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從佛教的內部來講的話,有一個佛教的悲哀是什麼呢?因為我們之前信的人不是很多,但是這兩年相信的人就越來越多了,我們推廣的不是很好。實際上就是因為我們剛才講的,他自己就像超市一樣,你願意來就來,我可以給你,你不願意來,我不會想辦法推廣,所以從全球來講信的人也不是很多。另外還有一個悲哀是什麼呢?就是我們人本來就是少,這個當中呢,大部分的人現在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就是燒香拜佛,臨時抱佛腳,就停留在這種階段了,這個我覺得是我們佛教的悲哀。 所有的這些,無論藏傳佛教也好,漢傳佛教也好,還是南傳佛教也好,三大語系的佛教,實際上應該不要停留在燒香拜佛的層次,要去聞、去思、去修,這個很重要。在這個過程當中,只要你願意聞思修行的話,他要找到他的老師我覺得不是很難。從我們顯宗的角度來講,比如說大乘佛教,它對老師的標准,對老師的要求,講得非常的清楚了,什麼樣的人可以作為你的老師,什麼樣的人有資格作為你的老師,講得很清楚。然後南傳佛教講的也是一樣的,根據它自己的教義,它對自己老師的標准也講得很清楚。然後密法裡面,尤其是對上師、對老師的要求,是非常非常嚴格的,所以它的標准也講得很清楚。所以我們根本就不需要擔憂什麼叫做老師,什麼樣的人是老師,這個不需要擔憂。因為我們沒有去學,我們不知道什麼是老師,只要我們一去學,馬上就知道什麼樣的人是老師。然後這個標准知道了以後,你回頭再去尋找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認為誰符合這個條件,什麼樣的上師具備你所看到的條件,你認為這個人具備了這些條件,那麼你就可以跟隨他。所以這個我覺得不是很難,是可以解決的。這是一個。 學佛重在聞思修 第二個,學什麼樣的法門。其實這個很簡單,因為我們每一個人他最後的法門是不一樣的,但是一開始的時候呢,我們所有的學佛的人就可以分成兩種。一個是什麼呢?就是想解脫,從生老病死當中、從煩惱當中,徹底地擺脫,這樣的群體。另外一個呢,他對這個世界、對生命的認知還沒有達到這種層次,他認為我自己就是在這個世界當中這樣活下去我還是很幸福的,我不需要解脫,我也不需要成佛,但是我相信佛、相信有來世、相信有因果,有這樣的群體,給他們的是什麼呢?很簡單,他們的法門是什麼?給他們的觀點:第一個,你相信輪回、相信因果就可以了,什麼其它的空性啊都跟你沒有關系了,不在你的范圍當中。然後你的修行是什麼呢?修行就是在生活當中、工作當中,不要去殺盜YIN妄,不去做這個,盡量地去做一個好人,心存好心。這就是我們太虛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的一部分,大部分是這樣子,你就做這個就可以了,這個法門是對你很適合的。這是一個。 另外一個,剛才這個群體,就是對想解脫的這一部分的人來說,最後我們可以選擇淨土,也可以選擇禅宗,也可以選擇密宗,都可以的。但是開始的時候這個門,只有一個門,所有人都是從這個門進去,然後裡面呢,也有淨土、也有禅宗、也有密宗,都有。但是門、入門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入門是什麼呢?就要修出離心、要修菩提心,出離心跟菩提心具體的修法,尤其是藏傳佛教裡面,它講得非常地清楚,而且它的字體、方法以及它背後的理論講得非常清楚。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上師或者老師是什麼樣,或者不知道什麼樣的法門自己適合,這個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缺少了聞思,缺少了學習。稍稍學習一下,完全自己會知道什麼樣的人是可以作為我的老師、什麼樣的法門就是比較適合我,這個都沒問題的。 我覺得這兩個是很好解決的,這個不能說非常好解決,但是有一個問題、悲哀,是什麼呢?雖然我們說信佛,雖然說我是佛教徒,但是不去聞思修行,我們整天燒香拜佛、臨時抱佛腳,這個是我們的悲哀。(文:慈誠羅珠堪布)
|