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4日上午,正在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的印度總理莫迪到唐密祖庭西安大興善寺參觀,全程由大興善寺方丈寬旭法師接待。
印度總理莫迪在大興善寺方丈寬旭法師的陪同下,從山門進入,先參觀了大雄寶殿和觀音殿,在大雄寶殿釋迦牟尼佛像前,印度總理莫迪合十問訊,並從寬旭法師手中接過燃香,虔誠禮佛上香。後來到供有開元三大士的殿中參觀。期間,大興善寺方丈寬旭法師向莫迪贈送了一幅國禮繪畫——菩提葉“佛影”和30公分高的木質不空像。收到禮物的莫迪十分開心,還在自己開通不久的新浪微博上“曬”出這件禮物的照片,表示“我永遠珍惜”。
大興善寺是中國佛教密宗祖庭,始建於晉,初稱遵善寺,隋文帝開皇二年擴建,更名大興善寺。隋唐時代,長安佛教盛行,印度來長安傳教及留學的僧侶,曾在寺內翻譯佛經和傳授密宗。大興善寺因此成為當時長安翻譯佛經的三大譯場之一,成為中國佛教密宗的發源地,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地方。
唐玄宗開元年間三位印度僧人善無畏、不空和金剛智,他們來到中國傳教,並創立中國佛教密宗,經發展成為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佛教史上稱這三位僧人為“開元三大士”。《三國佛教略史》曰:“八年(唐玄宗開元八年)金剛智三藏率不空三藏至京師,敕居於慈恩寺。智傳龍樹之密教,所至築壇度人,時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為開元三大士。”
問:平時如何自我修行?
談修行,論修行,重要的是如何修行呢?可用四句偈十二種修行來做:
修身修口修佛心:首要是先修身,譬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打人、不亂做壞事,這就叫做修身。不妄語、不兩舌、不绮語、不诳語、不隨便亂說、不諷刺、不傷害人,叫修口。最後還要修佛心,讓我們的心和佛的心一樣,就是慈悲心、平等心、般若心。
修自修他修人我:把自己修健全了,叫修自。讓別人也得到利益,讓別人也漸漸地健全,好像父母教導兒女,老師教導子弟,這就叫做修他。修人我,是把人我的關系改善,大家和諧相處,這就要靠修養的工夫。
修時修地修密行:任何時候都可以修行,或一分鐘梵行,或五分鐘打坐,或十分鐘念佛禮拜。修地,就是在房間裡、客廳裡,不一定在佛堂,隨時隨地,舉心動念,皆可以修行。修密行,就是自己要有一點梵行,有一點密行,不一定要人家知道我有修行,我舉心動念都有密行。
修福修慧修禅淨:造福人群,利益別人,叫修福。修慧,就是自己要有靈巧、智慧、聰明,能悟道。修福修慧,福慧雙修,再修禅、修淨土皆可。
出家人天天講修道,如何謂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這心是怎樣的呢?
聖言所表,心如虛空,說一個空字有點籠統,空有頑真之分。我們眼所見的虛空,就是頑空;那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靈明妙用,隨處自在,能含一切萬物的才是真空,修行人要明白這樣的真空。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清清白白,明見無疑,就是見道。
拿北京來作比喻,若從地圖看北京,有方的圓的,橫的豎的,宮殿街道,南海西山等等名目。看到能背得出,終不如親到北京一次,隨你提起哪裡,他不用看圖就能說得清清楚楚;只看圖而未曾到北京的人,別人問起來雖然答得出,但不實在,而且有很多地方答不出的。修行人見道之後,如親到北京,親見“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的本性,不同依文解義的人,只見北京圖而未親到北京。空就能擺得開,無掛無礙,不空就擺不開,就有掛礙,所說和所做就不一樣。所以說:“空可空非真空,色可色非真色,無名名之父,無色色之母。”色空原來無礙,若實在明見此理,則任他天堂地獄,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無掛無礙。不明此理的人,雖能說得天花亂墜,也無真實受用。
古來有一位老修行,在大眾會下住了多時,度量很寬,待人厚道,常能勸人放下放下,有人問他:“你這樣勸人教人,你自己做到沒有?”他說:“我在三十年前就斷無明了,還有什麼放不下呢?”後來覺得在大眾會下,還是有些不自由自在,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這回獨宿孤峰,無人來往,自由自在,以為就真無煩惱了。
誰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聽到門外有一群牧童,吵吵鬧鬧地說到庵裡去看看。有說不要動修行人的念頭,又有說既是修行人,念頭是不會動的。後來牧童都進去了,老修行坐在蒲團沒有理他們。他們找吃的找喝的鬧個不休,老修行不動不聲。牧童以為他死了,搖他也不動,但摸他身上還有暖氣。有人說:“他入定了!”有人說:“我不相信。”於是有人拿根草挑他的腿,老修行還是不動,挑他的手也不動,挑他的肚臍也不動,挑他的耳朵亦不動,挑他的鼻孔,老修行忍不住,打了一個噴嚏,於是大罵道:“打死你這班小雜種!”那時觀世音菩薩在空中出現說:“你三十年前斷了無明的,今天還放不下嗎!”可見說得一丈不如行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轉真不容易!
憨山大師《費閒歌》說:“講道容易修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閒,世間塵勞常掛礙,深山靜坐也徒然。”我們既為佛子,若不下一番苦心,徒然口說,也是無補於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