恭摘:發大誓願(第二回)  (第一集)  2015/5/5  日本四季之湯溫泉遺產酒店  檔名:21-742-0001

 

 

上一篇:靳雅佳:夫妻相處要學會各自責
下一篇:詳解容易破戒的十種情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